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以创编为导向的舞蹈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教学评价,因此,制定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考核项目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并建立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编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质量,尤为重要。

第一篇: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对幼高师幼儿舞蹈教学的探索

幼高师的幼儿舞蹈教学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教学原则,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幼儿舞蹈的规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高师幼儿舞蹈教学幼儿舞蹈词汇幼高师的舞蹈教学包含:芭蕾基本训练、古典舞蹈基本训练、软开度训练、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幼儿舞蹈教学等,其中幼儿舞蹈教学部分是最具有实用性的部分,在幼高师的第五学前主要是进行幼儿舞蹈方面的教学。幼儿舞蹈教学包括:幼儿舞蹈律动、幼儿舞蹈歌表演、幼儿舞蹈游戏、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成品舞蹈学习等。在幼高师对幼儿舞蹈教学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教学原则,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幼儿舞蹈的规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从而成为合格加优秀的幼儿教师。

一、培养与提高幼高师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培养幼高师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兴趣使其愿意学、乐于学。其次,让学生观看幼儿舞蹈作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幼儿舞蹈的特点:天真、活泼、可爱,处处体现出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舞蹈动作跳跃多,头部运动多、表情变化多等,让学生分组探讨表现幼儿舞蹈的题材有:生活方面(如涮牙、洗澡等)、运动健身方面(如练拳、做操等)、动物方面(如小鸭子、小青蛙等)、军旅生活方面(如打靶、模仿解放军等)等。让学生选出一个喜欢的题材,教师进行重点分析与讲授。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做幼儿舞蹈游戏与幼儿舞蹈律动培养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兴趣。运用幼儿舞蹈游戏:“请你给我这样做,我就给你这样做”这个游戏,教师带领大家运用各种动作的单一元素进行游戏,使学生在学习幼儿舞蹈的同时意识到幼儿舞蹈动作多而丰富多彩。播放各种幼儿音乐教师带领大家做各种题材的舞蹈律动,使学生掌握在很多幼儿舞蹈中,舞蹈动作要为表达的主题服务。不管是幼儿舞蹈游戏还是幼儿舞蹈律动,教师教授完后都让学生逐个或者分组进行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最后,运用各种动物的舞蹈动作形象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与表演出各种动物的动作形象,如表现可爱的小鸭子,要首先知道小鸭子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里)、动作特点(走路摇摇摆摆)与小鸭子自身的长相特点(扁扁的嘴巴等),在捕捉小鸭子的舞蹈动作时一定要表现出这些特点,表现出的形象才是小鸭子,否则表现出的形象就是四不像。尤其表现大猩猩与小猴子时,大家玩的特别高兴开心无比。另外,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考察孩子的特点,发现与捕捉孩子的动作,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动作形象的动作练习,使学生对幼儿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与提高了学生的幼儿舞蹈语汇与表演能力。

二、大量的学习与创编幼儿舞蹈组合,丰富了学生的幼儿舞蹈词汇

幼儿舞蹈动作的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幼儿舞蹈掌握的质量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幼儿舞蹈词汇,首先,让学生多欣赏幼儿舞蹈作品,让学生对幼儿舞蹈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舞蹈动作难易与长短各异;其次,让学生创编单一的幼儿舞蹈动作造型,使学生对创编不在惧怕,从而敢于创编、喜爱创编幼儿舞蹈,从创编一个到多个造型,再到运用一定的运行规律把动作组合起来,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整变化,一个舞蹈作品就会自然产生。最后,教师教授学生一些幼儿舞蹈组合。从小班到中班最后是大班,小班、中班与大班的舞蹈组合教师各教授两个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其特点,让学生课后分组创编小班、中班与大班的舞蹈组合各一个,在课堂上还课大家进行探讨其优缺点,这种教学形式反复进行的同时会促使学生的幼儿舞蹈的创编能力不断完善,对幼儿舞蹈的掌握与运用会不断提高。

三、通过教授一些编舞技法,提高学生创編的实践能力,打造具有综合素质的幼师生

舞蹈尤其重视“形式就是内容”,如独舞、三人舞、群舞等,不同的形式内容就不同。又如,拉丁舞、现代舞、民间舞等,在形式的选择与运用上非常重要。不同编舞技法的选择与运用,其实也是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主要学习与运用的编舞技法有:队形的变化、经典编舞技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如交响乐的编舞技法,是在同一段音乐中,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舞蹈动作同时在表现,加强了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舞蹈的感染力,给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使舞蹈的表现更加丰富饱满。在幼儿舞蹈创编中,首先,要了解与掌握空间的选择与运用,认识的二度空间与三度空间的区别,节奏快慢的处理,如何运用反复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引起观众的共鸣等。因为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的难易程度,交响乐编舞技法的运用特别重要,小班运用时可以简单是一组舞蹈动作打乱顺序同时表演,中班运用时可以是略有变化的舞蹈动作同时表演,大班运用时可以是不同的舞蹈动作同时表演,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选择运用一些编舞技法,不是为了技法而技法,编舞技法要为创编幼儿舞蹈服务。其次,在幼儿教学中,不管是语言课、常识课、体育课、还是美术课等,幼儿舞蹈无时不刻的存在其中。如美术课画的是小蝴蝶,可以让一个小朋友扮演成小蝴蝶的样子,在课开始时教师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请扮演小蝴蝶的小朋友做蝴蝶的动作飞着入场,增加美术课的情趣。下课的时候,可以请全班的小朋友一起拿着自己的小蝴蝶,做着蝴蝶飞的舞蹈动作飞出教室。舞蹈使美术课生动、活泼,使小朋友更加喜爱美术课了。大家同时反复做蝴蝶飞的动作飞出教室,这就是编舞技法中的:反复编舞法。总之,编舞技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幼高师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向前发展。

幼儿舞蹈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主题鲜明突出,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性,表演时生动、形象、可爱。幼高师的学生在学习与表演时,切记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表现的是孩童时代的童趣,把自己放在孩童时进行表演,突出幼儿舞蹈的特点。在了解熟悉孩子舞蹈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孩子心目中老师就是“神”无所不能,是孩子学习与模仿的最直接、现实的活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是终身的,所以幼高师的学生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沉重而又神圣、伟大。幼儿舞蹈在孩子的幼儿时代无处不在,所以幼高师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幼儿舞蹈,在幼高师幼儿舞蹈教学处于重要的地位,故幼高师的舞蹈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舞蹈教学,提高自身的幼儿舞蹈素养,从而提高幼高师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杨秀敏

第二篇: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评价初探

【摘要】以创编为导向的舞蹈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教学评价,因此,制定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考核项目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并建立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编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舞蹈创编;高师教育;教学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作为一个核心成为未来我国10年教育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近些年,先后召开“全国首届舞蹈教育研讨会”(2004年在北京)、 “全国第二届舞蹈教育研讨会”(2008年在长春)和“全国第三届舞蹈教育研讨会”(2011年在成都)等会议,彰显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创造性素质、舞蹈创编能力培养的愈加重视。高师院校历来被当成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群学之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育主权的代名词。要培养具备创编能力的少儿舞蹈教师,高师院校应首先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社会对高师学生培养的要求。注重从创编入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革以创编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要建立高师院校以学生创编能力为目标的新教学模式,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课程评价也必须随之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制定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考核项目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并建立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编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质量,尤为重要。

一、创建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评价理念

(一)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1]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成绩做出评估,同时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修正、监控指导教学的基础,是完成教学目的、成果趋于完善的调控环节。舞蹈教学评价能使每一个舞蹈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师舞蹈教学评价新理念

由于高师院校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教,学生模仿和记忆。因此,以往舞蹈教学评价主要是从学生所学舞蹈组合的掌握熟练程度,技术技巧运用能力和舞蹈表演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只注重被动学了多少舞蹈组合,跳了多少支舞,而缺乏能动性的思考和学习,不注重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严重缺乏舞蹈创编能力。如今,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要让学生不仅会跳舞还要会编舞,掌握舞蹈的精华而不是躯壳。让舞蹈专业学生不仅在舞蹈课堂上,还在音乐、美术、文学等相关艺术课堂上都可以从舞蹈创编出发,学习舞蹈组合、技术技巧,甚至音乐、美术、文学等知识都要与舞蹈创编相结合,不仅为了扩大、丰富知识面,而最终为编创出结构完整,有创意的优秀舞蹈作品服务。建立从舞蹈创编能力的角度评价老师个人素质、知识全面性和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以及从舞蹈创编能力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创造性素质、知识全面性和创编舞蹈的能力等教学评价新理念,對创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原则是在开展教学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评价除与其他教学评价一样,须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发展” [2]的原则之外,在评价过程中为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在评价原则上还应体现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评价理念。

(一)教师与学生同为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

舞蹈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一方面教师评价教学成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客观、谨慎、公平、认真地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成效需要学生自觉、努力、刻苦才能顺利完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对教师教学内容、方法做出客观评价,对自己和其他同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做出评价等等,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有利于塑造良好学习氛围,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另外,教师之间也要相互评价,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和舞蹈创编水平。

(二)教师教学从创编能力培养出发,遵循创新教学原则

教师教学要从创编能力培养出发,遵循创新教学原则,即“以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树立学生的创新志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技法、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3]

(三)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关系上做到“教为主导,学要能动”

教育中民主意味着师生的平等,相互尊重,尤其是学生积极参与、同构教育过程的权利。教师从昔日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不再是独享权威的“训练者”、“教导者”或者“控制者”,而是一位促进 者和向导。[4]“教为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纯粹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启迪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重点把握教学大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要能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思考和进行创造性活动。

三、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的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的依据,高师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编能力的少儿舞蹈教师,故舞蹈教学评价过程和结果都要参照此目标进行。

(一)教学环节

以往的高师舞蹈教学,只有在学生临近毕业的一年或两年舞蹈创编课上才能学习舞蹈创编和有意识的开发创造潜能。“重知识灌输,轻个性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站前面示范,学生站后面不停模仿。久而久之,学生上课思维定式,缺乏能动性的思考。

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首先要求舞蹈创编贯穿各舞种教学中, 将能最大化开发身体语言和挖掘创作潜能的“即兴”创作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开设。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良好的职业态度、教育远见、时代敏感和全球化见识,并与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启迪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是 “探究着”、“创作者”。其一,教师是否以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鼓励性的教学语言,不只是授之鱼,而是授之以渔。比如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上,教师需要联系民族地域性和民族风情等民族文化来启发学生,让其更好地体会、把握舞蹈风格。其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问题,是否引导其进行“探究”,即不将最终结果告知学生,而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答案。同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激发学生思考,发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其三,教师是否主动与学生共同进行舞蹈创意性的实验,当老师与学生互为合作又为对手时,学生的创作潜能能被更好挖掘,心智更容易被打开。其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探讨,善于思考,举一反三,是否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编能力。

(二)考试环节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进度与成绩的主要环节,是舞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舞蹈专业课考试与一般文化考试不同,期末考试通常以展示课的形式呈现。以往教师通常根据学生的表演与技能、整齐与熟练等来给出成绩的高低。

以培养创编能力为根本指导思想的考试不再是要求学生单一的展示上课所学组合,然后按表现的质量来打分。而是在展示课堂组合之外,还要展示自己创编的组合,以及展示根据音乐或主题进行现场即兴创编能力。例如,蒙古族舞蹈课堂组合考试,让大家根据给出的音乐、舞蹈主题创作或“即兴”创作具蒙古族舞风格特点的舞蹈。只有真正掌握蒙古族舞精髓,并有创新的欲望和能力才能即兴编出蒙古舞组合。返之,创编和“即兴”创编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组合的欲望,加强学习能力。

(三)创编实践活动环节

艺术在于不断创新,创新在于不断实践。以往高师院校参加的舞蹈表演或比赛一般是教师编,学生跳,或是直接跳成品剧目,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创编舞蹈、上台表演的意识和能力。

以创编为导向的舞蹈教学新理念,促使教师、学生以舞蹈创编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出发点来学习舞蹈知识。在创编实践活动中,通过选材、构思结构和动作的编排,到反复修改等环节,同学们充分开发、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舞蹈创编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知识全面性,每个呈现在舞台上的作品不仅要有好的编舞,还有选择适合的舞蹈音乐,并设计出彩的灯光、服装、道具等,而这些都需要编舞者自己完成。这个过程往往伴随教师的指导过程,作品的质量無疑与教师的水平也是分不开的。

舞蹈本身能赋予人无限想象。在美国的绝大多数综合大学的舞蹈系,将舞蹈课办学定位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潜能及创造力”[5]。香港演艺学院的舞蹈学办学原则亦是如此。高师舞蹈专业教育,若将“以舞蹈创编出发的舞蹈教学评价”用于实践,相信能更好完成“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编能力的少儿舞蹈教师新目标”和“以舞蹈创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教学新模式”。相信学生能真正主动学习、思考,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造性思维和创编能力。相信不远将来,少儿舞蹈教师会更具有创编能力,培养的孩子们也会更具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程书肖著.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清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育实施的原则[M].艺术教育,2003.

[3]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35.

[4]冯文全.现代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4.

[5]王杰著.中美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理念比较[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作者:李婷

第三篇:论高师舞蹈教学内容的若干特征

摘 要: 本文从舞蹈课程标准“提高人文素养,塑造人格个性”,以及竞争的21世纪教育的“个性的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出发,分析高师舞蹈教学内容的不同特征,以满足舞蹈课程标准对高师舞蹈教育的要求,并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这一大环境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高师舞蹈教学内容 师范性 特征

高师舞蹈教学内容应结合当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师范性的特点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舞蹈教法教学等方面考虑专业的地方适应性、教学适用性,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高师舞蹈教学内容的身体个性

“身体的个性”由“自由的身体”、“文化的身体”、“律动的身体”三个部分组成。[1]这三方面的内容,既是教学内容的指向,更是教学理念的渗透。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共同构建高师舞蹈教学内容。“自由的身体”将后现代主义艺术“走进大众、关注自然”及其舞蹈“人性关怀”的理念,贯穿于高师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旨在建立学生本人能力下的动作,完成属于其自身舞动特质的现代舞蹈理念,培养学生用身体语言思考人自身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舞动的方式关注现实,用松弛自如的身体来言说所喜所向,挖掘学生通过身体表情和动作质感的感受,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身体对话,了解他人、环境、文化的能力,最终促进身心平衡的健康发展。

在课程安排中,首先将现代舞的基本训练作为基础课进行课程组织,通过现代舞“基训”使身体放松、自然。因为建立个性首先要自由,自由了学生的身体,开发了学生的舞蹈意识,才能为“文化的身体”、“律动的身体”打好基础,进一步是将“即兴编舞”、“环境编舞”逐一纳入课程中。“即兴编舞”是启发学生即兴地展开身体的创造性的一面,“环境编舞”是通过身体与身体、物体、自然的交流,引发舞者对现实自然环境、生存环境甚至人文环境进行深刻的思考。可以说“即兴”和“环境编舞”是鼓励学生用舞蹈的语言自由探索,提出新问题,发展个性、原创性,实现感悟舞蹈教育的良好方式。“自由的身体”中的现代舞“基训”是高师舞蹈课程的身体训练内容,教育对象是未来实施基础艺术教育的教师。[2]因此,要本着开发身体舞动可能性的原则进行训练,尽量抛却过于技术化的基训内容,避免步入专业现代舞基训追求技术、忽视内容的形式旋涡。编舞课程中,健康主题的设定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蹈意识,音乐选择也要尽可能积极乐观,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表现明朗向上的情感、思想、意识和智慧。环境编舞要避免太过夸张的选题,尽可能透过身体的动作,开发学生的觉察能力(自我、他人与环境),建立身体是自然的身体、身体文化与自然文化相生相长的意识。

2.高师舞蹈教学内容的音乐特性

由于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二者常常融为一体;在高中“音乐与舞蹈”课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的有机结合”;在学校课外艺术活动中,音乐、舞蹈教师承担的往往是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的设计、编导和排演等任务,音乐、舞蹈乃至戏剧的综合统筹和驾驭能力至关重要。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能力较强,舞蹈素质与基础较差,在舞蹈教学中,更需要取长补短、以乐带舞,通过强调音乐与舞蹈的联系,调动听觉、动觉与视觉的积极参与,用身体感受、表现音乐,在音乐环境中学习舞蹈。在音乐环境中学习舞蹈,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1舞蹈伴奏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舞蹈课起初只是形体训练,一般不重视或根本没有配备钢琴伴奏,这除了教学资源方面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教学理念的问题。[3]在舞蹈训练中,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到衬托和伴随舞蹈动作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作为音乐口令使动作整齐划一。更重要的是,舞蹈训练中的钢琴伴奏音乐是学生舞蹈技术和音乐素养发展的催化剂,并特别通过听觉、动觉、视觉的联觉感受和内心体验,开发舞者心灵的力量,挖掘舞者潜在的舞蹈能量,激发表现欲望,增强艺术表现力。优秀的舞蹈教师或钢琴伴奏教师本身,往往对舞蹈伴奏音乐的选材有严格、细致的要求,并期待或努力使伴奏富有乐感和表现力。而且,舞蹈的呼吸、动作及其间的连接,舞蹈动律、风格及其细微的小华彩,动作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等等,都需要与之相应的音乐处理。简而言之,高师音乐学专业须尽快改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舞蹈伴奏。

2.2视听资源

舞蹈课程的视听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舞蹈教室的视听设备和用于教师备课及学生自学的舞蹈视频资料。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舞蹈文化市场的繁荣,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丰足的舞蹈视频资源,如VCD、DVD、电视和网络上的舞蹈视频资料。其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整理、编辑的舞蹈伴奏音乐。比如,优秀舞蹈作品和舞剧(片段)音乐;适于编舞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电子音乐、通俗歌曲等;适宜编创不同舞种、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舞蹈组合和小品的音乐片段。其三,通过DV(便携式摄像机)记录课堂教学、考试、表演和创作的作品用于进一步的教学中。

3.高师舞蹈教学内容的实践特性

重视教学和艺术实践的结合,在艺术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4]高师舞蹈教学应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观念,把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舞蹈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实践过程。而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舞台表演”,它更多地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组织等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切忌让学生在“死磨硬抠”中学习舞蹈,而是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创作机会。动作的组合本来就是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比如教云南花灯中的“反崴”组合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体态特征、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组合。第二次上课,就让每个学生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组合,并讲解自己编排的理由和为什么它还是云南花灯中的“反崴”组合。学生在相互切磋中思维变得充分活跃了,编排能力和互教互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所学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反崴”,而是举一反三的云南花灯的“反崴”。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模仿,还必须注重创新。学习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组合和鉴赏了一些艺术成品后,我们可以开设民族民间舞即兴编排课。学生在理解民间、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与韵律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民族民间舞蹈的形体、身韵和语汇的特点即兴编排舞蹈最能挖掘其个体的潜能。学生在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与风格的基本要求后,以情感作为动力,设定一个角色,去进行即兴创编,可以摆脱规格、规范带来的定势,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编创能力,为艺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师舞蹈教学和艺术实践的结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定期组织

舞蹈基本功的比赛和教学汇报演出,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引导学生重视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音乐感受能力的结合,重视对舞蹈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现,促进技能课与理论课知识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2加大学科间的联系

将器乐、舞蹈、声乐进行创意组合,举办专场音乐会,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3.3组建舞蹈队

强调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排练与演出中学习舞蹈训练与组织的基本方法,以合理的评估办法,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3.4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组织学生开展舞蹈采风、教学观摩,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的创作改编、排练,等等,让学生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根据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提高舞蹈编排能力。

3.5参加社区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

培养舞台实践能力,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高师还可与中小学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中小学舞蹈队的训练,切身体会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创意。

总之,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荣丽,张清澍,陈灿,杨再惠.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3):15-17.

[2]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3):13-15.

[3]徐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培养“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01):21-23.

[4]刘青弋.体现: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本[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04):25-26.

作者:薛亚斌

上一篇:水利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大众音乐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