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道德激励功能论文

2022-04-18

【关键词】榜样激励;有效性;规律无论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还是今天,榜样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载体,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榜样就等于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利用榜样的力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育所需要的管理效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道德激励功能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科技道德激励功能论文 篇1:

发挥思想教育激励功能凝聚国企员工实干力量

[摘 要]国有企业应善于通过思想教育实现员工激励。思想层面的激励比物质激励更能够满足员工激励的实际需求。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激励的功能表现为激发员工实干精神、激发员工荣誉担当、激发员工创新精神。国有企业通过思想教育实现员工激励具备独特的优势。新时代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激励应特别鼓励自主创新精神、特别鼓励公共服务精神、特别鼓励自强不息精神。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激励应着重于树立信仰、夯实理想、强化道德、提升技能以及构筑文化。

[关键词]国有企业 思想教育 激励功能

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构建了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思想教育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应得到充分重视。思想教育具有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员工创业干事的激情和活力,将员工的力量凝聚到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事业上来,从而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1]。文章主要探讨国有企业在员工管理中如何发挥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开辟全新的路径。

一、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教育激励功能探析

管理学上所谓的激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思想教育具有激励功能,但是思想教育产生的激励功能和传统的激励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传统上的激励主要着力于物质激励、薪酬激励,而思想教育所产生的激励主要是一种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更偏向于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另一方面,传统上的激励旨在实现用工收益的最大化,而思想教育激励则包含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等因子,更能彰显出人文精神[2]。

国有企业面临改革攻坚的重任,急需通过思想教育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员工实干精神。国有企业要通过思想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实干精神,要消除员工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将职工的思想凝聚到企业中心工作上来,勉励职工本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埋头苦干。二是激发员工荣誉担当。荣誉赋予使命,使命激励担当。国有企业应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担当精神,既要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又要激发员工勇于担责、敢于担当的精气神[3]。三是激发员工创新精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员工“巧干”而不是“蠻干”,这就需要员工发挥首创精神,在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中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推动创新和进步。思想教育能够引导员工抛弃陈旧思维和落后观念,拥抱新思想、新理念,为创新精神生根发芽提供思想的土壤。

二、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教育激励的内在机理

国有企业通过思想教育实现员工激励,符合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原理,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教育激励的内在激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窥。

一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国有企业在科研创新、促进经济、服务民生等方面都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要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完善的党团工会组织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支撑和服务保障。因此,国有企业可以纵深推进员工思想教育,能够将员工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发挥到极致。

二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国有企业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极为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向于员工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它更多地教育员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在此过程中实现职业理想和自我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包含了积极、向上、为民、奋发等精神因子,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服务意识、奋斗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方法和措施的优选,能够将最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手段运用于员工思想激励。例如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带动身边职工,共同投入到企业创新发展的洪流中来。又如通过多元化的思想教育方案全面推进员工思想教育,尤其要通过主题讲堂、读书活动、辩论演讲、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等,使员工在学习、互动和娱乐中实现精神思想层面的觉悟。

由此可以看到,国有企业依托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够有效开展、积极推进员工思想教育活动,且员工思想教育立足于公益精神教育、服务精神教育、使命精神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等,而非停留于物质激励、薪酬激励等较低层次。此外,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具体活动中,从而使员工实现思想的历练和成长。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的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是固有的。当前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较为注重其激励功能的发挥。然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积极推动思想教育激励功能的新发展,为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注入新的内涵,并追求思想激励之新目标。我们应该以发展的、创新的眼光来审视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

一是特别鼓励自主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我们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国家力量的真正提升,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的竞争在根本上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在根本上决定了综合实力,这一命题不管对于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都是成立的。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思想教育中更多地要以自主创新精神激励员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于自主创新活动中,为我国科研进步和技术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是特别鼓励公共服务精神。国有企业不是逐利性企业,不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相反,国有企业承担着很多公共义务,尤其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百姓民生为己任。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思想教育中激励员工的公共服务精神,要求员工放大眼界和格局,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和职责,更多地利用企业这一平台服务科研、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从而彰显出国企人的本色。

三是特别鼓励自强不息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至今,其规模和成绩与国企人的自强不息精神是分不开的。国有企业在思想激励中要对自强不息精神进行新的阐释和新的发展。新时代国企人的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敢为人先、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坚忍不拔。国有企业员工要用自强不息精神自我勉励,要以自身的点滴努力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自我要求。

四、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教育激励功能之发挥

国有企业应如何通过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激励功能,使思想教育成为激励员工的关键手段呢?文章建议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

一是树立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之钙。国企在员工思想激励中要引导员工树立信仰。这种信仰是心理层面的确信,即相信国有企业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改革攻坚和创新发展的新成绩,能够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奋斗下成为优秀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夯实理想。员工的理想就是企业的蓝图。国企要致力于培养有理想的员工,要引导员工追逐理想,帮助员工实现理想。国企应帮助员工树立职业理想,做好职业规划,还要将理想实际化、具体化,并且要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理想不能空谈,必须付诸实践,国企要勉励员工在岗位上用点滴努力实现理想,十年如一日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奋发拼搏。

三是強化道德。国企员工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这里的“道德”既包括个人私德、公共道德,也包括职业道德。加强道德修养,成为道德模范,是每一名国企员工的必修课。国企要善于通过思想教育激励员工强化道德,要求员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升公共道德水平,尤其要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保守商业机密。

四是提升技能。国企员工不能空谈信仰、道德和理想,而是要拥有实实在在的技能,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国企的创新发展也需要一批具有卓越技能的优秀员工。国企要通过思想激励提升职工的学习积极性,鼓励职工关注行业前沿、热点和焦点,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学习。国企员工更要践行“工匠精神”,争做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将“工匠精神”中蕴含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五是构筑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职工置身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有利于职工思想的提升和进步,能够给予职工充足的精神养分。国有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善于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发挥企业文化对思想教育的积极意义。国有企业切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能够进一步发挥员工激励功能。当前国有企业应重点建设好服务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等,使员工的服务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激励和发挥。

总之,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充分重视员工思想激励的功能,认识到员工思想激励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应抛弃传统上仅仅关注物质激励、薪酬激励的陈旧做法,转而将员工激励的重心放在思想激励上,用思想激励的方式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思想激励并非空谈服务和奉献,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强化员工思想教育,抓牢抓实思想激励,能够引领员工成长发展,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形成双赢、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付琳.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研究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 2016(7):254.

[2]石会婷.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9(3).

[3]李广民.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基础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2(9X ):12.

作者:孙守卫 丁德甫

科技道德激励功能论文 篇2:

谈榜样激励的有效性规律

【关键词】 榜样激励;有效性;规律

无论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还是今天,榜样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载体,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榜样就等于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利用榜样的力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育所需要的管理效能。榜样都有其内在的共性,同时任何榜样都有潜在的激励功能,虽然榜样普遍被认定为一种有效的激励资源,然而榜样并不能自觉地直接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动力,它的激励功能实现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榜样的本质并不是一个实体的人,而是一种价值的载体,它不仅代表着某种人类对于自身的道德或精神的期望,还承载着整个社会价值的观念走向,所以榜样的激励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种价值工具,还试图启示让人们走向社会的预期目标。

既然榜样有其社会性,那么榜样激励就是有规律可循的。榜样激励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榜样与激励客体的合理匹配。榜样教育中观念价值的契合则是最为重要的。榜样教育必须要研究其具体性、针对性,比如学校中的榜样教育,老师必须通过判断得出该榜样是否值得学生去学习、效仿或者确定对该榜样的态度及情感倾向,如果两者出现价值偏离甚至价值冲突,榜样就可能丧失激励功能,榜样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它的效能。

第一,行为方式必须相容。行为相容指由榜样、激励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似特征诸如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决定的行为方式。研究表明,同伴榜样比非同伴榜样、同性榜样比异性榜样更有激励力量。譬如男性更倾向于模仿富有男性特征的行为,女性更倾向于模仿富有女性特征的行为。人们对身份相似的榜样也更容易接纳,因此老师可以经常请一些名家教授或者成功人士来开办讲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有着间接的相似身份,榜样的能量也就发挥出来了。身边的同学的成功事例可能比任何榜样的刺激都强烈。正确认识行为方式的相容性,我们就必须将榜样教育着重于性别、年龄等相似特征的发掘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行为相容性,找出当下最适合最贴近他们的榜样,这样才能发挥出激励的效能。

第三,顺应社会环境。人的社会性是非常重要的,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人不可能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同的榜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命运是不同的。 每一个时代的特殊环境下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时代造就的环境影响了人们对于榜样的定位判断和崇拜程度。美国的制度、历史环境都让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滋生,个人的成功便是他的努力得来的,这是值得他人学习的;而中国由于社会制度的需要和人口历史的原因,更加注重集体利益,一个注重集体利益的人就可以成为榜样,成为国人弘扬的“感动中国人物”。环境影响了榜样的激励效应,商业企业文化更多涉及诚信、公正、效益、质量等价值观;军营文化中则更多地涉及奉献、利他、保家卫国等价值观。根据环境的适应性,榜样教育在学校环境中必然要形成它的特色,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社会对他们期望的价值观,如尊敬老师和父母、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等等,同样,过去学生们崇拜的可能是英雄人物但現在的学生却是追星族,时代环境让明星式的榜样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此,想要逆趋势而行必然是无用的,不如去试着理解或发现其中的激励意义,并给予学生重要的榜样观,让他们不要无理智的模仿,而是有选择地学习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这已是经过历代人的社会生活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寻找出榜样激励的有效性规律,根据规律寻找榜样教育的出路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从榜样激励行为相容、环境适应等规律来看,榜样教育存在着自身的不足。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深化,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等的全面提高,人们应该更趋向于实现自我的价值,寻找自我的个性,榜样教育固定了所谓的正确价值观。在未来,榜样是不会消失的,但是榜样教育的激励作用会逐渐减弱,人们学习榜样、效仿榜样也会更加理性、理智,榜样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逐渐会被自我教育所取代。如今,榜样教育的作用已有所减弱,老师和家长更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工作单位也需要更多各式各样的人才。

编辑:陈富祥

作者:王隆渊

科技道德激励功能论文 篇3: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评价机制的思考

摘 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师评价,影响到教师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到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热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评价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究新课程改革教师评价的新定位,构建教师评价的新机制:评价主体多元化机制、评价方式团队化机制、评价标准个体差异化机制。意在体现评价的改进、激励功能,着眼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未来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教师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新定位;新机制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16

作者简介:杨万维(1966—),男,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校长,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分有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评价;二是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是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则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评价。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关注教师发展,以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是建立教师评价机制的关键。

一、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评价的新定位

1. 评价内容的新定位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与内因、外因及其交互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奖惩性评价重点应在鉴定教师发展过程中外显的量的变化,而发展性评价则重点应在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隐性的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隐性的、生成性的、可连续变化的因素均属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如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而显性的、发展过程中可量化且能体现质的变化的因素则属奖惩性评价的内容,如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奖、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获奖等。

2. 评价功能的新定位

教师评价有预测、诊断、改进、鉴定、激励等功能。发展性评价应侧重发挥其预测、诊断、改进功能。教师可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等多元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素养等状况进行预测;通过诊断可发现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为改进提升提供依据。奖惩性评价则应侧重其鉴定和激励功能。通过鉴定,对教师发展过程中某个阶段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能力水平、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和工作绩效等进行评判。

3. 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关系的新定位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2002年《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均强调:“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些文件强调的是发展性评价,但并不是要摒弃奖惩性评价。两种评价都具有鉴定功能、激励与导向等功能,但也各有其不可替代的评价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发展性评价促教师发展,通过奖惩性评价激励教师进一步发展,让教师在发展中不断学习与提升,在激励中不断起步再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符合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建立新课程视域下教师评价的新机制

1. 评价主体多元化机制

教师评价的主体,不应只是学校管理者,而应是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行(团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教师从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2. 评价方式团队化机制

学校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是教研组和备课组团队。评价方法团队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发展性评价中对教师个体的同行(团队)评价;二是在奖惩性评价中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团队的评价。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团队对教师个体的评价促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发展;同时,学校将教师个体评价的结果运用于对教研组、备课组团队的评价促团队的整体发展。

3. 评价标准个体差异化机制

教师个体在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评价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循环往复的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应设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教师评价应着眼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促进教师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教师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李志厚.论新课程实施中发展与平衡 的关系[J].现代教育论丛,2005(6): 31-35.

[2]王少非.教育评价范式转换中的教师 评价素养框架[J].教师教育研究, 2009(2):65-69.

[3]许秀娟.论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163.

[4]罗 平,谭宝明.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成人 教育,2009(21):33-34.

作者:杨万维

上一篇:中学作文教学分析论文下一篇:90后大学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