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发展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6

生态体育主要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发展性”“保护生态系统”等理念。也就是说,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首要地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学还应该回归自然,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发展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态发展体育教育论文 篇1:

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 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各种因素的作用最终按照生态化识别的各个指标达到相应的标准。而也正是如此,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的生态化是自然地表达为各种因素的融合,按照各环节、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促进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针对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于各个相应的因素的认定,有必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湖南武陵特困区 体育教育 生态化

一、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

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离不开良好地外部环境,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等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唯有在这些环境因素的正向促进作用合力的影响下,才能为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一)加强政府正确导向机制建设

政府正确的导向机制建设一定程度上主导和规范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发展,正确的导向机制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强大的物质资源支持和政策支持。国家政府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可以整合体育教育生态化资源,为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的正常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为保障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政府作为服务主体,应该做好自己的定位,利用优势做好快速发展经济的职能,为促进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物质支持。

正如上面所说,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发展状况,受政府导向的因素的影响,然而,每一种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将影响政府指导。但作为一个整体,这是一个积极、有效的环境建设机制影响的因素。

(二)进行经济协调处理正向促进机制建设

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也是行使政府职能为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必由路径,在此机制中,为了更好地创造良好条件和社会环境,发展产业和科学研究,政府的职能体现主要是为地方性、局域性经济优势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在运作方式上,应该由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建立不同层次的直接隶属关系,因地制宜,根据情况和变化的产业优势和潜力发展,培育体育潜力和比较优势。

二、强化创新科学研究管理机制

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现实环境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对未来科研工作的规范化与管理是科研管理体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环节。面对以往和现存管理体系的缺失和问题,如何构建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学科培育机制的管理平台、运作机制是此项工作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

(一)更新管理思想和理念

学科发展管理关涉的管理主体是学科发展的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作为核心,最活跃、最灵活、最具创造性和决定性的因素,在管理机制上调动了所有管理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中,每个人都负责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理念,对具体事物进行管理,回归到永恒的中心,以主动匹配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主体,基于对形势的变化反应灵活专业化规范。

在这些较高的要求和挑战下,率先应该解决的就是为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管理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依据系统论的基本主张和原理,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相对独立的一定环境中若干存在相互联系,发生相互作用,遵循一定机理,具备特定功效的有机结合体。这种表述的方式实质上显示了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联系发展过程。在完整的系统之中,系统内部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是具有特定的集合性、明确的层次性、持续的相关性等特征的,在母系统的集中统率之下,各子系统之间构成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理,母系统和子系统的不同分级也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机理作用,正是诸多层级的“过程的復合体”的集中性、层次性、相互作用和制约机理形成了一种系统有条不紊运作的机制。

湘西特困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是和系统一致的思想和观点,显示和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分为内部运行机制、外部环境的几个影响元素,注意各种元素之间的交互和操作机制。这个方法更好地反映事物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为健全的机制和完善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二)改善科学研究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确立了人文思想理念的基础上,需要对当前科学管理过程中不恰当、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变革和创新,进而选择科学、先进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最为突出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制为更快互动提供了方便、灵活、效率高。特别是对各种科学研究过程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在通信和团队合作的水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信息技术的远程通信优势在测序的过程中和对远程通信优势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简化了步骤、节省了时间、资金,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输出限制。

就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生态化研究而言,学校是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和主体承担者,担负着科学研究管理的主要责任,应该借助系统内外的各种优势,为发展信息技术的整体科学研究平台提供各种服务,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管理科学研究机制,为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创新手段。

这样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平台,容易使各方面的监管控制的形势发生变化,把握整体的管理服务导向,并控制动力和中心的科学研究,也有利于参与管理的个人明确自己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更好履行提供指向标杆。

(三)构建科学研究新型管理模式

发展人的价值需求的转变,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新的管理模式和过去的传统模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灵活性、协调性、突出性、时效性等明显优势。总之,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导致了“管理”这个词在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中的转变。是要改变行政命令,要按照服务,这不是取消行政干预,而是要改变行政管制的形式。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协调和相互矛盾,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有必要协调这些冲突和差异,综合各种因素的全面引导作用,仍然不能没有行政干预,但这种干预是适当的、科学的和人文的,是在服务协调的基础上。

三、创造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学科教育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生态体育意识和生态道德是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学科教育生态化建设最基本的条件。如今生态环境的竞争非常的激烈,特困区体育教育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必须建立起能够让社会满意的生态体育价值和体育道德的观念,并且特困区体育教育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才能够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树立良好的学科教育形象,同时能够随时接受社会的检验,达到教育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体育意识和创新意识

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所以说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而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要想进行创新,首先就要梳理正确的生态意识。同时,生态道德的培养的和创新,可以有效的提升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发展,能够产生更高的教育和生态价值。因而,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可以通过该地区进行不断的体育道德意识和体育道德的创新来实现,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也是对生态责任履行的过程。

(二)加强生态教育领域创新建设

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要想增强自身的体育教育的生态化建设,就需要在发展中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则需要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为社会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这就要求教育的理念足够先进,价值取向要正確,从而从教育的理念到生态的发展全过程指引着体育教育进行生态化的创新,对环境和教育相关者的权利都进行保护,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对生态教育方案进行更新,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才能打开新的市场。同时,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的生态化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这样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才能更具备优势,湖南武陵特困区体育教育形象也能更加的优良,也才能具备迎接新的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祖斌著.教育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毛振明等著.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经纬,赵晓丹.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模式与途径研究[J].教育探索.2006(12).

作者:黎玉浓

生态发展体育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生态体育视域下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生态体育主要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发展性”“保护生态系统”等理念。也就是说,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首要地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学还应该回归自然,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問题

1.学校资金短缺,教师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

首先,体育教学对实践的要求较高,而现阶段许多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紧缺而没有宽敞的体育场以及充足的体育器材,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完全地展示出来。其次,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匮乏,很少有体育专业的教师专门从事体育教学,许多体育课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由于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所以并不会在课前对体育课的教学环节进行认真设计,往往带学生跑几圈,做做游戏就结束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家长认为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比较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学习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2.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的兼职体育教师大都没有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所以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再加上体育器材严重缺乏,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为了不写作业,而不能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此外,还有一些教师经常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或上课模式,没有对学生的一些动作和行为进行纠正,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受伤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体育课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对其失去兴趣。

二、生态体育视域下优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措施

1.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生态视域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中。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现阶段,农村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多为球类、跳绳、田径等,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加入一些爬山、越野、垂钓等户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只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而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中的一些“自然”体育器械,如编织袋、桑枝条及玉米芯等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器材,这样就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能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去。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来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符合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

2.使体育教学生活化

生态体育教学还应该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并通过营造体育环境来形成体育文化氛围。而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从生活中来选择符合学生生活需求以及创造新生活的教学内容。如在训练障碍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着水桶过模拟障碍;在投掷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来投掷玉米,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还能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挥想象,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如在负重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河边打水的情境,并加入接力的竞赛形式,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意志力的效果。

3.将体育教学与农村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

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区域间的差异较大,这就使得其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现阶段,随着农村文化的更新和发展,一些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对于小学教育来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如开设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传承地方文化,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深入到农村地区去,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体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去,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4.将体育生态意识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

体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人与自然的媒介,人们可以通过体育来改善自然环境,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人、体育、自然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态意识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从保护身边环境做起,养成保护体育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如,学校可以建设生态课程体系,将体育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利用地理资源的优势来开发体育生态课程,拓宽生态体育课程的设置范围,从而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有序开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体育教师要将生态体育理念积极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体育的教学体系,为农村体育事业开拓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燕霞.探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15).

[2]刘龙.浅谈甘肃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之现状[J],成功(教育),2013(23).

作者:曹和琴

生态发展体育教育论文 篇3:

实施生态化教学策略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根据生态发展特征,把握生态内外部环境和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思想,迁移到体育教学课堂中,注重课堂内外和谐统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然融洽的课堂氛围,是生化体育课堂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建设生态体育课堂,提高体育课堂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态理论;生态体育课堂;生态平衡

一、问题的缘起

教育生态化研究,在国外形成两个学派,一是以个体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代表人物巴克,主要研究不同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作用。另一种是以文化传播为对象宏观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巴顿为代表,着重研究文化价值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教育生态理论主要促使课堂教学生态的改善,平衡课堂群体生态状况,避免“花盆效应”,建设有耐度的生态空间环境,使教师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究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之间成为协同的学习者。体育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学习体育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过程,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关心,对生活中的人们心态的揭示,达到思考社会、人生、乃至生命的境界。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生态化研究,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发展,即谋求学生身心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育生态化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

1.教育生态学理论与体育教学。教育生态系统在性质上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反馈功能,对改变了的输入与输出,会产生相应的正反馈或负反馈。美国耶鲁大学R·J·斯滕伯格(Stinbeig)说,人生的成功,既不靠IQ,也不靠EQ,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成功智力,所谓成功智力,不是能力数量的多少,而是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智力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平衡。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才会有效。体育课堂是有多种因素交织制约的复杂生态集合体,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精神、制度、文化等,多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态体育课堂就是在体育课堂情境下,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经历教育学习过程的平衡状态。体育课堂就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场,具有生态一般属性,是一种“平衡—不平衡—平衡”动态生态发展过程。

2.体育生态学课堂与传统体育课堂。传统的体育课堂倡导体育知识、体育技术、技能学习与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预设的,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都是老师编导下的、有完整课堂结构的、相对封闭的运行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生态体育课堂则是运用生态学观点、思想、态度和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思考教学现象,让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在动态平衡之中寻求新的突破和持续发展。

三、体育生态课堂实践研究的措施与路径

1.多元化课堂教学目标下,丰富教学组织与内容。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围绕体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把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同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实现体育教学与生活对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接近生活、远离生活和再现生活三大类。接近生活,是指部分体育项目,生活中经常再现其情境,通过一种契合点,把体育项目与相关的生活经验整合在一起,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拓展。“跑”的教学中,在课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如负重跑,背媳妇比赛,运物抢险等,贴近生活,还原生活,让学生脱离枯燥的跑圈、计时跑等。远离生活,则是指运动项目与生活状态相离较远,难以在生活环境中出现的体育项目,排球教学中,运用过程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创设不同游戏,对排球基本动作进行合理控制。

2.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合作。根据生态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耐度空间环境设置,避免出现“花盆效应”,实现生态教学,就必然跨越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增加难度和强度,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超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不同体育教学过程,按情境分成事物类、活动类和故事类、综合类等各种情境。事物类,情境导入的时候,抛出问题,设置任务,比如,抗震救灾。故事类,则是通过小组合作,大家分别创编故事,通过完成体育要求,演示故事发展进程。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倾听者,组织者和鼓励者,并适时给小组提供合理建议,或共同合作,探究故事发展。

3.巧设质疑,探究合作。生态教学过程中,巧设质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好的方式,教师在教学准备中,不是直接传授知识,恰当设置疑问,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经过学生对所探究的事物或者概念的认识不断加深,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更加自信。比如,在篮球课“移动上篮”一节,设置疑问,“如何提高移动上篮的稳定性”,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分步骤引导学生探究。(1)比赛赏析;高水平篮球比赛视频中,观看“移动上篮”使用的时机、频率和效果。结果发现,移动上篮准确性较高,防守难度大。(2)空间转换;假如自己是场上队员,有移动上篮的机会,请你做出判断,是立定跳投,还是选择移动上篮。各持观点。(3)辩论;各种不同观点梳理,形成代表性小组,分组讨论辩论要点,进行即时辩论,最终,移动上篮稳定性最终被认可。(4)表演;各组选择一至两名组员按自己方式表演移动上篮,稳定性判断。(5)批判与反思;得出结论,按照规范动作进行移动上篮练习,可有效提高移动上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6)对比运用,按照视频中,规范动作,检讨自己动作偏差,寻找动作难点和重点,咨询老师,解决问题,进一步练习、比较、模仿。

4.立足开放,形成课程内外平衡。教材及教学内容开放,主要针对训练和教学的重点进行扩充,加强对运动背景知识学习,比赛场景再现以及自我掌握信息分析等。实现教材内外的动态平衡。学习空间及学习方式的开放,空间开放主要指体育场、图书馆、校园、校外运动比赛、风景名胜等都能成为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学习方式包括学习生活化、学习情景化互动化、游戏化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调节学习压力,成就高效课堂。

四、综合生态体育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

1.体育课堂内外的三层训练。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空间和学习能力,课外则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成果。建设校级、院系级、班级等三层训练网,按照不同的技术要求,学生自愿选择不同层次的训练,遵照不同的训练大纲完成训练内容,不同项目、不同教师、不同训练体系同时存在,为学生自主选择构建全面的体育训练网络服务。

2.体育经验的三级交流。体育教师、学生与院系领导针对不同体育项目发展趋势,运动技巧、比赛欣赏进行不定期交流,可以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背景知识,技战术特点和比赛欣赏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获得认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对所喜爱的项目更具有认同感和参与愿望,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不断参与过程中逐步养成。

3.三方展示,共同提高。打开校门,欢迎社会体育的爱好者,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之中,展示他们运动的风采,无疑,可以刺激学生打开眼界,更广泛的关注社会体育发展,学生在展示中,赢得的赞誉,有助于学生学习信心增强,更加努力的学习体育知识。

五、结论

1.生态体育教学开阔了高校体育教学视野。生态体育教学关注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与融洽,关注教材与教法的动态平衡,关注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内化方式,还关注体育教学与跨学科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因此,整个课堂容量增加,教学视野变得更为宽阔。

2.生态体育课堂是通往高效体育学科发展的绿色通道。生态体育课堂意在求真,把真实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真实的体育教学本质、真实的学生学习状况呈现出来,构建朴实、归真的教学态势。围绕体育教学目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活用体育教学资源,引领体育教学过程,回馈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学科分化与整合,背景知识的学习与拓展,教学过程较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简化了。求真、务实和简化成为生态体育教学主要特征,能迅速推动体育教育学科不断提高和发展。

3.生态教学策略打通了通往高效低耗的体育课堂路径。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高投入势必有高产出,但现实生活中,高投入、高能耗,却带来低产出的结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成为生态最严重制约因素。教育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教师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大量的作业和精力投入,然而,体育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没有因此提高,因此,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教育现象。按照生态教育策略,投入与产出的综合平衡,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形成的教学关系的改变,从教为主,变为学为主,从主动教,被动学,改为主动学,引导教。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各自相应的位置,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课堂效果、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回归生活,建设高效体育课堂。皮亚杰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认知的自我建构过程中积累的,而这种认知基础是生活经验,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可以引导学生认知的建构更加完善。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知探索的基础。因此,切实了解学情,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并引导学生对原有的认知进行证实或证伪,从而形成新的概念,这是生态教学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胡菁慧.对高校“生态化课堂”建设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2]黄永坚.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02).

[3]潘力,王伟珍.试论普通高校生态实践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4]李森.论课堂的生态特、本质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作者:沈逢元

上一篇:视唱练耳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民办高校工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