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舞蹈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16

[摘要]我国的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自开设以来面临诸多的问题与困境,因其开设时间相对较短,但发展迅速,所出现的问题相对尖锐;如何更好地培养舞蹈专业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对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师舞蹈教育改革论文 篇1:

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探究

【摘要】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的加大,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现阶段,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舞蹈课程 变革 创新 高师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YB164。

前言:

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中小学舞蹈老师,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也在进行着变革和发展。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了该专业的很多方面,其中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相关的学校和老师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都认识到了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着研究和变革。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顺应教育改革大潮的选择,我们应该调动所有的积极因素,加快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变革。

一、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舞蹈课程定位不准

高师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多才多艺的教师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或者舞蹈家,这门课程更加注重的是对于高师学生视野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很多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很定位存在着偏差,当然,这里的偏差存在两种,一种就是对于舞蹈课程的过高定位,具体表现为前文所说的,对于舞蹈课程过分的注重,很多学校甚至对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专业性的要求,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对于舞蹈课程的定位过低,具体的体现为学校的舞蹈课程形同虚设,上课的过程也是草草了事,根本不会注意是否有效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双向疲劳,舞蹈课程成为了高师教学中的一个摆设,失去了其实际价值。这便是舞蹈课程定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舞蹈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内容问题不明确

目前国内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目前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落后和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过分的注重传统的、经典的舞蹈内容,对于现代的舞蹈,尤其是比较粗狂和新兴的舞蹈内容根本是置之不理。传统的观念认为,高师舞蹈课程教育就应该是对于我们经典舞蹈的一种传承,这一点可以接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对于现代新兴的舞蹈风格和流派也应该有所涉及。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便是教学方法,只有一个良好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对于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国内的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就仍是落后的教师讲解和教师示范,而且由于场地等条件的缺失,很多高校过分的注重讲解,对于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方面十分缺乏。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还是依靠单一的教师资源,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二、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精准定位舞蹈课程教育

教育教学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要想实现教育教学的突破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的转变观念,做到观念和思想的与时俱进。对于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方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观念,实现高师舞蹈课程的精准定位。我们应该将高师舞蹈课程看做是拓展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进一步的强调舞蹈课程对于师范类学生美学素质的陶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其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内心接受舞蹈课程,让学生的观念和对于舞蹈课程的定位可以准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只有学生可以自自主的进行学习,我们的舞蹈课程专业教育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再次,教师应该向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作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和奋斗的目标,以一些优秀的舞蹈课程的毕业生为例,鼓励学生可以向其学习;总之,在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中我们要做到转变教学观念,找准舞蹈课程定位,科学的设计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一定可以实现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的最后成功。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要进行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变革,就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在舞蹈课程专业教育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选择,但是我们的原则是要实现经典舞蹈作品、舞蹈基本功与现代新兴的舞蹈作品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只有经典的东西和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要不断的将现代的舞蹈元素加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样既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

21世纪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天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身影,当然包括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往舞蹈老师的言传身教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讲网络影像设备应用到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之中,借助影像的强大功能向学生展示一些高水平的舞蹈教学,这是极为便利而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呈现更多更好的舞蹈教学视频,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习的课堂更加的生动和活泼。教学手段的更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效果三者之间的共赢,是加强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论:

我国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和理论在不断的提出,仍需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的几点措施,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者和相关学校的改革提出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范海燕. 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7, (07).

[2]刘秀明. 当前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改革对策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03).

作者:蒋聪昳

高师舞蹈教育改革论文 篇2: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之思考

[摘要]我国的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自开设以来面临诸多的问题与困境,因其开设时间相对较短,但发展迅速,所出现的问题相对尖锐;如何更好地培养舞蹈专业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对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师;舞蹈教育;教学

艺术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地位是逐年增强的,在国家颁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以来,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教育工作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印证了我国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舞蹈作为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专业,亦逐步的受到各院校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各大院校也陆续建立了舞蹈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艺术、对舞蹈专业的需求。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省份都先后出台了有关将艺术考试列入中考科目的相关政策,并从2015年开始逐步的实施。舞蹈作为音乐方面考试的项目之一,考试的类别大致分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外国民间舞蹈、现代舞等。从中看出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更进一步加强,这也同时对我们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的师范类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音乐学的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舞蹈专业的起步较晚,所面临的困难与处境,在开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从所发表论文的数量上看,有关于“舞蹈教育”的问题,从2000年的500篇左右到2014年的6800多篇,其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其中包括舞蹈教育史、舞蹈教育课程论、舞蹈教学改革等方面教育类的文章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文章多数所关注的是艺术院校中的舞蹈专业,对于师范类中的舞蹈教育专业的有关问题很少涉及。高等师范院校中的舞蹈专业,并不像专业的艺术院校中相对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高师的舞蹈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的舞蹈教师为主要目标,培养方案中更加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师范性与教书育人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又要与中小学的课程紧密相联系,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在其参与教学中能够很好的胜任教师之职。这就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结合实际,合理设置舞蹈课程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因其在师范类院校中的大环境之下,会受到多重文化氛围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专业课程之外的文学、史学、美学、音乐表演等课程中得到专业的知识,从而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与文学的关系细腻婉转,多数人都有过被音乐震动心灵的感觉,当一曲优美的音乐传到我们的耳边,给我们的感受是:或轻灵、或忧郁、或欢悦、或悲怆,凡是有情有绪的人都会在音乐中得到深深的感悟。学者鄢化志先生也曾说过,语言是伸长描述事物的形象和理性思维的,音乐却是擅长传达微妙的感觉,语言表达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通过对文学、史学方面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文学上的提高的同时,能够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舞蹈中的深层含义。对于舞蹈的学习与表演能够跟加深刻的体会,从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的存在,使高师院校中师范专业的舞蹈课程在设置上,要求理论方面要有一定的比例设置。要相对较多的开设有关于舞蹈理论方向的课程,以适应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其中舞蹈艺术认识论方面必不可少,可以相对增加舞蹈编导的相关课程,特别是针对于中小学生舞蹈的构思、创作等。这类课程能够以和中小学的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中小学,参与到其中的艺术实践,让学生更早的接触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检验自身的舞蹈创编的能力。

二、发挥师范院校优势,培养师范性人才

师范院校以培养人民教师为己任,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也不外乎如此。因此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人格修养上要有一定的教育与引导。不仅要有舞蹈动作的规范与标准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关舞蹈教学中所相关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对于舞蹈动作、舞蹈音乐、舞蹈的情感表达等方面能够准确地向学生表达。这些能力就是要在师范院校中所要学习和锻炼的。那么高师院校就应该结合这些实际的问题来开设相关的课程。课程的学习也并非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引导与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也是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完整体现。现在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接受信息的数量与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要充分利用这样有利的网络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在兴趣中学习,这样才能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适应教师之职。

三、充分发挥音乐基础课程作用

在有些文章中作者提出减少舞蹈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认为音乐基础课程影响了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占用了专业课程的课时时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舞蹈技术的联系。如作为舞蹈教师对于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都不清楚,又如何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认识就不强,理论基础不扎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如在节奏、节拍的讲授中,可以结合舞蹈音乐来让学生找出其典型的节奏型,运用典型的节奏型来创编节奏,在书写的过程中也结合了音值组合法等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也是对其听觉的训练过程。也可以通过学唱歌曲,来认识有关的音乐知识,比较典型的是在歌曲中反复记号的运用,通过所相对熟悉的歌曲来认识并能够很轻松地掌握有关反复记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结合其他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课程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研讨,共同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不同课程不同的切入点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重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实践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作为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表现在教学中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另外,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健康的体魄与身心,对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与引导,教师的沉着、自信、热情积极的品格在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特别是教学过程中思想方面的影响其作用是及其巨大的。教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这也是为教师这一行业人员所提出的要求。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舞蹈专业方面人员的学历层次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导致个别教师认为自己有较高职称和学历对于教授舞蹈理论课程不屑一顾,这种片面的认识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要全面的加强。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这大踏步的进程中还是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表现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如何来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质量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对教育者们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对待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过程。同时,为中小学培养“一专多能”型的人才,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刘敏.论从音乐文学角度看古诗歌之兴衰[J].语文建设,2013(04).

[2] 王中华.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刍议[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6).

[3] 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01).

[4] 谢春.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5] 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责任编辑:章若艺)

作者:骆倩

高师舞蹈教育改革论文 篇3:

西部本土民族歌舞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对西部特有的本土民族歌舞艺术及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高师舞蹈教育承担着开发、传承本地区、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重任,将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本土民族歌舞艺术引入舞蹈课堂教学是进行本民族艺术传承的有力举措。文章就广西本土的歌舞艺术在西部高师舞蹈课堂中教学结构及教学方式的应用展开论述,探讨本土歌舞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培养素养综合的区域性、民族性职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舞蹈职业教育 本土歌舞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梁艺(1973- ),女,广西陆川人,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十一五”教改工程项目“西部高师舞蹈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GB167)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10)》下发以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生了非常可喜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发以后,艺术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地处中国的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之一, 有壮、瑶、苗、侗、毛南、回、仫佬、水等12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尤其是靠口口相传、师徒相传的本土民间歌舞艺术如何与高等师范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相结合,积极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作用,依托高等教育的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其得以保存、继承和发展,同时为西部大开发培养能够服务西部的区域性、民族性、师范性相结合的综合职业应用型人才是西部高师艺术教育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丰富的本土民族歌舞艺术

我国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广西地处中国的西南,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资源相当丰富,仅壮族的歌舞就有三十多个,分别为祭祀礼仪性歌舞和生活性歌舞两大类。如师公舞、铜鼓舞、打砻舞等。其他的11个少数民族歌舞更是数不胜数,如苗族的芦笙舞、仫佬族的依饭舞、毛南族的面具舞、侗族歌舞“多耶”、 京族的敬香舞、敬酒舞等。这些歌舞艺术是人们生产、生活、劳动集体智慧的体现,是我国民族艺术的“活化石”, 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等,有着各民族生存过程中最基本、最精练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面貌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西部高师舞蹈艺术教育现状

自1999年以来,国家实行大学扩招计划,高等艺术教育已经不是专业艺术院校的专利,广西的许多高校纷纷成立了艺术系或艺术学院,如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等,标志着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艺术教育学习的生源大大扩充。广西2011年参加艺考的人数达到了23700人,比去年增加了2258人,创历史新高①,标志着艺术教育的对象由精英式的教育转向普及型的教育。但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大学艺术科系的舞蹈教育,往往重视比赛,忽视教学;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宗旨;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方向雷同,造就了同一流水线上的艺术匠人。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了全区总人口的38%,作为广西的高校艺术教育,有特色的民族艺术教育如凤毛麟角。目前在广西,已有部分艺术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例如,广西艺术学院的民族艺术系、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的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广西师范学院的民族音乐课程等,已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民族歌舞艺术专业人才。专门立足于本地民间歌、舞、乐的传承与发展,就近取材,为广西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把本土歌舞艺术资源纳入到地方性高等师范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已是众望所归。

三、本土民族歌舞资源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我系音乐教育专业是广西教育学院的特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技法及音乐教育、舞蹈、舞蹈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音乐、舞蹈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音乐、舞蹈研究、教学、管理与组织音乐舞蹈文化活动的基本能力。把本土民间音乐资源纳入高等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它既牵涉到我们的文化观和教育观,也触及我们在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学法上的诸多敏感神经。②我们也可借鉴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专门立足于本地民间歌舞的传承与发展,就近取材,培养有本土特色的综合艺术人才。

1.创立整体关联性的舞蹈教学结构,培养综合素养的本土艺术人才。以生态整体性关联的原理审视高师音乐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专业技巧与理论文化、音乐素养、民俗素养都是课程教学系统中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如果我们丢失了任一关键性生态因子,就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教学生态系统,不可能产生新质(新的整体),也就无法形成和谐的教学生态。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倡导和强调课程教学结构的整体关联性原则,主要动机在于打破时下艺术教学孤立封闭、目标单一、重技轻文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主体的关联式、整体式等综合化学习,克服专门化分科课程的局限,使学生形成广博、系统、整体关联的知识、能力结构,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对新思想、新经验持开放的心态,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思考那些未曾检验的假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目标最终指向学生完整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舞蹈课程教学理念的总要求。③在音乐素养这一因子中,实行民族歌舞乐在视唱练耳课、合唱课、音乐欣赏课、舞蹈课中的渗透,综合地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对民族音乐情感的表达能力,对民族音乐内涵的领悟能力,从而达到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在理论与民俗素养因子中,学习民族艺术理论,了解民族历史、人文、民族歌舞、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民族服饰、生活习惯等,培养民族自豪感,熟悉了解自己的本民族多元化氛围,培养内在的民族文化涵养。为西部大开发培养熟悉本民族文化的广西本土的歌舞艺术人才。在舞蹈教学这一因子中,贯穿以上几个子因子部分,在舞蹈动作风格技巧上注重民族风格特点的学习与体验,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感悟民族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和实践创造能力。如在教授壮族师公舞时,要了解其在壮族劳动人民中的宗教特色和流传,师公舞中的不同唱腔和舞蹈特色,掌握舞姿造型和动律特征。其基本舞姿有“凤凰型”和“蛙型”两种,动律特点是“颤”“晃”“扭胯蹲摆”“悠吸点弹”④,最后还要了解其服饰和道具特色等。高师舞蹈课程本土民族民间舞的教与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师教了多少专业技巧,学生掌握了多少专业技巧,还在于通过整体关联的各门课程的教与学,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民族人文精神和人格素养,有助于学生在众多工具型人才中脱颖而出。

2.采用各种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本土民族歌舞艺术的传承。丰富的本土民间歌舞与高师舞蹈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秉承“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原则,采用介绍、欣赏、对比、学唱、学跳、讨论、调查采风、研究性学习、创编、课外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民族文化,培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民间歌舞艺术专家请进来和走出去调查采风的方式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中深入民间田野的调查采风实践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民间歌舞艺术学习与传承方式。潘志涛教授将民间舞采风界定为:“它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获取舞蹈创作灵感,感悟特定民族精神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舞蹈理论的建构方式。”⑤调查采风课程是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深入本土民间观察、学习民间歌舞的最好方式,通过对民间舞蹈的动作、队形、服饰、音乐的收集整理,走访民间艺人等,不仅使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本土民族舞蹈的动作和风格更加理解,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舞蹈动作记录及形态分析能力、民间走访调查能力等等。在三江富禄镇的侗族三月三“花炮节”中对“芦笙舞”进行采风活动中,学生们自己联系住宿、车辆和采风对象,自己设计方案,在民俗活动中如醉如痴,在回来的总结报告中提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清新纯朴的民族风俗,绚丽夺目的服饰和银饰让我陶醉,这个过程使我与社会有了一个沟通和了解,也明白了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方向,我要争取为家乡的民族歌舞艺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结合将来的就业方向,打造区域性艺术人才。西部高等艺术师范院校的生源毕业后将会有两个主要的专业就业方向:一是成为当地中小学的艺术教师,二是到当地的文化艺术部门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结合西部本土的艺术特点,打造区域性艺术服务人才。广西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民歌艺术节是当地文化交流的盛会,东南亚国家以及国外的艺术家,与中国56个民族的民歌手、舞蹈家齐聚一堂,给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为当地的艺术人才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与会者相互介绍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风貌、艺术特色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的经验,通过博览会期间大大小小的舞台,可以展现、交流和学习。广西的艺术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现本土的民间歌舞艺术,打造自身的艺术特色,成为区域性的艺术服务人才。为当地中小学输送具有本土民族特色才艺的艺术师资,会供不应求。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各所小学都有自己的民族艺术实践基地,如滨湖路小学的天琴弹唱团、虎丘小学的民乐团等,其中滨湖路小学根据当地民族图腾编排的舞蹈“金鼓银蛙”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所以,在艺术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一是将当地的民间舞组合在校外进行教学实践,锻炼教学能力;二是将原有的民族艺术进行传承和编创,为实习学校或校外培训机构编创本土民间舞蹈成品。达到增强自身就业能力,打造地方特色艺术师资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与当地民间歌舞的结合是多样的、开放的、兼容的和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解决了学生盲目学、重技能轻素养、与就业严重脱节的现状。本土的艺术生源将会是本土民间艺术传承的主要力量,因此如何结合本土丰富的歌舞艺术培养服务西部、开发西部的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综合性的艺术职业应用型人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注释]

①杨娜.全区近2.3万人报考艺术统考[DB/OL].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0-01/27/content_345207.htm,2011-01-14.

②王芳,余祖国.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7(10):27-28.

③沈勇.构建和谐的艺术课程教学生态[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65-66.

④杨树喆.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J].文化遗产,2008(4):120.

⑤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26-227.

作者:梁艺

上一篇:个体差异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传统创新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