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所谓备课,即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所要教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准备教学内容。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关键也要看教师的备课。教师只有对语文课标、语文课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把一节课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学起来也才会有效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篇1: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课堂艺术研究

摘 要: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严峻的话题。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过去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改革后的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适应哪些新形势,提升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素质,以人性教学的方式逐步把握住当下的课堂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课堂艺术;语文教学;创新

一、课堂的探究艺术

有人说,课堂展示就是“摆样子、花架子”。就是把学生课前寻找的冗长的资料,或提前画好的画,拿到课堂上学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一番,而老师则毫无原则的一律称“好”。根本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却认为课堂展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经过刚才激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思路都打开了。我接着说:“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我们将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数字,我想把它变成一节数学课。” 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描述很美,可以把它上成一节有关‘桥’的美术课。” 有的学生说:“文中涉及到的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不衰,一定符合力学的原理,应该把它看成一节物理课。”面对如此多的设想我惊呆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学生,他们就是天才。我深感到自己才疏学浅,简直有些招架不住。抓住这个时机我说:“大家能注意到学科之间的融合,说明你们的思路很开阔,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说明课文中的某些部分吸引了你,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良好开端。”

恰当使用先进教学资源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当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影视艺术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时,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积极倡导本组教师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最大教学效率。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师偏重课文,学生视野狭窄的现象,我们还应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课堂,从而达到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二、课堂教学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组成课题研究四人小组,针对六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2.研究阶段: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必须要研究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等。但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言的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心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教师要设疑在无关之镍设疑在平淡处设置障碍,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三、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要有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感悟人性,升华人文,体会人生的大讲堂。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气氛愉悦,学生求知欲强,并且积极去探索的氛围。这种氛围一定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如果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能平等地对话、交流,就以为学生有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学生和学生之间才可以进行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能够平等的交流意味着共同分享、理解、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让互相交往的乐趣在师生之间充溢,让快乐交换。一旦学生被动的去接受这些,那么,不要说气氛,就连应该具有的求知欲都荡然无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现有教育教学方式的变更与创新,启发式代替灌输式教学,重视过程而不重视结果,综合信息互动交流替代单一的信息传递,人与人合作改变单人思考现状,让个性化彻底舍弃模式化。只要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更好的迎合新课改教育给我们带来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赵新春,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素养[j],教育革新,2009年第8期.

[2] 郑璇玲,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彰显学生主体性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0年2月号上旬刊.

作者:姜洋

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中备课艺术研究

【摘要】所谓备课,即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所要教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准备教学内容。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关键也要看教师的备课。教师只有对语文课标、语文课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把一节课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学起来也才会有效率。可以说,备课是保障课堂学习的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掌握备课艺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要具备的教学素质。本文就从备课的意义、备课的要求、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备课水平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备课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语文素养。想要有效地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仅靠课堂上的随机发挥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进行再创造,认真地备课。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备课艺术,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备课的意义

俗話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绝不是偶然的,它需要语文教师去反复推敲,不断修改,不断探索。所以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只有在上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学习效果更为高效,学生的学习气氛更为活跃。

语文是一个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的课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备课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一个语文教师只具备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教师也要适当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而备课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还可以使课堂知识显得更为饱满丰富。例如钱梦龙在讲《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就用到了物理知识和地理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如钱老师用死海的位置、死海的成因、海水的密度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深入课文,最后通过自己介绍以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得出结论,这样一节语文课不再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容易提高。试想一下,如果事先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备课,可能对这些非专业知识有这么深入的了解吗?课堂上还会这么积极有趣吗?可见,教师备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只有在课前备好课,对非专业知识有了充分掌握,才能把它很好地用于语文教学。这不只是对语文课堂的帮助,同时也充实了教师自己。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不仅会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和完善。

其次,在备课时,教师要编写教案,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所讲课文有深入了解,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把课教好,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还可以帮助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备课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与热爱,是一种对自我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关注与负责,这是美好师德的体现。

二、备课的要求

众所周知,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备课的要求有所了解。

(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所以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点等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去盲目讲课,应该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班级接受程度的教学方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到全面发展。

(二)熟悉课标

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理念、任务和方法等进行备课,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备课中去,这样备课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新课程标准强调备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考虑到对学生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要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

(三)吃透教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材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找出课文中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确定教学要求;要弄清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德。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所讲的内容,还要阅读一些与其相关文献资料,来增长自己的知识,最终将这些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这样备课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四)把握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师备课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现有条件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选择教法时,语文教师要考虑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所讲文体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在讲曹禺的《雷雨》时,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因为这篇课文是戏剧,通过表演来展示课文,会更加直观形象,方便学生对剧情的掌握以及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在讲到文言文时,里面会出现许多生僻的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这时就应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查词典、翻阅参考文献、教师点拨等多种方法并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五)了解自我

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课本、课标有所了解,同时也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首先,教师要知道自己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这部分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课堂上讲不出问题或者讲得前后不搭的尴尬情况。

除了以上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上课所需要的教具有哪些,是否要用到视频、音频播放器等,提前做好课前硬件准备;要能够根据所要讲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板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既有利于学生完成,又能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课后作业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对教师备课的高要求,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对待并完成。

三、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备课不等于“背课”

很多教师误把备课当成了“背课”,以至于在讲课时脱离了教材和学生,盲目按照教学设计上写好的念。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仅讲得累,缺少必要的补充知识,学生学习成效也不明显,而且学生听老师照本宣科地念,也会听得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

兴趣。

(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情

备课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备课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但是有的老师备课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自己认为简单的就认为学生一定也懂,从而一句话带过,自己认为难的就不厌其烦地讲,这样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

(三)备课要有自己的见解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案都可以在网上搜到,有的教师就会按照名人名家的教案或者参考资料上的教案去备课,这样不仅会脱离自己所要讲课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接受起来效果也不会太好。

我曾看过一篇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太原现场的教学实录,里面汪老师讲的《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讲好这篇课文,汪老师两次去到鸟的天堂,沿着巴金的足迹,荡舟去观赏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并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带入到课堂,与学生们分享。汪老师通过图文结合、品读想象以及感受文中“卧”字的作用等方法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一节课上得有滋有味。正因为汪老师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做了充足备课,所以讲起来才会更精彩充实。可见,在备课中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也很重要。

在备课时,教师还应该能够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等问题,将教学内容、学生和教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备课,更好地实现备课的目标。

四、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

(一)要博览群书

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各种书籍、刊物中吸取与教学有关的精华,不仅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还要多看一些其他专业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历史、政治等。教师只有自己的知识面开阔了,才能有更多的东西去展示给学生。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识。

(二)常去听课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将自己的课上好,同时也应该多去听一些其他老师的课,不仅要听语文课,也要去感受一下其他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也可以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念。

(三)勤写教案

熟能生巧,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教师应该多练习写一些教案、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不断地练习,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备课中使用,促进备课的进行。

(四)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学生是教师备课的中心。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是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学需要的优质课。

(五)要钻研教材

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本,了解学生以前掌握了哪些知识,现在又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备课,可以增强备课的针对性,提高备课的效果。

总而言之,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通过备课,优化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实现创新教学。教师不仅要备好一节课、一单元的课,还要认真去安排好整本书的课,要始终保持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對学生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备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备出有教学内涵,有思想,有激情的课。

参考文献

[1]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张宝臣,张玉森,王秀兰.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3]杨春生.备课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段昌平.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潘洪建,刘华,蔡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

[6]孙俊三.备课艺术导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编辑:陈岑)

作者:刘莹莹

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

摘 要:语言承载了知识信息,也是人际交往与情感沟通的关键方式。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但是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一般来讲,教师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即使是相同的课程,实施一样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师的语言存在差异性,也会产生异样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匮乏的教学课堂毫无生机,教学语言严谨科学的教学课堂是严肃的,而教学语言幽默诙谐的教学课堂是活跃的。鉴于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是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下面,笔者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

一、应用简明扼要与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和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语文教师的语言需要简明、有趣、生动。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应当太过严肃,需要创设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懂得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从而有效地统一理趣与情趣。语文教师的语言需要以情寓理和寓庄于谐,这样的效果要远远地强于严厉的批评。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判断,教师仅仅需要引导就可以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也往往会犯一些错误,这都是能够理解的。而这种情况下,倘若教师批评和指责学生,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的,教师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常常能够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从而活跃教学的氛围,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和理解教学知识。尤其是在讲解文质兼美的文章时,教师需要认真地设计教学语言,确保教学语言的简明扼要、有趣生动,以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此一来,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精确和适当的教学评价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应用“你真聪明”“你的声音非常洪亮”等缺少差异性的评价语言,这是由于如此的评价方式适合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教学课堂,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确保教学语言的适当、精确、鲜明。例如,教师在教授《木兰从军》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让两名学生站起来阅读体现木兰忧愁的部分,然后给出学生“这名同学通过自身忧愁的面容阅读出了木兰焦虑的心情”以及“我好像听到了木兰发出叹息的声音”的评价。这样,教师结合不同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情、语感、情绪等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异样的教学评价,不但能够激励学生,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三、应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动是双向性的,不但存在教师的教学,而且存在学生的学习,仅仅靠教师一个人是不行的。教师的讲解应当借助富有激励性与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求疑答问。教师应当时刻维持一种“引而不发”的教学状态,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碰到一系列的疑问,教师需要实施有效的语言策略激励和启发学生,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可以活跃教学的氛围,才可以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倘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平平淡淡、缺少感染效果,就难以跟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对教师富有激情和充满节奏感的教学语言感兴趣。倘若教师一直滔滔不绝地说,让学生缺少回味和思考的空间,那么,学生会感觉到比较疲劳,进而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倘若教师懂得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艺术,尽可能地确保教学语言的跌宕起伏,以及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韵律美、节奏感,那么就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应用如此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话,不但自身能够产生一种快乐感,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例如,教师教授学生说明文类的课文时,要保持一般的语速和平和的语调,而在教授有着鲜明和深沉情感的课文时,要保持舒缓的语调与低转柔和的语调。如此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好比是富有节奏感、柔美感的曲调,常常能够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有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与情感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非常关键,也必不可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从而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深深地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作者:闫敏

上一篇:大学英语听力考试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指导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