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学物流企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经济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推动着相关领域的进步。特别是对我国教育领域而言,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物流管理的高效教学已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现阶段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学校教学物流企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学校教学物流企业论文 篇1:

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摘           要]  顾客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引发了传统供给结构的转变,弘扬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不仅是对制造业的要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量拥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在对工匠精神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几点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工匠精神;对策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电商经济拉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但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电商经济、不断扩大的消费者规模而来的是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而现代物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转型。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职业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为培养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而提升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心理念,学生才能在工作中不畏困难、热爱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简而言之,工匠精神就是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在内的职业精神,追求细节的完美、追求品质的而提升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而对工作的热忱则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前提。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当中,工匠精神更是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企业从盲目扩张规模向质量内涵转型的关键所在。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教师不仅要帮助他们掌握必备工作技能,更要兼顾对学生敬业、创新等职业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现代物流业所需的独具“匠心”“匠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重要性分析

(一)培养工匠精神是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传统产业不再盲目扩大规模,转而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国传统产业只有加速转型升级,注重创新创造,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企业需要拥有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精神的拥有“匠心”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而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我国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大批的能工巧匠作为坚实的后备力量。

(二)培养工匠精神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岗位需要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当中,客户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要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现代物流企业所需的人才不仅应该拥有专业化的服务技能、还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而培养工匠精神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培养工匠精神是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掌握的实践技能,终究要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也只有在工作实践当中,他们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工匠精神将成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拥有工匠精神,学生才会敬业、专业,才会精细严谨、耐心专注,才能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才能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也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一)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受高校扩招影响,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持续下滑,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缺乏明确的规划,虽然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相对热门的专业,但这一行业的工作量大、成长周期相对较长,学生对这一行业的职业认同感较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工匠精神更无从谈起。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本地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介绍给学生,促进学生使命感、荣誉感的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明确认識这一岗位,改善他们对物流行业的偏见。最后,以往届物流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邀请回来作报告也是激发学生热爱物流工作的有效方法。学生对物流行业职业认同感提升,才能认识到做好本职工作、树立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才能在任务、项目完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

作为一种特色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所在,而学好专业课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将“工匠”所需的技能、素养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提升。例如,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工匠精神培养渗透在教学目标当中,将成为“工匠”所需的吃苦耐劳、敬业、精益求精的素养纳入教学目标当中。在学生的任务、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具体表现,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当中去,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工匠精神。

(三)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促进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将为他们将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将工匠精神渗透在实践教学当中,让工匠精神指导学生的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贯彻、践行工匠精神。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小到服饰穿戴、包装技法的应用、应对客户咨询、业务报表的填写等各个环节,教师都要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在提升自身实践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工匠精神。

(四)利用校园文化传播工匠精神

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教学当中固然是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以文化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是一条重要途径。职业学校教师要让校园文化成为传播工匠精神的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编写弘扬工匠精神的校本教材,将物流管理行业工匠型人才的典型事迹、成长历程编入校本教材当中,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职业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考核,特别是在实训课当中,将工匠精神细化在每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在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的同时逐步领悟工匠精神、养成工匠精神。职业学校还应构建“工匠精神”同主题的校园文化平台,并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微博等宣传校园文化、传播工匠事迹,从物流行业当中的普通人中寻找具有工匠精神的典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价值观;另外,职业学校还应该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解、传承、发扬工匠精神的平台,通过将工匠人才请进校园和学生直接对话、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直接感受企业的精神内涵,组织“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培植职业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借助技能大赛磨练学生的工匠精神

职业学校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促进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和高考对普通教育的重要性相似,技能大赛对提高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至关重要。职业学校应该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借助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学校应该以赛促教,建立健全日常教学和竞赛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以赛促教、以专业课教学指导竞赛,从而使技能大赛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避免技能竞赛成为少数人表现的舞台,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技能大赛内容科学制定训练方案,利用竞赛充分调动职业学校学生钻研技术的热情,培养他们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校内选拔赛,让每名学生都带着一颗成为工匠的心参与到学习、技能训练、竞赛当中来,从而利用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

(六)深化校企合作,引领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践行于实际工作当中。在“工学结合”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学校应该深化校企合作,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实践场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真正践行工匠精神。通过校企合作共育,有效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在电商大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抓住“双十一”“双十二”这一物流行业用人压力巨大的良机,让学生在进入合作企业接受专业实训,在包括客户服务、快件分拣、物流单打印、包装等简单的作业岗位上,他们不仅会对责任、团队有更深刻的认知,还受到有经验的物流人员的良好影响,受到物流人员身上的那种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熏陶,在具体工作当中践行工匠精神。

总而言之,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现代物流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提高职业学校竞争力、促进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该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当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为现代物流业培养具有工匠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函.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學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J].考试周刊,2018,(18):7.

[2]孙明贺.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87-188.

[3]孙亮.以“工匠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8,41(8):151-153.

[4]何晓萍.浅议中职物流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46.

[5]李亚惠.技能大赛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3):285.

[6]吕雅琨,安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践过程中工匠精神渗透的分析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5):30-33.

◎编辑 陈鲜艳

作者:俞韵

职业学校教学物流企业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经济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推动着相关领域的进步。特别是对我国教育领域而言,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物流管理的高效教学已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现阶段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对互联网与物流行业两者之间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实现货物的配送与协调,以促进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之中,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不足

物流管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就是信息技术,其中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条码技术等,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进步。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课堂时间的局限性,许多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只能是粗略的讲述,难以使学生掌握到深层次的物流知识,长此以往,会严重抑制学生参与物流管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滞后,难以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物流管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包含了信息学以及物流学等内容。因此,互联网一定是其不二选择的载体。但由于受到基础课程的影响,教师若想实现高质量的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是非常困难的。许多物流管理课程资源,只具备少许影像亦或者少许练习题,所能够运用的信息资源十分有限,更别提网络技术的共享性了,也进一步致使学生消极学习状态的产生,这也是现阶段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

二、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研究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研究策略,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 运用互联网+,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物流管理知识时,应运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以实现对物流知识的有效掌握。另外,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发掘互联网的优势性,将物流管理教学内容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切实学习物流管理知识中的关键所在,从而使学生在投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将自身所学发挥出来,让物流企业能对其充分重视,以彰显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的重要价值。

例如,在学习条形码时,教师应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借助手机扫描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条形码概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专业能力获得切实提高。

(二)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与战略的融合

为调动学生在物流管理课堂中的积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对自身原本欠缺的网络知识,应予以及时的补充,通过不断学习的方式,使自身对计算机的运用水平能够获得提升。并且,教师也应强化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进而使学生能够从心理层面认同这种教学的方式,以提升学生在课堂学生中的参与性及主动性,以实现课堂教学与战略的有效融合。

除此之外,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物流技术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能够明确市场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进行物流知识的学习时,才能够勇于冲破层层阻碍,不断对物流知识进行探索,以实现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深度掌握。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手机等设备,来对前沿科技进行有效了解,进而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学生对物流管理涵盖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对案例实施发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物流管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能够变得轻松愉悦,进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最终实现物流管理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学习运输管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手机的优势性,让学生对运输管理构成以及体系有所了解,并熟悉相关的前沿科技,使学生能够深入的学习到物流知识。这样在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后,学生才能够游刃有余,在自己的岗位中发光发热。

(三) 重视以互联网+为导向的教学评价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注重对物流管理教学内容的创新,为物流管理的课堂教学不断注入鲜活的色彩,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其逐步走向完善。并且,教师应重视以互联网+为导向的教学评价环节,有效应用百度云盘等信息的共享平台,以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另外,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将互联网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等获得切实提升,并应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有效应用互联网思维,来对现实中的物流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应多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所遇到的疑惑,而在今后的物流管理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渗透,以促进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使物流管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得以完成,最终实现学生物流学习水平的切实进步。

三、 总结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性,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战略两者之间的融合,并应重视以互联网+为导向的教学评价环节,从而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全面掌握与反思,最终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更为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客海生.“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仿真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7,(30):433.

[2]何亿.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170-171.

[3]张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才智,2017,(02):70.

作者简介:

舒洁,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舒洁

职业学校教学物流企业论文 篇3: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职业学校为了自身发展,特别重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提高教育质量,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根据需求为企业输送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践,重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双赢”教育模式。

关键词: 物流专业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按照职业教育办学规律进行管理、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必由之路。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力求使学生从根本上实现零距离上岗,为学生日后进入物流企业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一、我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

我校物流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一:学生上岗前准备和训练

1.安排校企合作常任教师

在物流企业内部,选择在物流行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熟悉国际物流操作(单证,报关,仓储)的老员工作为常任教师,负责给一年级的学生讲授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相关内容的制定需与学校达成协议,避免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冲突。

2.设计物流专业实训课程

物流企业通过与校方紧密合作,积极参照校方提供的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计划,拟定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大纲及设计安排实训课程。

3.安排课时的计划

从校企合作计划开始实施的那一刻起,通过精心设计,确定为期四周的物流专业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第一周:讲解国际物流专业知识,相关内容包括:海洋运输、物流运输、快递、物流仓储、海关报关等基础知识。

第二周:讲解海洋运输船舶及物流港口知识,相关内容包括:船次、船期、航名、船公司最佳航线等具体的关于船舶运输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

第三周:讲解物流实操方面的基础知识,相关内容包括:货物配载流程、安排取货的流程、海关申报进出口流程等相关国际物流实际操作方面的计划方案及具体流程。

第四周:讲解物流单证员业务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证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相关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询价、商务谈判技巧、国际贸易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国际物流单证员培训项目。

步骤二:学生在物流企业顶岗实习

这个步骤的实施时间为四周。通过前面四周对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物流岗位专业素养的培训,安排学生进入物流企业具体实践工作的操作环节。

经过前面物流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对实训学生的素质考核,物流企业会从实训学生中初步选拔十至十五位以上优秀物流业务操作人员作为真正顶岗实习的首批优先人选。

首先,在营销岗位的顶岗实习安排中,物流企业会为实习学生配备优秀的公司内部员工作为师傅,从实训学生中选拔四十名以上安排到营销岗位。在顶岗实习小组内部,平均一个师傅带四个徒弟,由师傅对学生制定客观、公正的考核评分机制,考核评分的标准有:实习学生对所学物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师傅带徒弟的敬业程度、师傅对徒弟的工作负责程度等。

其次,在物流仓储、进出口报关的顶岗实习安排中,物流企业将从实训学生中选拔十至十五名以上选调到南京新港码头仓库、江苏国际航运中心进出口报关行等相关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训。

步骤三:物流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就业

在物流专业实习学生与物流企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相关物流企业通过考核录取在实习实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加入到物流企业的正式工作团队中,同时会优先推荐物流专业优秀人才到国际海洋运输集装箱公司、国际物流港货运码头等高端物流单位工作,全力保障参加实训的学生实现全面就业,从而从根本上取得校方、物流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名副其实的结果。

这种模式作为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办学的策略之一,能够相对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发展“相脱节”的关键性问题,从而使职业学校所传授的知识结构适应当前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

1.使职业学校加大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成为可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对双师型教师提出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一方面要求物流专业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求物流专业教师能够以兼职人身份直接参与物流企业业务运作或相关管理活动,使物流专业教师在物流专业的授课中能够运用非常贴近实际工作的实践案例。

2.有利于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其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物流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这必然要求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要同步适应当前物流企业一线人员及管理岗位的真实需要。

3.有利于物流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师在进行物流专业教学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校企合作模式的客观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教学计划。例如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到码头、堆场、海关、运输企业参观,力求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的感性认识;邀请已经在物流企业正式工作的学生回校座谈,实现双向互动,从而为在校学生未来的实习实训做好充分准备

三、对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结合自身实践,笔者总结与归纳出以下一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以学校为依托,学校引进企业的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设法将物流企业引进学校后,等同于将物流企业的部分生产线搬入校园内,从而能够在校内实现“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零距离、无缝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物流企业作业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职业学校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缺憾,是一种一举两得、合作共赢的模式。

2.采取劳动和教学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模式

此种模式下,教学实施方式通常可以采取如下两种:A.工读轮换——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职业学校校内正常上课,同时另一组去物流企业接受相关工作培训,按月份或学期轮换;B.白天工作、工余上课——学生在企业如普通正式员工一样被全日雇佣、顶岗工作,可利用工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听课、讨论、远程学习等方式,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内容联系起来并加以融会贯通。

3.职业学校与物流企业双方互动、人力资源共享的模式

物流企业无偿提供学生实习所需的技术、设备、原料等资源,并深入参与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进而指派企业专业人员直接参与职业学校的物流专业知识的教学。

通过合作,促进校企双方人员互相聘用,积极鼓励物流企业的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现场给物流专业学生授课。与此同时,作为回报,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师进入物流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素养。

4.职业学校物流专业与物流企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物流教学与物流作业同步、物流实习实训与学生就业联体、招生与招工同步。学生集以下两种身份于一身:学校选拔的学生、企业招收的员工。物流专业知识教学的实施是由物流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完成,知识培训和考试内容取决于企业的客观实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只开设本物流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训课程,使相关物流企业在具体的物流职业培训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充分调动广大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改革和优化传统办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起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崭新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在实际层面上,我们大部分职业学校及相关物流企业所做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达到深层次“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因此,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地不断推进和探索。

作者:余雷

上一篇: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下一篇:职业学校语文美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