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国家逐步提高对学前教育理念的重视并不断开展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的改革。本文试从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究教学改革的策略及意义,希望通过笔者粗浅的分析能够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并将其教学改革的内容做以总结,以期能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略有帮助。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师学前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师学前声乐教学论文 篇1:

高师学前专业声乐教学直声唱法探究

摘要:高师学前声乐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演唱幼儿歌曲。然而训练学生运用什么唱法演唱儿歌在当下依然是个盲点。儿歌的清新、纯真、和快乐很显然是美声和民族唱法所无法表现的;鉴于高师学前专业生源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直声唱法进行训练,这对学生迅速掌握幼儿歌曲的演唱特点大有裨益。

关键词:直声唱法 优越性 零基础

众所周知,童声是天然的直声,他们的音色纯净,有明显的头腔共鸣,高音无颤抖,假声不嘶哑。童声歌唱带给人轻快、活泼,明亮的感觉。然而,我们现在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幼教老师多数是运用美声或者民族唱法在唱儿歌,经常听到孩子们说:狼来了!狼来了!显然,这种唱法不受孩子们得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师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在对学生的声音训练中,想当然的朝着美声或者民族方向进行,教唱几首艺术歌曲就完事;再一个原因是对幼儿园不了解,几乎不去幼儿园观摩实践,不清楚孩子的特点。因此无效教学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没有做到与幼儿园“零接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推举运用直声唱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能培养出受孩子们喜欢的幼教老师,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直声唱法的界定和特点

直声唱法属于美声唱法的范畴,是美声唱法的一项技能。严格地说,它并不成为一种歌唱方法,而是一种歌唱发声状态,也就是没有美声唱法常用的颤音(vibrato)的一种发声状态。因为没有音的波动,能准确地发出固定的高音,以达到音色非常透明、纯洁的效果。

二、高师学前学生学习直声唱法的优越性

(一)直声唱法比较适合零基础的学前专业学生

高师学前教育本、专科学生生源多数来自高考文科生,甚至还有一些理科生,而且以第一自愿报学前专业的寥寥无几,几乎是服从分配调剂过来的学生。录取时没有经过任何技能测试。他们的音乐基础素养普遍较低,几乎是零基础。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对声乐演唱技巧更是感到陌生和无从下手。嗓音条件都很一般。针对这种情况,要让学生在两年内学会歌唱发声的技巧,学习美声或民族唱法,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是比较困难的。

人声原始的发声是直的,这从少年儿童的歌声中可以听到。其实,成人也是一样的。所以,直声唱法是发声的自然现象,是男女老少都能做到的。而这种直声在学前专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对于声乐几乎零基础的学生,把原有的直声训练完美是完全可能的。

(二)教学内容适合运用直声唱法进行训练

高师学前声乐教学目的不同于音乐系,他们以中外艺术歌曲为主,而学前专业应该以唱好幼儿歌曲为主。儿歌作为歌曲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成人的艺术歌曲。在唱儿歌的时候,要注意在题材、韵律、节奏等方面围绕着童趣这一特征,来表达孩子的快乐,如果用美声或者民族唱法演唱儿歌,很难达到表现童趣的艺术效果。演唱儿歌不仅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并多借助形体舞蹈动作来表现,歌唱中注意保持声音高位靠前,在气息支持下发出纯净的直声,充分展示幼儿歌曲。

(三)直声训练适用于大班教学

直声唱法是目前欧州合唱最通用的唱法,在合唱训练中,要摒弃个性化的音色,避免颤音。因此,在训练中,要求男女合唱队员模拟童声,力求直声,力求气息平稳。一旦有某個队员发出颤音音色,会影响到音准,很容易听出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级大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也是呈逐年递增态势,学前专业也不例外。在生源多,学时短,师资缺的现状,可采用以班为单位进行直声唱法的训练。我们学院有学前本、专课的学生五百多人,都采用的大班授课。经过一到两年的发声训练,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直声唱法,并运用到儿歌的演唱中。大班授课极大地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现状,而且教学效果不受影响。随着学生对直声唱法的逐渐掌握,课上唱着富有童趣的儿歌,课堂洋溢着愉快的氛围,再也看不到学生脸上以前那种对美声、民族唱法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在儿歌的演唱中仿佛回到自己的儿童时代,让歌声真正做到与孩子“零距离”!

三、直声唱法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训练学生学会正确的均匀的呼吸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道出了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吸气方式,哪有正确的发声呢?所以,训练呼吸很重要。可以让学生体会闻花的感觉,慢慢的用鼻子吸气,感觉腰围一带有扩张。之后保持几秒钟,再用嘴发“S”或“U”的声音,让气息均匀平稳呼出。注意吸气要深,控制好气息,在集体课上,判断学生吸气是否正确,主要看她们的肩部是否抬起,如果上抬就是错误的。

(二)在自然声区训练,选择从高音到低音的练声曲为主

儿童的音区很窄,大致在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E之间,所以,对于没有基础的学前学生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自然声区练好。要训练声音保持高位靠前,让学生感觉声音是集中在硬腭上的。同时要注意口型,嘴要张开并微微竖起,有助于声音的圆润,帮助声音打在硬腭上;

在较高的音符上起音做发声练习,比如发U母音,训练头声,比较容易体会到头腔的最佳位置,并通过找到的头腔位置,从高到低的练声曲使低音也能保持在头腔位置上。用头声贯穿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E。在直声训练中,注意要在意识上努力使气息保持均匀,听觉上严格监督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直,多点练习,就自然会掌握了。

(三)注意发声时声音轻柔

一切声音的训练都要遵循轻声练习的原则。不要盲目追求音量,而是要注重音质。轻声练习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比较容易找到头声,把真假声巧妙结合起来,不容易出现真假声的脱节;另一方面,对于零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轻声练习能保护声带不易疲劳、不易受损,从而保持良好的身心进行歌唱的训练。

希望从事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师同仁,多为学前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

作者:金振丽

高师学前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近年来,国家逐步提高对学前教育理念的重视并不断开展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的改革。本文试从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究教学改革的策略及意义,希望通过笔者粗浅的分析能够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并将其教学改革的内容做以总结,以期能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略有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课 教学 改革策略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同样的,高师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要以此为根本方向来逐步推行。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促进我国幼儿教育高速、稳健、全面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需要不断攻克的理论难题,这考验我们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本文通过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探究,分析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从中得出我们逐步开展教学改革的策略及意义。

一、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和问题

由于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技能教育也被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艺术技能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与此发展不平衡的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繁多,学分量大,声乐课教学的课时得不到完全满足,容易被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弱化,导致声乐教学发展存在如下的问题。

1. 学生声乐学习基础薄弱。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多数成绩偏低,而且在进入学校以前,很多学生并没有接受过声乐学习,有的甚至没有见过声乐伴奏常用乐器——钢琴。另一点,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并不重视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甚至很多学校为了文化课的学习挤占音乐课时间或者根本不开设音乐课,这也是该专业招收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一方面原因。当然还有学生自身条件的不足,乐感较差、音调不准、缺乏信心等现实状况,这些情况对学生学习声乐的初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甚至教师需要延长声乐基础学习的课时,来逐步解决这些影响因素。

2. 学校教学方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多采取班级授课制,即按照专业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班级,在班级中统一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无法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接受程度,因此,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辅导无法实施。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音乐知识储备不同,甚至对于声乐课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也都各不相同,在班级授课不能满足每位学生需求的情况下,作为不能完全吸收、消化课堂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内心容易形成抗拒心理以致更难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使教学效果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形下,平衡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和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成为考验教师能力以及完成教学进度并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3.毕业生入职前缺乏实践能力。

笔者通过对本地一些幼儿园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明显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究其根源,首先是在校学习期间掌握的幼儿歌曲太少,对于童声的发声概念了解不足,以致于在实际的幼儿声乐教学中,难以运用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来进行教学工作,甚至直接用“白声”、“真声”去教唱幼儿歌曲。其次是对于幼儿歌曲的即兴弹唱能力较弱,在校学习期间大多只进行了特定曲目的伴奏弹唱,难以举一反三并全面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当面对各式各样的幼儿歌曲甚至不同于自己所学习的调式调性时,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4.大多数教师缺乏儿童声乐演唱的专项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大多是专业院校声乐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是艺术歌曲、歌剧片段或者有一定难度的炫技声乐作品,很少接触儿童歌曲,也没有进行专业的幼儿声乐演唱训练。由于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也不熟悉幼儿歌曲的表现形式,在幼儿歌曲的教学中较难准确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相应地也就没办法很好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授课中容易按照音乐院校声乐课堂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而难以将幼儿音乐教育全面而通俗化地教给自己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因为知识结果过难或者授课形式单一而不能很好地领会和吸收。

二、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的策略及意义

以上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具体问题是我们声乐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解决的。下面笔者将针对以上的五种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从自身入手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的实现。

1.选择合适教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1)规范的教材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保证。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材未能完全统一的今天,学生们的声乐学习只能完全跟随专业教师的脚步,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因此学习成果很难与幼儿教学的现实接轨。

(2)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首先,教师要常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去观摩优质音乐课,切实参与到幼儿声乐辅导和音乐课堂中去;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观看幼儿音乐公开课的视频,从中观察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各种授课方式带给幼儿学生的不同体验;第三,阶段性学习后要尽可能提供多的机会进行教学模拟,让学生抛开束缚和害羞轮流进行说课,课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请老师参与点评。在真实的情境下和模拟的情境下都能完成一节好的音乐课,学生的音乐教学素质必然是向着幼儿教学实战更近了一步。

2.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设备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是高科技技术融入课堂教学非常好的尝试,对学生来讲是新鲜和丰富的,对教师来讲更是扩展和挑战。

(1)播放幼儿音乐优质课的相关视频可以为新入学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以自身为参照,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正确的教学方法。

(2)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指导,可以还原当时的场景,直观地记录下学生学习和表现的优缺点,这将是对学生演唱以及表演素质的极大提高。

3.优化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模式。

在一般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通常有班级课、“一对一”课、小组课三种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具体如下。

(1)班级课。班级声乐课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有效集中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当班级参与学生人数过多时,教师将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无法及时发现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的困惑和问题。

(2)“一对一”课。在个人声乐课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一”的交流和探讨,能够及时而准确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陷入的误区,但是这种模式需要额外增加教师教学成本和工作量,学生之间也失去了竞争性和合作关系,并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普及教学工作。

(3)小组课。小组课作为一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让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问题能够正确而及时地认识并改正。

针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的现状,我们应采用班级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情况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辅助声乐教学活动。首先,在课前进行学生音乐素养储备情况的调查,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入手,针对学前教育教师必备要素来制定不同层次的声乐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并集体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则可以“一对一”单独讲解。

4.寻找高质量生源,改革声乐课程体系。

(1)根据国家政策的新变化寻找高质量生源。在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现今,学前教育专业跻身高校热门专业就业率排行榜前十名,就业前景良好。而且,由于幼儿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的幼儿园每年需要招收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股热潮也带动了许多犹豫不决甚至并不打算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2)在课程设置中,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被作为重中之重,因此现行的课程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一门声乐课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的现状应作出改善。学前教育音乐素养的培训离不开声乐演唱的学习,与此同时,对歌曲的鉴赏、幼儿歌曲的律动以及即兴弹唱等内容也不能脱节,它们同样是音乐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学前教育声乐课的学习才能够与其他课程配合默契,以期培养出合格的具备艺术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

5.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儿歌演唱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正确而优美的范唱是幼儿学唱歌曲的第一步,因此准教师们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歌曲演唱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声乐演唱技术,并善于将自身的声乐技术储备逐步交给学生,经过消化吸收后成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

(2)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具有天然的能动性和好奇心,幼儿音乐课的形式必然丰富多彩并充满未知的情形,学生幼儿歌曲即兴弹唱能力至关重要。既要完美地演唱歌曲又要轻松活泼地弹出伴奏并配合默契,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又一重要考验。

结语

随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的推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承担着培养新一代幼儿教师的历史重任,在教学中必须要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用心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从专业水平到综合素质能力取得最大程度的提升。21世纪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开放系统,它应该被充分融入到整个高师课程体系中,既与整个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统一思想,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完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是整个音乐界、教育界乃及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对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我们协同作战,通过广大师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完成。只要我们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理清头绪,分清关系,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信念,相信21世纪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一定会花开满树、硕果累累,完成改革的蜕变。

参考文献:

[1]张飞龙.音乐研究教学探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湖南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

作者:张蕾

高师学前声乐教学论文 篇3:

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是儿童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说,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高师学前教育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肩负着神圣的祖国使命。本文从高师学前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入手,对目前声乐授课形式、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改革入手,重点解决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不符,与其今后的工作实际脱节等问题,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找到一种规范、完善、适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策略分析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选定、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就以上问题,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一些自己粗浅的意见及建议,望各位同行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一、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意识到,声乐并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而是一门简单、有意思的学科。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唱歌,只是觉得艺术歌曲难度太大,怕唱不好而没有自信,甚至是惧怕演唱。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是首要目标。首先,我们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入手,但歌曲的内容必须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科学发声的技能和技巧,让他们运用到歌唱中去。其次,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音乐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艺术歌曲,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再次,可多举办一些声乐比赛,演唱曲目风格不限,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

(二)授课形式和授课方法的创新

1.探寻授课形式的创新

传统授课主要有集体授课教学和个体授课教学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授课形式在传统音乐专业声乐训练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则有一些缺陷,这主要是由教学内容不同决定的。学前声乐课不同于音乐专业教学,它既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又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让音乐能深入儿童心理,集体授课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教、学生唱,很少借助现代技术,如新媒体等,这就使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下降,效率低下。

2.研究授课方法的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方法——“融合式”教学法。“融合式”教学法是指把多个学科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即结合了视唱、乐理、舞蹈、即兴伴奏等相关学科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改变过去传统成人声乐训练一贯内容,结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成人声乐课和儿童声乐课。由于这是两种既相同又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果混用,容易影响学生对声音的正确理解。因此,将两种内容分开教学,让学生在上成人声乐课时,不必考虑儿歌演唱方法的问题;在演唱儿歌时,不考虑成人的演唱方法。这样就不会出现方法不同导致的知识混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对提高学习水平和专业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编著适合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材

联系幼儿园在这方面具有一定资历的优秀教师参与其中,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著适合学前专业的声乐教材。教材的编订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论知识和声乐曲目。其中,理论知识除了成人和儿童发声方法的特点和技巧外,还应将儿童歌唱心理学加入其中,让教师能够了解儿童声乐演唱时的心理活动,以便更好的教学。

(五)创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效果考核新机制

创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效果考核新机制,主要是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规范评价,对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行为要進行合理处罚。

(2)通过音乐会、歌唱比赛等形式进行阶段性考核。

(3)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艺术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演实践能力。并将其作为阶段性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入到学生的总成绩中。

(4)鼓励学生创新演唱方法,通过小型班级演唱会评定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妍.高师音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09).

作者简介:张晓燕,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作者:张晓燕

上一篇:听觉训练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村金融改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