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教师的思想道德面貌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也有助于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培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篇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民办院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刍议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对民办院校师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加强师德建设已经成为民办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创新性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阈,从赋予师德建设使命、拓展师德建设途径、健全师德建设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加强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民办院校教师的师德水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办院校;师德建设

高等學校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起始地和传播殿堂。2015-2020年以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于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关注和期望也越来越高。2014年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突出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面对师德建设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指明了民办院校道德教育的前进方向和基本内容。“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属于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师德既有传承的历史特点,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师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被赋予以不同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鲜明地提出了新时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民办院校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培育师德的核心内容,保持民办院校的创新活力和科研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

一、构建民办院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积极制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当前民办高校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一)师德建设是社会发展和国家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青年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他们由于理论薄弱实践经验不丰富,在现实中往往易产生偏执的思想和行动。教师育人的过程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和隐性的影响,对于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起着更生动、更持久、更深远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其本质上是知识教授、意识启蒙。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民族的未来。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广大教师的道德素质,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这样可以通过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加快影响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转变,这也更有助于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

(二)提高师德水平是民办院校前进的迫切需要

民办院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教师,建设高素质和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其稳步、快速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民办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民办院校师德建设要求

新形势下,民办院校师德建设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了新的建设内涵。

(一)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在民办院校中应旗帜鲜明地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教师能够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面对和解决社会现象和产生的一些问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民办院校师德建设。

(二)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师德规范建设中,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來凝聚教师,设法增强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表及里再到思想的自觉,应引导广大教师增强职业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中丰富自己。

(三)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的精神动力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过的30年历程实践相结合的巨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要求。民办院校应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教师应高瞻远瞩,将个人的成才提升和祖国的富强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梦”与“家国梦”交织在一起,应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想中,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立足岗位在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的根本准则

只有明荣知辱,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高校师德的基础,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师首先是一个公民,应当具有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水准和人格素质[2]。“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灵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发展阶段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标准,民办院校应号召广大教师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使教师自觉地遵守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用高尚的精神境界德化学生,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使其以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步入社会。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民办院校师德建设实现途径

(一)在民办院校逐步构建党建带动师德建设机制

师德建设是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民办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民办院校教师中党员比例普遍较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高,在民办院校中能够发挥骨干作用。党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起到的表率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师资队伍整体的师德建设状况。将党建工作和师德建设相结合,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突出师德建设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民办院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形成党的建设有成效和师德建设有成绩的上相促进机制,也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健全民办院校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效管理层是加强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的关键。领导人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并能够规划实施好师德建设的领导工作。高等教育要在领导层中进行师德建设,同时要注意全市的建设的领导机制问题。其次,领导要身先士卒地在执行师德建设规划过程中起表率作用,领导的执行力是师德建设规划执行的关键。最后,各级领导保障师德建设的执行和实施,搭建工作平台,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等等,以使师德建设能落到实处。

(三)积极创新民办院校师德培育机制

民办院校必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质与责任感,必须通过完善、创新的师德教育制度,将师德培育积极纳入日常教育工作中来,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与知识水平。民办院校应加强广大教师的学习与再培训力度,通过继续教育与自主学习,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技能知识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定期召开师德师风交流会,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

(四)健全科学的民办院校师德考核评价体系

民办院校急需建立考核师德的评价标准,这个考核指标一方面要体现出对教师个人的道德约束,一方面还需体现出教师职业特点与职业素养,也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另外,还需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

评价体系的制定应考虑到不同层次教师的特点,要有针对性,例如借鉴西方国家区分教师道德规范为不同层级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职业道德要求的方法。以《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为例,其中将教师的专业伦理分为理想性师德、原则性师德、规则性师德三个层次的方法。师德建设分层次进行可以起到针对性更好、可操作性更强、实际效能更佳的作用。

(五)完善民办院校教师物质保障机制

为了真正促进民办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教师的物质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教师的社会保障、住房、岗位和职称晋升等问题。民办院校应设立师德建设专项经费,努力使恪守师德的教师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时刻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冷暖,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3]。

师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战略的高度和视域来审视和认识师德建设的社会价值。民办院校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不断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方法,并采取有效举措,才能使民办院校师德建设取得实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走向良性、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闫利敏.网络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荆门:长江大学,2013.

[2]袁贵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求是,2004(17).

[3]吴兵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3(11).

作者:李明超

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篇2: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师德建设

摘 要:教师的思想道德面貌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也有助于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培养。对此,根据工作实践,分析师德建设的必要性,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高校师德现状及原因,提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师德建設

受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利益关系与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作为社会人的高校教师,其角色也一并发生了改变。社会转型让道德传统和现代思潮发生冲突,传统师德中的部分封建陈腐观念迫切地需要更新,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将一种更加民主与相互尊重的关系建立起来,且开放的社会价值观也把一定的挑战带给了高校教师。在宏观社会环境变化巨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不论是职业道德观念,还是师德建设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在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一些新问题开始出现,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良好的师德是树人的基石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要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通过自身高尚人格对学生予以教化。要想培养一名好的学生,离不开一位优秀的教师,只有教师自己言行端正,方可使学生受到好的熏陶,帮助学生各方面朝好的方面发展[1]。

(二)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学生基础高低不一,对此很多教师都提出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不仅毫无纪律意识,也缺乏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根本听不进教师的话,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而这些都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2]。但笔者认为,这些学生固然让人生气,但却无过,若教师可灵活运用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自身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影响、教育,就可以把师生关系处理好,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以德治校的需要

高校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基地,更是对青年展开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德育工作起到的特殊作用,若要确保教学、科研与生活秩序的正常,就一定要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换言之,即有效运用教师与学生的自律,单纯地依靠规章制度往往难有成效。笔者所在学校在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时,为了顺利通过教学工作评估,很多师生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师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对高校教师来说,往往需要面临诸多职业道德方面的挑战,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高校师德建设管理不到位以及部分高校教师素质不高等。

(一)高校教师自身素养滞后

虽然我们经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实际情况却是一些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培训并没有予以重视,一味地学习专业技能,片面地认为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一些“80后”年轻教师,其经历了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也在成长,受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这部分年轻教师往往无法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在追求思想进步方面也表现得并不积极。加之其身份(学生—教师)转换过快,故而出现师德失范的情况,同时也导致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3]。

(二)高校师德建设管理缺位

1.高校未有效开展师德法制教育。对高校教师来说,其一项重要行为标准就是职业道德,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实现需要教师历经教育、培养、吸收与实践等多个环节,并做到长时间坚持。但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高校所重视的学科往往是一些能够直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部分高校的工作重点有失偏颇,忽略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专业教师的术科为其重点关注内容,进而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即理工科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却未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与师德意识,而文科与思政教师则普遍具有较高的师德。除此之外,还缺乏健全的体制,既没有建立思政工作的垂直工作体系,也缺少强有力的思政工作网络。而且高校各职能部门既没有明确教师在思政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也未对其做出合理的界定,有机整合更无从谈起。高校教师和学校的关系更多地在教学、科研联系上表现出来,思政工作未全面覆盖,缺乏针对性,重心不明。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最大的便是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2.高校缺乏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现阶段,高校的教师奖励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且精神奖励也使用得最多。这种精神奖励表面上看十分风光,但能够获得的人往往很少,一般得到这种奖励的人都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样也使得那些具有较高事业道德,深爱学生且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感到迷茫,师德学习目标模糊。而从物质奖励方面来说,一些高校领导固执地认为,如果把追求物质享受纳入到师德奖励机制内,无疑是在亵渎师德高尚精神。所以,很多学校在开展师德个人评比时,对教师的评比往往都局限于精神方面的,而享受工资福利、住房分配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优惠政策的教师均具有显著特点,那就是具有较高学历、职称以及发表了较多论文和科研成果。如此一来,就导致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加强自身师德培养,一味地追求物质奖励引进,且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样做。

(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冲击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导致“个人中心主义”以及“一切向钱看”等消极思想进入了校园之中,不仅是对学生,部分教师也受到了不良影响,妨碍其爱岗敬业精神的发挥。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许多西方思潮进入了我国,国家和民族意识因为受到中西方文化、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碰撞而被削弱,认同感不强。同时,很多高校教师对于新事物能够积极地接受,所以容易接受西方文化之中涉及的价值取向,通过个人价值来代表社会价值,不重视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相关义务。并且,各类消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高校教师已形成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教书不育人”和“以教谋私”等情况在一些高校中出现,对高校和谐环境产生了影响。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

创设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有助于推动国家良好发展,其属于促进师德建设效果提高的外部环境,能够将以下方面作为立足点:其一,增强舆论宣传工作,加强社会各个领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确保各个行业均可以给予教育事业一定的支持;其二,正确地发挥榜样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典范,进而引導教师立足于自身岗位,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向模范不断靠拢。对此,身为高校教师,笔者认为需要通过以下方面促进师德建设效果的提高:第一,热爱每一名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对各方面关系予以科学的处理,其中师生关系属于基础;第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就为人师表而言,其属于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约束自身行为的重要规范;第三,爱岗敬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均需要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指的是在教学工作中忠于职守,属于教师道德规范的基础;第四,严谨治学。指的是教师需要谨慎、严格地对待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树立良好的探求态度,彰显出对教育对象、事业负责的良好精神。

(二)健全师德建设机制,完善师德建设制度

若要有效加强师德建设,则需把相应的工作机制与制度建立起来,让所有教师自觉完成教书育人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学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这项内容,将其纳入教师队伍整体规划,并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在学校范围内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引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较高的优秀人才,将师德培训教育渗贯穿教师生涯始终,让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得以长时间保持[4]。二是建立有效的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院长负责制,以学校的总体规划为基础,把师德建设的业绩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中,以此对院长与总支书记进行考核。三是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而其中的重点就是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进而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挂钩,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和培训中。借助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师职责。

(三)坚持教师为本的理念

高校教师的知识层次通常都比较高,并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与成就意识,因此他们觉得所有工作的灵魂就是思政工作,只要思想通了,其他也就迎刃而解。高校领导应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衡量教师教育工作时,看是否让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创设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就是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多关心、了解他们,对其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改善其学习、工作与生活条件,有机结合师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更大的平台,使之能够施展才能,发展自身,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俗话说“百业教为先,育才德为本”。新时期,要求思政工作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在具体业务工作落实中,不仅仅只是读文件,学精神。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将重点突出,抓住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借助开展师德规范的讨论、宣传以及各种群众活动把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的同时,提高其鉴别力,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同时,围绕教育育人,在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国家对教师思想工作的各项基本要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等,引导教职工正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行为,准确把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导向。

(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自身行为品质。教师的行为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教师来说必须具备正确的“三观”,将自身品德修养不断提高[5]。高校教师应通过自身高尚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榜样;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对其进行严格要求,在做到不偏袒的同时,更不讨好、利用,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6]。在平时的生活中,穿着不应过于奢华,要与自身年龄相符,大方稳重,具有感染力、亲和力。

2.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需立足于育人,将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其中就包括文化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新时期,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教材的讲授,而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分别从横向、纵向方面提升自己。若要把一堂课讲好,就需要教师对专业知识展开深入挖掘与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此一来学生的接受度才会高。另外,教师还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展开学习,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积极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结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教师若想真正把“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扮演好,就必须随时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尤其需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正确“三观”树立起来。高校应积极进行师德建设平台的搭建,对师德培养机制予以建立健全,共同助力师德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芳.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C]//2012年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

[2]  邹淑珍,易辉煌.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院校的师德建设[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4):24-28.

[3]  陈莉蓉.市场经济下高校师德建设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0.

[4]  阮晓菁.新形势下高校师德的内涵及建设研究——基于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师德建设情况的调研[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178-183.

[5]  王养利.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6]  张文利.浅析市场经济下的师德建设[J].今日湖北,2013,(8):143.

[责任编辑 辰 敏]

作者:陈伊兰

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篇3:

新时代如何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摘   要: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民办高职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出现新问题和新挑战。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民办高职教师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制度,为师德师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才能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 新时代   民办高职   师德师风   建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教师队伍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人们对公平优质的教育更加渴求。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发紧迫。民办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正是当前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民办高职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想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1]。

一、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教师人人尽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该意见将师德放在突出位置,并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設的各个方面做了明确阐述,该建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四个“坚持”作为基本原则,以建立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总体目标。

除此之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均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给出了相应规定和意见。对此,民办高职教师应坚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者。

(二)提高民办高职教师素质的根本保障。

师德是我国自古以来便十分注重的一种美德,更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论语·子路》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要为人师表、谨言慎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方能更好地胜任工作。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传授做人道理,教授学业,解决困惑。整个过程既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对其言行道德的影响。民办高职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我国未来技术产业发展的好坏,民办高职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言行举止和处事风格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民办高职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保障。

(三)增强民办高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突出的位置,并提出建设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由此可见,民办高职符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当前民办高职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仍有很多待完善的方面,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职完善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民办高职办学的目的,教师是立教之本、是兴教之源,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做良好的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精神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乐于学习而非迫于学习。学生爱学习,老师爱教学,求真敬业,师风纯正,实现学生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自然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自我完善。

二、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些教师趋于功利主义,对教育的热爱程度不够。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人利益被充分放大,一些民办高职教师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不再只是传统的以教书育人为主的价值取向。有些民办高职教师从业的主要目的,是经济待遇和社会福利,没有将教育作为奉献一生的事业。而且,民办高职教师往往和民办高职院校仅凭一纸合同合作,很多时候对教师缺少一定的约束力,造成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二)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创新精神有待培养。

近几年在规范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上,国家给予了大力鼓励与扶持,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课题申请、评优评先等方面提出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但是在民办高职院校,有些教师为了评定职称、申请课题和获取奖金不惜对调研结果或统计数据造假,甚至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导致学术创新不够,治学懈怠。另外,一些民办高职教师除了科研工作外,还要兼顾教学任务,工作量繁重,老师往往疲于应对,为了教学而教学,上课缺少活力,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当前民办高职“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因此聘任较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外通常还有其他工作职务,平时在学校的时间较少,往往是上课就来、下课即走的状态,在与学生交流和改进教学方法上花费的时间较少,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三)师德师风建设偏于形式化,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民办高职院校对师德师风进行了相应建设,总体偏于形式化,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为了自身内涵式发展通常比较注重教师的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及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就业发展状况,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师德师风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导致总体建设效果不佳。

第二,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较少,且培训手段单一,培训内容不丰富,多数只是灌输式培训。民办高职教师无法将培训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常达不到想要的成效。

第三,对师德师风的评价缺少自身特色,评价机制不健全;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民办高职对教师的评价多数还是采用普通高校的评价办法,以论文数量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标准,往往造成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在评价中并没有充分将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出来。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往往采用的是结果评价,即学期或学年结束后对教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缺少考量,忽视师德修养的长期性,评价结果过于片面,不能反映师德师风的全貌。最后,评价过程中多采用他人评价,例如同事和学生根据主观印象对民办高职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导致民办高职教师缺少对自身的认识和反思,自律意识不足,且整个评价过程缺少一定的量化指标,导致评价缺乏科学性。

第四,师德师风激励措施不完善,当前大多数民办高职对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但通常停留在精神上,缺少实质性的奖励,对教师起不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无法为师德师风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民办高职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目标,时刻牢记黨的教育,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行动宗旨,深刻意识到民办高职教师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民办高职教师不仅要时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丰富思想,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越发快速,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需要教师们学习,不能抱着旧书本旧理论墨守成规。民办高职教师需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提升自己,注重知识的更新换代,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学习更多的新理论新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准备。

(二)创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出民办高职院校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员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党性修养,让党员教师在教师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师德师风表现突出的教师,将其树立为典型并给予表彰奖励,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加大对模范典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激励广大民办高职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其次,民办高职教师普遍偏于年轻化,在教学科研和师德师风的建设中缺少一定的经验,可以让新老教师结成互助小组,起到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2],传递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时解决新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带动青年教师更好地发展。另外,在民办高职院校日常学校管理中,多听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提高教师的参与度,针对教师反映的问题及时反思整改,为教师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最后,对教师多一些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疏导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多和教师沟通交流,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民办高职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落实加强民办高职师德师风相关建设,应建立多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让政府、社会、学校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政府方面,应实时监督民办高职院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落实情况,针对落实不到位的民办高职加大干预,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设置专门的督导小组进行专项考察,保证师德师风建设有序进行[3];社会方面,拓宽社会公众参与师德师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反映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对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学校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园中设置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等,让领导、教师及学生均参与到日常监督工作中,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包括教师聘用引进、师德培训及最终责任落实等方面,在聘用引进时民办高职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状况方面的考察,避免招聘过程中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的顽瘴痼疾,并将师德要求和思想建设纳入聘用合同,对于师德表现欠佳、思想不端正者应立即终止合作,解除聘用合同。在培训方面,应对教师提供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例如:参加培训研修班,到企业培训历练,出国培训进修等。培训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教育教学及师德师风等方面,切实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在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责任落实机制,对于师德师风失范教师给予处分的同时,追究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和行政负责人的相关责任,党政齐抓共管,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加强师德师风的责任保障,将师德师风监督与管理落到实处[4]。

(四)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制度。

师德师风的考核与评价是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具体情况的反映,也是对师德师风建设成果的验收。首先,应根据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建立评价体系,坚持多主体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校领导评价等,对于兼职教师,还应增加企业负责人对其评价部分,以便民办高职院校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德行修养。其次,评价内容应突出职业院校特色并具体化,对教师的职责、任务、使命作出明确规定[5](86-88),使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做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还应将师德师风考核与评价贯穿于整个日常教学、科研及社会活动中,使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6](75-77),更全面、更深入、更彻底地了解民办高职院校的师德状况。

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设置奖惩机制,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作为对教师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师德表现优秀者在年终奖金、岗位津贴、工资提升等方面加大奖励力度,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对于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7],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于师德严重失范者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实行能奖庸罚,提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要、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广大民办高职教师应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8]。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EB/OL].(2018-11-14)[2020-05-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1.html.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3-05-17)[2020-05-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305/t20130517_152333.html.

[3]教育部等七部门.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9-12-06)[2020-05-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46.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8-11-14)[2020-05-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 354923.html.

[5]涂文佳.高校師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3(17).

[6]郭勤英.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评价机制的评析与重建[J].教育与职业,2018(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6-08-29)[2020-05-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

[8]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EB/OL].(2019-09-23)[2020-05-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201909/t20190925_400803.html.

作者:陈璐瑶

上一篇:国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论文下一篇:职业学校教学物流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