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企业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中国的物流企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随之面临许多困境,如何为企业培养这些解决难题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物流企业管理》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物流企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物流企业论文 篇1:

高职物流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高职物流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物流企业的管理,维系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的物流市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物流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探析

一、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企业逐渐增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物流企业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来做好自身的物流工作。因此,社会需要掌握综合性的知识的物流人才,不仅具备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物流操作性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汁划、决策、许理、控制等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但是,一方面是企业对物流人才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忽视实际操作的技能和动手能力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法方法重新定位,以加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二、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特点

物流企业管理是一门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想今后在物流企业的各个管理岗位上高效工作,并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理论方面,教师要讲解物流相关知识点,了解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等重要概念及知识点,让学生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了解物流发展现状以及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实践方面,熟练掌握接车、卸车、理货、检验、入库、储存、保管保养、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发运等作业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掌握一定的物流技能和技巧,系统了解所学知识,达到课程要求。

三、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脱离物流企业管理实际,忽略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对于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来说,就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标。但是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照本宣科,对高职学生日后就业的物流企业的管理实际距离较大;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和专业发展轨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的帮助。同时,没有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确定实训实习方案和岗位资格考证计划,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市场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2.教学内容理论没有联系实际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没有在相关物流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对物流企业的具体运作及管理过程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理论教学,无法很好的联系实际,学生接受到物流技术与工程方面的训练甚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没有科学确定合理的实训内容、时间安排及课时数。课程教材的编写缺乏应用性,导致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授课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3.物流技术更新换代快,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若跟不上脚步便会成为了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随着新技术、新手段及新的管理方法在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中的不断应用,课程内容更新变化速度加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脱节。

4.教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市面上出售的适合高职院校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非常少,由于高校开设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时间并不长,教材的编写很不完善,几乎是一些纯理论介绍,内容十分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

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四、物流企业管理教学方法建议

1.理论教学要结合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分小组搜集一些知名物流企业的成功案例,并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进行任务的布置和角色的分配,学生在角色演练的过程当中切身体会到某些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工作要领,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模拟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找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得到提高。例如ERP沙盘实训,让学生自己实操六年的企业运营,让其在之前学习的物流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的印证,从而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2.确定为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生涯服务的教学思路

高职物流教学应当以学生就业不同阶段所需物流企业管理知识和岗位群所需的物流管理技能为依据进行,紧扣物流企业的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的方向,挑战物流企业管理的教学。

按照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看,学生会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需要用到物流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只求掌握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注重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际问题,适应今后到物流企业中工作方为要旨。

3.整合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依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编写教学大纲和人才方案的制定。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授课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有助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消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知识点的记忆。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让学生可以较全面地了解物流实际环节、企业的物流流程,以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操作技能和方法。

总之,为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并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以缩小目前物流行业人才标准与毕业生专业能力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冯居君.《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2015(18).

[2]梁尹杰.《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學研究[J].高等教育.2013(2).

[3]陈刚,付江月.物流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6(10).

作者:罗葳

高职物流企业论文 篇2:

浅析高职高专《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中国的物流企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随之面临许多困境,如何为企业培养这些解决难题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物流企业管理》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对高职高专层面《物流企业管理》课程当前的教学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为今后该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物流人才,可以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困境提出解决途径的新思路。

【关键词】 物流企业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物流企业管理》这门课是现高职高专层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结合了管理学基础、物流学概论、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1]《物流企业管理》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在教学培养过程中,需使学生最终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以及多理论的知识掌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此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并不如预期所想,因此,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现状,对后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物流企业管理》教学困境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不适当

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教材可供选择,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教材内容并不能十分贴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有些教材里面将仓储、运输、配送等内容作为独立章节,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讲,这些内容是作为独立课程展开的,那么就意味着,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相同的知识点被放在不同的课程以及专业体系中反复讲授。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管理共性的教学内容比较缺乏。

(二)课程的实训部分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由于《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包含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学概论等多门学科的复杂项目,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综合技能,以便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物流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过程,满足物流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解决困难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忽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课程的实践部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当前的教学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教师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只停留在物流知识或管理知识传授的阶段,对学生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并没有结合实际的案例,增加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导致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大打折扣。

(四)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

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管理学基础、物流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理论掌握得都不是特别扎实,经过调查发现,还会存在个别班级当年的《管理学基础》等课程不及格率40%~50%左右,因此,对于物流企业管理这样一门综合性课程来讲,在学生前期理论掌握薄弱的基础之上实施实训,也确实具有一定的困难。

二、《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知识的重心偏移

由于《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综合性,我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并不需要做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对于管理学基础、运输管理实务、配送、仓储等课程已经详细展开的知识点,在物流企业管理的实际授课过程中选择回顾式教学或者直接跳过,避免出现相同知识点的重复教学,而应该把教学的精力放在教育学生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企业难题。

2.突显课程的教学特色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企业调研、热点问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始终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以教师启发和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精辟的案例分析、平等互动的师生交流和新颖丰富的教学资料,打造生动有趣、知识丰富的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课堂,突显课程教学特色。

3.实训课时的充分利用

由《物流企业管理》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践性。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需将灌输式的讲授转移至对学生能动性的培养,合理利用课程的实训课时。而在实训课时的运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标杆性物流企业,了解其生产作业或配送流程,鼓励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再至课堂上讨论解决问题。

(二)教学模式的重构

1.首要教学原理

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戴维·梅里尔(M. David Merrill)于2002年在美国教育技术专业杂志《教育技术》上首先提出的。[4]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交代任务),同时理论由四个阶段: 激活阶段(原有经验)——展示阶段(充分展示)——应用阶段(尝试应用)--整合阶段(融会贯通)构成,形成重复的循环圈,进而成为“结构——指导——辅导——反思”的教学循环圈。为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及主动性,现探讨将《物流企业管理》的课程设计与该原理相结合。

2.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针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教学困境等,可以运用“首要教学原理”对应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为课程模式重构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如图1所示)

在课程教学模式重构过程中,首先要聚焦课程的完整任务。首要教学原理认为:教学内容在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呈现,并且学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会促进学习。因此,在《物流企业管理》授课过程中,可以模拟物流企业的一个具体案例,从中提取出每一个作业环节的具体任务,以子任务为导向,完成子任务为目标,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在激活阶段,要激活原有的经验,形成新的认知后进行充分展示。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相关的旧经验被激活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并且认为每一种知识、技能类型都有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前文已多次提到物流企業管理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炼与巩固前期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借助讲解示范、模拟仿真、案例分析、视频、调研分析等多维的教学方法,[7]完成新旧知识的更迭,充分展示所获取的新的认知、技能,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最后,尝试应用练习,掌握融会贯通。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只有当学习者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习的进步,反之,只学不用,知识水平永远不会得到质的提升。因此,设计新的案例分析、模拟仿真、调查分析、企业实践、参加竞赛等任务,[8]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应用情境,同时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分组,通过个人反思、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小组辩论、企业实践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创造、发明或探索物流企业管理的新知识及其应用途径。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

目前的课程考评体系大多以三七分为主,30%的平时成绩加上70%的期末成绩成为期末总评,[9]这样的考核设计会使学生们忽视课程实践的重要性,只关注期末考试的重点有没有背。因此,健全考评体系就必须将实践考核列为考评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

(四)教学模式重构分析

在经过课程教学模式重构之后,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在经历过教学模式创新之后,课堂则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老师就像导演,对所有学生的表现都了如指掌,同时,也可以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需求及时进行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老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综合评价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对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学生则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分析原因并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法,在固化、内化学习知识的同时,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研究方法。

三、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物流企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也随之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如何为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思路,是《物流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应该教会学生的重中之重。“高职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应该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性”和“职业性”为中心,以高职物流职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主线,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若楠.浅谈物流专业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分析与探讨[J].教育研究,2015(26):42

[2] 张玉玺.《物流企业管理实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76-177

[3] 彭礼.《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J].企业导报,2016(06)

[4] Merrily M. D. 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2,50(3):43-59.

[5] 葛洪磊,郑映群.《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J]. 现代商贸工业,2015(25):235-237

[6] 蒋友宝,贺艺华,杨春侠.结构稳定性课程采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51-54

[7] 周珠.物流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5(33):165.

[8] 赵慧敏.物流管理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6(2)

[9] 贺裙玮,杨克岩,王秀繁.高职高专《物流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7(13):28-29

[10] 翟希东.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探索--以物流系统工程课程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210):120-123

(作者简介:马茵,女,1988年04月,河南南阳出生,现所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任职,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作者:马茵

高职物流企业论文 篇3:

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动因研究

摘要:文章以长三角地区70家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调查数据为依据,以中小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透过学校、学生及政府三个参与主体的分析,构建了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运用AHP法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因素是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因素,在学校因素中,学校管理的灵活性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在政府因素中,企业更关心的是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協调和服务作用;在所有11个影响因素中,排名前五的因素均与学校和政府有关,分别是学校管理灵活性、教学设施、政府协调与服务、适应市场能力及参与人才培养经费补贴。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参与,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证明企业积极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技能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然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普遍面临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广度不足,深度不够等问题。

国内学者对影响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段素菊等从政策角度将现存的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法律政策执行不力等作为企业缺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重要影响因素。周红樱等认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缺乏主体地位、缺少社会责任感以及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等是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候炜征从企业、政府两个角度展开分析,认为劳动力过剩现象严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追求眼前利益以及职业院校自身办学存在问题等是企业参与高职培养人才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赵海婷提出影响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企业认识不足、企业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利益、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等。孙健等从社会责任视角出发,提出社会责任氛围欠缺、政府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从而缺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动力。黄小欧等从价值链视角出发,从合作育人的多重属性、企业责任与利益的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参与合作的投资回报等多角度多因素,探讨了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的因素。

总的来看,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对象上,较少聚焦于中小物流企业。随着电商行业迅猛发展,中小物流企业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吸纳就业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物流企业在参与高职人才培养中理应承担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可以在诸如提供岗位人才,委托职业院校进行员工培训,与职业院校进行技术合作等方面获得支持。

本文以中小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意愿、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了解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意愿程度、揭示影响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为了解中小物流企业对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真实意愿和想法,本文设计了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和访谈问卷。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首先对问卷量表进行了小样本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做了些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保证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接着本文选择以长三角70家中小物流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进行实地调研,搜集一手调查数据,然后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意愿调查

“学校热、企业冷”被认为是校企合作中的普遍现象。然而通过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发现64.3%的中小物流企业认为企业有必要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愿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企业占57.1%,甚至有35.7%的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意愿非常强烈。具体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二)基于AHP法的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如前所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认为有必要参与到高职人才培养,也有强烈的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意愿。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反映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中积极性不高,总有一种“学校热、企业冷”的感觉。因此探索影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满足其合理需求,以提高其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走访调研了部分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意愿强烈的中小物流企业,结合本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和咨询,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中小物流企业需求角度为基础,从学生、学校和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11个指标层,如表2所示。

根据构建的影响因素层级结构指标,设计调查表,邀请前期调查中非常愿意和愿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65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对调查表进行打分。根据专家及从业人员的意见,用专家打分法,按照对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予以量化,建立相应的判断矩阵,运用AHP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综合表3~表6的计算结果,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总排序,如表7所示。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AHP法,通过对长三角70家中小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在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意愿、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以下结论。

(一)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意愿较为强烈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有着较为强烈的参与愿望,超过80%的中小物流企业不仅认为企业参与的必要,而且也愿意参与和投入到高职人才培养中。从企业角度来看,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希望通过参与高职人才培养作为突破口,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

(二)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因素

本文以中小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透过对学校、学生及政府三个关联主体的分析,构建了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运用AHP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因素是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政府因素,最后才是学生因素。在学校因素中,企业首先关注的是学校管理的灵活性,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在政府因素中,企业特别在意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协调和服务作用;在所有11个影响因素中,排名前五的全是与学校和政府有关,分别是学校因素占60%,政府因素占40%。这说明在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政府因素是能否有效合作的关键。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迭代升级,中小物流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物流企業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然而高职院校天然具有的行政性特征,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很难适应企业的灵活需求,作为营利性组织的中小物流企业,在与具有非营利性特征的职业院校的合作中,如果经常受学校行政约束影响,则很容易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其中经济利益的影响最为突出。另外,学校教学设施和企业的适应性也是中小物流企业在决定是否参与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因素。这些学校层面的因素是企业在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

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主要任务在于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政策法规和制定保障机制等以此激发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信心。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政府行为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提供财政支持、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政府等政府行为对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政府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外部环境,明确和保证企业在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第三方纽带作用,定能吸引企业深入参与到高职人才培养之中。

参考文献:

[1]段素菊,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北京部分大型企业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3):22-26.

[2]周红缨,赵恒伯.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3(01):76-80.

[3]侯炜征.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9):16-19.

[4]赵海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09):46-50.

[5]孙健,等.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力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18):20-24

[6]黄小欧,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江苏高教,2021(07):103-106.

*本论文是江苏省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研究”(编号2017SJB067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黄春兰 陈平

上一篇:网上银行风险论文下一篇:绩效审计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