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探讨论文

2022-04-17

【中图分類号】G623.2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双向参与、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1.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1.1提出问题平淡,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教学艺术探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艺术探讨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教学艺术的探讨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三言两语是不能概其精髓的,只有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方能使教学更加异彩纷呈,建树累累。

关键词:高中语文;艺术;探讨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生能否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有没有好的的艺术性设计。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图片、形象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是教师以对自己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因此,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导入的艺术

著名特级老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语文教师总是力求在每一堂课的开始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别开生面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的特定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听课需求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而且实行起来难度颇高的教学艺术。面对新课标对教材的内容如何能提纲挈领,富有启发地导入,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服务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音乐渲染的导入,设置疑问导入,猜谜语导入,运用画面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古诗名句引入等等,但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它产生实效与时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导入理念为基点,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时制宜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转移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主体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你的语文课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语文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对中学生而言,一位教学方法新颖,思维灵活的老师总是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一位教学古板,思维僵化的老师总是给学生一种压抑的感觉。这是因为:前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后者断了学生的快乐之源,让学生丧失兴趣,自然难以受到欢迎,更不用说教学效果了。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上刻意创新,精心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作为老师,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专研新课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就可以为讲解课文创设良好的条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的目的服务。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课堂提问都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只有那些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那怎样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目标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更加注重课堂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应该偏离自己设定的目标,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提一些华而不实的问题,而应该具有渐进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对授课内容的最优掌握。

总之,教师要预先设计好问题,使之少而精却不乏趣味性并在课堂上把握住时机,选择好对象,运用一定的技巧将此呈献给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有效地评价。这样,每一个提问才会问出“学问”,问出“精彩”,问出“艺术”。

四、板书设计的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一堂课的“课睛”。它的特点是用语言诉者“视觉”,这就给形象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它与口头讲述、形象演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中心突出、命题新颖、条理清楚的板书,是对教材概括提炼的精华所在,它不仅对教师的讲述起着提纲挈领、加深印象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篇章,发展智能。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们也要讲究艺术性。

有的教师讲课时是边讲边在黑板上写,几乎每句话都要选择一两个字写在黑板上,为了引起重视,又用了许多不同的符号,课程还未讲完,黑板上已是满满的一片了。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辛苦不说,学生也会被搞得不得要领,效果并不好。另外一种情况则恰好相反,有的教师上课板书极少,多则十几个字,少则几个字,甚至无字。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上留下了一定的空白感觉。由此可见,教师应重视研究和探讨板书的形式和内容,使板书设计充满艺术性。

现代化语文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它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虽然如此,板书设计仍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一些图片,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运用彩色粉笔,充实板书的色彩。备课时,在认真钻研课文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

作者:刘娜

语文教学艺术探讨论文 篇2: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中图分類号】G623.2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双向参与、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

1.1 提出问题平淡,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表现是问题缺乏启发性,表述的语言形式、语气等,不生动,没起伏,缺少鼓动性、号召力。

1.2 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如果一堂40分钟的课程,被诸多问题所包围,那么学生就只能疲于应付回答,对于问题思考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1.3 提问偏离语文学习目标。具体表现是围绕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常常脱离文本情境,以致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只是依据课文的一些表面信息展开联想,泛泛地谈论自己的感悟,连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达不到。

1.4 问题表述笼统,对学生思维没有指向性。很多老师为了突出语文学习的感悟性,往往提出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难以做到事倍功半。

2.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2.1 教學关键处提问

2.1.1 在课文难点处质疑。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设问,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围绕文章的难点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1.2 在课题题眼处质疑。课文的题目有提示课文主要内容的,有点明课文中心的,而题目中的关键词又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抓住题目及其关键词提问,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直入中心,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直奔课文中心,还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伏笔作用。

2.1.3 从课文内容处质疑。如《科利亚的木匣》一课,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科利亚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从埋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2.1.4 从中心思想上质疑。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2.1.5 拓展内容质疑。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运用拟人手法,在描述了飞翔的小鸟和井底之蛙关于天的大小争论之后,末尾写到小鸟劝执拗的青蛙跳出井口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有意的设置悬念问:“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共同完成这个悬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2.1.6 结构巧妙处提问。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采用总分总结构,就可以让学生先找出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提问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内容,很容易就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2.1.7 在课文的矛盾处提问。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第十五自然段这一句“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和结尾段“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可提问:“童年‘一去不还’和‘重临于我的心头’矛盾吗?”然后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两个句子,理解作者“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的感情。

2.2 语言精华处提问

2.2.1 从语言反复处质疑。有些课文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课文中某个句子,某一点在文中反复出现,就是要以反复地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全文的主旨,如《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共出现过几次? 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2 从语言修辞手法入手。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对这一句的理解可以设计提问: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雹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比呢?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提问,让学生理解这样比写出了石头砸下的非常密集、迅猛,可以体现壮士们杀敌的决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2.2.3 从重点词语中提问。如《赵州桥》课文里有一句“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首先提问“游动”是一个什么词,学生自然知道是动词,但是刻在桥栏上的东西又不是活的,它怎么会动呢?是真的在动吗?继而会找到“似乎”一词,“似乎都在游动”也就是说龙其实没动,但看起来像是在动,结合下一句“真像活了一样”就让学生自然体会到图案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这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东西是谁创造的呢?自然是古代的劳动人民。这样一追问,自然就让学生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3.优化提问方式,追寻立体式提问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呈现立体模式,立体性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

4.注重及时反馈,争取有效评价

课堂上,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气氛、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予以及时的反馈。对于答对的学生,要积极的肯定,对于答错的学生,要适当地鼓励,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对自己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5.提问原则

5.1目的性。提问必须为教学服务,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突出重点,为总结归纳,为使学生精力集中等将问题设计好。

5.2启发性、引导性。对精选的启发性问题,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时要抓住课文的突破口、节骨眼来设计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维的多项探测。

5.3逻辑性。逻辑性是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教材内容合理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体现了思维的连续性。

5.4适度性。适度性是所提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防止过浅。

6.结语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问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对待课堂提问,是上好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顾素芳(1972-),女,平定县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作者:顾素芳

语文教学艺术探讨论文 篇3: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

摘 要:本文从教学艺术的视角和本质出发,审视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涵盖了课堂导入、交流、语言、提问、板书以及组织教学等环节,以达到对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行深入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就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依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这里我们只讲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进行艺术表现和科学再现的优化教学,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在这里需要遵循其科学性和艺术性,又要求教师通过灵活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对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且教学的过程充满个性和创造性,使其别具风格。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形象性。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技巧、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现和传播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变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震撼、滋润、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情理性。教师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科学再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也是需要师生关系融洽方可的,无论是教还是学,对待客观事物的情感都是理智的。

3、审美性。教师的审美价值或教学的美主要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教师仪态、语言以及板书等都属于外在美,而内在美主要是指教学的风格、意境等,例如鲜明独创、稳定成熟。只有这两种美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显示出教学魅力或审美价值。

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艺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开头好了,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就是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师生交流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3、课堂提问艺术。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为了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师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提问机制。具体来说,教师的提问必须是适当的、适时的,切不可整堂课都在提问,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很有压力;也不可以整节课没怎么提问,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不专心状态。所以,提问就是一种艺术,教师如何正确地提问呢?举个例子,在教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时,教师可以在读完寓言之后,提问学生:“大家可以从‘掩耳盗铃’这四个字猜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便会根据词义来进行猜测,有学生说:“是捂着耳朵,然后偷铃铛。”教师便可以顺势将这个答案与课文结合,看看学生说得对不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4、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5、板书设计艺术。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堂课都离不开它。板书就像一个“微型的教案”,把知识很简明、形象和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快速地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个框架结构的理解,方便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所以板书的设计要具有明确性、直观性、整体性和实用性,最好是图文并茂,无论是文字或线条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构思板书设计时可以从人和物的关系出发,也可以以文章结构顺序为线索,还可以以时间顺序为依据。但是一定要避免板书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五颜六色的标识,让学生眼花缭乱。

三、结束语

总之,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掌握运用教学科学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戚敏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J].新课程,2010(01).

[2] 万淑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林区教学,2006(03).

作者:张小凤

上一篇:科学教师培养管理论文下一篇:世界电影转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