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论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才培养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学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而思想教育又是政治教育的关键。

第一篇:中学思想品德论文

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摘要】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 德育;思想品德;道德;心理学;班主任

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在整个教育目的中,“德”的目标处于首要地位。然而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才能务实、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新的时代给每一个班主任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班主任的经历,摸索总结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1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学分析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个体心理行为上的表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现代唯主义心理学认为,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同时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自发形成,它是在社会舆论的 熏陶下,在家庭影响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下逐步形成的。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其道德认识的形成,激发其健康向上的道德行为。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另外,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

2 顺应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品德培养方法

2.1 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总之,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贯彻“教育说服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学生道德意志,形成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

2.2 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的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2.3 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高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除此以外,我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等社会实践活动,甚至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班上许多有惰性的学生不象以前那么对班级卫生状况漠不关心了,劳动纪委明显增强了;有的学生本来我行我素,不把班级纪律当回事,现在变得越来越有集体荣誉感了。可见,各种实践活动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的有效方法,也是矫正不良品德的一条捷径。

2.4 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仿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对于中学班主任来说,除了要通过组织读书、看电影然后采取座谈、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外,更重的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本身良好品德的榜样作用。首先,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培养是一个外在教育的内化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其知、情、意、行的复杂系统工程,同时,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高中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方法丰富多彩,笔者无法详尽所有。实践证明:只要是符合中学生实际心理,按照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刘楚明《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2] 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

[4] 陈家、顾飞风、骆伯巍《新编心理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张宪《中学班主任工作原理》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刘亚平

第二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浅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才培养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学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而思想教育又是政治教育的关键。所以,中学政治教育应把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一、新时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概况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的指导、道德情感的推动和道德意志的调节下,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道德行为反过来又可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加深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个才能之首。我们要教育学生什么是集体主义,教育他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可见,德育失衡危害之深,影响之大。若不改德育失衡之顽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

1、转变观念建立机制。

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要加强对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进行考核,也要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2、加强教育规范管理

要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五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3、环境熏陶实践感悟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使青少年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激励人向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

(二)社会方面的因素

审美错位、监管不力,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中学生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热衷网络游戏等,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社会的实践活动。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全部的家务劳动都由父母代劳,对孩子一味迁就,有求必应。另一种是动辄打骂。一旦发现家长与孩子要求的目标过大,则动武力,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抵触心理。由于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再婚、外出打工等,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学习、精神世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行为不检点,夫妻之间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形象不佳,这些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螽面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使孩子效仿大人,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教育相互为用、相辅相承、灵活运用、坚持不懈,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素质质量,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三、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

(一) 教育说服法

在思想品德培养的实践中,我经常采取集体讲解法、个别谈话法以及集体讨论法。结合具体事例,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尽量以诚恳、耐心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针对一定的中心内容,或表扬,.或比评,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二) 情感陶冶法

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适时的组织学生欣赏具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影视片、诗歌朗诵会等,使学生受到艺术的陶冶。

(三) 实践锻炼法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贯彻教育说服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学生的道德意志,形成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

(四) 榜样模仿法

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強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四、如何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中学生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时期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我们每位教师引起重视,端正思想、改进教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并达到新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作者:闫波

第三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动策略

摘 要: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重要的学科教育,也是成长关键期的必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行动。可以从行为习惯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优化社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开展行动,形成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动策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希望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工程”“实事工程”。面对这样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我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规划以及笔者自身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行动策略。

立足行为习惯教育,行为塑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在传授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基础上,从学生外显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发,落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通过演讲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学校与每个教师签订“一岗双责”承诺书,重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责任,让教书育人成为每个老师的自觉行动。

重视自我保护教育,自主立人。初中生处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学会自我管理能力相对重要。我们学校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21世纪初倡导和建立“警校共建”制度,每个学期都要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警察律师到学校开办专题讲座,让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心理教育与辅导,心理强人。帮助教师初步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干预手段,提升教育的效度。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要求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与相关学生个别谈话,每周至少一人次,做好谈话记录,学校心理咨询室存档。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营造舒适的谈心空间,激励学生主动谈论成长的烦恼。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境界育人。利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机会,我校联合省内5地市40多所中小学校,领衔申报了“关于5·12地震灾区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省级重点课题。重点推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助你成才献爱心活动、科技创新暑期实践活动、体育艺术节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活动为平台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优化社区和家庭教育,联合育人。从培养下一代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好青少年一代。加强“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校讯通等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家长会,有效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资源丰富,价值观多元,学生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德育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教育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要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利用一切教育时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主动出击,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作者:王孝明

上一篇:美术欣赏教学论文下一篇:电大毕业法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