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2022-04-17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作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1: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呢?

关键词:趣中传情;道德教育;思想认识

一、读写结合,趣中传情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把课文里的思想教育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各项写作活动中,在深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写作训练,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思想教育。我常用的方法有:

1.续写

以《穷人》一课为例,我在全文讲解完成之后,引导学生顺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性格品质,接着结尾“桑娜拉开了帐子”,续编《穷人》这个故事。学生想到渔夫赞许的目光,激动的泪水,桑娜兴奋的动作、神情;想到渔夫和妻子如何更加勤奋劳动,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这一读写活动,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渔夫和妻子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和敢于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使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感染和教育。

2.即兴习作

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谈体会、写感想、表情达意,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

现代教育学家魏书生先生认为,“坚持写日记,便是坚持道德长跑,能够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1.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有助于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鼓励指导学生如实地记下自己的生活、思想及观察到的人和事,说心里话、讲真话,这便起到教人求真的作用;也可鞭策自己、针砭丑恶、赞扬美善,这便起到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敢于说看法、讲真话,就会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

2.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仅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对儿童意志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定时举办各种日记展评、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坚持不懈地写日记,学生便会逐渐养成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剖析自己、回顾总结等良好习惯,同时磨炼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三、以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基础,在作文的指导与批改中立足于育人

“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作文内容和运用与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在指导作文时立足育人。其次,在批改作文中立足育人。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此以作文指导认识,以认识提高作文,便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龙山街道中心小学)

作者:王建玲

作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2: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初析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 ,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在指导中,也多侧重于培养。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 ,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叶老先生还说:“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 ,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真述实的良好文风呢?

1.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两角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样处理这两角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这两角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月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是不应该的,但如果交给乘务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有用它买张车票,才算真正地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 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曾拾到过两角钱,但他没有用它买车票,而是交给了乘务员。后来他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特,所以就照搬过来了。象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2.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胸中的积蓄,使学生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 而又不致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统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米饭》、《第一次学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 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 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教师提出要求 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3.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48名学生竟有19名写拾到钱交给教师,16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都是真实的,但就取材范围来看,却窄得令人可怜。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 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 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 心应手了。”

二、面向社会生活,提高鉴别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教师在指导学生 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 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 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只写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写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作者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 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比如在《给爸爸(妈妈)打分》的作文命题中,提出了上述要求,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不料这次作文在班级引起很大的反响,第三天全部交齐。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家长核对,家长一致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些家长简直不相信是他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名学生写道:“爸爸,您大概已经忘记了,有一次我向妈妈要零花钱,妈妈不但没给,还批评了我,您把我叫到厨房,背着妈妈又给了我十元钱。……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和妈妈一同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爸爸,可我只能给您 打75分,而妈妈要打100分。”还有一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爸爸或妈妈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有位家长深有感触的说:“我这点毛病平时连自己都没有察觉,没想到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起来 以后还真得改正。”学生们也一致反映这次作文没费劲,观察分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 了学生。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情节是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而全面观察的取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政治色彩,如何定性,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目前似乎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应该将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文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

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极好的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我曾给毕业班辅导作文,有一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在乡政府工作了20年,他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人们都说他是单位的工作骨干,还多次受到表扬。这些年,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叔叔们都先后当了官,可爸爸还是一个普通干部。听妈妈说是因为没给管爸爸的官送礼。”抓住这个情节,我在学生中进行了公开讲评,做了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行贿受贿是一种腐败现象,在当前的社会上确实存在。但它不是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社会的本质。党和政府已制定了严厉的措施,决心铲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那些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避免

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 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阅读优秀的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了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哪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 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请英模作报告,到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 使学生既从中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才能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作文教学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是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一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忽略了哪一条线,都会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

作者:冯应相

作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3: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体现。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作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一、在审题中,扣准题眼,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不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的话,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肤浅性。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适当加以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如果这第一步做好了,那么想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次习作中,我紧扣题眼“难忘”确定德育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事是“难忘”的事? 学生思考后回答:“1.‘难忘’的事,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而是总也忘不了的印象深的事。2.必须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好事。3.写坏事也可以,从一件坏事中吸取教训,也是难忘的。”让学生清楚“难忘的事”并没有具体规定写什么类型的事,但这件事不可以是平平淡淡的小事,一定是要在你的思想深处留下了烙印,给了你心灵上的启迪。写这件事的目的,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个启示。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在选材中,拓展思维,创设德育环境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作文,不仅要学会审题立意,而且要学会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

材料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典型性。越是真实、可信的材料,就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假、大、空”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作文的思想内容,助长一种“无病呻吟”的文风,更会扭曲学生灵魂,使他们从小沾染上一种不健康的恶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抓住契机,创设育人环境,拓展学生思想,让他们展开想象,去选取生活中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使他们在学会选材的过程中,顿悟做人的道理。

语文教材中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当一名学生谈了要写同学助人为乐时,教师及时指出:“这件事选得好,反映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一鲜明的中心思想。”这就为学生的选材点明了思想意义,同时赞扬了高尚的道德行为,在学生心灵中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当另一名学生谈到要写和邻居家发生摩擦的事时,教师指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宽厚为怀……”并鼓励学生说:“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大家都会原谅你的。”这样的点拨,深中肯綮,学生逐步学会了识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领悟到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总之,教者在指导选材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行为性质和认识趋向,相机渗透思想教育,既体现了作文的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原則。

三、在评改中,把握契机,强化德育效果

我们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习作反映小作者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言行,就把这些习作在课堂上重点评议,把评改作文与品德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评改《一件往事》时,选择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在班上念道:“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人多得使人透不过气来,我发现车厢里面有两个青年,眼睛滴溜溜的转。这时高个子青年对矮个子眨眼,朝身穿西装的中年男子努努嘴,那矮个子立刻会意了,他挤上前去,紧靠着中年男子,慢慢地伸出了一只黑手……”我念到此时提问:“如果你们看见了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纷纷回答:“怕小偷打过来。”“这不关我的事!”……最后两位学生却说:“我会喊‘抓贼呀!’因为车里人多,大家会齐心协力抓扒手的。”“为他人利益流点血也值得!”这时,我对后两位学生的发言鼓掌,同学们也一再称赞他们的斗争精神。我又往下念,作者“指着小偷大喊:‘抓贼!’大家齐心协力逮住了扒手。”念完习作,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寻找作者。最后我请作者——郭颖同学站起来,大家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这样的评改长期坚持,班上学生学先进,见行动,蔚然成风。

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怎样认识事物,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是十分必要的。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认识的直接流露;行如其人,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听其言观其行,及时端正学生的认识,强化德育效果,才能使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同步发展。

总之,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做人中去作文。

作者:林龙华

上一篇:语文写作材料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写作兴趣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