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加快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当前更多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正是此时体验性教学诞生了。通过运用体验性教学能够更准确的了解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习的本质寓意。体验性教学主要包括了:明确体验教学最总目标、构造体验教学情境、实施体验性探究活动等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1: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学内容探析

摘要:十九大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青少年是中坚力量,小学阶段又属于起始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小学法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品德类教科书,基于此,对小学品德类教科书中的法治教育内容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以人教版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整个小学阶段的12册课本统称为品德教科书,以期通过研究为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发展提供借鉴和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法治教学

前言:法治教育是国家法治化、建设法治社会、创建法治校园、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重要诉求,小学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发展无论是基于现阶段国家、社会、学校、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改革对法治教育课程起到同样的促进作用。小学法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主要对学生进行法治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在法治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应及时改变,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相比知识的传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法治知识的态度,以及在学习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治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1.治教育内容编写主体多元化

素质教育的呼声此起披伏,应试教育仍然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在根源上还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拒绝继续前行。我们深知,法治道德类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较为关键的,甚于其他通识知识,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够良好,法治意识不足够,其他所有知识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一个人要先做个好人,再者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好人。因此,法治教育内容的编写优化就更为迫切和必要。首先,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三级课程,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有关课程,目前在很多学校予以运用也起到较好的效果。基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与诸如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研修法治校本课程,将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法治教育内容选择提高契合度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根据地,而学校整个法治氛围、法治环境的营造也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基于自身独特且重要的位置做好本职工作。而教科书编写中,其内容的选择则更为重要。一方面,品德类课程在小学阶段要进行相关的课程融合,比如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或者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列为考核科目等加以强化。

3.法治教育内容编写注重科学化

教科书作为法治教育的主要呈现载体,小学生法治意识的渗透、法治知识的学习、法治内涵的强化等都需要在教科书本身中得到学习,因此教科书编写亟待予以改进和强化,以便促使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就目前改版的“道德与法治”而言,其以一个明主题、暗逻辑的线索进行,相比于以往的教科书而言,法治意识的渗透与强化更为明显和突出,并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绘本式、故事式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首先,教科书在编写中,要注重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目前教科书明显存在着权利与义务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而权利与义务两者本身是共为一体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必定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应从小帮助学生树立权利义务的意识,现阶段某些小学生在身为“班长”或“队长”等有一定权利的角色时,对同学进行“收钱”“收零食”等不良行为以换取相应的进队资格或其他违规违纪次数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生对义务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明确,因此,教科书编写中,相关编写专家要注重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革新教科书中较為老旧的案例,多添加和运用与目前小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事件,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其次,注重与学生自我保护有关的法治内容的编写,目前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虐童性侵等事件频发,而教科书中又没有过多涉及相关法治教育,因此教科书编写中要注重增加相关方面的法律,引导和教育学生在遇到此类事件时更有效的保护自己。

4.法治教育内容呈现突出趣味性

首先,编写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不可存在过多的文字讲解和法律条文等内容,这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也起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相反,在法治校本中多采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身边发生的实际案例,以小漫画、小故事的形式予以呈现对学生而言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也会随之内化而成法治素养。本研究认为不应单单局限于品德类教师进行,可以融入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共同探讨,因为法治教育的教学本身也不是只从品德类课程中进行教授,它是一个体系化、多方融合的过程,各科教师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予以相关法治教育,只有在整个教学中都予以贯穿,学生在其中的影响便更为深刻,其法治意识、法治素养的养成也更为科学,因此在研究探讨中对如何更有效的体现内容的趣味性要有更为可行的思考。最后,学校要制定具体的法治活动章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偏爱活动、游戏等体验式教学,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规定时间定期开展相关的法治小游戏、小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其中也学习相关的法治知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 结束语

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并不是单个阶段单一主体或为完成某一任务目标的事情,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法治教育的更为高效更为积极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玲,刘玲.自媒体时代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微——兼谈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7(2):32-34.

作者:朱文峰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体验性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加快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当前更多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正是此时体验性教学诞生了。通过运用体验性教学能够更准确的了解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习的本质寓意。体验性教学主要包括了:明确体验教学最总目标、构造体验教学情境、实施体验性探究活动等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思想品德

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如体现性教学,其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学习兴趣所在,完成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大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體验性教学活动的内涵与特征

1.体验性教学的概念。

所谓体验性教学,即在实施教学时充分掌握学生年龄与自身的特点,采用目的明确的教学方式,构造合理的情景教学,更好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情感中,从内心开始自主性成长。“体验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力求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思想品德课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热爱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新天地,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唯教材是从,唯教师是从的教学弊端。

2.体验性教学的具体特征。

(1)主体性与主动性。如今,教学过程中已经彻底转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所以在开展思想品德体验性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由发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领导人作用,帮助学生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不断地自我超越。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教学是一种主动体验的教学,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乐于融入体验,积极配合教师的互动,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情感性与成长性。在开展思想品德体验性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其能够充分体现特殊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将情感视为体验性教学的重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体验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某种情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消除不利于快乐成长的情感体验。

(3)实效性与深刻性。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体验主体真正地融入到了设置的情境或实践当中,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相应的认知及情感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烙印,体验的越深入,越能够帮助体验者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的认知也愈加深刻,激发的情感也愈发丰富。

二、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性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只有学生喜爱自己的老师,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思想品德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提出相应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体验、参与其中,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打破了以往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主宰的传统观念,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谐。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的发展,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事件和国家方针政策,学生再由自己的想象、感觉、移情等心理活动进行调节,进而进行情感体验,端正自己的道德观点,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同学和家长,学会尊敬。

3.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体验式教学倡导学生的亲身实践和自主体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积极体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更好地实现。

三、开展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教学的流程

1.明确体验教学最终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进行体验性教学,首先需要依照教学大纲确立好教学目标,真正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性教学追求的不单单是形式上的体验,更加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要努力将书本的知识与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情感,进而影响其价值观的确立,力求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在感性认识中学习。

2.构造体验教学情境。

在体验教学中,教师要依照课程需要和学生实际来创设情境,即“以学定境”,情境创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场景,也可以为学生模拟情境,如运用实物展示或者利用音像、ppt来创设情境,让学习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力求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发现情境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困惑,感受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情境中的事若发生自己身上会是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地去设想,感悟其中的道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课堂创设情境时最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情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实施体验性探究活动。

在探究中体验是发现真理的前提,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的经验开展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伟大的教育学家卢梭就曾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发现真理。比如在讲《经济生活》中购买风险产品投资的问题时,学生对此事件的反应大有不同,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项风险投资搞不好会倾家荡产,有的同学则觉得这是高风险高收益,有失必有得。这时候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自己购买一些股票,亲身体验一下这里面的利与弊,这样不但能加深同学的印象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在探究形成一定的结果以后,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交流自己的心得体验,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的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充满爱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带领学生开展他们喜欢又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就会让我们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创造富有实效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张爱新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3: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试探

摘 要:教师为了达到自身的教学目的而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问题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就是问题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问题教学法可以全面反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问题教学法

一、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设计一种具有科学研究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导到情境中,使得学生自主或组成小组进行学习探究发现问题,之后进行相关的资料调查收集,然后进行讨论最后经过探索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探究,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上运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得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或者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等,以教材为学生探究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等,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并且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究[1]。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分析探索,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地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问题教学法应当以探讨问题为主线而学生自主探究是主要形式,这样往往比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探讨的问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及主动性。此外,教师要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为整个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做到目的清楚、层次分明,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对策

1.设计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过往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未能注意到问题意识的培养,致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而学生的思維不开阔,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锻炼,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明白敢于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要设计好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以学生为主的和谐教学气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必然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到学生手中。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用一些幽默语言及鼓励话语,努力为学生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自身的思想进行充分的表达,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勇敢地提出来,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极大地促进师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中自然就会养成思考和提问的良好地学习习惯[2]。

3.整堂课都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想获得成功,老师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集中精力创造好主要的问题情境,并且围绕解决问题为中心。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接近学生的思想。例如,老师在讲授身边的侵害和保护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列举具体事例,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这个案例中父母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如果我们自己遇到类似情形要如何做呢?因为这个问题非常的关键,刚好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上述案例中的父母行为是一种伤害行为,我们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这样此节课就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4.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学习问题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设计好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有所感悟。例如,老师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个知识点时,可以举个身边真实案例:有个学生家里贫困,家中父母均为农民且爷爷生病。家长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却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总是大手大脚,胡乱花钱。学生听完此案例后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此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甘书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试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31-132.

[2]陶传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试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2):20-21.

作者:曾德军

上一篇:日语情景教学论文下一篇:绿色施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