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9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提出了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9大任务,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要求是建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高性能校园网;互联网带宽基本达到50M~100M;校际通过光纤等通信线路连通上海中职城域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大中小企业需求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基于这一实际,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尝试改革教育策略,将实践教学放在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中职学生的操作技能,是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生产一线需要的劳动者,对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许多中职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工作,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1]。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胜任现代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为了培养符合各大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中职学校应该分析目前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中职毕业生不会使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踐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滞后、实践教学方法不合理。许多中职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将关注点集中在硬件设施的购置上,忽视了实践教学管理,导致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无法将硬件设备的优点充分展现出来[2]。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水平。

2.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还必须具备先进、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然而,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比较欠缺,存在不能将所开设的专业全部覆盖的问题。有的学校及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看似庞大,但相对分散,利用率低。同时,有些硬件设备未及时维护,影响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此外,如今各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快,中职学校大部分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未及时更新,影响了学生对新技能的掌握。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一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使用的专业课教材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三是一些中职学校由于实验实训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甚至缺乏实践场所,而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保障与落实“职教20条”提出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必须各占50%”的比例要求,因而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4.实践教学缺少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岗操作机会,让学生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与实践经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所学专业发展状况。因此,中职学校在理论教学完成后,一般都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但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上不够深入,有些中职学校还缺乏校企合作项目,有的学校虽然有校企合作项目,但是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因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力度不足。
二、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1.满足现代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小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中职学校必须以培养现代企业所需人才为目的,不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3]。尤其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动手操作技能。此外,通过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企业需求的专业性复合人才。

2.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中职学校的发展,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才市场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迎来了机遇和挑战。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促使学生熟悉各大中小企业中需要的先进的生产设备,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了职业素养,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会增加,进而提高中职学校整体的就业率[4]。

3.满足岗位技能需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人才的竞争状况与市场竞争状况存在紧密联系,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就业受到影响。只有符合当前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才会真正受欢迎。比如,针对汽车修理工而言,要求其具备汽车常见故障诊断能力,并能够及时处理一些常见的故障。此外,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也十分重要。而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可满足企业的岗位技能需要,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策略

1.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而言,教师是重要的因素。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5]。因此,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并制订相关的培养考核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渗入生产实践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2.科学定位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推动实践教学全面开展。对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而言,首先要科学定位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行业的发展前景与经济特点,对于各学科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合理设置,并提出具体要求。实践证明,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能使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目标。

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而且,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要求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通识性文化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专业理论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设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必须做到与理论基础相匹配,要防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脱离或者脱节的现象发生。

3.以职业岗位技能为培养目标,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职业岗位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或某项岗位工作任务而具备的能力。如果职业技能低下,或没有职业岗位技能,就不能胜任该项工作。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关键。如何构建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构建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要与当地的行业生产实际以及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紧密结合,要围绕行业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术和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加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按照“职教20条”的要求,不仅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雙证书”,更要注重推行“1+X”证书教育。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根据中职学校现有的条件,一方面积极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培训、锻炼,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招聘行业、企业中的专家担任中职学校实训指导教师。

二是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职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通过市场调查,确立各专业的岗位或岗位群,分析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构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编写出校本教材。同时,将如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获得双证或多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多方筹集实训经费,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实践教学范围。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是强化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目前,中职生在社会上难以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就业、轻视创业。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人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希望招收到企业的人才能够直接上岗。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全新而且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设施,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现阶段,由于中职学校存在资金、硬件设备、教学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不利于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并与企业合作教学,以弥补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类型进行订单式培养,实现工作与毕业无缝对接的目的。此外,若学校资金充足,还可以要求企业中具备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间接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在假期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地参观。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队,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自身所学知识有机融合,在提升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获取与实际工作有关的管理知识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企业的科研项目及具体工作,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探讨,从而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应该及时更换与更新先进的实训设施,让学生接触到新设备、学到新技术。另外,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落实“专业与产业和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维铭.校企结合创新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8(12):47-49.

[2]鲍静琳.浅析中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专物流专业为例[J].内蒙古教育,2020(02):100-101.

[3]张峥.浅析当前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J].时代汽车,2019(09):53-54.

[4]韩旭.中职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J].职业,2019(07):32-33.

[5]赵炎.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8(08):30-31.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47)

编辑:谢颖丽

作者:刘玲

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提出了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9大任务,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要求是建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高性能校园网;互联网带宽基本达到50M~100M;校际通过光纤等通信线路连通上海中职城域网。(2)数字化校园建设,具体要求是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逐步形成本市中职校一卡通管理网络;创建具有智能环境控制、电子课程教学、移动学习、网络教研、智能教学录播、远程协作共享等功能的智慧教室。(3)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具体要求是建立数字化资源建设、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及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等子系统。开展学籍、师资、专业、实训和装备等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及应用。(4)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建设,具体要求是建立上海职业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数字化文库、音视(频)库、课件库、优秀实训案例、改革创新课、数字化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移动学习和在线辅导等方面的优质学习资源。搭建公共学习平台,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立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形成以网络学习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架构。(5)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具体要求是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上海浦东新区应如何开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寻找目标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提供策略方法。

通过对浦东新区所有中职学校信息化现状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与学校内部教学和管理应用的要求存在差距。

中职学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上海浦东中职学校的校园网大多是在2003年前后建设的,学校通过电信10M光纤接入浦东教育网,通过浦东教育网与上海中职城域网连通。校园网络基本上能覆盖教学与办公区域,能够满足上网和检索资料的基本需求。校际之间的网络通讯带宽只有10M,不能支持基于视频的应用。从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首先,学校网络设备、服务器老化严重,已基本达到使用年限,网络故障和设备损坏现象频发。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主干1000M链路速度的要求,校际之间的通讯带宽不足10M,不能满足将来学校开展教学视频直播点播、远程教学、校园安全监控、视频会议等大流量多媒体应用。其次,互联网接入带宽只有10M,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浏览和资源下载的需要,特别是在校的师生人数大大超过普通中小学师生人数,需要比中小学更高的互联网访问带宽。另外,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基本处于空白。部分学校的办公和教学区域配置了简单的无线终端,但仅仅只是作为校园有线网络的补充,学校整体上尚未按照无线校园网的标准进行建设。

目前,一卡通系统已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所有学校的图书馆都采用条码扫描卡管理系统,但都没有使用IC卡,个别学校在食堂就餐、学校淋浴、教师考勤等方面使用了一卡通管理。学校基本都配备了专用软件进行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如图书馆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学校整体发展与信息化应用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信息技术为学校重点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和持续力,如将数字校园作为学校发展特色,与教学管理和学校网站平台建设进行深入的整合。学校教师普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和工具开展学习和实训,如动漫制作软件、航空学校的CBT软件、物流管理和数控车仿真软件、商务实训系统都成为学校专业培训应用特色。但从学校实际反映的对课程资源方面的突出问题来看,对虚拟实训系统需求存在紧迫性,各校已将虚拟实训平台的建设作为信息化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信息化应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动力

中职学校教育更偏重于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前市场热门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动漫设计、工控机床等,其专业课程、业务实习都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因此,信息化应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需条件。

2.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应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基础教育的多媒体教室、机房配置可以按统一标准统一功能配置,而职业学校根据专业不同,需要的配置也不同。也就是说职业学校的教室不宜采用标准化,需要更多的专业实训室。例如,动漫专业的教室就是一间专用的计算机房,且所配置的计算机性能、存储容量相对要高。

3.学生的学习环境应依托信息化支撑

职校学生的学习对信息化的依赖性更高,需要更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支撑。据统计,目前职业学校中有20%以上的专业与信息化相关,其他的专业也都需要专用的软件平台、专业的仪器设备、计算机系统支撑。目前,实训一体化平台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应用,通过软硬件平台搭建各种生产环境、实训环境,为职业培训提供实训一体化的服务。将来,网上虚拟实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将成为发展方向。实训虚拟化网络化将更好地发挥校外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优势,将提升实训的有效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校内应用系统需要统一整合

相比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应用,中职学校目前使用的管理和应用平台更多,使用的范围更广。各级部门都有管理平台在使用,但由于这些平台业务不同、管理部门不同、使用对象不同,造成了学校内平台的“各自为政”,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常出现数据不通、多次登录等问题,需要进行应用整合和数据共享。这也是今后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中职学校对信息资源需求的规模更大

由于中职学校的师生数量要远大于普通中小学校师生数量,特别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校的师生人数达到4000人,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数量上的要求,还需要确保设备性能和网络带宽。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满足20%学生能够同时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要求。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1.尽快完善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

学校应按照新的建设标准,优先完成校园网设备、服务器以及接入光纤升级,根据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可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互联网出口带宽按照50 兆以上要求进行带宽扩容。无线网络将成为电子书包、校园一卡通、智能教室、移动学习终端等应用的基础,因此,无线网络覆盖将成为网络建设的另一要点,学校需要根据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在网络建设的同时,需要增加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固定多媒体设备配置,实现教学班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覆盖,以保证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针对专业个性化强的学校,可以按需定制,其配置可以进行个性化选配。另外,为了未来教学研修的需要,建议学校至少配置一套录播系统。

2.在区域配置均衡化基础上注重学校个性化发展

针对目前上海浦东中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化硬件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根据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先解决校际之间、校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实现基础设施的“均衡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信息化特色学校的特色项目,以促进浦东新区中职教育的品牌建设和精品创新。

3.关注信息化应用,加强重点课程、软件项目的投入

中职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关注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硬件是为应用提供支持服务的,是为专业教学、学校管理、学习生活提供有效支持的,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管理方面,以校园一卡通系统项目作为抓手,内容可以考虑先将考勤系统、实训中心管理及图书馆管理起来,其他内容可根据区域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要求,在满足一卡通系统技术兼容、数据互通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在资源和应用平台方面,应特别针对目前学校的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应用特色项目,加大对相关的数字化网络课程、虚拟实训课程、课程资源的投入。

虚拟实训系统应作为下一阶段学校应用和建设的重点,由于目前各校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合作开发。

4.构建信息化的保障机制,学校需要设立信息化专业部门

区域层面,首先需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和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政府投资、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软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注重三方面人员的培养:一是规划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二是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队伍;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队伍。

学校层面,从规划上讲,把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进行整体考虑。实施过程中,要合理整合原有资源,包括原有硬件、软件、人力资源。从管理上讲,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性和延续性,建议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立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作者:张学良

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创新德育探析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德育在中职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不再只关注于专业动手能力,对中职生的品格教育也提出了要求。通过分析广西物资学校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探析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德育;广西

在新形势下,开展创新德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是学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学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开展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

一、加强德育总体部署的必要性

(一)提高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教育,是对其内在修养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课程结构与职业需求吻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学校培养与行业实践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努力构建以实践为取向的课堂教学、以能力为取向的实践教学、以整合资源为取向的协同育人、以素质拓展为取向的第二课堂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突出学校主导性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学校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内在修养无疑会受到多方面和多因素影响,但在德育过程中,学校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要突出自身位置,不断创新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提升道德品质,不断加强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德育最直接的就是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教师细小的行为举止都能直观反映出其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三)重视全员参与性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以学校领导为核心、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成员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领导以管理育人,教师以教书育人,工勤人员以服务育人,分级管理,各部门之间积极协调合作,保持渠道畅通,营造全员参与德育的氛围。

二、紧贴中职学生成长的规律性

中职学生大多成绩不是那么理想,考试失利,有着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无法控制自我情绪等等,各个阶段面临的问题都不太一样。因此进行德育,就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适当选择德育方式方法,科学引导。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态度、自觉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做什么,而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自觉地思考为什么、怎么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把握学生品德成长规律

学生的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中职生因中学时期成绩不好、考试失利等可能会自暴自弃,缺乏自信,由于还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存在着逆反心理,缺乏明辨是非能力,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较差,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与困惑等等。通过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使德育更易被学生接受,德育工作不断递进提升,学生品德养成渐趋成熟。

(三)激发学生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德育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德育过程中,要采取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广西物资学校坚持以激励性为主,催生了一大批文明班级、班级之星等,评优评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意识和进取意识。

(四)丰富学生社团活动载体

德育若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反而不那么容易接受,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丰富学生活动,寓教于乐,将德育蕴含在活动过程当中,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因此,广西物资学校共建设学生社团47个,其中包含实践服务类、专业技能类、兴趣爱好类三大类型。多姿多彩的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动风漫影”广告社团更是入选了共青团中央主编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社团100例》。这些活动中所体现的团队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

三、提升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当前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密不可分,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两者甚至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人才发展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广西物资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创建。在学校当中评选班级之星以及专业之星,利用学校的特色官网以及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正面引导,广泛发动师生参与其中,从而真正地将心理教育和德育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提升全校师生的归属感,营造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升环境的美育功能

当前学习过程当中想要进一步提升德育的能力,就需要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以美育的功能来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整洁有序、明亮干净的校园环境,以及紧张有序、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学习氛围,就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到精神振奋、心旷神怡。通过校园美好的生活情景以及文化氛围,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当中的美好,感受学习当中的动力,让学生在学校生活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真正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四、发挥学校品牌特色的引领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技能,更加突出要求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必备的技术技能外,公司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个人素质等更为注重。因此,学校要紧贴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培育品牌示范专业,辐射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塑造学校专业品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广西物资学校秉持“紧贴市场、服务行业、以人为本、就业至重”的办学方针,培育出会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和汽车运用与维修四大品牌专业。由于会计行业涉及商业秘密,对于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要求較为严格。因此,广西物资学校会计专业选择面向商业秘密等级不高的小微企业,与企业长效合作,协同育人,构建“双导师、双平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三式一会”实习实训模式,为学生提供真账实训平台,通过实战教学,进行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操守。该改革项目获得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约80%。电子商务专业打破传统格局,由企业主导创立“校中企、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中企”引进并完成真实企业项目,搭建专业与“典型业务+典型岗位”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共建品牌课程,锤炼“亦师亦商”的师资团队,促进学生精益求精精神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更好形成。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师德为先、技能为重、全面发展”“一课一名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指引下,打造了立体化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学生勤劳、爱岗、敬业精神的引导,教导学生尽职尽责,专业就业率不断提升。

(二)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教育需要仪式感,仪式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功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学拜师典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校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及感激之情,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老师的立长志、敢担当、有尺度、自信勇敢、奋发向上的美好祝愿。学校精心设计活动仪式,挖掘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庄重热烈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无疑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外文化融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弘扬精神风貌

践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技兼强”的办学理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形式多样且富有特色的德育主题活动,形成以“壮族十八岁成人礼”为代表的特色德育品牌。“壮族十八岁成人礼”是学校多年坚持的一项别具民族特色的德育活动,是进一步完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的重要举措,于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作为全国各民族大中学生暑假同心营(广西)壮族特色校园文化体验活动。

五、提升德育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性

(一)打造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突出德育优先地位,以“三守三会”为重点,教育学生守纪、守时、守信,会做人、会做事、会感恩,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德育首位、教学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形式多样且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进一步提炼学校精神,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二)坚持德育以及底线教育

当前的学校德育不能抛弃其拥有的独特道德底线和崇高的精神引领,要在学习和管理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尊重,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学校为学生塑造出的德育目标,例如正直、谦虚、诚信、宽容、合作等。

(三)实行全方位德育

学校是德育的主要阵地,但不代表德育只能通过学校进行,更不是只由专门的德育老师负责。广西物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行“教学开放日”、组织学生写“家书”等活动,引导家长加入德育行列。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德育基地等,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学校共同育人。通过这些活动建立学校、家庭、企业“三合一”联动育人机制,构建学生成长的立体支撑平台,实行全方位德育。

参考文献:

[1]邱兴海.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时代教育,2015(12).

[2]梁美成.新时期中职德育现状及措施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3]杨思胜.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一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

[4]匡瑛.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郑倩倩.中职德育现状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3).

编辑 郭小琴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职业教育学会2018—2020年度职业院校德育课题《新时代中职学校弘扬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研究》(编号:DGW1820QT058)研究成果之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职学校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编号:FJB180682)。

作者简介:黄春荣(1968—),男,英国伍斯特大学商学院毕业,工商管理硕士,广西物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职业教育、德育、教学管理。

作者:黄春荣

上一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论文下一篇: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研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