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下中学语文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也有了不小的更新与改变。本文将通过视唱课程中的课堂实践,对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浅析与探索,以期对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有更好的帮助,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感兴趣,在有限的课程空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好的综合音乐素质,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好的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媒体教学下中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多媒体教学下中学语文论文 篇1:

浅析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着力研究了多媒体教学的实质以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大关系。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阐释了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素质、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课本

作者简介:吴婧婧(1987-),女,安徽六安人,中共安徽省舒城县委党校,助理讲师。(安徽 六安 231300)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天地。中学语文教学所用的课时多,占用的人力大,并对声像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一直以来,中学语文教师都致力于打造生动有益的教育环境,直到多媒体的加盟,才真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中学语文改革的重要地位。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新一轮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就教学手段而言,原来的录音机、录像机等电教手段已经很难适应信息社会中语文教学的需要。于是,多媒体自然地步入了语文教学的殿堂,既满足了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又满足了语文素质教育对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呼唤。

说到中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运用,就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多媒体及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多媒体教学则指用录音、录像、网络等多媒体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本、图形、表格、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融为一体,是一种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教学。[1]

那么,应如何看待中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呢?首先必须明确,多媒体的运用,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1]由此可见,21世纪的中学语文课坚决不能拒绝多媒体。

二、多媒体教学的实质

一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中学多媒体语文教学构想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社会科学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系过程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而产生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2]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但是每个人可以自己决定对世界的理解并赋予世界特定的意义。因此,建构主义提出学习其实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自己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而不是期待其他人来代替这种建构。建构主义也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更有利于学习并消化新知识。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正是能解决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和“情境性”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建构主义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次伟大突破,对学习和教学都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改革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多媒体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建构主义新的教学观的实践。

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多媒体课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结合,能极大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由传统向创新转变,课堂知识的容量明显增加,课堂教学的方法得以改进,教学的质量也显著提高。运用多媒体课件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实际上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自我超越。

三、多媒体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易延坚在《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多媒体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始终突出教学目的;置思维空间的拓展于首要位置;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适时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

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处理好几大关系

1.处理好容量与质量的关系

一方面,不可追求容量而轻视质量。多媒体课堂教学密度高、容量大、节奏快是它自身的优点,但“过犹不及”,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容量和密度,就有可能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太多,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只能选择放弃“反刍”的时间,囫囵吞枣,造成过多的无效信息,不经意间反而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在适当地缩小教学容量的同时还应确立重点难点,并自始至终以此为中心,使提供的作为深化与辅助之用的信息具有基础和依靠。

另一方面,增加容量的同时不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画面的纷繁复杂,将投影画面弄得花里胡哨,播放过程中音乐飘扬,导致喧宾夺主,图文脱节,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件界面的美观或结构的新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上,反而忽视了对教材本身的钻研和对教案的设计,突出了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却忽视了其内容,可谓本末倒置。

2.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首先,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合理适时。多媒体不能取代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积累和感悟。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上一定要适时适当,把握好分寸。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不失时机发挥多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式。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吸取语文传统教学的精华。

其次,并非所有的课堂讲授都需要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常认为运用了多媒体,就全面、系统、详尽地完成了对课文所涵括的知识信息的归纳与展现,而笔者认为,这往往是一种新的支离破碎,尤其是情景交融的散文。[4]如我们在教《山中访友》时,如果把它轉化成十几个画面,即使能够忠实地再现作者笔下的景物,顶多只能给人具体的美感,而无法让学生体会文字组织上的优美。也许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用图表的方式逐一告诉学生这些美文是如何写的,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等。在这种切割式的整合再现中,不能兼顾“情”这条主线,那么,学生也就无法感受文中所透出的喜悦之情。可是对于文质兼美的散文,舍弃“景”和“情”中的任何一样都是缺少韵味的,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完整地鉴赏。而唯有多媒体与中学语文教学实现整合才能兼顾这种“情”与“景”的再现。

3.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师生互动之间的关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包含了师生精神上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沟通,而这种交流、碰撞与沟通的前提必然是师生的双边对话,由此来完成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师为了扩大课堂容量,只是一味地播放课件,学生就只能是普通的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只能称为演示。教师无法言传身教,身态、情感、现场板书设计等都很难派上用场,难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也就凸显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学生“说”的环境。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一大区别正是非常强调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文章的主旨是情感,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其次,语文课要求教师用强烈的感情表达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深入体会作者的感受。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克服“重演示,轻感悟”的弊端,而且还要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朗读等方式进行语感训练,将所理解的语言和体会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而语文教师在备课的同时也应备好情感,这又是任何一种现代教具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在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需要注重发挥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的作用。

4.处理好多媒体的运用与朗读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集音像信息于一体,能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兴趣。但如果在课件中集中的此类信息过多,必然导致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了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朗读?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标。落实到教师身上,就是要我们通过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完整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是要恰当选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均衡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5.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第一,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图解”。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课件的制作方法很多,但是如果只是找几张与课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图片或几段影像资料,把它们变成电脑素材直接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那么,非但未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反而束缚了学生自身思维的拓展,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将语文教学带入“图解”的误区。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文字是丰富的,而学生如果受画面形象的限制不能或者不愿意再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势必会缺少主观感受和理性的分析,从而导致思维萎缩。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倒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走出“图解”的误区,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切忌“喧宾夺主”而忽视了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运用多媒体不可丢掉语文课本。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时,有意或无意地丢掉了课本,教师一味地操作多媒体,学生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教师的课本尚且不说,至少可以肯定学生的语文课本放在桌子上成了摆设。无论是从走出“图解”误区的角度来说,还是作为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归根结底都要求我们重视课本,重视书上的一词一句。

6.处理好多媒体课件唯一性与教学内容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控制程序具有固定性而教学进程需要灵活性。多媒体的制作,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教师按照事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出多媒体课件,即使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控制课件的程序,比如用各种各样的按钮或者功能键,可是课件一旦制作成功,它的内容、程序都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只能一步步地按照课件的固定程序进行演示,不能及时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多媒体的内容和演示程序。这种情况下,教师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的主动性也无从谈起。传统的课堂是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现在却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时刻把握教学的主动权,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程,不能被课件牵制。

另一方面,答案具有唯一性而解答思路提倡多样性。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于问题的解答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比如对课文段落大意的概括,包括板书的设计、问题的答案等等,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安排好的。虽说教师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但介于界面的限制和答案的无穷尽性,教师能输入课件的答案只能是固定不变的,也是唯一的。教师无法预测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只能一步步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解答思路上引,直至显示出正确答案。显然,教师完全被那唯一的答案所束缚。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回答,也只能进行口头上的表扬,而在小结时依然把自己原来设计好的内容、答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只是等着教师展示答案,而不愿意去思考,去创新了。现场更正课件内容不是不可以,而是不现实,毕竟课堂的时间和设施都是有限的,学生也没有太多的耐心去等待。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板书设计来弥补这一不足。

7.处理好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掌握基本技能的关系

第一,多媒体教学不是书写不佳的挡箭牌。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书写水平非常差,客观原因是“无纸化办公”。但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总要记课堂笔记、做作业。我国中小学现行的作业方式还是以纸和笔为主,既然经历了中小学十几年的“有纸化作业”的训练,又经过了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训练,书写基础为什么还如此差?这只能说明态度不够端正,思想上不重视书写。因此,我们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精益求精,但这绝不是纵容一些教师不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二,多媒体教学不是普通话不佳的避风港。现今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因为历史原因,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汉语拼音教育,所以普通话水平较低。但是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在二十年左右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也必须说好普通话。否则,给年轻教师作了不好的榜样,必然导致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对普通话的练习,从而越说越差。说好普通话和好的书写一样,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教师的基本素质。

8.处理好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要明确教育手段先进并不代表教育思想就一定先进。多媒体教学是为切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服务的,并不是说只有公开课才用多媒体,换句话说,公开课也不一定都要用多媒体;传统备课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多媒体教学辅助中学语文教学并不是摒弃传统备课,而制作课件也绝不等于备课。此外,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还应考虑到很多因素。例如中学生的近视率较高,上课时,后排学生很难看清荧幕上的所有信息。如果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那么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才有保障。

五、结语

多媒體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场伟大革命。毋庸置疑,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同时为教师改变单调,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学成果显著提高。然而,新技术、新思维引进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作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这一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康学英.多媒体教学爱你“应”商量——对语文多谋体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天府新论,2004,(S1):312-313.

[2]唐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7):197-198.

[3]易延坚.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论坛,2004,(4):56-57.

[4]杨瑞玲.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光盘技术,2006,(6):54-55.

(责任编辑:苏宇嵬)

作者:吴婧婧

多媒体教学下中学语文论文 篇2:

视唱练耳多媒体教学方法之初探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也有了不小的更新与改变。本文将通过视唱课程中的课堂实践,对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浅析与探索,以期对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有更好的帮助,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感兴趣,在有限的课程空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好的综合音乐素质,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好的基础。

关键词:视唱练耳 多媒体教学 教学法

随着电子设备与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视唱练耳的教学思路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走入课堂,高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对于涉及很多基本音乐知识以及需要高度互动的视唱练耳教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课堂中,教师更应该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将听辨内容中的音乐元素提炼出来,做不同角度的侧重训练。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视唱教学就是这样一种较为突出的教学方式。笔者通过对多媒体课程的设计,利用现有的工具、手段、资料等对课程进行讨论与研究,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打下基础。

一、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1]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将多种媒体信息应用于对学生的教学中,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当时是综合运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多种媒体综合教学的地位。[2]本文中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定义主要指的是通过运用钢琴、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等组建而成的一系列教学课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能够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3]另一方面要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二、对视唱练耳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引导式教学

引导一词在广义上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带动某事物的发展。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引导式教学法可以应用于音乐知识及听辨等多个环节当中。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的衔接上,培养学生在学习时对学习内容举一反三式的发散性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讲解新知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设定条件范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以K46-D7-T的终止式为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会以理论知识或模唱等方式为引导,延伸至对听辨的练习及分析;而在多媒体课程中可以以某首作品的片段或某首乐曲的谱例为切入点,在此过程中以电子课件的形式给予思考过程中的提示,并逐渐减少提示的内容和比例,通过反复完成听辨与和弦功能的分析、构唱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听辨内容改成其他乐器的音色或更为丰富的变化做辅助练习,结合含有这一功能的相关知识链接,让学生充分巩固学习的知识。

(二)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也可称为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教学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也会使用对比式教学,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学素材的对比需要消耗过多的时间,因此,在课堂中选用的对比内容都是较简易的音响等。但在多媒体课程设计的对比内容中,教师通过更为直观便利的方式进行比较,能够显示出事物在个性音响、谱例等内容方面的直观性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事物的发展线索。这种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会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中,也能凸显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便利性特点,用于对比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如音色、音程,和弦的性质、速度、力度,和声功能、旋律线起伏、音乐形象等方面。虽然其中一些内容在课堂中可以通过钢琴及教师的讲解来完成,但是在精确度与对比的即时性上,应用多媒体的视唱练耳教学更具有优势。例如在不同乐器的音色对比中,多媒体可以模拟出多种乐器的音源即时进行对比,还可以丰富听辨的音色,拓展学生的思维。在音程与和弦性质的听辨对比中,教师除了在钢琴上弹奏及讲解其听觉上的变化,还可以在板书上同步体现各个相近的音程、和弦,从听觉和视觉上双管齐下,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立体。而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如果用电子化的形式展现可以完成得更加精确,教师可以分出部分精力通过肢体手势从旁辅助,加深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而涉及旋律与音乐形象方面的学习,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谱例列举出来,并结合音像资料听辨,这样可以辅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比段落,突出重点,直奔训练主题。

(三)举例式教学

举例式教学方法是视唱练耳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主要通过举出知识点的客观、具体实例说明事物的特征。举例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举例使讲解的知识点更具有说服力,并有助于加深学生记忆;二是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度,以及拓宽思路,扩大学习的广度,这对于注重理解度与听觉、视觉方面的感受度的视唱练耳课程来说非常重要。在传统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弹奏钢琴让学生感受音响的和谐程度及各个音之间的远近距离,其他举例内容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的形式,蜻蜓点水式地一语带过,对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度还有一定局限,有时大篇幅的文字描述或是语言上的讲解都不如谱例的展示来得直接、明朗。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下,视唱练耳谱例的展现更加容易、方便,更可以根据需要对谱例进行自主截取。在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使用的视唱教材都是固定的,如果想要使用一些拓展与连接的内容,应用起来会很不方便,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加入更多的例子,还可以对需要讲解的部分做出统一标注,引导学生观察重点,避免一些学生找不到小节位置或声部等方面的问题。

(四)衔接式教学

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的銜接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视唱练耳课程与课程内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练耳方面的技能训练更加注重课程间的衔接。运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解新内容前利用最简短的时间和简洁的语言带领学生快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重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这种衔接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更扎实的基础。而衔接式的多媒体教学还包括相关音乐知识的网状式衔接。另一方面,注重教学过程中整体的情感与状态的衔接导入。通过与课程相关的某一段音乐、某一幅图片,或者某一位音乐家的故事或者资料将学生一步步带入即将讲授的内容中来。背景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听声像的导入更容易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感受,这有助于对学生音乐记忆的培养。通过衔接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的互动,拓展学生思维,感性与理性双管齐下,让课堂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停留得更长久,更深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更精确、更丰富、更直观、更深刻、更高效”是多媒体视唱练耳课程中最为突出的优点。我们不能偏激地认为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只依靠于多媒体设备,而应该把它作为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快速、更方便地收集资料,运用电子设备更立体地设计课程,最终的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感兴趣,能够在有限的课程空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好的综合音乐素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董洁.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贾付兵.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

(作者简介:毛丹,女,硕士研究生,沈阳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视唱练耳)(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毛丹

多媒体教学下中学语文论文 篇3: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中误区例谈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中学语文课堂以来,就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误认为“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制作课件即备课”、“以视听代替朗读”等。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误区;例谈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也融入了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形象和生动;但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更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文章分析了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一些误区,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望语文多媒体教学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它的动态性,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它的大容量的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有些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上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误区二: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一些地区,某一些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误区三: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误区四:制作课件即备课

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误区五:以视听代替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中学语文教学。很多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在听了语文课之后都会说:现在的语文课已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这应该是给那些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多种信息的融合,而缺少了朗读,这一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点的课堂活动的教师的最中肯的评价。

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走出误区,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百灵

上一篇:电影文学诗意影响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司重整制度法律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