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观念新颖、气氛热烈、结构合理,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然而,在我们为此拍手称快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提倡教材分析,不能淡化情感熏陶;提倡媒体充斥,不能淡化思维训练;提倡全员参与,不能淡化多元学习。即在追求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的同时,不能忘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思想品德的重要内涵,使学生能够德育与智育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德育教育在任何时期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目前很多的学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起到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效果。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一味的按照教案开展教学活动,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的思想僵化,难以掌握思想品德的重要内涵[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沉默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中拉入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品位生活的习惯。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透彻的掌握并体会思想品德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品质得以提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平等对话的权利,与学生加强互动,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愿意接纳教师以及教师所传达的思想[2]。此外,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接受学生的建议,听取学生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节时,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与规则,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正式教授前,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曾经的经历,如通过什么方式、认识了什么朋友、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从而用自己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通过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然后再进入正式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具备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分辨能力,学会具备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完全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從而使学生能在生活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内涵,并促使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环境或者当前的热点新闻,对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进行替换,以便使教学理论更好的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珍爱生命》一节时,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并掌握一些求生、救生的技能,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紧急情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可以将不久前发生的九寨沟地震事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遇到地震,你该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向学生传授求生、救生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正确的见解,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错误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往往还没有正式进入内容,就已经提前点明了教学的目标,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强迫学生被动的接受某一思想理论,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固化,难以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而领悟其中的思想,让学生主动的去理解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内涵[4]。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师友结伴同行》一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本市周边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或者有特色的乡镇进行开展出游的活动,把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走入生活当中去。教师在活动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拉近距离,使学生在生活中切实体会到“师友”的含义,并通过与本次活动,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与美好,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质的升华,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四)善用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赞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5]。例如:在面对课堂提问时,有的学生喜欢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但是可能担心回答错误会被其他同学嘲笑或者被教师批评,所以缺乏起立发言的勇气;还有的学生,确实不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难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赞赏,并鼓励他要继续保持这样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树立他的自信心,鼓励他不要怕错误,因为只有知道自己有错误,才能更好的改正,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他朋友,是他的小伙伴,没有人会嘲笑他,教师也不会批评他,反而会赞赏他的勇气,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确实不懂教师所讲内容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些耐心,详细了解他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没有理解,并针对这个内容仔细为其解答,从而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要对他的每一个进步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化的内容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寿康.浅谈如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2):264-265.

[2]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2013(29):172-173.

[3]姜春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0).

[4]包慧琴.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2(91):125-126.

[5]庄东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7):78.

作者:陈梅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篇2:

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

[摘 要]当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观念新颖、气氛热烈、结构合理,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然而,在我们为此拍手称快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提倡教材分析,不能淡化情感熏陶;提倡媒体充斥,不能淡化思维训练;提倡全员参与,不能淡化多元学习。即在追求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的同时,不能忘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真实性诉求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道德性素养,追求课堂的优质性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崇高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激发,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我们发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部分教师却忘记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有的教师在求真的同时,存在着矫情的操作;有的教师在求新的同时,夹杂着陈旧的陋习;有的教师在求美的同时,存在着做秀的嫌疑。这些现象的出现,显然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背离了思想品德课堂的真实性诉求,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不应该出现在优质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因此,我们要杜绝这类不良现象的发生,揭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

一、提倡教材分析,不能淡化情感熏陶

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体现课程人文内涵的重要形式。如果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思想品德课堂的优劣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处处都体现人文的理念,到处都充满人文的智慧,时时都闪烁人文的光辉。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部分教师却喜欢强调知识的梳理,弱化人文的教学;一部分教师则喜欢对教材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淡化情感的交流;还有一部教师则喜欢知识的强行输入,忽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将教材分析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位置互换、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果将教材分析和理论探讨作为教学中心的话,我们的课堂将因为失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应有的情感雨露浇灌而变得死气沉沉,使学生缺乏活力和学习的激情。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既要进行必要的教材分析和理论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因为追求一时的教学效率和课程进度而影响了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思想交流,舍了西瓜取芝麻,从而将课堂教学带入死胡同。

记得听过一次市级观摩课,授课教师执教的主题是“做人需要宽容友善”。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人们为什么要懂得宽容和友善?2.对于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为什么还要宽容?经过简单的课前预习之后,教师开始导入新课:“小华去早餐店就餐,买了一笼蒸饺。很快服务员就端了过来,于是小华起身去拿筷子,可是当小华回头坐下时,发现一位大爷正坐在他的对面,津津有味地吃着蒸饺,小华一见可生气了:他怎么能吃我的蒸饺呢?而且就剩下两个了!于是小华赶紧用筷子夹起一个塞到嘴里,回头又用筷子夹住剩下的那个,生怕那位大爷把最后的一个也吃了。那位大爷看着这孩子这么饿,狼吞虎咽的,就递过来一杯水,微笑着说:‘小伙子,不急,慢点吃。’然后起身就走了。小华纳闷了:‘吃了我的蒸饺,还那么说,好像我吃了他的东西一样。’小华一边喝着水,一边这样想着。可是就在小华回头看着那位大爷的背影时,却发现了旁边的餐桌上,还放着一笼未吃的蒸餃,那才是小华的蒸饺!原来是小华坐错了位置,吃了别人的蒸饺。”讲完这件事情后,教师问学生:“你们从大爷的身上发现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待人?”学生经过思考和小组讨论,一致认为:我们要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待人。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错就错在接下来该教师的做法,他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而且告诉学生答案分散在课文中哪几处地方,并提出要求,看谁又快又准地找到答案。于是学生就埋头书本,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认真地寻找着课文中出现的诸如“宽容”“友善”和“爱心”等词语。在学生找出了相关的答案后,该教师依然不放心,要求学生把相关的内容圈画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如此的知识传授和结构分析,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本课中大爷的宽容情感和博大胸怀因教师的额外打搅,变得本末倒置,使学生兴致全无了。

这样的教学哪里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哪里引起了学生的心灵共鸣?哪里注重了情感熏陶?它用教材分析来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结构梳理来代替生本之间的心灵沟通。这种忘记了教学的本真,违背了真实性诉求的课堂注定是低效的课堂、失败的课堂。

二、提倡媒体充斥,不能淡化思维训练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再也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了,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音响、平板电脑以及各种辅助于课堂教学的APP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尤其是自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后,那些色彩斑斓的静态图片和形象生动的动画设计,确实博得了学生的眼球,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多运用多媒体技术,会有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之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本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不是图片欣赏。因此,我们不能违背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避免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要处理好多媒体与课堂之间的关系,让它们和谐共生、协调发展,让多媒体真正地成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但也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仔细研读思想品德文本,我们会发现,教材内容其实十分丰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其中既有感人至深的事迹,也有令人景仰的道德情操,还有让人敬畏的法律常识……沉醉于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吮吸着如此丰盈的精神营养,学生的道德理念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可是事与愿违,我们的部分教师由于偏爱多媒体教学,热衷于寻找各种图片和动画,在他们的课堂上,图片数量竟能达到几十张,导致教学的方向偏离了,课堂的重点偏离了,学生的关注点也偏离了。对于这样的课堂,我们要坚决反对,绝对不能容忍。

有感于此,笔者心中浮现出了一次校际公开课的教学情景,授课教师执教的主题是“文化习俗,多姿多彩”。可能是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感染力,这位教师将课前精心准备的有关中国的一所学校与英国的一所中学互派学生进行交流的视频和国内各民族不同习俗的照片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中的图片数量多达三十几张。由于这位教师的广泛收集和细心筛选,图片的分辨率非常高、内容极具代表性,学生看得如痴如醉。欣赏完这些色彩艳丽、精彩纷呈的图片和视频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各种文化习俗,它们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那这些文化习俗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由于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画面中,意犹未尽,突然听到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怎么办呢?教师只能自問自答了。

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使教学的主线偏离了方向,使课堂的重点偏离了主轴,使学生的关注点偏离了主线,淡化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这一顽疾我们一定要根治。

三、提倡全员参与,不能淡化多元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活动,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张扬,在面对不同层级的个体差异时,要因人而异,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整体提高。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的做法是全员参与、普遍开花,采取的教学形式是全班集体讨论,人人参与。这其实违背了教学初衷,不遵循教学规律,有盲从的嫌疑,也是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背道而驰的。

我们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基于此种看法,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求一切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讨论、去交流,在他们的心中有这样一种看法:如果一堂课没有学生的集体讨论,那么这堂课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就没有遵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填鸭式”教学。其实这种想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也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一定要全员讨论吗?提倡合作教学,就一定要实施分组教学吗?提倡探究式学习,就要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吗?

其实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只是希望提高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形式绝对不仅仅局限于集体讨论。学生的学习方法其实是多元的,可以是接受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等。但不管是何种学习方法,都希望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接受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等;而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另外不同的课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是新课的教法,复习课则是复习课的教法,实践课则是实践课的教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开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我们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违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初衷,不能背离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希望我们不忘初心、不懈努力、继续前行,力争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诉求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钱宗彦.思想品德课堂的诉求:拒绝矫情 回归真实[J].新课程学习(下),2010(10).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江蛟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思维品质进行培养。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也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解决当下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面临的教学问题,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前言:

当下,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思想品德作为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品格素养的重要学习科目,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可塑性非常强,教师在这一时期内,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思想品德教学观念落后

当下,许多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们进行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知识内容,这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非常不利,同时也达不到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更为注重教材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难以深度理解,只明白教材中的浅显道理。这样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样也无法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1.2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下,学生们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和学业上的负担,导致不管教师还是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主流教学科目的课堂教学。反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思想品德课程在设置和教学投入上非常不合理。当下,许多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只有两节课,并且还会出现其他学科霸占课堂教学的情况,这与国家对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求完全不符。同时教学时间大多安排在学生学习精力下降的下午,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对课堂教学内容也无法提起兴趣,这让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变得更低,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更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3小学思想品德老师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一位专业素质良好的教师,能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放低姿态和小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增进师生情感。教师依然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教学非常严格、非常枯燥,没有从学生的想法进行考虑,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教师本身并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会运用体罚等措施严格教训学生。这对学生发育非常不利,同时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2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2.1教师需要转变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思想品德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确保思想品德课堂的正常教学,同时也要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进行思考和设计,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学生积极互动,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二课时《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场所中蕴含的危险和如何避免在公共场所发生危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如:“在商场、超市这种公共场所中会存在哪些危险呢?”,“要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危险的发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互动,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强化学生的危险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远离危险。

2.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小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大多是形象思维,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们直观形象的了解知识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我的邻里乡亲》时,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们演绎生活中和邻居相处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了解如何处理生活中与邻居发生的矛盾,让学生意识到谦让是一种美好品德,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和邻居和睦相处。增强邻里关系。让学生们思考和父母相处良好的邻居,以及父母日常如何维护邻里关系。随后教师再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知。

2.3思想品德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思想品德教师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果,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准则,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结束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吴丽华.谈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诚信教育[J].课外语文. 2018(22):23.

[2]  李鸿水.小学品德課堂教学模式探微[J].教育艺术. 2012(02):353.

[3]  马月锋.品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 2014(05):56.

作者:王福兴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实践论文下一篇:电影分级制能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