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探讨

2022-09-11

案例教学法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首创和倡导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学而言, 该方法具有有效结合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而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已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 也应该使用案例教学法, 以实现师生共同参与,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厌倦的现象。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自己动手、动脑,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法。使用会计案例教学, 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案例,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践中去,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 也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1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1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会计技术专业人才。但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借助黑板、粉笔、教材向学生灌输会计理论和方法, 不仅教学手段落后, 而且教学内容陈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是知识的灌输者,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 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会计专门人才。该教学方法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传统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在传统教学中, 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讲的多, 学生主动参与的少, 知识单向流动,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 记住了企业会计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 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因此, 传统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所学内容。第二, 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 从概念到概念, 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教师通常是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课后去参加社会实践, 学生是被动被迫接受和完成任务, 许多学生往往为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 社会实践的预期效果难以达到, 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2 会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将企业会计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 是现代企业会计教学的主流方法, 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 尝试案例教学法更有着现实的意义。第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以初中生源为主, 高中生源为辅, 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 接受理论的能力较弱。而在传统会计教学中, 无论是教材的选择, 还是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都极少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就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困难, 最终厌学、弃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第二, 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会计技术专业人才的目的。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在学习理论知识时, 往往会感到枯燥、被动, 且有一定的难度。而会计案例型教学方法可以向学生提供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 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 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力、参与能力、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在巩固学生所学企业会计理论, 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发挥学生潜能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实现培养应用型会计技术专门人才的目的。

2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

2.1 编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案例

目前, 许多中专学校已经开展了多层次的办学, 有中专、自修大专、成人大专、高职等, 既有初中生源也有高中生源。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 其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模式, 就必须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编制不同的教学案例。在编制会计案例教材时, 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实践性。教学案例应符合社会经济工作实际, 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会计实务为蓝本, 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 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点是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技巧性较强和难度较大的问题。第二, 启发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理论, 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 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深刻的理解。第三, 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 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把握和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第四, 趣味性。案例叙述在文字上要浅显易懂, 最好是能做到生动具体, 有一定的趣味性, 以提起学生兴趣, 提高其认知能力。

2.2 注重会计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学习小组内讨论、课堂讨论和归纳提升四个阶段。第一, 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由于有大量的讨论, 往往是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这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在课外完成。而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 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充分实施。在准备阶段, 教师应将所要讲授的教学案例提前印发给学生, 督促学生查找必要的资料, 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发言提纲, 引导学生的思维, 符合逻辑地分析案例。第二, 学习小组内讨论。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 开展小范围内的讨论交流, 不同的意见发生碰撞, 最终形成小组的意见, 并作好课堂发言的准备。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以十余人为宜。小组活动的内容包括课前的协商准备、课上的讨论、小组观点的阐释。第三, 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是主持者, 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教师首先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简明介绍,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站在单位会计工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各学习小组可指派发言人, 表达本组的意见, 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补充, 激励学生踊跃参加讨论, 鼓励不同观点的交锋。第四, 归纳提升。在课堂讨论结束后, 教师一定要给予总结, 做到引而不发, 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尤其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教师的归纳总结不仅能指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 给予给学生清晰的知识脉络, 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论的应用。在总结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案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应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情况撰写分析报告, 既可以加深其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又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 结语

案例教学一直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 其目的不是寻求正确答案的教学, 而是激发思考、讨论的教学, 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虽然案例教学法在对学生专业综合分析, 判断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但是, 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 对会计专业中很多的重点、难点的讲授, 仍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 会计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在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进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 夏惠.浅析高职会计案例教学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4:77-78.

[2] 杜丹.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7 (4) :132-133.

[3] 刘波.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16 (2) :100-102.

[4] 齐丹丹.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1.) :80-83.

[5] 陈金仙.案例教学法在企业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7:86-87.

[6] 杨秀梅, 张娅.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2:132-133.

[7] 何伟威, 张立华.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1:105-106.

[8] 滕建林.“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5, 4 (2) :58-59.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下一篇: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