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争创特色——关于以农村艺术特色教育为载体打造荣昌“教育高地”的思考

2022-09-12

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 决定了重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最关键、最现实、最紧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城乡统筹。从根本上讲, 实现城乡统筹, 筑基在农村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性事业, 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局中, 应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互动的发展战略。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因此, 要在统筹发展中共建共享和谐教育, 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为推动经济基础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近年来, 荣昌正式提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对边远地区进行全方位的大力扶持。荣昌打造“教育高地”雏形凸显, 教育均衡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荣昌教育的现状

荣昌县共有中小学190所, 其中农村学校占总体的94%;共有教师6148名, 其中农村教师占总体的80%;共有学生10485人, 其中农村中小学生83900人, 占全县学生的80.6%。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荣昌的农村学校在全县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而相应的老师占的比重却很少, 没有形成正常的师生比。城区学校集中, 便于统筹管理, 农村学校分散, 存在诸多问题。现以城区学校的代表玉屏实验小学和农村学校的代表铜鼓中心小学为例, 谈谈我县城乡教育的差别。

玉屏小学: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 教育教学辅助设施齐全。教育资源丰富, 首先是教师资源的丰富;其次是现代教育资源的丰富。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都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获得相关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轻松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获得相关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轻松获得丰富的教育类物质, 譬如书籍、乐器、体育器械、美术用品等。此外, 相关的辐射型设施也极多。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训练班, 根据兴趣来选择发展方向。家长素质较高,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过程充满理性, 对教育的指导能力强, 关注教育的程度显然高于农村。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铜鼓小学:教育硬件设施、现代教育资源有限。首先是师资有限。专职老师缺乏, 很多教师充当着“万精油”的角色;其次是现代教育资源的缺乏, 很多孩子没有亲身尝试过电梯、IC电话, 没坐过火车、船和飞机,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差。家长素质较低。大部分家长对教育处于茫然状态, 更谈不上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 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水平极低, 效果不好。很多家长对九年义务教育依然认识不足, 对知识对人的可塑性发展的效用感受不深。各种不利条件使农村学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以上对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代表进行对比后, 我们清楚地看到, 农村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显不及县城。城区学校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吸引着众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不断地壮大学校规模, 持续着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而农村学校却停滞不前, 面临着生源和师资流失的恶性现状。究其原因有:

(一) 客观存在的原因

1. 教育投入的多寡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从目前的情况看, 农村与城区的办学差距的确“永远”也赶不上。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紧张, 没有相应的教育投入作保障, 很难得到有效运转持续发展。

2. 教师待遇不均造成优秀教师大量流失。

城区教师待遇较高, 有更多的学习、进修、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而边远学校教师则相反, 致使优秀教师流失, 使之形成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恶性局面。

3. 城乡需求引发的心理状态不同。

城市竞争激烈, 家长心态更重视于知识的获得, 技能的培养, 故而教育过程也体现更高层次的理性。农村由于工作环境的简单性和技术含量、知识含量的偏低, 造成乡村家长整体心理需求较低, 认识水平较低, 故指导学生的能力也受相应限制。

(二) 主观存在的问题

1. 对“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打造渝西川东教育高地”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

很多农村学校认为“打造教育高地”是政府和名校的事, 而自己却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只等政府有限的外部投入。这样的思想是永远不能够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的。

2. 丰富的教育资源未能得以开发。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 而农村教育资源也并非枯竭, 但未能得到开发和合理的利用, 大部分资源都处于散置状态。比如“农远工程”, 许多学校的教师去年因为要接受检查, 用得较多;而今年的使用率不到总课时的30%。

三、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创农村学校品牌,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改革, 上下求索。要真正实现教育城乡统筹兼顾, 均衡、和谐发展, 除了需要外部大环境的均衡条件, 更需要农村学校找准特色, 找准突破口, 以自主发展来促进全县的均衡发展。而以农村特色教育为载体, 打造农村品牌学校, 来推动荣昌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 打造“三名工程”和实现“教育高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 农村学校应着力实现一个转变、两个树立、三个挖掘, 努力促进荣昌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1.一个转变。转变均衡教育就是搞平均主义的观念。均衡教育并不等于平均教育, 是在均衡中求特色, 在特色中求发展。何谓特色?它应该是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求精, 以精品意识建构特色, 让特色品牌真正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个特色学校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 它是历史的积淀, 具有时空的广泛性; (2) 一个学校独特的风貌, 具有氛围的浓郁性; (3) 特色应是社会公认的, 具有认同的社会性; (4) 应是立足课堂教学的普及与提高, 具有群众的参与性; (5) 它是与时俱进的, 具有动态的可持续性。

近几年来, 我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显著, 成果斐然。如綦江县、渝北区的儿童版画享誉京城, 其风格与技法已自成体系, 独具一格;铜梁龙灯、荣昌安富的陶艺、美术、体育, 路孔的缠丝拳, 梁平年画及长寿竹编等一大批颇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正在发掘和有效利用中;另外, 梁平灯戏、秀山花灯、黔江摆手舞等民间艺术形式也开始出现在教学及活动中。这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 还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可见, 农村学校通过艺术教育这一载体来打造学校品牌是大有作为的。

2.两个树立。一是树立“均衡发展, 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名校在发展, 农村学校也应共同发展, 和谐发展, 应结合自身实际, 把系统的特色办学理念与均衡发展的内涵结合起来, 农村教师更应加强自身学习, 努力让自己从“教书匠”向科研型老师转变, 树立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二是树立“均衡发展, 艺术教育是杠杆”理念意识。《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因此, 加快艺术教育改革步伐,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农村教育, 加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艺术教育不是“贵族教育”更不是“精英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艺术教育在培养教育农村学生高尚的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生活质量等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三个挖掘。一是充分挖掘教师潜能, 寻求教师队伍专业化、正规化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的问题。学校之间最不容易消除的均衡是师资队伍的均衡。要均衡发展, 就要突破区域限制, 树立教育无校界、实现全县教育一盘棋。首先, 应加强对农村艺术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培训形式采取“以点带面、动静结合”的方式, 培训内容应针对性强、易于操作。其次, 应多加强城区、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的互动交流, 号召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为创农村名校提供软件支撑。最后, 农村学校应充分发掘教师资源, 聘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家长、民间艺人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到校授课, 进行互动交流, 形成一种和谐的艺术氛围。

二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 寻求走农村艺术特色之路的有效途径。学校有了特色, 学生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校。农村学校应在特色化方面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才可以站到一个高的平台。农村有广阔的土地、丰富多彩的山水资源和独具魅力的山歌民乐等艺术、人文资源, 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乡情,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更能打造出农村学校的品牌。比如: (1) 建立乒乓球训练基地、陶艺制作基地等。组织“山娃秧歌队”、“山歌民乐兴趣组”、“乡情采风团”等小组, 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农具自制乡土乐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让学生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如把山间的泥土作成陶艺品、把废弃树根做成根雕等都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 倡导农村学生、家长都培养一项艺术特长。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审美需求, 都有社会实现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多种需求按其性质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应该说, 人对艺术的追求是存在的。如果条件允许, 人们是乐于拥有艺术特长的。倡导“每一名家长和学生培养一项艺术特长”, 在此过程中对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在开展“科技艺术节”的基础上, 每年开展一次“农村艺术节”活动或义卖活动。把农村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展示, 展现我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民素质, 形成良好、和谐的艺术氛围。也可利用重庆每年都要举行的“旅游商品艺术节”, 将大量作品展出,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扩大我县影响力。 (4) 在网上建立互动平台, 促进城乡沟通。建立一个荣昌“农村艺术教育”网站。通过这个互动平台, 展示我县颇具特色的农村学校和优秀农村艺术教师风采, 让农村、城区艺术教师进行经验和思想的碰撞, 让全县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其它学校的艺术教育。

三是充分挖掘长效竞争机制, 寻求城乡艺术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竞争促发展, 要发展就应根据实际, 重点打造, 以点带面。我县已有几所学校在农村艺术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取得了重庆市“艺术学校”的称号。可以把他们作为农村艺术学校的品牌进行重点打造, 推向更高的层次, 在全县农村学校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同时, 可以让这些学校的领导在其他农村薄弱学校中作经验交流, 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 形成“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和氛围。

总之,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教育内外协同长期努力, 综合多管齐下。我们要与社会大众一起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 防止把教育均衡等同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必定能够促进我县义务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是当前国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实现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均衡方向发展的要求。荣昌要打造“渝西川东教育高地”, 实现“教育城乡统筹, 均衡发展”, 除了要在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下工夫外, 更应根据县内学校网点布局,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突出特色, 在努力打造县城品牌学校的同时打造农村学校的品牌。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特色,均衡发展,特色强县

参考文献

[1] 《艺术课程标准》.

[2] 《教育艺术论》.

上一篇:浅谈魏碑中结体的变化下一篇:水平井新型压裂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