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2022-09-10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期待幸福生活, 渴求幸福人生的人类本能, 不断促使人们改变世界, 丰富心灵, 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很大程度上, 恰如欧文所说, 人类所作的一切事情, 所作的一切努力, 都是为了获取幸福。我校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 努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一、什么是“幸福教育”

教育的目的, 亦即生活本身的目的, 是通过培养道德和理智美德来获得幸福。

——托马斯·阿奎那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

——乌申斯基

“幸福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广泛推崇的教育理念。它是从幸福与教育之间内在关系出发, 建立起来的特色教育。因为幸福是人生终极的追求目标, 而教育又是为了学生将来能生活好而培养其生存能力, 所以教育的本质之中有着追求幸福的含义, 于是幸福与教育两者被这种联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形成了“幸福教育”这一特色教育。

“幸福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模式。它围绕“幸福”来进行教育设计, 整合全校的教育活动。从纵深的时间维度来看, “幸福教育”将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联系起来, 既强调教育目的的“幸福”意识, 又强调教育过程的“幸福”渗透:以学生将来的“幸福”为教育的目标, 力求在日常教育中教会学生创造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树立其为他人幸福奉献的意识;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 以“幸福”氛围和环境为教育的底色, 把对学生教育教学的过程改变为学生体验幸福, 感受幸福的过程, 让学生从小享受幸福, 在幸福中成长。从平面的教育参与者角度来看, “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和“幸福地教、幸福地学”的结合。一方面教师教学生认识幸福的含义, 培养孩子获取幸福的能力, 学生理解幸福的意义, 并从教育之中学习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另一方面, 只有当教师幸福地教, 学生幸福地学, 只有当整个教育过程变成为教学双方感受幸福, 创造幸福的过程, 学生才能真正从身边感受幸福, 从生活中理解幸福, 进而真正获取感受、体验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二、我校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原因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幸福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的确定, 是从职业教育传统出发, 从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出发, 理解国家政策和分析社会状况的综合结果。

1、我国的职业教育从兴办开始就有着为个人创造幸福的传统。黄炎培先生在《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中曾说:“欲减免世界一切惨变, 使万物相安以生, 将用何道乎?从客体言, 在增进所以供给生活需求者之分量与效用;从本体言, 在广其知以大其爱, 二者之间, 因果存焉, 所求既给, 则爱他心油然而生。”这实际上是他针对人类间战争等不和谐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思路。其中的“增进所以供给生活需求者之分量与效用”, 指的就是要“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 让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物质需求得到保证;其中的“广其知以大其爱”, 指的就是要兴办教育, 使大众开阔眼界和心胸, 懂得爱己爱人的内在关系, 继而和谐相处, 幸福生活。黄炎培先生在这里向我们阐释了其兴办职业教育的的初衷:通过职业教育, 使得人们能够从事职业, 获取生活物质之需求;通过职业教育, 能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爱人爱己, 与人和谐相处, 于己幸福生活。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先驱的黄先生从一开始就将关注重心放在人的幸福之上。它的目的在于保障个体物质需要, 充实个体精神生活, 树立个体为国为民的价值信仰——这实际上就是为了个体幸福生活而进行的“幸福教育”。由此可见, 以“幸福教育”为我校的特色教育, 是对黄炎培先生思想的继承, 也是对中国职教传统精神的继承。

2、国家职教政策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幸福。跨入21世纪, 我国的职教事业走进了催人奋进的新时期。国家专门就职业教育推出一系列振兴政策, 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这些政策中我们可以发现, 无论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还是对职业教育德育的强调, 无论是加强各级职业教育的沟通, 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还是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都是从学生的未来幸福出发, 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传授学生职业技术, 给予学生求职谋生的基本能力, 为其提供就业的机会这一重要职能, 为学生将来谋求物质幸福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品德教育,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让其理解个人价值和幸福的真正含义, 为学生的精神幸福打下基础。

3、社会和职业教育现状凸显出“幸福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某些价值观错位,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某些消极情绪的积累已经开始转化为社会问题, 影响了整体社会的和谐。比如最近富士康深圳工厂出现的连续自杀现象凸显出职业青年严重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 调查研究表明, 职业教育学生群体时常产生厌倦、焦虑、苦闷等负面情绪, 幸福指数普遍低于其他学生群体。问题根源在于各级职业教育目前录取分数线较低, 接受职业教育往往是部分青少年的无奈选择。在社会与职教严峻的现状之下, 职业教育理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不仅要教授各种职业技术,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使其明白生活中幸福的真实含义, 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锻炼其生命意志和生活勇气。

职业教育中的“幸福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的幸福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它的规划和实施必须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 有目的, 有步骤, 有轻重地推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幸福教育”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围绕“职业”这个主题, 强调职业教育为学生培养谋生能力, 创造幸福的物质保证这一职能, 在日常学习和技术训练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二是突出人文主题, 在强调职业能力培训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各种人文学习与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 明了获取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三、我校“幸福教育”的践行

“幸福教育”如何从理念转变为实践是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我校在践行“幸福教育”的时候, 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注重幸福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是一个将即时幸福与未来幸福融合于一体的教育过程, 强调让学生在即时幸福的体验中培养创造未来幸福的能力, 这要求从校园环境、教师课堂教育、实地培训等多方面注意学生幸福感的维持, 真正落实幸福教育。第二是注重幸福教育的差异性——每个学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实际情况, 我校必须从自身是中级职业技术学校这一实际出发, 追求职教特色幸福教育的实现。这需要从职教最关键的“职业”环节出发, 以其为中心, 展开对职教幸福教育细则的研究和建构。第三是注重幸福教育的评估机制的建立——幸福教育不像传统教育那样能够通过成绩指标量化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状况, 它精神性的特点使得其效果偏于内在化。这就需要开发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估机制, 衡量教师的工作成果, 掌握教育情况, 并从中得到回馈, 以便进一步推进幸福教育。

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必经步骤。概括起来说, 也就是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职业幸福教育理论体系, 这需要确立体系核心, 规划实施细节;二是重视推行职业幸福教育所需要的教师素质和幸福教育对学生要求与影响;三是要建立较为合理的职业幸福教育评估体系, 通过回馈持续长久地推进职业幸福教育。

在具体操作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点展开对幸福教育的落实:

1、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所谓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决定命运, 如果思想是健康的、积极的、和谐的, 具有建设性的, 那结果一定是美好的;如果思想是破坏性的, 那结果一定是不幸的。幸福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 这种幸福观是支撑整个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具体而言, 就是要培养学生“益物益人益己”的幸福追求。

2、从本校实际出发, 确立具有职教特色的“幸福教育”体系为理论核心。职业教育以“职业”为主, 所以我校的“幸福教育”必须也围绕这一中心, 构建自己特有的幸福教育理论体系, 研究职教幸福教育的细则。

“职业”是建立职业幸福教育理论基础, 我校要以“职业”为根本, 转变对“职业”的传统认识, 重新回到职业出现的原点, 明晰职业不仅是个体谋生的手段, 还是人之为人, 人之为社会人的标识。根据我校办学理念之中对“业”的阐释理解, 将职业与事业联系起来, 摒弃仅将职业认作是谋生手段的传统思维, 阐明“职业”是既是谋生手段, 又是自我价值实现最直接方式的观点, 从而围绕“职业”建立职业幸福教育的理论根基。

3、职业幸福教育的两个维度的践行。在“职业”是幸福教育之根的基础之上, 展开两个维度的幸福教育:一是对创造物质幸福能力的培养, 二是对体悟精神幸福能力的熏陶——也即是融合对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对职业素养的培育。

在创造物质幸福能力的培训上, 职业幸福教育要求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出发选择职业, 使每个学生从技能学习中获得丰富自己的乐趣, 享受自我创造带来的幸福。要达到这一点, 必须通过多个教育环节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入学性格心理测试制度——只有通过性格心理测试, 才能让教师知道学生的特长, 便于为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指导;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性格喜好, 便于职业自我选择;二是建立学生职业规划辅导制度——通过辅导学生按个性兴趣进行职业选择, 与学生一起建立职业规划, 将职业理想划分为各个阶段性目标, 为学校学习提供指导性的计划范本。三是建立就业指导制度——一方面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高职院校的沟通, 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在感受精神幸福能力的熏陶上, 职业幸福教育强调人文教育的作用, 将人文教育中对爱的执着, 对自由的追求, 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强调作为精神幸福的标准, 围绕它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传统节日, 进行“爱与感恩”教育;利用个体职业规划设计交流, 多种兴趣小组、学校社团的成立,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参加不同的组织, 获得自由的发展;举办各种校内职业竞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职业技能比赛, 让学生在竞赛之中体验成功, 享受自我价值实现, 获取满足感和幸福感。

4、让拥有幸福感的教师传递幸福教育。在幸福教育之中, 教师是幸福的中转站。教师把代表社会主流的幸福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受, 再将自己对幸福的感知和把握通过课堂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感受幸福, 理解幸福, 生活在幸福之中, 才能真正传递幸福, 落实幸福教育。这要求学校一方面尽可能地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让每一个教师能够拥有一个较为安稳的物质环境, 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通过教育事业本身获取幸福的意识——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教育资源教授学生, 获取创造自由的幸福;通过爱学生和接受学生的爱戴, 获取爱人和被爱的幸福;通过执着追求, 献身教育获取自我的价值实现。同时还要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 “重道重业”“精育严训”, 在对学生如慈母般的关心中, 在对学生如严父般的训练中,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将“幸福”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教育培训细节中去。

5、让每一个学生幸福地接受幸福教育。学生的幸福应该是健康成长的幸福, 是即时幸福与未来幸福的有机统一。即时幸福就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感受的幸福;未来幸福即是指学生从学校教育中学到技术能力能在未来创造幸福, 在学校学到感悟幸福之能力能在未来享受幸福。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是幸福环境中的未来幸福教育。为此, 学校要重视从校园环境开始营造幸福氛围, 让每个学生一进学校, 就感受到幸福教育的特色;在重视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指导, 让学生生长在明媚的青春之中;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让其在学校的大家庭里幸福地成长。

6、建立幸福教育的评估机制, 提高教师施行幸福教育的积极性。以幸福教育为特色, 不仅是一声口号, 还是需要众多的配套制度。评估机制是推行幸福教育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评估机制能够激发教师推行幸福教育的积极性, 促进幸福教育的全面落实。评估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一是对检查幸福教育资源形成的资料评估——即是检查教师教学培训中所用到的教案和方式方法, 看其是否融入幸福意识;二是进行学生幸福感调查和师生关系状态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全校的幸福度, 可以对各班的幸福教育推进情况有所了解;三是定期翻阅教师关心学生与学生交往频率的相关资料——即是对班主任日志、教育笔记等相关记录进行检查, 同时通过学生的周记、作文等, 度量幸福教育的推行情况。

上一篇:中职市场营销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研究下一篇:高职学生就业力现状分析——以唐山地区高职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