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机械制造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机遇和挑战的背景,结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但专业对口率和满意度相对较低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从明确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方法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详细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教育机械制造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教育机械制造论文 篇1:

论如何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育革新

摘 要: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师资力量

一、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一些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不甚理想,还不能和实际市场需求、学生能力要求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要树立和坚持以能力培养、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目标方针,坚持根据实践和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重视“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教、学、用”两方面的三位一体,从而让课程设置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是要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课时,让理论为实践服务,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让学生、教师通力合作,让实践检验理论的学习深度和范围,做好课改工作,当然这是非常艰难的探索过程,要多研究、多探索。二是要做好核心课程的教学,让基础、实用的课程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让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学一门、掌握一门,让他们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三是做好基础调研工作,教师和行政主管部门要多和往届毕业生、企业联系,让他们对课程设置提出革新意见和建议,通过工学结合来优化学科和教学内容,达到技能培训和理论熏陶的完美结合。

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是最大特色,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最终目标,高职院校要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办学条件,让理论和实践比例合理,增强实践质量和数量,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一是要大力完善校内实训、企业顶岗、校外实训等制度,让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企业需求,让他们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沿着“校内实训→企业实习→校内提高→企业顶岗”的人才培养路子走下去,成为双证型高技术人才。二是要努力改善实践条件,尤其是校内的实践条件,通过机械加工等实训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实际接触金属切削、焊接、铸造、锻压等工作环境,从而做到工学整合、优化教学,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素质得到提高。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

教师是教学革新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只有一支理论基础好、

技能实践强的双师型队伍才能带出一届又一届的双证型高技能人才,因此要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一是聘请企业有多年丰富经验的高学历工人,让他们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让他们指导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训,为学校建设服务。二是培养现任教师的实践技能,让他们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锻炼,培养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知道理论的缺陷、实践的不足,成为“双证型人才”①,让他们对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存在的不恰当的工艺路线或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操作指导。并让他们对社会主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設备、新标准等有所了解,及时向学生传播。

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支持教改工作

不同于人文管理学科,机械制造类专业对设备、技术、资金等物质资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做好课改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支持,从政策制定、课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以保证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改工作顺利深入进行。比如在绩效考核方面,就要让薪酬向一线教师尤其是双证型教师倾斜,把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职称、待遇、住房等方面都给予优惠,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开展教改。

参考文献:

郑文岭.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

作者简介:田麒(1963.09—),女,学历:硕士研究生,就职学校:十堰高级职业学校,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

作者:田麒

高职教育机械制造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浅析

摘 要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机遇和挑战的背景,结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但专业对口率和满意度相对较低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从明确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方法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详细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械制造类专业 创业教育

A Brief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Jiawen, JING Yujun

(Zhongshan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4)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aj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0 引言

近20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等相应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技术的革新,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经历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方向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这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总体呈现就业相对容易,但专业对口率和满意度相对较低,而且放弃所学专业从事其它行业的现象也比较严重,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如何提高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和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1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是时代和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

据统计,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机械制造类专业则是更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②“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现有机会的拥有者,而且要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也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结合国际教育总体趋势以及国外先进经验,我国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③“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推进创业教育”。由此可见,积极推进械制造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和国家发展方略的要求。

1.2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是学校和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要摆脱学生就业对口率、满意率低的现状,努力提高学专业技能教育水平只是一方面,而且事实证明即使熟练掌握了岗位专业技能的部分优秀学生也因机械制造行业工作环境较差、薪资待遇偏低而放弃专业。其次,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虽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但仍面临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为应对国际剧烈竞争,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机械制造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由此可见,一方面机械制造产业迫切渴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精神和素质的人来改变困局;另一方面学生面对困境中急需人才的行业、企业因工作环境和待遇不满意而选择放弃,使得教育的初衷与实际结果严重背离。究其根源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缺少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没有进取的激情和精神。因此,加强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是学校和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大力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改进专业能力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④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施明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么没有开展,要么就是脱离专业背景就一些创业理论和原则生硬说教。

2.1 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认知比较盲目

由于学生对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动态、经营现状以及社会现实了解不足,对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认知也存在着较大偏差,总体上表现比较盲目,要么消极地认为创业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创业教育与己无关;要么急于求成,盲目憧憬创业的美好未来,渴望获得创业教育和创业的机会,简单认为脱离所学专业技能“倒卖商品赚取差价”就是创业,接受创业教育就是获取创业的绝招和秘籍,取得创业的捷径。这种现象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中缺乏正确引导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创业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不足,对创业教育促进其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提高认识不清。

2.2 教师对创业和创业教育认识观念浅薄

对于专业技术强、投资成本大、创业门槛高的机械制造类行业来说,要进行创业难度确实很大,因此,相当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一些教师,甚至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就是鼓励学生出去办工厂、开公司、当老板,当成是拓展学生就业的一种途径,而实际上真正以这种方式就业的学生概率基本为零,故认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是瞎折腾。更有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社会上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在学校的蔓延,觉得不切实际地鼓励学生创业反倒会导致学生内心的浮躁,使其更加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本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其潜意识中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产生怀疑甚至抵制情绪。

2.3 创业教育制度体系不健全,操作中形式大于行动

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跟专业技能教育类似,需要学生和教师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乃至社会的各种资源,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并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则师资力量等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规章制度自然成为影响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学校不够重视、教师观念滞后、企业支持不够、政策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课程体系和制度体系作保障,而仅成为专业教育之外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与专业教学相互脱节甚至背离,停留在政策宣讲、理论说教或创业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层面,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3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改进策略浅析

要改变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现状,理清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基础,明确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关键,采用恰当的教育过程和方法是保障,构建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评估制度、方法是动力。

3.1 理清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理清创业教育究竟教给学生什么,这是进行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基础。美国创业研究学者曾指出: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过程的认知与了解,其次才是增加学生对创业生涯的职业选择。由此可见,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推进创业实践。⑤具体到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来说,其根本目的还是人的能力、素质和精神方面的教育,而并非一些老师和学生误认为的以学生直接办厂、开公司、当老板为目的的教育。鼓励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其内涵就是要求培养学生在掌握机械制造产业所要求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积极、主动、及时地改进制造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完善服务流程,丰富管理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从而为创业积极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和条件具备,就有能力抓住机会进行创业尝试,并创造出一番业绩,而不是简单介绍国家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或单方面地进行创业技巧培训。

3.2 树立机械制造类专业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创业教育的关键

只有树立了机械制造类专业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才能紧密围绕这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和规范。⑥但创业教育目标仅局限于在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加工、生产和维修等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体验创业过程掌握创业所需的政策、风险、财务等知识和技能这一内涵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体到机械制造行业产业链中主要包括的产品需求调研、产品性能设计、产品制造加工、产品质量检测、产品推销以及生产成本控制等诸多环节,深入分析各坏节的专业教育与创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并根据学校所在地区机械制造产业的区域特色,考虑多数学生创业能力、水平和意愿的共性与少数同学的个性,充分调研、论证提炼出主要针对机械制造产业的哪些环节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学中需要哪些专业知识技能做保障,需要重点培养、鼓励学生的何种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等,将创业教育这一抽象笼统的概念明确化、具体化和目标化,后续的创业教育操作和实施才能成为可能。

3.3 采用恰当的创业教育过程和方法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保障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反映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两个方面,当前针对专业教育方面的教学方法和过程研究较多,而且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如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实践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和过程也可以被灵活借鉴运用于创业教育。目前针对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方法和过程研究得还较少,探讨得比较多的方法和思路有:创业知识、理论系统讲解法、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法、成功人士经验教训宣讲法、创业大赛体验法、社会实践调查法、企业顶岗实习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如创业知识、理论系统讲解法容易将政策、财务、营销、投资等原则、技巧性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法和企业顶岗实习法容易将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当前的热点以及创业的潜在领域进行了解和掌握;创业大赛体验法能让学生感受创业的全过程,锻炼用创业者的头脑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也在这一平台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项目管理能力。总之,要极尽所能利用各种资源、方法和手段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才能更利于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3.4 探索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动力

创业教育制度是推进创业教育的规范和准则,尤其是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更是对创业教育具有引导、激励、规范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体系的改进和完善。⑦但由于创业行为具有滞后性,创业效果具有周期长,创业能力具有隐蔽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通过准确地检测、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变化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创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之一。由于缺乏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学评价,自然也就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懒惰机会主义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打击了热心创业教育者的积极性,最终使创业教育沦为简单的说教、宣讲等形式。因此,要不断探索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使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进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度可量”的良性循环之中,才有可能不断蓬勃发展。

4 结束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育的目的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当前,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探索还相对较少,但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就机械制造行业本身的特点、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实施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意义。

注释

① 邬昌军,王巧花等.机械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与开发,2012(1):162-163.

② 陈辑.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谈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47-48.

③ 陈瑜,陈俊梁.江苏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0(5):47-49.

④ 钟波,李小军.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4):5-10,43.

⑤ 陈国金.论创意训练与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63-65.

⑥ 周合兵,罗一帆.构建创新教育大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297-300.

⑦ 刘建超,李学锋等.高职高专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34-36.

作者:刘佳雯 景玉军

高职教育机械制造论文 篇3:

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宗旨,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改理念,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改革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定位”[1]。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宗旨,我们围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改革[2] [3] [4]。

1反思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综合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以及热处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同时它本身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带有很强的普教痕迹,显然与高职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相符,而且它也与高职教育理论课时相对较少相矛盾。

教学方法陈旧基本上还是教师讲述学生听的老教学模式,教师主宰了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学手段也很落后主要还是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课堂信息量和教学内容的扩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考试方式单一,每学期主要通过期末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成绩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技能高低的评价,并且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这种考试机制与高职人才观、质量观不相适应,与社会的需要与培养目标也是相脱离的。

2教改理念与教改实践

2.1 以应用为目的,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而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必要的。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不同,技术应用型人才所着重的不是宽厚的理论基础,而是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够用”的基础知识。因此,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我们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与精简。将内容陈旧,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缺泛实用性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强调课程与生产一线实际应用技术的紧密联系,重新确定重点并增加了必要的新知识。将教材中介绍很简略,同时对与生产第一线联系很紧密的一些工程知识比如对刀块的选择、安装以及薄壁套筒的加工等知识内容进行补充。

2.2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设计了“工程实例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新知识的传授→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课后完成简单零件加工或简单夹具设计或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都列举了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我们还开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课件改变了以往的知识以整张幻灯出现的形式,采用了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才动态的出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充分的选择和确认。这样,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获取就不再是教师对着幻灯片讲述解释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结果。课件精选了大量机械产品的工程应用实例照片和录像,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对许多教材上没有列举的工程机械的工作原理、组成与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工程体会。课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讲授难点,例如利用CAI的动态图形画面,再现了齿轮的插齿、滚齿加工原理及加工过程;再现了空心轴、精密机床主轴的加工过程;再现了车床、铣床、钻床夹具的定位、夹紧装置以及装夹过程等等。CAI课件的开发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有限课时数与扩大课堂信息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直观、形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设了网上授课录像、网上答疑、网上试题集、网上自我测试、网上虚拟实验等模块,让学生在课余任何时间都可以再学习。此外也增加了现场参观、实物演示等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工程体会。总之,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形式各异的多种教学手段得到了应用,教学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延伸”。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高职教育应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和能力考核。我们改变以往单凭一张考卷考核的方式,实施了多元模块综合考核模式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期末总评综合了平时考核、实验考核、课程设计、期末考试四大模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20%、30%、30%。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思考讨论和课外作业,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实验考核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知识运用和设计能力的评价,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经过实践,《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考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3结语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在高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质量的从事一线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化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把教学重点放在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落脚点放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形成强调基础、重视实践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使高等职业教育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学恕 认识高职、办好高职、创新高职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评估专题网站.

[2] 伍建桥 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 [J].中国高教研究, 2006.2:57-58.

[3] 秦虹職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5.36:6-12.

[4] 谢文静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30-31.

作者:肖 弦

上一篇:德育个性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结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