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内涵发展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重庆市两江中学校为例

2022-09-10

办学要均衡, 更要有特色。如何在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 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 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学校特色建设的本质就是创优, 即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 创设有自己学校个性特征的办学风格, 它包括治校思想、办学模式、课程教学、教育方法、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诸方面的特色。学校建设具有特色, 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 以及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要求。

一、强化师资建设, 构建特色师资队伍,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实保障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是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提升的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关键, 更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有力前提。所以, 强化师资建设, 构建特色师资队伍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实保障。

(一) 科学合理的干部队伍建设

构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并重视学以致用。通过竞岗方式, 选拔优秀中层干部, 并发现、培养后备干部, 使干部班子在年龄、学历、性别、文、理学科搭配组合上更趋合理;积极加强干部思想建设, 不断提升决策、管理、服务意识与能力, 构建“团结、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

(二) 实施科研兴校, 构建专家型教师团队

1、加强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敬业、协作、友爱、积极进取的教职工团队, 树立“严谨谦和、博学善教”的优良教风, 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方法、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更新育人、管理理念。2、实现编制充足、师资配套、学历达标、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建设目标。初、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 研究生学历教师力争达到10%。3、构建学习型团队, 力保每年外派培训教师人数达全校教师30%, 采取与渝北教师进修校签订“合作培训年轻教师”战略协议方式, 聘请专家讲座、外派教师学习、新老教师结对、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构建由教师职务聘用制度、教学规范行为系统、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工作补贴津贴分配制度、教学成果量化评比制度等一整套健全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考核体制, 完善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及学术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 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二、开发课程资源, 优化课程结构,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任务

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要求学校都努力向优质教育目标发展, 从而实现向民众提供享受优质教育的均等机会。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科学、合理、高校地开设课程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武器。调整课程结构是当前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即建立起理想的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 开发课程资源, 优化课程结构,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任务。

(一) 开足、开齐、开好必修课和选修课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严格按照国家和市级课程的统一要求, 认真执行课程计划, 开齐课程, 上足课时。每学期开学初, 教务处制定出全校教师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任课教师课程表以及本学期的校历和作息时间表, 以制度来严格规范课程的实施。

(二) 开设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结构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积极开设不同发展方向和不同层次的选修课、活动课, 例如舞蹈课程、声乐课程、素描课程、计算机课程、体育训练课程等。学校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 将课程水平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水平, 要求年级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达到国家和市级课程规定的要求, 合格率达到100%;二是较高层次水平, 力争通过培养达到较高水平, 促成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 对少数特长学生并有爱好的学生设置学科兴趣选修课。

(三) 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重庆市两江中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又一特色。目前, 我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信息技术、艺术等各个学科组, 均已经编写出了校本教材并开展相应的校本教材教学。另外, 还开发“善教育“校本教材, 并配有专门的任职教师。学校坚持初中小班特色教学, 立足有效课程教学, 实践高效课堂教学, 追求卓越课堂教学, 大力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 实验, 注重学科教学中育人作用发挥, 形成多维度、发展性评价学生体系, 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良好发展。

三、构建“灵动课堂”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重庆市两江中学校是倡导善文化的学校, 有着“上善若水, 善天下”的教育理念, 构建“灵动课堂”就是本着“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 把一个真、善、美的灵动世界呈现给孩子, 使孩子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所以, 构建“灵动课堂”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标。

(一) 思想的灵动

思想的灵动是指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有目的性、或显性或隐性的思想生成。简单来说, 思想灵动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 但不是简单的盲目的发散。思想灵动的标志是教师的思想、教法要灵动, 课堂要灵活创新, 学生思维活跃, 学习有激情。思想灵动的上位概念是创新性思想, 思想的灵动就是创新性思维在课堂教育中的最核心的体现。灵动的思想有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几个特征。

(二) 课程的灵动

首先,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安排上注重灵活, 比如文理兼搭, 时间交叉, 内容生活化;其次, 设置灵活的教学模块 (包括必修和选修) , “灵活”就体现在内容方面:不仅要求模块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 还有必要设计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对应、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的课题;最后, 在教学中, 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模块中, 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 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讲解和示范, 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课题的途径、方法、步骤, 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当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时, 应该指导学生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联想, 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能广泛地迁移, 当提出问题时, 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与当前的课题有机地结合,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促进对事物的概括能力。

(三) 语言的灵动

1、教材语言的灵动。教材“凝结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体现教育的性质”。它是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 是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重庆市两江中学校在利用好国家以及地方教委的两级教材的情况下, 也组织学校的老师团队在专家的指导下, 首先对各学科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 并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 然后确定目标, 选择与组织内容, 最后决定实施与评价的程序编制了既能体现我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主要功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 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这样教材语言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也得到了丰富。

2、教学语言的灵动。灵动课堂要求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 而应言之有物, 论之有实;要求教师言之有序, 条理清楚;要求教师言之有情, 情理交融;要求教师言之有启, 探究反思, 并同时使用学术语言和生活语言。

3、生成语言的灵动、灵动的课堂重要特征是动态生成的。而这种生成主要依靠及教学中的对话。因此, 教师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 及时扑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的话题, 组织学生开展思维的碰撞, 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 实践的灵动

实践的灵动即教学方法灵活, 把教材用活, 把学生教活。教学中注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坚持启发式,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 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切实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其中, 扎实、平实是课堂灵动和生长的基础。互动生成是实现课堂灵动和生长的有效途径。智慧生长是灵动课堂的追求与目标。

四、建设五个校园, 实现特色学校教育,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是把握均衡的实质。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 不是抑强补弱, 更不能变成千校一面, 一个模式发展。要使强者更强、弱者变强;要鼓励各个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形成各自的特色优势。重庆市两江中学校大胆创新, 依据“善教育”办学思想, 全力建设五个校园, 实现特色学校教育, 真正意义上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 数字化校园建设

学校多媒体功能室配备一流的计算机和录播设备, 所有教室均拥有先进的“班班通”教学和电子白板, 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校园局域网的全面覆盖、先进的办公软件, “校园一卡通”等数字化系统, 真正地实现学校信息化办公和生活。

(二) 健康校园建设

学校将拥有两个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各一个。创建学校体育俱乐部, 促进师生阳光健身活动开展。保证师生每天一小时健康锻炼。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宣泄、交流场所。

(三) 绿色校园建设

践行“将绿色与文明根植于师生心灵”的学校绿化理念, 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活动。大量栽种大黄桷树以及黄桷兰、桂花、香樟、银杏等植物, 广泛组织师生开展栽种“团员林、毕业林、教师林、党员林”活动。绿化教学楼、办公楼屋顶, 完善学校水体景观, 构建具两江中学特色的山水园林校园。

(四) 平安校园建设

使用覆盖校内各角落及校园周围环境的视频监控系统, 改善学校及周边环境, 有效防止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发生, 杜绝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健全校内安全管理机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平安体系, 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全面和谐。

(五) 人文校园建设

1、遵从“仁者爱人”理念, 实施“制度管理+人文管理”, 积极构建“敬业、爱生、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和谐共进团队。2、构建两江水—善文化。根据学校的区域地理特征、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教育的宗旨、学校的使命, 积极践行“上善若水善天下”的办学理念, 积极组织师生向“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学习, 教师能用若水之善教育感化学生, 学生能积极进取, 去拥有“善天下”的高尚品德, 丰富知识, 创造物质欲精神财富的能力。3、充分利用师生创意、师生书画、摄影、手工作品及名书画家字画、篆刻作品美化校园, 打造办公室、教室、功能室、寝室文化建设。4、构建“两江标志”文化, 完成两江孕育的重庆历代名人长廊教育景观。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两江中学校为例, 从师资建设、课程配置、课堂模式、特色校园等方面, 阐释了高中内涵发展机制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期对普通高中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善教育”体系,“灵动课堂”模式,基础教育均衡

参考文献

[1] 黄荣, 杨德强.让“首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J].湖北教育 (综合资讯) , 2012, 07:33。

[2] 冯瑞娟.“以学习为本”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上一篇: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下一篇:旅游俄语地域性教学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