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旅游功能探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高校科技特派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河北省高校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开发新模式,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技旅游功能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科技旅游功能探究论文 篇1:

对科技馆教育功能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从科技馆的发展历史、科技馆的主要社会价值和科技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发展等角度去理解,教育功能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从提升教育效果来讲,最主要的可以从展览自身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利用科技馆资源延伸策划教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努力。

关键词:科技馆;教育功能;发挥

一、教育功能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

1.从科技馆的发展历史看,科技馆一直围绕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而发展的。科技馆最早作为博物馆的一个分支,以各种科技成果的原始物件作为主要展示内容,以请勿动手的展教方式大大限制了展示的教育效能,与科学技术的实践性、探索性不相适应。随后出现的德意志科技博物馆以提倡观众参与而被称为“按电钮博物馆”,可以说是注重教育为基本属性的现代流派科技馆的新起源。1957年,前苏联发射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了美国教育界的震惊,从而导致了整个美国教育的大反思大变革,布鲁纳“发现法”的教育思想取代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弗兰克·奥本海默创办了旧金山“探索馆”,他设计了介绍科学原理、发展和应用并让观众探索、实践、亲自动手的大量展品,使科技馆的教育思想,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奥本海默也被誉为现代科技馆之父。进入到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随着教育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科学原理的展示已不适合人们的需求,因此强调情景体验、适应现代社会休闲学习的科学中心应运而生。因此,从科技馆的发展历程看,科技馆发展的基本脉络是围绕着如何提高教育功能而发展的,科技馆的基本属性是教育。

2.科技馆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传统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作为首要功能,一个博物馆的实力和水平主要的衡量指标是藏品的质量和数量,而现在的绝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品一般不具有历史收藏价值,他的价值在于反映一定的科学原理或诠释一定的科学思想,除了科技博物馆具有一定的收藏功能外,现代科技馆都是通过展品来实现科技教育的。当然,博物馆除了收藏功能外同样也具有教育、休闲等功能,但这些功能都以藏品为核心,同样,科技馆也具有学术交流、休闲、旅游等功能,但展览教育是核心功能。另一方面,从终身教育体系的角度,科技馆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科学知识的获得只是科学教育的一项内容,但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从而培养思想和科学精神。可是现在我国的正规教育还是以应试为方向标,侧重于科学知识的灌输,虽然近年来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正如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刘兵教授所说的那样:“应试体制对于培养科学素养是不理想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他提出,非正规教育旨在公众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文化的理解等。比正规教育层次更多样。既然如此,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非正规教育的作用就从侧面凸显出来了”[1]。

3.科技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主要体现在教育能力的高低。专业化的职业群体一方面对社会有不可或缺的功能,社会赋予从业人员极大的责任并提出了很高要求;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履行社会职责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专业群体拥有更多的社会地位资源,因此,对于一些新兴职业来说,其专业化的过程就是提升职业群体社会地位的过程。简而言之,专业化就是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包括准入门槛、专业素养提高、社会价值、评价认证(职称)等。传统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作为首要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有专门的博物馆学。而一般的科技馆并不具备收藏研究功能,主要功能是科技教育,所以,科技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主要体现在教育能力的高低。也只有我们将科技馆教育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时候,我们工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才能真正在社会上得到承认。

二、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开发

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机构,参观者在科技馆的活动是自主式的,也就是说,在科技馆的参观活动中,参观者应该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作为主动建构者,他的受教育过程中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持续是长时间的。现在好多科技馆在好奇好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将观众吸引到科技馆来,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光有这一点是不够的,不然的话就把科技馆等同于旅游景点或游乐场了。所以,这只是第一步,关键的是观众来了以后,如何能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领悟一定的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从而对他树立科学思想有所帮助和促进。如何促进观众对科学的深层次理解,除了展品、环境配套等固有的硬件之外,科技馆的软件建设也十分重要,而且随着新馆效应的逐步退化,要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软件就显得更为突出,因为硬件的东西受到资金、场地等的限制较多,而软件的改进就相对比较灵活。软件的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态度、配套服务等多个方面,从提升教育效果来讲,最主要的可以从展览自身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利用科技馆资源延伸策划教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努力。

(一)展览自身教育功能的发挥

科技馆的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要做好展览教育,关键是要营造和提供建构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情境,学习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环境的舒适、氛围的营造、实物展示等都是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在科技馆表现为辅导员与参观者的协作,参观者之间的协作,这种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提高科技馆展览教育效果有诸多启示。

1.重视影响展览教育效果的情景的创设。应该考虑的情景包括:参观者原有知识、兴趣爱好、参观动机和期待、以前的参观经历等个人情况,便于讲解辅导的针对性;重视光线、色彩、空间等内部环境因素和休息、就餐等服务休闲设施的设置,尽量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参观情景;同时也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参观者之间的关系和熟悉程度等社会文化情景,以便于安排不同的协作方式。

2.提高展览的针对性:涉及到内容、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的社会群体,他所展示的内容、表现形式、背景资料的选择等都是不同的。所以,作为常设展览来讲,要尽可能的从讲解词、背景知识展示等方面尽可能的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要让展示的内容与参观者原有的知识挂钩,促进意义建构,从而改变观众的知识结构。

3.注重展览全过程的服务。参观前要通过提供参观指南、讲解等途径让观众了解展览主题,了解展览基本布局,了解展览中可能涉及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参观中要提供明确的展览线路指引,组织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适时引导观众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答疑解惑;参观后能够提供与展览相关的问题或拓展知识,及时听取收集反馈信息。

(二)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不仅是实现科技馆的任务和功能要求,也是提高科技馆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教育活动所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很好的弥补了常设展览往往制作布展周期长的不足,能及时的对社会关注的科学事件做出回应。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选择包括立足展厅利用现有展品开展的常态教育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活动,国际上,科技馆和博物馆展品教育功能的深度开发、科技场馆作为教育项目的设计和执行机构,为教师教学、学生接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科技馆、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结合重大科学现象、科技发明、科技前沿以及公众关心的问题,开展教育活动;结合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开展的专题科普教育活动等。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科技表演、科技交流、科技培训、拓展竞技、实验体验等。

参考文献:

[1]王冠丽.《科学素质纲要》对非正规教育意义重大[J].科技中国,2006,(4):48-49.

[2]2009年“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交流研讨会资料[EB/OL].2000-01-08.http://www.xiaoxiaotong.org/News/ArticleView.aspx?AID=4325(责任编辑/田苗)

作者:郭寄良

科技旅游功能探究论文 篇2:

河北省高校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摘要:高校科技特派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河北省高校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开发新模式,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持。通过梳理科技特派员和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采取因地制宜、培养专业人才、精准定位乡村文化、做好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振兴、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高校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关键词: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路径;高校;河北省

一、科技特派员概述

我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1999年始于福建省南平市。新时代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2020年底,我國各级科技特派员总人数达到84.6万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服务社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约占60%。高校科技特派员是指从高等学校里选拔,立足产业发展和基层科技需求,由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省直属单位及相关组织按照一定程序,从高校、科研院所、乡镇(街道)或其他单位人员中选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专长,派驻到省内乡村、企业、园区等基层单位开展政策宣讲、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河北省自2004年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组队伍、育主体、建平台、抓服务,不断将该项工作推进落实,在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效能,打造主要由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室、科技专干组成的新型科技特派员服务支撑体系。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科技特派员数量达到3000人。到2023年底,科技特派员数量达到6000人。到2025年底 ,科技特派员数量达到1万人。强化政策支持,推动科技特派员队伍成为全省推广先进技术的生力军、落实科技政策的工作队、引导创新创业的领头羊。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科技人才支撑[1]。

2021年,河北省备案公示农业科技特派员267人、企业科技特派员1485人、乡镇科技特派员1049人,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室43家、工作站476家,具体分布情况见附表1和表2。备案公示的农业和企业科技特派员1752人中,来自高校科技特派员占比高达83.6%(图1)。高等院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技术和成果优势,在先进技术推广、落实科技政策、引导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

河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体系初步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稳步推进,科技特派员在先进技术推广、落实科技政策、引导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

二、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按照“三步走”[2]:

高校科技特派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学科优势,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去。

三、服务路径

高校科技特派员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以及服务区域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优势特点,可从以下几个路径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及组织振兴。

(一)采取因地制宜助力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高校科技特派员要因地制宜,做好技术支持,参与当地政府乡村振兴规划布局与设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鼓励对粮食、油料、林业、果蔬、水产、农产品和林产品深加工及食品等专题进行研讨,建成以相关学者为顾问的主要专家组和农业各领域专题专家组。科技特派员一定要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确定相关利益者的具体参与程度,运用科技发展理论,完善紧密型联结机制,增强农民参与意识,保障农民能够分享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科技特派员可以因地制宜围绕重点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在农业生产之外开展多样化经营形式来延伸产业链和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多种形式的新型股份农村合作社,改革分配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培养专业人才助力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高校科技特派员要深入基层参与农业创新发展的实际工作,或以讲座培训、现场指导、线上培训等方式发挥其作用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培养新一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工匠”,为乡村振兴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高校特别是河北农业类高校保证学科设置、专业方向、研究内容、本硕培养机制等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农业发展做好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工作。2021年国家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4]

(三)定位乡村文化助力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高校科技特派员要强化以乡村为本位,准确定位乡村文化。主要围绕乡村民间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经济理念和产业经营模式,发展相应的文化产业。乡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引导农民文明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主体力量和经济动力[5]。

(四)做好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振兴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高校科技特派员可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参与搞好功能区的生态规划。一是科学制定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突出抓好村庄布点、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规划,并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相衔接。对村庄河道进行生态化整治,对道路提档升级,对农户房屋进行整理规划,对村庄进行绿化,让村民有个舒适的居住環境。二是立足新时代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新要求,科学设计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路径。以实施重大建设工程与重大行动为抓手,坚持绿色创新和重点突破,不断探索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着力打造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功能区、绿化景观休闲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高校科技特派员可参与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此提供技术支持[6]。

(五)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助力组织振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高校科技特派员可围绕服务地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农业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专业的培训,通过村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是精选培训内容。提前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需求调研,多元化设置培训课程,坚持“走出去”,鼓励到外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开拓村党组织书记视野。二是优化培训效果。积极采取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新型教学方式,调动参训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村党组织书记上讲台。三是创新培训手段。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并重,注重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探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异地交流锻炼制度,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7]。。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办字〔2020 〕197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11-26.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8-02-04.

[3]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新华网.2017-12-30.

[4]郑桂茹.高校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管理模式及实现路径_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6月第17卷第2期.

[5]程华东.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20-3,3:3-8.

[6]高红贵.探索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19年1月第12卷第1期.

[7]滕常勇.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08期.

作者:邹良华 王思佳 王金平 李明媛 常学东 郑桂茹

科技旅游功能探究论文 篇3:

弘扬山东文化精神和科技创新双翼

摘要:本文将从山东的文化精神与科技创新融合出发,探究以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双翼托起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融合发展;旅游业;科技创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山东省旅游业和农业发展迅速,体现在产业机构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效果明显、资金政策大力扶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等方面,为了得到进一步发展,还需依靠文化精神、科技创新的“双翼”。

一、山东的文化精神与科技创新融合

近年来,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两者的融合是一个全新概念,当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界定其内涵与本质,我国学者针对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的含义各有见解,有些学者以经济学与哲学角度来进行定义,指出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属于产业诱发式发展的一种模式。在本文中,将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的实质归结为文化、科技二者的元素在充分结合后添加到相应产业中,不但要推动该产业的平稳发展,还要让文化精神、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纵观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的当前模式,会发现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需要科技、文化提供双重保障,离开了其中任意一方都会对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良性的发展形成制约,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存在同步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并强化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是确保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不断升级的正确路径。

与此同时,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和科技文化混合型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差异,主张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在更广、更深的层面实现融合,非常重视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内在的协同效果,并借助两者的互促、互补关系进行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竞争力的加强,并不是单纯将科技、文化这两个因素叠加其上。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证实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两者融合有利于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并且是其未来的发展命脉与趋势。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山东省需要根据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尽快通过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模式促进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未来发展。山东省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模式也比较丰富,在当前发展模式的推动与引领下,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当前山东省采用的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模式也有一些缺陷与不足存在,具体表现为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共存的问题,这对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产生了较大限制[1]。由于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两者的融合可以提供给山东产业升級所需的强大理论支持,因此,将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融合的问题解决,使其成为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发展的双翼,有利于山东省的旅游业与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以文化精神、科技创新双翼托起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依靠文化精神、科技创新,进行了大量旅游和农业融合的尝试,下面主要以山东省的禹城市、金乡县为例展开分析。

(一)禹城市的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

在禹城市有一个鳌龙生态示范园,处于高新科技区的龙南路,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园区是山东鳌龙农技有限公司建设和开发的,借助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管理优势、产品优势、资源优势,对四百公顷的农业生态园进行了建设与规划,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有机种植、科技开发、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并集合文、水、园、林、农于一身,提供给游客果蔬采摘、苗木观赏、农业生产、田园风光的一体化服务,利用科技充分结合了旅游消费与农产品消费,实现了旅游和农业融合的发展。

此园区乡土文化气息浓厚、自然环境良好,依托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了大量果树与景观植物的种植,让园区环境得到了美化,提供给采摘活动开展所需的良好条件[2]。当前,园区已成功改造三十公顷左右的水面景观,建设了园区外部与内部的道路系统,完善了凉亭、栈桥、大风车等不同景观观赏设施,并进行了大量生态滨水餐厅的高标准、高科技建设,使采摘为主要体验的农业项目壮大发展。现阶段,该园区对七十公顷的特色种植农业体验区进行了重点打造并初具规模,主要有采摘中草药、采摘绿色瓜果、采摘绿色蔬菜的体验区等,对特色餐厅、接待中心进行了配套建设,提供给游客所需的钓鱼、休闲、餐饮等多种服务。

长期以来,该园区经常依托先进科技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钓鱼比赛、柿子采摘、桑葚采摘、草莓采摘、蔬菜采摘等活动数不胜数,主要面向德州、济南等地的旅客,使其劳作、采摘等参与式旅游需求得到满足。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够感受到果实采摘的丰收体验,还能够对田园的优美景色与风光进行欣赏,从而释放心中的压力,拥抱大自然,尽享田园生活的惬意体验。另外,鳌龙生态园被我国列为旅游和农业融合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渔业休闲园区、精品采摘园、湿地公园、旅游农业示范点、兴村惠农先进单位等。

(二)金乡县的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

在山东,金乡县不但是国内产棉的大县,还是省内产业化棉花试点县的其中之一,种植的面积常年高达两万公顷。近年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通过推陈出新、在新时期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将棉花这一产业链条拉长、从增长产量转变为优质发展等逐渐成为金乡棉农、棉商急需解决的问题[3]。利用不断发展的先进科技,金乡县的山东棉嫂农技公司借助山东的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以及自身的各种优势资源,采用了“棉产品+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开发、探索、实施了旅游和农业融合的发展全新模式,开辟了创新转型的发展新路径。

一方面,该公司利用“互联网+”开发了金乡县的旅游和农业融合模式。公司将实体店和电商作为主要销售平台,展开了与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并且不断发展线下配送与线上交易的流通业态。公司通过电商销售棉花的特色农产品,赢得了国内大量顾客资源,与此同时,依托济宁市红色文化、羊山汉文化、微山胡文华、儒家文化等背景,面向国内各地消费者实施会员制。鲁西南的家庭游主要将体现棉庄棉文化为主,在上一年度对济南、天津、伤害、背景等多个地区的上千户家庭进行了接待,旅游收入高达五十万元。

另一方面,该公司还对金乡县农产品资源进行了挖掘,积极开发旅游业。金乡县在国内是一个产棉的大县,公司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从增长产量转变为优质增长,并借助山东的儒耕文化与棉文化,进行了工业旅游产品、农业特色产品的打造。通过金乡旅游局与济宁旅游局的合理指导,公司进行了棉庄民宿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挖掘了耕读文化、棉文化的内涵,与鲁西南的剪纸、刺绣、印染、织棉等技艺进行有机结合,生产了大量艺术性、实用性兼备的文创产品,通过一年的科技创新与市场调研,还生产了古镇平安狗、金乡情意棉等多种农旅产品。

结语:总而言之,研究文化精神、科技创新促进山东省旅游和农业融合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山东的文化精神、科技创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当前的旅游业和农业现状,积极利用科技来融合旅游和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山东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盈慧.“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旅游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基于山东省文化旅游发展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8(Z2):24-26.

[2]孙洪安.又有一批知名品牌跻身“国家队”——山东省烟台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稳步推进[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8(02):40-41.

[3]杨乐.建设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意义研究——基于对国内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考察[J].人文天下,2017(21):9-13.

作者简介:

李晓,女,汉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课题名称:

弘扬山东文化精神和科技创新双翼——托起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8RKB14023

作者:李晓

上一篇:幼儿教师幼儿管理论文下一篇: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