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素质教育大潮下,当前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想要推进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策略性思考,展开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该文通过对高职体育院校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划。

第一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强化高职教育的优势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摘 要:高职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怎样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要明确高职教育的优势,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高职教育的优势,这是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强化;优势;措施;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高职教育自1999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地发展起来。据权威人士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不是数量增加问题,而是质量提高问题。怎样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笔者认为,强化高职教育的优势是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教育的优势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这一定位非常准确,既适应了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探索出一条发展的路子,顺应了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抓住这个发展方向,就有了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遵循知识和理论自身的逻辑,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关注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而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它以用人单位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致力于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其偏重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中更强调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而社会在任何时候,需要量最大的都是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操作型人才。因此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快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成为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特色和优势。

2.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行业联系密切

高职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封闭教学的办学模式,各地高职院校普遍是根据所在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和需要创建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等也是按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市场变化而调整,实用性体现得非常明显。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让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有些院校还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制特殊岗位的人才,这种做法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因此,高职院校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开拓与创新空间广阔,深受一线和基层的欢迎,大大增强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自身的生命力。

3.高职毕业生容易就业

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往往是因为他们好高骛远,对自己就业的期望值估计过高,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基层或生产一线工作。而高职毕业生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到用工缺口比较大的基层或生产一线去工作,容易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不太挑剔,踏踏实实地工作,对薪水的期望值也更贴近实际,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只要稍加培训就能立刻上岗,再加上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高过技校生,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又胜过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正是企业急需的人才。

二、强化高职教育优势的措施

1.强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既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版,它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就要做到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主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需要进行取舍,不必拘泥原有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准确、实用,目的是使学生学懂会用。实践课教学既要保证课时量,又要保证质量,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训练出专业技能。对学生的考评要全面,要突出高职特色,重点考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水平和所学专业的操作技能,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日常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大专学历证加专业技能证两证结合,才能体现出高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

2.强化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行业的密切联系

高职院校要与当地的特色企业、优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应该建立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当地就业结构相适应。高职院校要提高服务意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关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只有能为企业排忧解难,企业才有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才能获得当地政府和企业更多的资金、建设实训基地、吸纳高职毕业生等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改变封闭办学的传统模式,向社会开放,深入社会,适应社会,为社会提供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学校的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后劲,才能可持续发展。

3.强化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第一,要做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发挥出来,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第二,与企业签订协议,通过为企业定向培养的“订单试教学”的方式,使这部分学生解决了毕业去向的问题。

第三,学校要为学生搭起与未来工作联系的平台,尽量安排学生到校外的工作单位实训、实习,使企业与学生沟通和联系的渠道畅通,方便学生找到工作。

第四,专业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哪个行业、企业需要高职培养的毕业生,学校就应该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使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

高职教育只有扬长避短,强化高职教育的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独树一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才能赢得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的承认、欢迎和支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杨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欧晓东.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作者:徐惠琴

第二篇:基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视角探讨高职体育教育

摘 要:在素质教育大潮下,当前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想要推进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策略性思考,展开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该文通过对高职体育院校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划。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教育 学生成长

素质教育是随着新课改而确定的新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作为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且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高职院校逐渐成为人才的重要输出地。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不仅肩负着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任务,更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以素质教育视角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反观,能够推进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教学的进步。

1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缺乏新意,且主要与普通高校采用相同的教材体系,并不符合当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单调,最为突出的是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仅凭借最终的一次考试成就,就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定性,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并不利,更未曾考虑过对体育精神的挖掘[1]。

1.2 教学投入存在明显不足

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明显存在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包括资金投入不足、教师投入不足以及教学资源引入较少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体育教学本身就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公共基础课,其被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其次,高校部分专业课程受到政府的支援以及社会的重视,会得到一些经济的奖励或者赞助,但对于体育学科而言,这方面资源是匮乏的,需要做出特别的关注。除此之外,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意味着当前课程开设的局限性,这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只有丰富的教学门类,才能推进体育课程的丰富发展,使各个专业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寻找到与该专业的契合点[2]。

2 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策略思考

2.1 体育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实现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在以往体育教学中,高职院校选择的是与普通院校相一致的体育教材,不能突出高职作为职业院校的特色所在,在教学中教师也仅仅是针对课时进行授课的精简,但并未做出内容的重新审核。实际上,教材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的现象已经存在许久,并且在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大的变动,因此教师需要进行自主的教学体系重构。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体系重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了解不同专业学生所需,每个专业学生都有独特的身体素质要求以及心理素质要求,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得到的;在了解学生所需之后,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组,对于一些边缘化内容,或者说与学生专业素养养成没有过多关联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删减,事实上,由于学年不同,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本就不一定适用于高职院校。在进行筛选之后,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所谓的重组,就是将筛选出的、相关联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并且逐渐添加如体育精神、体育常识于其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到课本有计划、单元有目标、课程有规则,推进教学的发展[3]。

2.2 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想要达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对教材进行重组,最为重要的是关注教师的培训。与教学改革接触最为密切,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是教师,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要依靠于教师,并且传播于教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中,多数都是由师范专业院校毕业而来的,他们表现出来的始终都是基础、理论优异,实践不足;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认知是迷茫的。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培养中,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动态,先从整体上让他们了解并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认可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外,更多的是对于其专业性的培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历高,有一定理论水平属于优势,但对于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索,更多的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组,也要落实在他们的实践中,对体育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他们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等多个方面入手,展开培训工作。

2.3 增加教学经费投入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尽管生源的增加、政府的重视,都使得高职院校的资金得以充盈,但资金花销上,则更多的给予了专业课建设,对于体育教学却少有补助,归根到底,形成这样的状态还是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近两年这种思想已经逐渐发生着转变,但对于体育教学投资有限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注高职体育教学,就要从场地到教材、从外到内都进行关注。

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硬伤,前文已述,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边是改革中重要地位的发现与提升,以及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孜孜以求的探索,一边又是资金支援不给力,造成教学发展困难。实际上,在高职体育教学建设中,以资金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是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专业素养结合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2.4 对人文精神进行挖掘

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动作及技巧,而要看到深入的人文精神的渗透与挖掘。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本能力素质,在这5个方面,又可以分别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尽管谈及精神会显得有些大而空,但实际上可以找到许多精神的载体,例如中国女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就是学习的方向。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体育精神的挖掘,对体育精神挖掘的意义在于,传递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从意识形态上认可体育精神,并自愿传承体育精神;还有就是将体育精神与职业道德相统一。

体育教学能够借助于体育精神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例如,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激励学生在未来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定能夺冠的勇气激励着我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撓勇攀高峰。在体育发展中还有许多能够激励我们向前发展的精神,这些精神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还得渗入一些人文精神,既然教学改革已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那么就要避免盲目灌输,而是要更多关注到学生本身的发展中来。

3 结语

整体而言,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是对体育教育的内在精神做了更为深入地挖掘,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认知,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葛慧.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0):33-35.

[2] 方伟.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1,19(5):156-157.

[3] 何少钧.论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1,18(9):63-65.

作者:杜志锋

第三篇:认清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创新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

摘要: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作为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其市场化属性越来越明显。只有认清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路径,才能形成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突破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进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化;体制机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关系正在改变,行业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体系正在形成。“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种“人才市场”导向的高职教育,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明显市场化属性的高等教育类型。我们只有了解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化属性和市场化发展的规律,才能确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及机制。

一、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和学科教育,它是培养就业型人才的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其提供的教育服务直接面向的是新的经济类型─知识经济形成的人才市场。市场经济的介入和法制化的管理模式,更加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高职教育也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分工中,通过多样化、专门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

1.市场化属性的基本特征

市场化属性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源配置与使用的完全社会化和市场化,市场化的目标不是仅仅形成市场,而是形成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经济为市场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可能得到发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和调节人们经济关系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体系。市场化将以资源配置的形式促进组织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促进组织追求价值和利润,促进组织采取一些手段和措施支持、激励和充分激发员工追求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组织中的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2.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实施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目标,满足“学历教育”“就业教育”“个性教育”“休闲教育”“终身教育”“升学教育”等教育消费和教育市场的需求。同时,知识产业化必将促使教育和知识生产部门的市场化。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其发展的支撑点是人才,这就形成了人才有序竞争的市场。有竞争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市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面临人才供需变化的市场。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调动教职员工追求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获得发展的最大资源和最佳的发展基础。

人类进入到知识经济的21世纪,教育不再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下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成为全社会公民对自己和社会的一种自觉责任。人们学习最终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工作和物质生活的富裕,更重要的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充实,为了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则成为了一种需要,教育则成为了一种服务。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服务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就要开发出不同的教育服务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教育消费市场的形成、教育服务产品的开发、教育服务产品竞争交换市场平台的建立,形成了知识经济下的高职教育市场。

二、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

高职教育是知识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产业,其“产品”具有广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它可以创造出比生产和维持自身高得多的价值,是推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运行的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同时,它的产出又能为其他行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做出贡献。

1.高职教育公益性市场化的特征

高职教育是一种具有市场化公益性的新型产业,它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注重人文精神世界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站在工业经济的角度分析,教育市场化属性的第一个方面,即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和物质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的类同性,为教育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市场化属性的第二个方面,即生产者要素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教育的新发现、新发明、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则显示了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站在知识经济的角度分析,教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改善、提高人的素质和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它具有与纯粹物质产品不同的价值,并且能够使物质产品大幅度增值。我们只有首先肯定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解决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距离的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化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时,就必须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根据区域及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

2.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与供给

随着高职教育市场的不断拓展,高职教育供给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需求已成为供求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高职教育供给是以高职教育需求为向导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高职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客观依据,建立起一套适应“两个需求”的高职教育供给体系。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一定是一个选择性的教育,没有高考分数及刚性学制的限制,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志愿、能力结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经济的现状等因素,选择一所至多所高职院校,修学一段时间,获得相应的学分,申请相应的资格证书或学位证书,这就是一种市场化的需求。高职院校将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对课程进行市场化的设计,通过凝练课程的特性形成的文本资料,向学生和社会推介其课程,通过学生的购买来实现课程的价值,这就是高职教育的供给。

3.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商品特点

高职教育产品是教育设施设备、教育技术、教育内容和教学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可用于交换的服务性劳动产品,其主要特点:第一,无形性。高职教育产品是无形服务,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服务中。消费者消费高职教育产品,是以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为最终目标。第二,可度量性。高职教育产品可以度量,只是度量的标准和方式很难确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确立新的高职教育度量标准和方式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两个特点,说明它是可以交换、度量的一种服务性商品。

4.高职教育产品的商品性消费

高职教育产品的商品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接受高职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学习服务消费的总和。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商品性特性,说明高职教育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中重要的经济组成。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为了开发劳动者的体力、智力,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减少物质资料和劳务的消耗。高职教育产品的享受有利于消费者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培养高尚情操和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达到劳动力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高职教育消费属于个人消费需要的范畴,它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前提,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进一步分工和高度专业化的结果。

三、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要素

我们认清了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才能在政府政策制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遵循市场化的规律,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高职教育领域,鼓励高职院校之间和高职院校内部开展自由竞争,注重高校组织和高校组织内个人的自由选择,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渐突破政府垄断管理的模式,使市场化的管理成为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另一个重要力量。

1.政府职能体系的建设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建设的成功范例,来论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日本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政府把部分直接控制高等教育的权力交给了市场,但这仅仅不过是控制方式的变化,在失去直接控制能力的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转而加强间接控制的手段和力量:一是通过目标管理和效率评价监督和调控高等教育的运行状况。二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规定高等教育的市场框架和特征。所有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都是在政府事先规划好的计划下进行,任何不符合政府意图的高等教育市场行为都将被取缔。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中,政府要转变职能,完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利用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把现有的教育资金、证券等各种投资手段运用于发展高职教育;利用教育资本市场,实行教育成本分担,组建高职教育产业集团,拓宽高职教育资金的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让高职教育社会化,让高职教育按照市场导向进行市场化发展。

2.高职办学体制的创新

高职教育市场化的属性是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基础,我们要将市场运行机制引入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校企间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合作等契约的合作形式,打破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垄断,建立以教育利益关系的市场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政府、企业、学校联合,按照市场需求和功效原则办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提出了新一轮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就是立足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平台,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办学机制创新目标。要实现“四合”“四共”的办学体制机制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克服两个制约因素,一是校企的体制不同,制约着学校和企业在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校企的人事分配制度不同,制约着学校和企业人才共同使用和共同培养机制的建设。突破这两个制约因素,只有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由资金组成的董事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建立学校外部的股权分配制度和学校内部的岗位绩效人事分配制度,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真正地实现突破。

3.高职办学机制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商业化和企业化,只是教育通过市场化逐步走向经营化,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行为,解决好学校发展中各方利益的关系。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在提高教育服务时,要将每门课程进行明码标价,包括课程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时、教学方式、施教条件、评价考核方式等一并公布于众,使课程成为学生或社会自主消费的基本单元。这种课程的市场化设计就会在高职院校内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体系,形成新的高职办学机制。机制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调动教师、企业专家和社会人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要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和企业相接轨的人事管理制度,将育人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依据,建立动态的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聘机制,建立以岗位分析为起点、绩效考核为中心、薪酬分配为结果的考核机制,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有序流动。另一方面要将学校“事业性资产”转换为“经营性资产”,从而合理地支付学生顶岗实习工伤保险、企业兼职教师津贴补助、实训损耗补贴和专任教师企业技术服务的补贴等等,使企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从参与人才培养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使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学稳定持续的运行。因此,高职院校的一切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整个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市场化的育人环境。

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协调教育公益性与资本的寻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政府需要下放权利,但是不能转移或下放教育所担负的主导责任。我们必须以市场的精神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观念和制度的创新,从而促成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同时,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人们将更重视高职教育的效率,将促使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具有客观的必然性,首先,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高职教育的产出成果已经商品化、市场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只有按照市场规则办教育,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进而提高办学效益;其次,高职教育只有在市场化进程中才能繁荣和发展,随着价值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自然会促使高职教育部门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和机制,增强实力,办出特色,提高教育产品的质量,占领教育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丽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22.

[2] 张斌贤,康绍芳.教育属性的新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29.

[3] 潘绍来.职业教育课程化服务模式与市场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66.

[4] 肖俊杰,谢安邦.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形式和启示[J].2010,(6):151.

[5] 全继刚.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市场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江苏高校,2009,(11):93.

[6] 图门吉日嘎勒.美国密苏里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解读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9,(3):51.

[7] 沈时仁.基于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8.

[8] 王冰,陈燕和.人为市场化、自发市场化及其应用[J].学术研究,2007,(11):46.

作者:汪长明

上一篇:高层住宅施工论文下一篇:临床检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