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品德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年来,农村思想品德课在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其突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问题对策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正处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思想品德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思想品德论文 篇1:

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阳光评价”研究

【摘要】针对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阳光评价”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阳光评价内涵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学情,介绍了“阳光评价”的内涵。结合这些内容,阐述了阳光评价动力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效率提升,其内容有:课程实施标准,双向多维反馈评价模式,动力源体现等。此外,还分析了阳光评价的细化分析与个体操作体系,其中包括:评价注重差异,评价扬长避短等内容。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为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 阳光评价 课堂效率

“阳光评价”属于一种积极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上的各种阳光点,将其当作评价的理由。主要反映出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差异化等不同特点,评价标准有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也有学生情感态度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实际生活性,评价的场景有课堂生活中真实层面的东西,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充分考虑,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充分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一、阳光评价内涵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学情

在农村思想品德课堂上“阳光评价”是积极评价,阳光评价属于多元化的,在评价过程中相对全面化,在评价标准上存在着差异,此外评价结果是多彩的。和普通评价不同,阳光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并且充分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评价较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心理情况等。

通过评价,为其提供直接和学习有关的详细描述信息,让学生全面的参与到表现性评价当中,帮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充分理解。在农村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共同解释资料,为学生制定相应标准,并对评价的进展进行详细描述,收集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找出学生存在的优点,引导学生得到自身的发展,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二、阳光评价动力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效率提升

1.课程实施标准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做到精炼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思想品德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避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肯定或者单纯的否定,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区分是非曲直[1]。教师语言精练,在评价过程中,适当的重复重点语言。

2. 双向多维反馈评价模式

教师对农村思想品德课堂进行阳光评价过程中,摆脱枯燥的评价方式,并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双向评价,不是单一的夸奖,也不单纯的批评。教师给学生对评价进行反馈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言权,针对教师对其的评价阐述自己的想法,要帮助学生从评价语言中得到启发。

3.动力源体现

评价并不單纯的让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了解,同时也起着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农村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在对缺点进行适当点评的基础上,突出评说学生优点。学生被评价后,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信心倍增,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评价要注意场合,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给予赞许,促使学生内心获得足够快乐,进一步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学习[2]。

三、阳光评价的细化分析与个体操作体系

1.评价注重差异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但不同学生又存在着差异。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行为能力以及情感等三个方面因素,进行思想品德的评估,制定因材施教具体教学方案。

例如学习“我与父母交朋友”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但是班级内存在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在这一认知上较弱。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家庭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将教育教学和学生家庭情况相互结合,对这些学生做出针对性评价。

2.评价扬长避短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评价过程中,主要注重对孩子扬长避短,促使课堂评价发挥出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有关诚信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总结人生道理,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教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其优点入手,利用积极心理学,利用评价指引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

3.评价凸显素质

对农村思想品德课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争做合格公民。在评价过程中,要适当渗透基本国情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国家情怀。同时,评价过程中重点对学生进行全力和义务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法制意识。

四、阳光评价权重体系扩展实施

对农村思想政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课堂教学着力围绕“教学理念、创新意识、教学素养、教学艺术、学习资源”权重维度展开。

如,对学生带来影响的属于阳光评价的主要因素,站在评价的多元维度上分析,可以将阳光评价分为以下几种:小组合作;活动参与;时事述评等。在评价过程中,要大力发挥反馈作用,关注学生未来成长,无论是描述型评价还是“成长记录”均注重学生的品行。

五、结束语

近几年,对农村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加上不断实践和总结,对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观察,认为对思想品德课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其方法相对单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积极运用阳光评价方式,对课堂评价机制进行积极创新,找出一种相对有效合理的评价措施,促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评价做出反馈,促使思想品德生命课堂教育的实际功效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富.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充满阳光[A]. 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4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4:2.

[2]文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齐佩芳,邹连方. 真实——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1:74-76.

基金项目:

1.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阳光评价背景下农村初中“参与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ZC201556)的研究成果

2.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阳光评价背景下农村初中“参与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1201562800)的研究成果

作者:陈惠平

农村思想品德论文 篇2:

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农村思想品德课在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其突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 问题 对策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正处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农村初中的教学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中的教学质量差距在不断拉大。

一、农村思想品德课面临的问题

1.教师方面。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老师普遍短缺,专业不对口比例大,兼职兼课老师也多。虽然思想品德课也是中考科目,但是所占分值低,属于小科目,不被重视。除初三由专业教师任教外,初一初二存在由其他学科老师兼带,思想品德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定会受到影响。

另外,有些老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自觉的走回了“老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也不够熟练,课堂中不重视也不善于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方面。众所周知,在许多学生的头脑里自然而然地对所学的学科进行了分类,把语数外等学科作为“主课”,重点学习。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等为“副科”,上课不听,也能得高分。许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是很重要,课本知识简单,而且又是开卷考试,只要在考前把老师讲的重点好好复习一下,就能考高分。但是,在当前的开卷考试制度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逐年加强。原本的闭卷考试,试题理论性强,比较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即使学生原有基础差,但只要肯下功夫就容易理解和答题。而开卷考试后,大部分试题来自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这对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感到陌生,答题就有相当难度。农村学生对城市生活体验太少,每天繁重的学业负担又使他们无暇顾及报刊电视上的新闻,造成农村学生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要狭窄。所以,在考试中,看到题目,只能做些书本上抄得到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自己看法的,大多数农村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即使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回答,但也是不能得高分。

其次,大量的农村优秀学生流向城市学校,也是造成城乡质量差距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育日益重视。因此,许多经济实力较好的家庭,都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孩子转入教学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就读。这样一来,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造成城乡教学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二、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效率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思想品德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学习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活动要分层进行,让他们“能跑则跑,能走则走”。特别是对学习差的学生,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有了成功,对学习就有了兴趣。再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教出来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老师的尊重、信任、期望中获得学习力量,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2.教师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无论在何种教学形式下,教师的作用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给学生“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改变过去那种给学生“送水”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找水”、“造水”的能力。要多在针对学生思想和知识的教法、学法上下功夫,指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地方大事、关注社会。运用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鲜事例和信息,由此来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求新以激活学生思维,求活以优化学生能力,求实以鼓励学生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充电”,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有“给人一杯水,自己需要一桶水”的思想认识。

3.教师要交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积极引导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1)阅读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2)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3)思考的学习方法。通过例证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独立思考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尽管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学习,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着想,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就一定会得到彻底改变,并一定会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孟建伟.教育与人文精神[J].教育研究.2008(09).

(作者单位:溧阳市蒋店初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作者:张秋云

农村思想品德论文 篇3:

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上学期,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一对一”竞赛式听课调研活动(即一个教师讲课,一个指导教师听课评课)。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深切感受到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困境。

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现状

1.师资现状

据笔者初步统计,本次调研的区属15所初中(都是农村初中),现有思想品德课教师25人,其中政治教育专业专职教师15人,其他专业像物理、化学等教师兼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10人,学科专业率为60%。可见,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教师还很不完备,这样的师资现状对教学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影响,容易产生思想品德课哪个老师都可以上,哪个专业都可以教的误区。

2.生源现状

笔者初步统计区属初中学生约3000多人,其中市区学生有近700多人,农村学生有近2300多人,农村生源率约为77%。这种农村生源占绝大多数的现状,对教师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现在初中生使用的思想品德教材,就其内容而言明显地倾向城市学生,与地处偏远落后的西部农村学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因地制宜的推进新课改就成了农村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3.教学现状

就调研情况来看:教师们都力求体现新课标、新课程理念;力求展现开放性的课堂;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关注人文课堂的营造;学生说得多了、做得多了,老师讲得少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探究形式逐步代替了“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民主和谐的双边互动代替了教师“一言堂”的单边关系——可见,新课程、新课标、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一线教师的心田,并通过他们的实践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思想品德课学科地位不断地被弱化,学科价值逐渐地缺失,学科特色日渐模糊等。

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同仁们的交流、切磋、研讨,汲取经验,增长见识的同时,又令我们深感许多困惑与无奈。事后通过反思,笔者感到:在西部偏远落后的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

1.学科地位的不断弱化

不知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在社会上又重新流行起来。兰州市自2006年将思想品德由中考必考科目改为考查科目,“思想品德课无用论”的思想严重冲击了本学科教学。“思想品德课只是对学生进行说教和灌输,不用教学生都会”的观念在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基于以上原因和学校教育功利化的误区,思想品德课被忽视了,教育教学被弱化了,思想品德教师成了副科中的副科,教师被边缘化了(笔者作为本学科教师近年来感触颇深)。更有甚者,个别教师也抱着同样的态度,轻视自己的工作,不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不创新教法,上课信马由缰,随意性很大。这种现状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影响了学生道德知识的增长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明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地位,认清其教育价值,提高其教育的时效性不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说过:“不进行道德教育的教育,等于让利剑握在疯子的手中。”当前,在全社会都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应更加突出,其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学科价值的缺失

平时的听课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从预设到生成均符合新课程理念,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氛围也不错,但总感觉缺点什么,原因究竟在哪里?

以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哭泣的自然”一课为例,教材从资源在枯竭和环境被破坏两个方面,阐述了随着物种的减少、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加之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导致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本课教学如果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导致环境形势的恶化,可以说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德育课程不能停留在表面对环境破坏的诉说上,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继而升华德育目标——让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自己,从而学会关爱。这样学生才做到了知、情、行的统一。即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地球由各种生命组成,初步形成“情”感态度,进而把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行”为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然而,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大多把重点放在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上,以致学生误认为自然是美好的,人类是丑恶的。这一认知显然脱离了教学主题,没有实现教学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从人类破坏自然的这种丑恶行为及时升华到人类应关爱自然和生命。据此可以说,有价值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最大的亮点应是德育目标升华,最大的败笔就是德育目标的缺失。升华德育目标,提升德育情感,落实德育行为,应是思想品德课的追求。

3.学科特色的晦暗

调研时听了“身边的公共利益”一课,让笔者感触颇多。老师首先设疑导思: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现代人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生活方式?自然引入,瞬间激活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一步探究公共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以此引导学生感悟应怎样做才能生活得更好,让学生反躬自省,崇尚过有意义的生活。最后师生共同畅想公共设施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学生在教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引导下,从内心深处唤醒了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对生活的体验。本节课的亮点是:课堂上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展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自由沟通和交流。

正是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真情投入感染了学生,产生了共鸣,激起了思维的涟漪,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堂让人受益匪浅的课,充分彰显德育魅力的课。遗憾的是调研中像这样充分体现学科特色的课不多,雷同、平淡无奇的课居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因此缺乏情感的道德教育是枯燥的、无用的,注入了情感的道德教育才是生动的、有效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抓住本学科的特点——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尝试运用情感教学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抓住情感的缰绳,让学生真情流露,让课堂真情涌动。唯有如此,才能尽显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才能张扬教师的个性风采。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二十里铺学校)

作者:罗兆刚

上一篇:小学几何知识论文下一篇:机械数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