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中心,注重对人的培养。因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和谐校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也是现代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体现。本文首先阐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概念,其次再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再提出当前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加强小学管理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思想品德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思想品德管理论文 篇1:

试论小学管理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管理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基础环节,本文从小学教育管理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现代化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小学管理 思想品德 问题 对策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建设

小学教育是我国学生教育阶段中最重要也是基础阶段,小学教育管理的好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作用。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应当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出发,实现人文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一)人文化管理

人文化的管理,指的是按照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有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领导者特别是校长应重视人文化校园环境的建设,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辨别事情,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其次,在小学管理中应当创建良好的思想环境,把学校建设成学生的学习乐园。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说过:“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样地,环境也可以创造人”。例如,在学校的教学楼等公共地方展示学生的剪纸、雕刻、十字绣等作品,在学校里建设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建筑等。人文化管理是一个由细节组成的管理方案,从而有效实现培育人、完善人的德育理念。

(二)民主化管理

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给学生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主要包括校风、班风、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改变自己是教育主导者的形象,还应将健康民主的气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同观点,让学生民主决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改革,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方教育局、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由于接触社会较少,思想理念不健全,因此,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改进。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心中,学生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教育往往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学生的主要锻炼机会自然而然就侧重于学校的教育了。但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按教育大纲要求,照本宣科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大多数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多地重视死板枯燥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传授。现阶段,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和发展要求,一般选择的教材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无法做到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到的也只是表面的知识,并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教材的过度死板和教学手段的陈旧,使得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中。

(三)缺乏实际案例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所含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大多数都是需要实际教学。学生在学习时,通常只能根据课本上有限的案例进行联想,而有的案例已经使用很久了,却对社会生活的最新动态案例不能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对最新生活案例的引入,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创新。

三、对策分析

针对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改变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改进。

(二)挖掘更多丰富的教材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更多的符合教材内容的生活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多引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规定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三)开展课堂互动活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播放与思想品德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吸引学生的观赏兴趣。教学大纲中有许多典型的教材案例,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动画,播放给同学们观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管理中应当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尊重每个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学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卞兆娣.试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24:29.

[2]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3]刘沁.试论素质教育思想及小学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08:369.

作者简介:

张耀(1966.11-),男,汉族,甘肃省西和县人,一级教师,现任西和县长道镇中心小学校长,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和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

作者:张耀

小学思想品德管理论文 篇2: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小学校园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中心,注重对人的培养。因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和谐校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也是现代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体现。本文首先阐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概念,其次再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再提出当前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加强小学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小学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和谐校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注重对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小学教育的根本[1]。更重要的是要将刚性的管理理念转变成为轻松和谐的人文管理理念,坚持应用小学学校管理的创新性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这是现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体现。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概念

构建和谐校园并不是师生之间“你好我好”的一团和谐,也不是学生个性思想、矛盾被掩盖等假的“稳定局面”。和谐校园是通过加强学校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和老师的创造力,从而促使学校老师和学生能够各尽其职、和谐相处。同时,和谐校园要求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更重要的是促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师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中。在和谐的小学校园里,师生应该和谐相处,形成以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小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地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所以我们便需要看到当前小学学校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影响到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大力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当前小学学校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有效推进小学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切实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为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有效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创造有力的保障;其二是通过构建和谐小学和谐校园,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和谐因素,有效带动各类和谐活动的开展。

三、当前我国小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注重短期管理利益

目前,我国小学在不断发展管理的过程中,除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大部分小学管理都是采用經验是管理方法,其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来加强对学校进行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只注重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忽视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其二是只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目前小学学校管理者都是凭借以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常常只是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小学学校的长远发展[3]。同时很多小学学校管理者并没有对当前小学学校的教育形式进行正确判断,从而无法对小学学校进行有效管理。

(二)管理缺乏民主性,教师管理主体地位丢失

在当前小学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学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按照学校的发展情况制定的教学方针、政策。但是这样却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直接导致教师无法根据自身的教学意志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严重降低了学校管理的质量[4]。在小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缺乏民主性,让所有的管理权都全部集中到学校管理者手中,从而让教师无法全身心的参与到小学学校的管理中。

(三)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力度薄弱,缺乏必要的学校监管机制

目前,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管理制度建设逐渐完善,但是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缺乏重要的学校监管机制。这样学校管理者在做一些重要决定时,随意性和主观意识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决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学校监管机制,很多事情常常不了了之;有时在事情结束之后,又缺乏对各个事件的总结和资料的整理,这样在需要应用这些资料的时候便很容易出现敷衍的现象,从而让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师资力量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整个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做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办学条件差,很多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并不愿意去那里工作。这样便造成了小学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当地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小学校园的策略

(一)坚持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有效构建和谐校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其关键也在于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并不是死板不变的,而是需要它不断学习,积极实施各种教育方式。但是所实施的这些教育方式并不排斥整合,而是需要采取合适的张力。因此,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人们认同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本。然而,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怎么培养人,坚持取得正确的价值理念,为有效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小学校园便需要在以下认识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在知识方面。应该坚持推崇真理,不断追求科学理论;其二是在行为上。应该全身心投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三是在精神方面。应该积极提倡学术自由,思想解放[5]。只有认识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校园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

(二)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条件

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上。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红领巾广播台、图书馆、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思考,开展三大品牌活动“博爱奥斯卡、吉尼斯、诺贝尔”,组织校园书画比赛、博爱讲坛、ENJOY新年交响乐会、体育运动会等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都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创设知识化、平等化、健康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三)采取激励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在当前小学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需要不提高教师职业水平。在学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创建激烈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其一是坚持实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其二是应该实行良好的岗位津贴制度。坚持将小学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积极实行奖励制度,从而在学校发展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绩效和待遇相结合的环境;其三是坚持实行岗位竞争制度。为所有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为小学学校管理提供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

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想法。让学生能够对教师充满信任,在课堂上大胆进行发言,从而推动学生更好的向前发展。小学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学校管理也应该坚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确保学校更好的发展。

(四)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培养创新教师

师资力量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整个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由于當前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较低,所以应该不断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队伍稳定发展,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其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其一,培养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就是创新教育方法,促使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争取树立社会主义教育观念。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作为教师也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让老师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其二,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教法有法,教无定法。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为了构建和谐小学校园,便需要实施创新教育,坚持实施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有效统一,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不断实行人性化管理,完善教师的考核机制,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增强小学学校发展的竞争力。

五、结论

在现代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将学科知识的第一性变为学生发展的本位性。在整个小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坚持强调“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向前发展,同时,还应该在整个学校的发展目标、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尊重学生、尊重老师,构建良好的人本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将刚性的管理理念转变成为轻松和谐的人文管理理念,坚持应用小学学校管理的创新性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坚持转变老师的被动性,促使学校老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主人,切实突出老师工作的创造力,以便推动学校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明.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3(32):108-109.

[2]雷扶民.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意义探讨[J].神州;2013(19):33-33.

[3]高秀兰.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实效[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6):79-80.

[4]朱志金.走科学管理之路让学校发展魅力四射——以龙岩第二实验小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3):27-28.

[5]刘金红.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浅谈新时期学校管理[J].新课程学习:上;2012(4):122-122.

作者:李勤

小学思想品德管理论文 篇3:

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小学生正确思想,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课程,是学校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时整个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应详细了解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现状;对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42

一、引言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德”是第一位的,可见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而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德育主要途径就是思想品德课。目前,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分为《思想与生活》《思想与社会》两部分,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政治素质这三个方面。所以,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也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础教育。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长大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关系到学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较多,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现状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国家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是具体到学校中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课堂的说教形式、资源的缺失等都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一)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依然是不被重视的学科。很多的学校都是重视喊口号重视宣传,但是真正针对学生的德育的内容却很少,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的内容。很多教师则为了自身的岗位或者职称,不断强调要求学生的成绩。而家长方面关注点也是语数外等主课的成绩,忽略孩子的道德素质。因此,目前针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不管是校方还是家庭都缺乏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关注点还停留在传统的成绩上。

(二)缺乏差异化教学模式

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小学生都有属于他的个性,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目前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统一教学,且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形式依然是填鸭式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只要考试中理论通过就可以了。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基本思想,也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本质。

(三)缺乏完善的课程安排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小学时期,尤其是低年级段思想品德课应该安排一周三节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按照规定实施,有的全校是一周两节课,有的学校甚至一周一节课,即使是每周的一两节思想品德课也无法保证正常上,在临近考试的时间里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占用,学生一学期能上的思想品德课十分有限,因此根本无法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正常进行。

(四)缺乏全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但是,目前在小学的课堂上依然是灌输式教育模式,由于是小学思想品德课上,由于不是主科,所以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自身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就不够,思想懈怠,使得这些教师根本不会钻研教学方法。甚至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呈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直接让学生背诵记忆,而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得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 解决小学思想品德课问题的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联手,为小学生打造出别开生面的思想品德课。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重新认识对孩子教育的侧重点,从过去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到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家庭观念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另外,父母不应一味盯着成绩,每个孩子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成绩是数一数二的,善良亦是人性的闪光点。另外,学校方面应该真正重视起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聘请知识丰富的教师担任该科的教师,严抓狠抓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注重因材施教,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个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针对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上课之前认真备课,遵守新课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思考新的上课形式,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实践活动,使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充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生动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

(三)严格遵守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安排时间

每个学校上至领导,下至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小学生课程标准的文件。学校在每学期初安排课程表时,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标准执行,不得另行少安排或不安排思想品德课。而其他任何学科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一旦发现违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通报或其他处罚措施。

(四)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

由于有的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建设残缺不全,因此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并定期组织思想品德课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教师本身的行为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且小学生正处于模仿性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段,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是必要的。另外,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要不断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育,多增加一些针对课程内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且在实践获得中潜移默化受到德育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乎着小学生长大后的思想素质的发展状况,因此提高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学校提高重视度,还需要家庭配合学校,希望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思想品德课将有一个全新的面貌,真正对提升小学生道德素质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忠川,陈佳良.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管理 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73-374.

[2] 魏星.小學思品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张雪松

上一篇:语文学习障碍管理论文下一篇:单位内部会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