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论文

2022-04-17

摘要:“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摆在重要位置。本文从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出当前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实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办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论文 篇1:

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文章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实践教学实施关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本校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立菊(1967- ),女,黑龙江龙江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冰(1981- ),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丽丹(1983- ),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地方人文资源构建实施高校思政实践课程的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Z004)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生活与实践,获得思想品德方面的直接体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在2010年第8期《思想理论教育導刊》上,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占安教授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小实践”与“大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般讲的‘社会实践’相对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那是‘大实践’。这种实践包括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很广泛的内容,这种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其目的是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个‘大实践’是不能全部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小实践’,它是同课堂讲授这种理论教学既联系又区别的教学环节,偏重于直观性、形象性、感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环节,它一般表现为观看教学录像(或电影)、组织课堂讨论、举办征文写作,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某些调查访问活动,等等。”同时他批评了“那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想法和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实践”的作用,同时处理好“大实践”和“小实践”的关系。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即使制定了计划,但形同虚设,得不到切实落实。传统思维定式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教师为中心,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环节,处于从属的辅助地位。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与理论教学相比要复杂得多,涉及的不仅有教师、学生,还有场所、经费、教学各个环节的详细布置。很多学校实践教学还只是一般性的要求,实践教学多无计划、无大纲、无方案,即使有,在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也没有统一标准,更谈不上将这些标准落到实处。

2.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实效,主要是因为对于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缺乏相应的科学规范。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分不开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大实践”的实施,不仅涉及教学部门,也涉及学生工作部门,更需要一些社会团体、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机制。

3.经费缺乏和基地建设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经费的缺乏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深入社会参加实践就要走出学校,实地参观、调研,广泛接触并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有专项资金提供保障。社会实践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基地,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基地数量不足,并且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有的学校即使有实践基地,数量也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重大事件,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因此其实践教学难以在狭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里进行,而只能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里进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庞大的学生队伍而言,短缺将是长久的话题。”①

4.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上,目前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的问题上,有些学校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而且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评价不能体现激励性。每次社会实践结束后,不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体验的交流、实践教学成果的深化,对实践教学的成果也缺乏必要的管理与考评,有的学生或鱼目混珠、或剽窃他人实践成果也获得合格成绩,对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分辨不出真正的好坏,客观上挫伤了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各高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明确指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目前关键是各高校如何从实际出发真正重视起来,进一步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二是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积累等方面是决定性载体。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设计,包括教师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以及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直接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力度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必须改变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受教育者的传统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社会的基本看法,是首要的、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②大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基本形成了带有个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这就需要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情感意识、价值观。精心设计各种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枯燥的理论说教变成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让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在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改造的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所学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深化,进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一要建立社会各部门联动机制。实践教学需要较多的社会资源,除了需要校内党委、行政、后勤、团委、学工部门的支持外,也需要实践基地党政及实践协作单位的配合。单靠教学单位和教师本人往往力所不能及,教育部、宣传部及地方党政部门有必要联合发文,要求各省市县的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及相关部门予以配合。二要建立专项资金,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金保障机制。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三必须“制定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文件,将实践教学制度化、常规化”。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的编排与整合、时间的安排、实践形式的设计与选择、教师的指导考评和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等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首先,制订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制订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方案和调研课题指南等。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实现的目标,结合实践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编制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这是实施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实践教学课程化、制度化,以避免将实践教学随意化、无序化,导致实践教学有其名无其实。其次,优化课时分配、精选优选教学内容。在编制教学大纲时,把实践课课时分配作为突破口,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通过实践使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和党建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精选优选。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第一,体现目的性,结合教材,选取教材上的教学重点内容。实践教学活动立足于为理论教学服务、围绕教学目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第二,体现渐进性,分阶段、分层次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实践教学主要以体验式为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参加志愿活动、义务劳动、走访校内或系内专家或优秀教师、到法院旁听等;对于三、四年级学生,主要应以探讨研究式为主,结合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着重让他们利用专业所长,在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第三,遵循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把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思想品质,把思想认识内化为行为,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实践教学内容在选择上要结合时代和学生思想的变化,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教育人与关心人、塑造人、服务人的统一。避免脱离实际大而不当流于空泛。④再次,教学设计必须优化。实践教学是个复杂的活动,需要精心的设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师,必须精心策划。在实践教学之前、过程中、结束后都要精心组织并有效指导。部门制订教学计划,把实践教学列入课表并计算学时,纳入学生成绩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实施方案,具体实施实践教学。

3.统一规划,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每一个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由内容决定,最佳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内容。相同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同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因时、因地、因势地选择最恰当的实践形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十分重要。由于实践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泛,划分标准各不相同,实践教学的类型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方式,做到有的放矢。要统一规划,优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发挥两个资源的优势,做到三个结合。要具体划分出实践教学内容哪些在课堂、哪些在课外;哪些在校内、哪些在校外;集中与分散形式做到科学化,资源配置做到最佳化。

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形成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内实践主要通过“红色经典影片点评”、主题演讲、辩论、原著选读等形式;课外实践可以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既节约时间、节省经费,又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规模。课外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校内实践教学根据理论教学实际需要,可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进行,让学生亲身参加实际生活体现自身价值。校外实践教学(大实践)鉴于目前经费等实际情况,可以搭大学生寒暑假社会调查和“三下乡”的顺风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实践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也应该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遇到重大的、突发的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迅速作出反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实践教学实施关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教学模式,逐渐建构起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才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余京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困境及对策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5):98.

②李尚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3):61.

③孟庆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0(12):168.

④常雪,朱雪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问题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135.

作者:李立菊 何冰 马丽丹

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论文 篇2: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摆在重要位置。本文从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出当前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实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办法。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对策

一、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含义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是指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与的一种或多种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知识信息和体验应用学过的课堂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活动,热爱生活,感悟人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区分善恶、明确是非观念,通过积极参与健康的社会生活,做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二、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培养目标和理念,各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始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尤其是开始重视课外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又可以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一共识在各学校已基本达成,这就使许多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开始探讨和研究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办法。比如有的学校安排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是实践教学的模式没有创新性。多数学校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简单,主要是带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写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写好调查报告等,部分学校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太高,这种简单的实践教学有名无实;其次是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过程没有制度作保障,没有学科教学计划,没有学科实施方案,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也没有课时保障,致使实践教学处于无章可依和无章可循的状态;再次是在思想品德课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科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协调能力缺乏,学生参与实践教学项目的过程都是自行完成的,学科教师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全程参加跟踪指导,这样就造成学生的调查报告或者心得体会都是从网上抄袭的,不是自身的实践总结,使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实践效果。这就是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

三、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高

在初中阶段,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应对升学考试的状况比较突出,思想品德课被边缘化的倾向比較明显,其实践教学在经费安排、时间保障等方面也被边缘化。部分学校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没有列出专门的时间安排表,存在随意性现象。

(二)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目前,各学校以年级组或者班级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都欠缺活动经费,经费紧张一直是各学校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瓶颈。之所以学科教师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是因为活动经费难以保障到位,举步维艰。由于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它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需要相应的经费做支撑,但是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一向被认为是费时费力且无多大价值的教学活动。因此,在经费上没有得到足够保障。

(三)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不强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学科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目前,部分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方面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都不太丰富,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协调协商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都比较薄弱,由于学科教师的综合能力比较欠缺,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升高中,面对升学压力,学科教师理论教学任务重,升学指标压力大,要用大部分精力应对升学考试,加之实践教学开展起来难度大,实践过程涉及选题、设计、组织协调、评价,尤其是安全保障责任重大,因此学科教师不愿意开展实践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够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即基地。只有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目前,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很少,另一方面没有相对固定的场所,这就给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实践教学的安全措施不力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是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学生的安全保障责任重大。目前,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时,学生的组织工作比较难,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比较多,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的思想顾虑多,措施又不力,既怕出事故又怕担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六)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不全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考评体系。目前,部分学校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方案中,考评项目不够全面,考评指标不够具体,考评方法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效果。一方面影响了学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领导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要制订统一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统一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标准,颁布统一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考评办法,提高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

(二)建立健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1.关于加强经费保障工作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作保障。各学校应该把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纳入年初的财政支出预算,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一是用于学生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的交通费用开支;二是用于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支出;三是用于学科教师的校外学习培训和实践教学相关的其他支出费用。

2.关于加强师资保障工作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学科教师需要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是学校在寒暑假要安排学科教师一方面到教学基地或红色基地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感悟生活,提高素質。另一方面到教学基地挂职锻炼,体验生活,弥补不足,提高能力。其次是充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老教师给新教师传授经验和方法,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再次是鼓励学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踊跃参加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科老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参与中实地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具体指导学生。

3.关于加强基地保障工作

建设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是各学校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的前提,也是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科学化的载体。如果没有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就没有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也就没有初中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因此,建立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既是思想品德课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深化思想品德课科研改革的有效途径。各学校应设法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红色基地、人文资源,逐步有计划地建立一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拓宽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领域,实现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制度化与阵地化,真正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开展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保障。

4.关于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有关要求,明确学科教师的安全责任,制定出有关学生安全的具体措施及学生安全工作应急方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

(三)建立健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

1.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课考评机制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要建立学生考评机制。对于学生的考评工作,不仅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的综合评价,而且要注重学生参与实践过程的评价。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记录、调查报告及学习心得等,考评方法主要是采取对实践成果考评与实践过程考评相结合的办法。

2.建立学科教师思想品德课考评机制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要建立学科教师考评机制。对于学科教师的考评工作,主要以理论课教学考评为参考,制定出实践教学的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活动组织是否周密、实践过程是否跟踪、学生成绩是否认真评定、实践总结是否全面、实践教学课时是否准确,等等。考评方法主要是将实践教学的完善保障机制责任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考评结果纳入学科教师的年度考核。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郭红心.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践性要求的着力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5).

作者:杨扬

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论文 篇3:

“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分析

摘 要:“05方案”的实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相对于当前实践教学研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践教学研究文献的整理相对较少,将从五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研究、实施和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一、引言

虽然实践教学具有不容置疑的理论渊源,并在理工类学科和职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广泛的使用,但直到2005年,“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才正式出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方案中。此后,学界便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内容涉及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目的和原则、地位与现状、实施与保障,掀起了实践教学发展研究的一个高潮。

可以这样说, “05方案”的实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以“05方案”为界,笔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探索时期,后一阶段为发展时期。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较,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从“社会实践”到“实践教学”的范畴转化。以前,“社会实践”一直是实践教学的代名词,“05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二是实现了由方法论到课程论的教学转化。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社会实践,常常作为教学方法、环节而存在的,它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法[2],而“05方案”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它的课程化意义:“实践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3];三是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认识转化,以前我们谈“社会实践”主要是基于教学经验,而现在我们则尝试着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模式构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第一,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分野。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研究视角,有两种观点:一是教学论上的界定,认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环节、路径、方式和模式。有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4];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活动[5]。

第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还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这一问题,学界也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6],二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7]。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的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8],对此,我们认为,课堂理论教学也是理论教学,它们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没有本质的不同。

第三,狭义的实践教学和广义的实践教学。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狭义的实践教学,是利用社会实践这一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采取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现场参与等形式;二是广义的实践教学,指的是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课堂讨论等,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如研讨专题报告等。

狭义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社会实践,作为对传统范畴的延续,这是符合“05方案”本意的。然而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学界大部分倾向于把实践教学作广义的理解,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广义的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包容性和操作性更强,而且在理论上也没有障碍,特别是能够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如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践教学的参与问题等,如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在目前的情况下,依据现有的条件是力不从心的,广义的实践教学则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外延

相对于实践教学内涵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关于实践教学外延的理解,总的来说比较一致。

有人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现的目的上来划分,实践教学可分为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以服务社会为主的实践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空来划分,可分为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和课后的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9]。

有人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行为过程划分,可分为体验型实践教学、践履型实践教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有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内容的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单项性实践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有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划分,分为显性的实践教学和潜性的实践教学。当然还有诸如根据实践的方式不同划分的自我实践和社会实践及根据实践的环境而划分的现实实践和虚拟实践等。

三、实践教学的地位、目标、原则和理论支撑

关于实践教学的地位,目前学界大致也有三个观点:一是补充论;二是辅助论;三是互补论。“补充论”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的,如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辅助论则是从教学环节上来理解,如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互补论则突破了主从论的观点,认为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结合体,双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0]。前两种观点虽然也强调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重理论和课堂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认识,总的论调还是主从论,现在学界一般是倾向第三种观点。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学界的研究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基于一定的视角,略有不同。从目标上讲,总的来说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和成才目标[11]。关于实践教学的原则,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有两种:一是四原则论,有人把实践教学的原则概括为,选择方式的针对性,教学目标上的实效性,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资源整合上的立体性[12]。也有人认为是参与的广泛性,时间的连续性,组织的可行性,实施的有效性[13];一是三原则论,即实践求发展原则,制度化和规划化原则,主体性原则[14]。

关于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扬,这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论原则和“知行合一”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二是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借鉴和移植,代表性的有两种理论:第一种是主体间性的理论,提出了由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15];第二种是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依据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教学体系、营造教学环境,借助有效中介实施实践教学[16]。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学界研究细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上的局限。表现在:一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认识不清,使其要么在特殊中虚化,要么在一般中迷失;其次是将实践教学仅仅定位在社会实践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使实践教学的方式停留在“走出去,请进来”,局限了学生广泛参与的空间,三是对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适应的、学生可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方式[17]。

课程上的难题。“05方案”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标准”规定了实践教学的学时与学分,实现了实践教学规范化,但要将这些政策文件物化为校本的教学计划而不流于形式,道路还很漫长。

教学上的难题。如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实践主体覆盖和在实践过程持续性不强等难题。

体制上的难题。第一,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依然不能完全适应实践教学提出的实际需要;第二,实践教学面临人力、财力资源有限和实践基地不足的“窘境”;第三,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有待形成[18]。

综上所述,如果说随着认识的提高,课程性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的话,后两个难题则尤为困难。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使之真正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有力的支撑,这是实践教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纵观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两种倾向,具体表现如下:

1.围绕模式的创新来研究实施实践教学

第一,对一种或几种实践教学形式进行专题研究,寻找创新的载体和范式。有人以“问题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例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问题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流程:一是理论假设,二是目标指向,三是程序设定,四是策略创设[19];有人从研究性教学理念出发,专门研究了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和自主研究的实践教学模式[20]。有人专门研究“自主考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21],有人提出递进交叉式的实践教学模式[22]。

第二,从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进行实践教学创新。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计划和大纲。其次,抓好“三个结合”,在“总分结合”、“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实践的教学模式。最后,落实“三关”,建立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即制度关、过程关、检查关[23]。

有人通过学分制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推进建设。所谓学分制是指建立在选课制基础上以学分为计算单位的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它以自由选课制为基础,以导师制为保障,以项目招标制为有效途径,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多种社会实践方式为载体,以保障机制、交流评价机制为重要补充。其基本理念是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整齐划一向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方向发展[24]。

2.围绕课程建设来研究实施实践教学

有人根据课程特点,实行分合结合、多种形式互补的原则来安排实习、实践,以缓解落实实践、实习基地难的问题,采取“就近”原则,充分运用本地、本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以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合理设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统一组织安排,“两课”实践教学必须以一定的时间作保障[25]。

有人在借鉴、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以课程专题调研为主线,以问题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为特点,以学生团队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过程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26]。

还有人根据从不同的课程研究实践教学模式,如“形势与政策”课的“123”模式,即需要“明确一个宗旨、选择两种渠道、搭建三个平台”[27];“概论课”的第一课堂、二课堂、三课堂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28]等,有人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性思路出发,重点探讨了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由过去单纯的经验介绍、理念探讨和方法研究到现在的课程设计、体系构建和模式创新,实现了由教学论到课程论的双转移,这标志着实践教学课程化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与保障机制

教学评价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表现为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潜性与显性的特点,再加上实践教学本身的时间空间的变化多样,致使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评价也会变得复杂,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不多,但其中也不乏闪光点:

有人借用美国学者米斯提出的评价的九项指标来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特别强调确定的内容和课堂化是评价的基础,认为课堂化的评价标准是知识的连续化和高级化;课堂组织的论坛化的程度;班级化的程度[29]。

有人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模式进行批评的同时,提出发展性评价,并认为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性取决于能否构建起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发挥标杆作用的引导机制以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保障机制等三项核心机制[30]。

有人在总结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方合力和动态计分法。所谓“多方合力”指的是学生、教师和辅导员三方共同参与学生学业评价活动;所谓“动态计分”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与三年的实践成绩滚动记录,并最终形成该课程学生的学业成绩[31]。

有人提出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应由看“成绩”向看实际表现转变,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由单向评价向“双向交流”转变[32]。

总之,由于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教学评价也体现出结果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关于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什么争议,总的说来分为两类:即硬件保障和软件保障,硬件保障就是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软件保障就是指机制、体制的保障。如有人总结了五大机制,即组织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工作机制,基金机制等[33]。

七、结语

当前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什么是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等重点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从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一角度来看,这些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践教学内涵研究的精度、深度、广度有待提高,判断实践教学的标准模糊,往往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实践教学在内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泛化现象。二是对实践教学的难点问题研究的不足,实践教学的瓶颈尚难突破,抱怨诉苦的多,提供措施办法的少;经验介绍多,创新实践少,教学模式多,质量分析少,短期临时的措施多,长效机制的少等,有些内容泛泛而谈,大同小异,甚至是重复研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下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思路应在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建设的基础上[34],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性的构建。所谓整体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在课程论的基础上,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整体,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性质归属、目标结构、内容安排、路径选择、方法更新、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等要素,并对实践教学的结构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化研究的成果,为实践教学的整体研究提供了内容保证。第二,实践教学的整体性构建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解决实践教学的难题,突破瓶颈;第三,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学分制,为整体性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构建平台。第四,实践教学整体性建设是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参考文献

[1][3]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6.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6-337.

[4] 吴绍禹,刘世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66-168.

[5] 宇文利.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35-38.

[6] 李瑞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操作程序及其管理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7):130.

[7][12] 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41,56-57.

[8]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及其基本特点[J].教学与研究,2007(2):5-11.

[9][11] 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53-57.

[10] 李 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31-32.

[13] 孟宪东,高 东.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04.

[14] 叶山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哲学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4):15-19.

[15]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3-361.

[16] 周 芳.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35-36.

[17] 刘世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87-90.

[18] 符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96-99.

[19] 何勇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N].光明日报,2006-8-7(6).

[20] 任者春.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理念与创新[M].济南:齐鲁书社,2006:77-82.

[21] 陈再生.论自主考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8(12):86-88.

[22] 杨国辉,李文斌,彭朝阳.思想政治理论课“递进交叉式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09(10):62-63.

[23] 冯 玺,李 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教育论丛):152-154.

[24] 王学俭,李永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2):37-40.

[25] 熊晓燕.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33-134.

[26] 郑 洁,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5-47.

[27] 余精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9(3):97-99.

[28] 黄 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123”立体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10):72-74.

[29] 王祝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67-69.

[30] 高鹏怀,马素林.发展性评价: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绩效工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75-79.

[31] 刘建涛,韦筱青.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114-117.

[32] 李景山,张 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重在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7(2):51.

[33] 张桂霞,曹 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3.

[34] 李 丽,葛彦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建设的基本构想[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8(12):143.

[责任编辑:张俊华]

作者:刘建涛

上一篇:技术产业政策研究论文下一篇:药学基础实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