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思想品德

2022-07-12

第一篇:情境教学思想品德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挑战,传统的、被动的灌输式教学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情境教学 实践互动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思考、探索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图画、多媒体、语言描绘、师生互动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变思想品德课教学为情感教学。那么在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用图画勾勒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画资源和课外一些适当的图片、图板、挂图等,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疑中学、在图中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学生思维,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用这种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好理解,易接受。图画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详细的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参与实践,创设情境

实践是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应该走进社会,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统一。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或法律要求,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并从中引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

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幽默语言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情境,使课堂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叙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可以用小品作为一堂新课的导入情景出现,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情景,另一方面教师也更能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其情景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好。

教师可安排学生表演进行情境教学,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认真思考教师所设置的情境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演,尊重和信任他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去。

五、用授课导语制造情境

一个新颖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基础,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授课导语的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情景教学法,渲染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一节课的开头可以用朗诵诗歌的形式给学生留一个悬念,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等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成功首先要有一个巧妙的新课导入,这样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情境。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导入新课形式,更是别具一格。这样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可变抽象为具体,拓宽教学空间,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降低抽象思维的难度,从而解决教师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教材、新教法、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开启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2]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编 田彩霞)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浅探

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一些偏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展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进一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呢?

1教学情境的主要特征

1.1 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这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平时关注国内国际大事、关注学生平时的生活,这样,才能创设基于生活的情境。

1.2 注重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1.3 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即在思想品德课中要恰当的提问,引入思想品德主题思考。

1.4 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1.5 溶入情感。情感性对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在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蕴含情感的故事,需要教师表露正面的真情实感。

2创设情境的策略

2.1 创设故事情境。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2.2 创设视听情境。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创设问题情境。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在问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毅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做到精心设计,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加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认知,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价值观上有所收获。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立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原则来合理地设置一些精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看书找答案上;在组织教学程序时,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发现活动做出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问题情境的积极作用。

2.4 优设评价情境。优设评价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求知欲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最终判决,而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和提高。所以,注意营造良好的评价情境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这一情境要教师去精心的营造。学生学习发言的过程中,一个满意的眼神,一个奖励的微笑,一个好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在无形中建构评价情境。尤其对于那些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或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更要用最大的耐心、关心和尊重去对待他们,及时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还有,教师应将单独的教师评价情境转化为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情境,这种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情境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促进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全面地认识自己。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况和条件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紫荆学校

陈爱彬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我申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共同经;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我申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微型课题于2017年6月由凤翔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FXXKT-2017-063。根据计划安排,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每一课堂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教师人格、学问、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体现了教师的创造价值和人格魅力。

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目标不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等等。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比较而言,新课程下的教育思想体现以下的变化: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教学从传统的“赶鸭子”满堂灌走向“放鸭子”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学好教材的同时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变。我们从教师在已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专业知识,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

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艺术的魅力。

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壁垒,能够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应给知识注入生命,让知识盥洗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使生命变得厚重。因此,每一节课都应该“形神不离”、“情韵相映”,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沉浸一种优美、智慧富有情趣的意境,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带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新闻发布会、外交舞台、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真正做到师生民主、互动、和谐的关系,共同打造富有激情的理想课堂。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及优势;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操作环节;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策略及要求等。并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1、理论背景

作为一名农村思品课教学工作者,在农村中学任教十余年来,身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现状有所了解。大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上思品课是因为在教学方法上,老师重知识灌输;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在学习评估上,重智力、轻态度,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而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情景教学法在思品课堂的应用增多,情景教学法在思品课中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因而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景成为课堂的抓手,让学生接触情景,感悟情景,享受情景,让学生在接触中了解,在感悟中品尝,在享受中升华。鉴于此,我提出“思品课情景教学法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

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体验性,要在学生亲身经历中,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整合。以上理论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情景教学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原理认为 : 学生的心理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情感是催化剂,是促进其他因素转化的动力。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而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我校学生现状分析

农村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品课,因为是在教学方法上,老师重知识灌输;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在学习评估上,重智力、轻态度,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我校教师在有关情景教学方面也有过零星的、点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但没有以理论高度系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此,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课堂教学情景创设中分散的、零星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情景教学教育理论体系。

3、同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综观近几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情景教学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切入的为多,而从实践的层面,如何引导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将情景教学真正落实在课堂中,使之常态化,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研究得还比较少。思品课情景教学与学生个人成长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及优势的研究 (1)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2)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在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2、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探究教学法”操作环节的研究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本环节探究

如何合理运用故事、动画、漫画歌曲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想问”欲望,提高学生“会问”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展示情境、探究体验。

教师将上述情境逐步展开,不断设置新的两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自我质疑,对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允许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对老师出示的材料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肯定,并逐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3)提炼理论、领悟道理。 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平等、民主对话交流适时将案例事实或学生的回答提炼到理论层面,让学生在探究、体验的同时领悟道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成完美人格的重塑。

(4)质疑创新、小结点题。

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或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答疑,引导学生有所创新。最后,教师要作课时小结,点明课题。这一步既是对材料分析的深化,又是对探究成果的检验,帮助学生敢于创新。

(5)行动操练、学会应用。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归宿。教师可设计一些富有情境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究、行动操练,学会应用所学原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理念,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之目的。

3、初中思想品德“创设情境教学法”基本策略及要求的研究 研究“创设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习惯等方面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情境探究教学法”对师生的基本要求。例如: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如何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使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如何使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实效;如何使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宽容的氛围中探索和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7.4——2017.8理论学习、资料查询,组织选择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教师,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预期阶段成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实验阶段:2017.9——2018.4实施研究计划,进行教学研究,积累相关资料。预期阶段成果:阶段性小论文。

3、总结阶段:2018.7——2018.8,收集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成果。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参与推进新课程改革,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同时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成员都热心于本课题研究,且素质好,业务能力强。

2、我们经过近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对初中思想品德“创设情境教学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法能较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出教学心得及学习体会

七、课题研究小组及分工

1、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陈爱彬(凤翔县紫荆学校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师政教主任) 组员:

闫红军(凤翔县紫荆学校教师) 李明亮(凤翔县思想品德教师)

2、课题主要分工:

陈爱彬负责:⑴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⑵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议 ⑶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与工作报告 (4)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不定期督导与汇报 (5)档案资料的统计与管理。

闫红军、李明亮:主要研究(1)思想品德(政治)堂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与方法。(2)思想品德(政治)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运用策略。(3)思想品德(政治)情境有无价值的评价策略。(4)研究过程性科研成果的汇编等编辑整理任务。

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具体的研究活动。及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案例、反思、论文等。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

(四)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案例汇编、教学反思、优秀课例、获奖证书等资料)

(五)围绕课题形成论文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紫荆学校

陈爱彬

一、 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再加上中考的现实压力,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课型中, 学生容易养成对教师头头是道的分析的依赖性, 往往自动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 他们的思想、 知识与能力也就成为一种克隆物。也就是, 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轨迹, 这轨迹被设计得严严实实, 而学生只要沿着它走, 不要出轨就行, 如果熟练到“闭着眼睛走”也不会出轨的话, 那就是教师最大的愿望。 虽然在大力提倡运用启发式、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当今教育新观念的鼓动下,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道路上做了艰难的摸索,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毕竟它还是借助于黑板、 粉笔、 统一教材。 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年龄阶段, 很容易受外来事物的影响, 教师要做到运用情境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做到创新教育。 对于在教学中存在的固定的“填鸭子” 式的生硬的模式, 我们将努力探索运用生动、 形象的方式取代, 充分运用情境教学, 在课堂上过多的实现师生互动, 不枯燥, 不单调, 让学生乐于学习思想品德, 在课堂上易于接受知识, 与教学内容达到共鸣, 实现“三维目标” 。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情境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新课改进入课堂教学, 通过教师调动学生, 创造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 优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 在思想品德课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能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其知、 情、 意、 行的协调发展。 教学中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 的局面, 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吸引力和感染力。 发挥好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效应, 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教学方法, 将情境教学融于思想品德的教学中, 让学习成为主观上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素质, 对于低段的学生我们也要向学生渗透情境教学来辅助学习的意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乐学和自学能力。 情境的运用, 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生气, 带来了欢乐, 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 教学那种闭门读书、 单一的“听分析” 、 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学生负担重、 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 它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 以“形” 为手段, 以“美” 为突破口, 以“情” 为纽带, 以“周围世界” 为智慧的源泉, 促使学生合理地使用大脑, 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 审美的乐趣、 认识的乐趣、 创造的乐趣, 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 自我需求的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 审美兴趣、 认识兴趣, 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 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这样的情境教学为学生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打下了知识的、 能力的、 智力的、 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鲜活的事例很多, 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非常庞杂; 思想品德课要与时代相结合, 更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按照新课程理念, 及对课改精神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本课题从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 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探讨了课堂情境教学, 优化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素质。 把典型的教学素材引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个积极的、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改变和控制学生形成的消极的心理定势, 让学生在民主、 平等、 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究学习, 调动其好奇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 主动获取、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实现主体性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重难点:

1、 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研究

2、 情境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研究

3、 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 运用与巩固 这些同时也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突破的地方, 主要研究内容有:

1、 理论学习、 资料汇编。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情境教学设计理论,写出学习心得或论文; 通过网络、 期刊查阅作相关的文章和范例, 整理 相关资料。

2、 调查平时教师的教学方法。 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汇总调查结果;课题组成员对任教班级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 汇总谈话结果,形成初步结论。

3、 建立背景资料库。 在网络、 报刊杂志上收集媒体信息、 前沿理论等资料, 按照教学时序建立背景资料库。

4、 汇总资料、 总结提炼。 汇总课题研究成果, 写出课题总结报告,汇编出论文集, 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策略和操作模式。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一) 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 个别谈话等方式, 从中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思想品德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 制定相应的策略。

2、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上网, 阅读理论书籍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 为本课题研究提过理论基础, 并借鉴理论去指导实践。

3、 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实施实验, 对每一项、 每一个阶段实验情况进行观察、 反思,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实验措施。

4、 案例研究法: 总结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情境教学案例。 进行个案研究, 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二) 研究措施:

1、 利用课堂创设情境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图片、 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课前激情引入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利用教研: 通过观摩学习, 促进教师情境教学水平的提高, 指定教师上观摩课、 示范课, 然后通过上课老师的说课, 听课老师的评课, 来达到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的目的, 提高教师们的情境教学水平。

3、 教师及时反思、 总结: 老师要一边教学一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法, 提高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质量。 收集好情境教学的相关资料及教学实录, 写出教学反思文字、 相关论文。

四、 研究阶段及目标

(一) 研究准备阶段: 2017 年 4 月——2017 年 8 月

1、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课题, 确立研究方向, 确定课题名称。

2、 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及理论文献。

3、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文献。

(二) 研究实施阶段: 2017 年 9 月——2017 年 12 月

3、 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 搜集课题研究记录, 撰写教学反思。

4、 按时上传课题研究资料, 交流分享研究心得。

5、 撰写课题研究初期报告, 上报研究情况, 寻求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 2018年 2 月——2018 年 5 月

6、 制定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 数据分析, 填写调查问卷分析表。

7、 按时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学习, 及时获得专家引领, 记录笔记,取得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8、 课题研究与其他研究人员和谐互助, 取长补短。

2017年 9 月——2018 年 1 月

9、 搜集整理研究成果, 撰写相关论文, 教学设计, 教学随笔, 课堂实录等。

10、 调整研究方法, 师生互动, 比对研究效果。

(三) 课题总结、 验收阶段:

2018 年 2 月——2018年 6 月

11、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反复修改完善, 直至定稿。

12、 完成课题研究资料收集, 装订课题研究档案袋。

13、 汲取他人优秀研究成果, 完善自我, 以备今后的教学研究。

六、 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 本课题符合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 理论依据充分、 科学, 具有现实针对性。

2、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本科学历, 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 知识结构合理, 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 都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

4、 将聘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 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 同时, 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 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研究经费来源: 本课题研究工作所需经费由学校教科研资金开资, 学校将为课题研究中订阅资料、 外出学习、 考察培训等所需要的所有经费, 将按照需要及时投入足量资金, 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和圆满结题。 学校还设立了课题研究奖励资金, 鼓励参研个人选择专题, 发表论文。 课题组研究工作经费本着精打细算, 按需开支的原则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七、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

案例集、 论文集、 课件集、 视频资料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完成论文、 调查报告、 个案分析、 教学反 思、 视频图片资料整理等, 预期有以下几个点的收获:

1、 形成情境教学的新理念: 有效的情境教学为教师积累了 丰富的教学经验, 引导学生参加知识的建构过程, 真正使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提炼升华, 课后拓展, 发展能力。

2、 引领了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我们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建议向全校思想品德教师推广。

3、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 主动的学习观。 情境教学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富有趣味的一部分, 提高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重要性的认识, 他们有意识地参加各项教学活动, 每个人的思维力、 创造力、 想象力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他们乐于观察体验、 实践探索。

第五篇:浅谈情境创设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较多,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教学实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有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无穷的生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情境创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情境创设思想品德教学运用生命力

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较多,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有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是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的几点体会,与老师们分享并欢迎批评指正。

一、预设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往往作为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这也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情境创设中比较常见的方式。预设情境,即指教师在讲述 1

某部分知识前,运用预先设计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媒体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例如 ,在学习初三思想品德“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教学内容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了一首MTV《春天的故事》 ,随后给出问题 :① 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 ?这位老人指的是谁 ?② 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说她又是一个春天呢 ?伴随着激昂的歌曲 ,画面中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工厂里繁忙的生产线,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古老的中国大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是何等的伟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积极发言 ,并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教师适时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理解 ,在情感上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且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再现情景,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 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本来抽象的材料变得形象生动而有趣味。

例如,在讲述初二的内容如“人格尊严”、“财产所有权”等内容时,教师光讲课文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们在上课时播放视频《今日说法》相

关案例片断,让学生亲自感受,如身临其景,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视频情景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如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教学使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大灾无情人有情,孩子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并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强大与不屈,孩子们一次次地流泪,一次次的痛心,但他们也看到了一个最经得起考验、最有希望、坚不可摧的伟大民族。多难兴邦也让孩子们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观察演示,设置情境,营造体验氛围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曾亲眼见过的东西,学生会记忆犹新。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物、图片,适当进行一些小实验,小操作等,能够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所以这也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如讲“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环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坏造成的影响,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具有不可逆性,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墨水并加以震荡,然后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这个小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纷纷动手实验,想尽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有的同学根据生活的经验,提议用漂白粉、食用盐、消毒液等方法来做,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我适时总结:环境正如这杯清水,一旦被污染,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原状,即使你想办法改造,治理了被污染被破坏了的环境,也与从前完全不一样了。然后,我用其一张白纸进一步给学生演示,白纸就好比优美的环境,画上乱糟糟的墨迹,即使想办法擦去墨迹,白纸也已伤痕累累,这就像被污染了

的环境。就这样我以直观的实验和演示的方法,创设情境,营造体验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认知体验的氛围中获得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深入探索积累情感体验。

四、构建问题情境,设疑导思,开启学生思维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及时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

问题情境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1)以“趣”入境——运用生活趣事,激发学生兴趣;(2)以“疑”入境——设置悬疑,激活学生的思维;(3)以“情”入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现实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我们在学习“霸权主义不得人心”这部分内容而创设问题情境时,采用美国“9.11”恐怖事件材料和车臣恐怖分子利用学校开学典礼绑架人质,发生重大伤亡的惨剧的材料。同学们看完这些材料,便情不自禁地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这时我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1)今天,恐怖主义有哪些新特点?为什么它能在全球愈演愈烈?(2)是什么一直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3)我国政府对恐怖主义持什么态度呢?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明显地增强教学效果。

五、创设新奇教学情景,深入浅出,丰富课堂教学 知识源于生活,学科之间也可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新颖和变化,我们教师可利用生活经验和各方面知识储备,科学合理地创设新奇教学情境,使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故事、谚语俗语、寓言典故以及具有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特点的漫画等材料来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吃蛋原理中的三条消费方案,第一条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条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惟有

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品尝喜悦,激发生学习积极性

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一个让学生饱尝努力探求、勤奋思考后获得知识,取得成功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使师生都能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通过课前

5分钟时事报告、主题辩论会、政治手抄报、绿色环保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政治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引用柳斌督学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柳督学说:“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因此,‘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探索。”由此可见,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将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无穷的生命力。

【主要参考书目】 :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戴汝潜:《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

3、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4、徐晓芸:《自主创新学习之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上一篇:秋季政教工作计划下一篇:期末考试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