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乐器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7

【摘要】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是键盘乐器,在高师教学中可同步进入课堂。本文旨在论述手風琴与电子琴二重奏演奏中的配合问题,彰显两种乐器个性的同时领略重奏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两种键盘乐器的学习热情及动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师乐器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师乐器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手风琴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体现“师范”这一本质属性。音乐学专业的乐器选修应着眼于彰显师范性和专业性。手风琴曾经作为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主干课或必修课,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一门乐器的价值是由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或表现功能及特色所决定的。相对于许多小众乐器,手风琴更善于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学形式多样化。手风琴自身的魅力赋予它在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教师教育;价值;课程体系;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手风琴一直作为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主干课或必修课,在国民音乐教育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群众业余音乐生活中,也常能看到它的身影。手风琴在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中国,这并不仅是由于特定的政治气候,还与这一乐器自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手风琴课在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高于小乐器又不同于钢琴课”的地位。[1]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非师范化倾向愈来愈突出,而像手风琴这样更善于彰显师范性的乐器却越来越处于弱势。本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原则,本文拟从分析音乐教师教育的性质和手风琴对于“师范性”音乐教育的彰显入手,对这一现象加以反思。

一、高师音乐学专业的“非师范”倾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铺开,我国教育领域从思想观念到行为范式都在发生着普遍而深刻的变化。2001年起,音乐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试行。然而,遗憾的是,作为培养音乐教师摇篮的各级师范院校,在教育规模、思想观念的更新变革中却迷失了自身的使命,不少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质逐渐丧失,走上了办综合类大学的道路。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王耀华先生认为,当前人们对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盲目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部分师生在确定专业方向时,往往以培养专业表演、创作、理论工作者为追求”。[2]

形勢是严峻的。随着高校扩招,不少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生源日趋多元,竞争也日趋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办学目标办学方向的日趋模糊。仅从器乐角度讲,音乐学专业的师范生在乐器选修方面表现出较为普遍的盲目性。以华东某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音乐学(师范)专业为例,虽然名义上是音乐学专业,但实际上除了依旧保持钢琴普修,不少学生都以西洋管弦乐器、民族管弦乐器中的一些小众乐器作为主修“专业”。不可否认,任何一门乐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及学习意义,学生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这一选择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音乐学专业是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的师范教育,并非培养专业艺术团体演奏员或演奏家的音乐表演教育。更进一步讲,多数学生的音乐基础也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实现由初学者向专业演奏家的转变,更何况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已经被亮红牌多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过:“国家设置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目的是培养培训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教师,离开了这个目标,师范院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3]

二、手风琴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师范院校应当坚定不移地为中小学教育服务。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学与社会音乐教育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扎实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的高素质音乐师资与音乐教育管理人才。高师音乐学专业应当旗帜鲜明地在课程建设中彰显“师范性”的学科性质与特色。为此,王耀华先生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应当体现“三性”,所谓“三性”,就是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其中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与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4]专业性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演唱、演奏技能以及相关的音乐艺术专业基础素养;而基础性则是为人师所应具有的人文知识、视野、情操。并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完成“师范”这一本质任务。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手风琴一直是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必修乐器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乐器因其便于携带、声音洪亮、音色优美多变、表演形式多样而备受喜爱。然而,随着新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乐器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某些时候,甚至还没有传统中一直属于小众的乐器那样被关注。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有手风琴自身的原因——传统低音表现力的局限性,有教育决策者对过去过于偏重手风琴教育的矫枉过正,也与手风琴教育队伍中一些人在行业上的不自重不无关系。

然而,每一样乐器都有其优长,亦有其不足。换言之,没有哪种乐器是完美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看待特定乐器的表现能力及特色,而不是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虽然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手风琴不再是主干课(实事求是地讲,也不需要成为主干课,而应成为众多乐器家族中平凡而有自身特色的一员),然而,相对于许多小众乐器,手风琴对于音乐教师教育的价值是值得推崇的。手风琴作为乐器,其演奏主要在于体现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性”层面,本文在这里要强调的却是这一乐器对于音乐学专业“师范性”的彰显作用。这里所说的“师范性”,是指手风琴除了其自身的艺术表现功能,还具有更有利于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更善于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在当代,音乐教学已经摈弃传统上教师和学生端坐于教学场所某一固定位置的僵化教学形式。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打破过去“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模式,构建平等对话、协商、教学相长的交互式新型师生关系,[5]而这一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的近距离交流为前提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即倡导“做中学”的教育范式,这一观念今天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得以广泛推广。音乐教学中,教学所用乐器如果不能随教学活动的需要随意移动,就会使教学行为受到限制。因此,选择适宜的教学乐器就成为音乐教师应当考虑的因素。而手风琴可以根据演奏者的身体条件,有4贝斯至120贝斯等不同大小的型号,一般中小型的琴体足以让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从学生角度来说,不同型号大小的手风琴(最小如8贝斯)也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使用。

就目前来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普遍开设钢琴课程,作为拓展,也会将电子琴(或数码钢琴)作为辅修键盘乐器。不可否认,这两件乐器各有自身优点,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最为明显的是,钢琴笨重,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且不易挪动,钢琴音色一旦发出就开始衰减,不能持续保持;而电子琴固然可选音色多、功能多,但是也因其需要用电启动和不易随身携带而使教学行为有所限制。而同样作为键盘乐器的手风琴,不但具备键盘乐器的共同特点和优点,最大的优势是还可以随着教学活动的需要任意移动,特别是中小型手风琴(如60贝斯上下)由于重量小、体积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可以轻松应付各种教学形式的需要。在奥尔夫教学活动、声势律动中,这一乐器的使用可以轻松满足教师边教边讲、边演奏(或伴奏)边与学生共同活动的需要。相比之下,其他乐器很难做到这一点。[6]

2.有助于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方式要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听觉训练,重视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重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7]这些都要求教学不僅要内容丰富,还要形式多样化。手风琴不仅便于携带、音域广阔、富有表现力,还可以采用伴奏、独奏、合奏、重奏以及协奏等多种表演形式,这一特点使音乐教学在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和拓展方面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具有相当不俗的优势,它可以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等乐器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一种相得益彰的演奏效果,也可以与长笛、小号、大号等管乐组合,呈现出精彩而多样的演奏效果。[8]手风琴不仅能与西洋乐器组合,也能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组合,开拓出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在这方面,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的音乐教学堪称典范,该校将手风琴作为办学特色,不仅成立了手风琴乐团,在学前班至三年级的学生中普及了手风琴教育,并且其教学已经走出课堂,将手风琴教学融入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

结 语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体现专业性、师范性、基础性,这是高师教育的本质任务。手风琴由于其便于携带、音色洪亮优美,并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而长于彰显音乐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和专业性。一门乐器的价值是由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或表现功能及特色所决定的,手风琴更善于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学形式多样化。手风琴自身的魅力赋予它在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王 茗,张 欢.传统手风琴遭遇的尴尬[J].中国音乐,2007(03).

[2]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三边合力论”[J].人民音乐,2005(03).

[3]李盛兵.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J].课程 教材 教法,1998(05).

[4]同[2].

[5]严永福.“交互主体”视域下的音乐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6]陈剑一.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0(03).

[7]任红军.面向新世纪的高师音乐教育——评《音乐新课程教育教学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8]刘健婷.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严永福

高师乐器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论手风琴与电子琴二重奏演奏中的配合

【摘要】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是键盘乐器,在高师教学中可同步进入课堂。本文旨在论述手風琴与电子琴二重奏演奏中的配合问题,彰显两种乐器个性的同时领略重奏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两种键盘乐器的学习热情及动力。

【关键词】二重奏;可行性;配合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年深入,器乐教学作为本科高等教育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的教改课题,如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新教学思路、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和新教学手段等诸多相关方面。

目前,我学院键盘教研室采用的是“手风琴、电子琴同步教学”的模式,在原教学大纲规定手风琴教学的阶段里,同时开设电子琴课程,把原手风琴一门乐器的教学变为在同一阶段、由同一教师、同时进行手风琴、电子琴两门课的教学。用教一门课的时间教两门乐器,既激发学生对键盘乐器学习的热情,又为他们今后择业、就业创造更有效的条件。

一、手风琴与电子琴二重奏的可行性

(一)手风琴与电子琴独特的演奏个性

手风琴右手键盘音域较宽,通过变音器的运用拓宽了键盘的音色变化。左手贝司是这件乐器最独特之处,左手贝司的基本低音上下关系以纯五度为基础,使手风琴左手贝司在伴奏时转调方便。手风琴左手多变的伴奏音型配以右手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加之携带方便,成为高师器乐键盘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电子琴在发声原理上与手风琴有很大不同。手风琴属于簧片乐器,而电子琴属于电鸣乐器。它是将电振动的振源通过扬声器等转换成声音。电子琴音色丰富,表现力强,特有的自动伴奏功能是这件乐器最大的特点。效果器的加入,增加了延音、混响、调制轮和震音轮等多项功能装置,有利于增强旋律的音乐表现。

(二)手风琴与电子琴的互通性

虽然手风琴与电子琴在发声原理上有很大不同,但从构造上和演奏形态上,两者还是有较多互通之处。首先,两种乐器都有着键盘乐器的构造,我国普及范围最广的键盘式手风琴右手部分是键盘的构造。电子琴则与钢琴在形制上有些相同,均以键盘样式呈现。其次,在演奏形态上,手风琴的右手与电子琴的双手全在键盘上进行演奏,由于手风琴的演奏是将手风琴背在演奏者身上,因此手风琴是以“立”的方式紧贴演奏者,右手在键盘上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运动。电子琴则跟钢琴演奏形态一致,双手在键盘上做左右移动。

手风琴与电子琴的互通性也为二者的重奏组合形式提供了可行性。双方可在二重奏演奏中发挥自身的个性、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演奏魅力,在高师教学中可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

二、手风琴与电子琴二重奏演奏的配合策略

(一)手风琴与电子琴二重奏音量的准确拿捏

由于手风琴属簧片乐器,电子琴属于电鸣乐器,发声原理大相径庭使乐器在音量的控制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手风琴的音量变化取决对手风琴风箱的控制。手风琴风箱的运行产生气流从而振动簧片发声。在风箱平稳、匀速地运行下,手风琴的音量也趋于平稳,音量大小相同。手风琴在做“渐强”的力度变化时,随着演奏者手腕、小臂,甚至大臂和腰部对风箱施加的压力变化,风箱由松变紧,风箱运行速度由慢变快,力量分配的改变促使风箱在音量上达到“渐强”的力度效果。换句话说,手风琴的音量变化来自演奏者人为的身体控制。

电子琴的音量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可调电阻器。当转动音量控制器旋扭时,可调电阻器的电阻就随之变化。电阻大小的变化,引起喇叭声音强弱的变化。所以转动音量控制旋扭时,电子琴发声的响度就随之变化。现如今流行的双排键电子琴在脚的操控部分设置有表情音量踏板,通过踏板的前后推进改变乐器的音量。

在这两种乐器二重奏的演奏配合中,演奏者需善于利用两种乐器迥然不同的音量控制方式,妥善处理两种乐器在演奏过程中音量的冲突。尤其双方在表现“弱”的力度时,电子琴的演奏者需细心聆听手风琴演奏发出的声音,稍不留意,电子琴的音量就会在极大程度上吞噬手风琴的音量。在乐曲气势辉宏部分,电子琴也应该注意音量的把控,扬声器音量不加以控制,即便手风琴演奏者把风箱绷得再紧,风箱行进的速度再快都难以抵制电子琴扬声器发出的超大音量。

(二)主奏与伴奏角色的互换

在二重奏演奏中,经常出现主奏与伴奏互换角色的情况。如果两种乐器的演奏者在二重奏演奏配合中,任何时候都想着突出自己,在听众面前急于表现自己,重奏中的音乐旋律将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作为伴奏者,一方面要在主奏旋律进行中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烘托,无论是从节奏上还是和声上为主奏供托一个良好的音乐背景,带动主奏者的演奏情绪。另一方面,在主奏旋律需要强力支持的时候,也要大胆配合,不要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该伴奏旋律跳出来的时候就应该积极主动的表现出来,尤其是在交错节奏出现的时候。

由于电子琴的自动伴奏功能,在电子琴与手风琴二重奏配合中,电子琴时常担任前奏、间奏、尾奏的演奏。这就要求电子琴演奏者在充当好伴奏角色的同时,发挥自身乐器的演奏特点,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尽可能发挥音响的特色,使整首乐曲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凸显二重奏的音响优势。

三、手风琴与电子琴二重奏演奏的配合方法

在乐器合奏、重奏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配合质量的高低,除受演奏者对乐谱的熟练掌握和正确理解等因素影响外,演奏者之间对音乐的默契程度也极大的影响乐曲最终的演奏效果。

重奏的双方原本均以独奏为演奏的主要形式。在独奏中,突出演奏者自身——“我”的音乐处理、演奏技巧等。在独奏中养成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加以改变,在重奏中会严重影响双方演奏者的默契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二重奏的配合当中,对音乐表演的思维模式首先要进行改变。

(一)多声部听觉的建立

手风琴与电子琴属于能够演奏多声部的鍵盘乐器,跟钢琴相似,演奏者可以通过手指在键盘上的弹奏和控制,同时演奏三、四个声部,甚至更多。重奏中,如果手风琴与电子琴的演奏双方在配合中不建立好多声部听觉,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对方的声部走向,乐曲演奏出来将杂乱无章、毫无层次可言。换句话说,多声部听觉越强的演奏者,越容易在重奏中快速进入状态,默契程度越高。

(二)提高演奏者双方“错位”演奏的能力

此处提及的“错位”,是指重奏双方在重奏过程中,旋律进入的时间不一致导致旋律进入点错开或双方表情、力度、速度的不一致导致错位的情形。这种类型的“错位”在重奏中比比皆是。对不同乐器重奏中出现的错位,一旦在配合中稍有差池,对演奏的影响往往比同种类乐器的重奏更大。

因此,在演奏“错位”的声部时,演奏者要掌握好以下两点:首先,重奏演奏者要仔细研读、准确识别乐谱上的表情、力度、速度标记,除熟练掌握自己声部之外,对对方乐谱上的各种标记也要熟读于心。当乐谱上出现双方都不同的表情、力度、速度记号时,一定要加倍留意不同之出。在重奏中准确表现出来。其次,乐曲中,不同时间进入的“错位”点一定要准确。对于乐曲中较难的节拍、节奏错开之处,或者“错位”特别复杂的地方,重奏者双方要放慢速度来配合,当复杂“错位”之处练好之后,再逐渐加快速度。

(三)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知识的统一认知

一首二重奏乐曲在演奏前,演奏双方应对作品的基本知识有个统一的了解和理解。正如本文前面所叙述,重奏双方演奏者原本均以独奏为主要表演形式,个性化的演奏是演奏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演奏重奏作品前,双方对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和最终需要展现的演奏效果应达成共识。

如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等,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有利于掌握不同的主题。再如,对音乐作品中和声运用的分析可以探索最后演奏出的音响色彩及音响效果。最后,对音乐作品风格中正确的把握和双方统一的认识才能将乐曲最准确、最统一的演奏出来。

四、结语

手风琴与电子琴二重奏模式摒弃手风琴、电子琴各自独立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思路创新、模式创新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性、趣味性、互动性,挖掘和发挥学生自身学习潜力。重奏中,在演奏双方了解各自的个性和双方的融通性的基础上,准确掌握二重奏的配合策略和方法。力求培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教育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伍时旺.电子琴演奏教学新概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杨峻峰.钢琴二重奏教学探倪[J].黄钟,2001.

[3]杨茜.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的多元化模式[J].大舞台,2011.

作者:刘书娟

高师乐器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改革措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钢琴作为传统音乐课程中的基础乐器,是高师音乐专业基础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钢琴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本文首先对多元文化的理论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钢琴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活动逐渐丰富、多元,音乐领悟的范畴也不断扩大,其中尤以钢琴在众多乐器中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作为一种西方传统乐器,钢琴的教学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高师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文化自己社会形态的多元化,钢琴的教育教学工作日益面临一些新的亟待破解的问题,因此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改革也逐渐被教育界提上了日程。

一、多元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多元文化,顾名思义,粗浅的理解就是多种文化的组合与共存。对多元文化更为准确的定义是: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理论在一个国家或者多个国家间进行交流,并被不同文化包容共存的一种关系和状态。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学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全球化日趋紧密的现实背景下,文化多元化也在悄然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形态下,高师钢琴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技巧,轻文化”,钢琴教学缺乏艺术底蕴

文化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是其他所有知识以及技术教学的基础,忽略文化教育而只注重对技巧的教授将使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薄弱,这大大的制约了学生对相关知识、技巧的领会,也阻碍了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化、掌握。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这种问题也非常突出,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钢琴弹奏技巧的学习上,忽略了对其背后的钢琴文化的系统性学习,具体表现在钢琴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课时分配上,很多学校的钢琴课程只能说是钢琴练习课,所谓的钢琴教学只是简单的对弹奏技巧的掌握。在课时安排上,钢琴文化课课时只占据特别小的一部分,导致钢琴教育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疲劳,而且更严重的会严重制约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缺乏一定的艺术底蕴。这种重技巧,轻文化正是钢琴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高师钢琴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钢琴教学师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经常是一个老师要带几十人的大班,教师完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指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很多教学内容也不得不随之删减,使课程的完整性被破坏,学生的钢琴知识体系也不完善。此外,很多钢琴老师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钢琴的文化教育力不从心,只能简单的带领学生进行基本的指法练习,音律练习,这极大的限制了钢琴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展开。这一点也将是未来钢琴教学改革应该着力关注的问题。

三、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改革措施

(一)强化多元教育,扩展教学内容

文化多元化强调多重文化的共存,交流和沟通,因此在这样的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坚持教授钢琴文化中的经典曲目,也要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思维,引导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经典,而应该适当的学习钢琴文化中非经典的部分,经典和非经典结合在一起才是钢琴文化的全貌,因此再改革中钢琴课程的内容有必要进一步的筛选,挑选出一部分钢琴文化中的优秀之作。此外,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传统钢琴文化,还要对中国钢琴文化进行学习,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钢琴文化的不同风格以及钢琴文化的巨大魅力,这也是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学习的一种体现。

(二)培养师资力量。健全教育体系

针对钢琴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在钢琴教学改革中应该加大对钢琴师资力量的培养,注重对钢琴教师文化素质的考察和要求,健全钢琴教学中的各项标准和教学体系,把钢琴弹奏技巧和钢琴文化的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培养出一批钢琴演奏技术高超,钢琴文化底蕴深厚的一线教师队伍,唯有如此,我们的钢琴教育才能稳步发展,良性发展。

四、结论

本文首先对多元文化背景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对高师钢琴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措施。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的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作者:李瑾

上一篇:建筑环境专业发展论文下一篇:支护技术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