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语文教学艺术

2024-05-06

论文语文教学艺术(共6篇)

篇1:论文语文教学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提问艺术, 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 科学而艺术地进行提问, 从提问中进行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其学习兴趣,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推动课堂进程的顺利拓展,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爱因斯坦也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1]因为解决问题, 也许仅是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课堂提问, 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设疑新颖, 激发情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课堂提问, 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提问巧, 发人深思, 要力求新颖, 讲求新意能达到激发情趣。例如《祝福》的教学,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小说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为什么却以“祝福”为题? 这样学生阅读文章就有了强有力的目的性,了解到小说的全篇情节是始终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四次年终祝福而展开, 情节集中, 结构紧凑, 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鲜明。

二、提问变直为曲, 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 就能促使学生 开动脑筋, 让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2]。如在《老山界》一文中, 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 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 当妈妈煮好早餐后, 他抢了一碗就吃, 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 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 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 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所以说, 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 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不愤、不徘不能问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高质量的提问, 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 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但课堂上要不要提问, 什么时候提问, 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而定。因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 那些可以非要想一想、方可求得答案的地方, 就宜用提问, 不用思考就可以知道的地方, 就不应该提问。在准确地把握时机的同时, 还要注意提问后的适当停顿。美国教育研究者认为, 在课堂提问中, 教师应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 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等待足够的时间, 不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 教师也要等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3]。这样做的优点是, 问题提出后, 留给学生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等的活动时间。学生回答如果不够顺畅, 教师也要耐心听答, 不宜插进追问, 使学生心情更加紧张;学生如果答不上, 支支吾吾, 或答非所问, 也不能冷淡、皱眉、不耐烦甚至斥责, 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在此基础上, 再增加问题的内容, 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这样, 就会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并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 仅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高屋 建瓴,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 这 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这样的提问处理, 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 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 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 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 继续问: 他虽变来变去, 但有一点是没变的, 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 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 教者就因势利导, 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 这样一组从易到难, 环环相扣的设问, 在教者的引导下, 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善于运用发散型思维的提问。

通过选择一个发散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问题。课堂中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 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 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假如按其它标准, 又该如何划分呢? 学生通过这些训练, 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自然会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 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六、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提问的艺术不仅仅表现在怎样提出问题,还应该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如何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的下个断语“ 对了” “ 错了”。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4]。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 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表现的机会,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的阴云,帮助他们获得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如果学生对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教师应该适当点拨、引导。也许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到问题中,在“山穷水尽”之际,因为你的引导而“柳暗花明”。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创新源于“ 好奇” 与“ 质 疑”, 课堂上适时适度, 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 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的进程, 是发展学生思维,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1] 何炳骅, 云天椿, 林志荣.《语文教学系统纲要》[M] 教育出版社, 1993.[2] 许高厚 《课堂教学技巧》[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颜崇国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4]、钱佳清《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探讨》

篇2:论文语文教学艺术

潘朝阳 李如密

[摘 要]艺术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传递艺术美并共同欣赏美的活动, 艺术教学需要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使艺术教学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当前艺术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盲从、教学环境无序、教学审美错位的现象,教学艺术存在缺失。从艺术教学教学艺术的策略构想出发,需要有效设定艺术教学目标,优化布置艺术教学环境,美化升华艺术教学过程。

[关键词]艺术教学;教学艺术;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策略

艺术作为人类的独特文化代代相传,艺术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艺术教学需要教学艺术,需要创造理想的审美境界。构想艺术教学教学艺术的策略,有利于对艺术教学教学艺术深入的探究。

一、艺术教学与教学艺术概念辨析与关系定位

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在中小学教学中,艺术一般指音乐和美术这两个学科,或是综合的艺术学科。艺术教学,从狭义的理解,是指诸如音乐、美术或综合艺术等学科的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传递艺术美并共同欣赏美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而教学艺术的概念,则有着广泛的认识。“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观念并非始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的,它在古今中外教学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1] “所谓教学艺术是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2]

藉此派生出艺术教学教学艺术的概念,它是艺术教师在艺术教学中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借助辅助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艺术教师教学技能的使教师和学生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学美学的理论建构”(课题批准号:DAA080039;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朝阳(1968—),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硕士,中学音乐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艺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李如密(1964—),男,山东费县人,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共同享受艺术教学美的活动。

艺术教学也需要教学艺术,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感受艺术所蕴涵的意义和生命价值。恰当的教学艺术会给艺术教学课堂增添活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美的享受,使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得到增强。一个学会活用教学艺术进行艺术教学的教师,其课堂必定受到学生的欢迎,进而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探讨教学艺术,使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得到提高。

二、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缺失的表现与归因

艺术教学需要教学艺术,从促进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目标看,每次教学前应该有清醒的目标设定。而任何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在真空中获得,需要创造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环境,需要艺术教学过程的美化升华。“教师要追求教学艺术,那就是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富有创造性,富有审美价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仅新颖独到、别具一格,而且能吸引学生,有魅力,甚至为学生所欣赏。”[3]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艺术教学还存在着教学艺术的缺失。

(一)艺术教学目标的盲从

艺术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需要一系列的准备。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需要教学设计,需要有前瞻性的预设生成。而艺术教学的独特性决定它与其它学科相比需要更多的准备,确立艺术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分析艺术教学的内容,设计艺术教学的过程等。

实际艺术常态课中,艺术教学教学目标存在盲从现象,或是盲目乐观,或是任其自然,导致教学无艺术可言。如原本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由于相关知识的过分阐述,学生学会歌曲的目的没有完成,音乐课变成了历史课;原本是以欣赏为主的艺术课,由于人为的强调技能,使学生分享艺术美的目的没有达到,欣赏课变成了技能课。艺术教学也存在依赖多媒体的现象,如音乐课在一节课开始就以视频的形式把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违背了音乐是聆听的艺术规律;艺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或者做得不到位,如有的音乐课一节课下来很少甚至没有示范以及为学生伴奏,造成艺术课成为课件课,只要有课件谁都能上的局面,甚至有的艺术教师由于多媒体操作能力有限,教学中遇到操作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出现尴尬的局面。缺失了教学目标,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成为空中楼阁。

造成艺术教学目标盲从的原因是:一方面艺术教师常常存在看待艺术教学就 2 是唱首歌、画幅画,缺少整体的教学目标观念,缺少艺术教学的美育功能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本身的音乐或美术学科的背景,每位艺术教师在教学艺术方面学有专长,各有优势的同时也各有盲点。这使得艺术教学缺乏根基,教学艺术缺少营养。

(二)艺术教学环境的无序

艺术教学需要通过教学与环境的有机合作来促进教学艺术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环境中把握机遇,在恰当的时间展示教学艺术。然而现实中艺术教学的教学环境不够理想,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艺术教学环境的缺失表现在教室应有的美化不足;音响使用不当形成噪音;钢琴等乐器音准欠佳,其音乐让人难以容忍;随意的音乐教室的布局;辅助教学手段的过度使用等等。

造成艺术教学环境无序的原因:一是体现在艺术教学的教学环境意识上的缺失。由于艺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艺术教师也往往更注重艺术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忽视艺术教师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二是艺术教师缺少教学环境美化的指导。在各级各类艺术教师教学培训中,都把艺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放在首要的位置,艺术教学环境创造方面的知识考虑甚少,甚至完全忽视。三是教学器材长期得不到补充。如教学钢琴长期得不到调音,绘画材料得不到定期添加等。四是艺术教师不能很好面对教学环境的现实。在现实环境不佳的状况下,艺术教师未能调整自我,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因陋就简地进行艺术教学。

(三)艺术教学审美的错位

“教学并不是直接地、单独地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施加影响,而是通过审美这一基本的、中心的环节,对学生施加间接的、整体的、综合的影响,这是艺术教育较之于其他方面教育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4] 作为富有特殊使命的艺术教学,应当更加注重教学的审美功能,然而现实不尽人如意。

体现在当前的艺术教学缺乏吸引力。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影响学生,教学过程或是开始不当,或是中间疏忽,再就是结尾草率,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缺失。如曾经观摩一节音乐课《猎人合唱》,这是一首两声部合唱曲,两个声部需要分开来练习,从教学的难度上决定了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尽善尽美。教师为了能够在一节课中完成,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唱了一节课。结果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太累,3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完全丧失。

艺术教学审美错位的原因在于:一是因为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艺术教学很容易产生与艺术审美相违背的现象,一些理性的、枯燥的机械练习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学生厌烦这类学习是必然的结果。二是体现在学生艺术审美的追求。他们极易受外在因素影响,艺术欣赏有倾向追求浅显甚至低俗的趋势,造成艺术教学不能很好地吸引“观众”。三是艺术教师的引导不足。艺术教师未能发挥本身职业优势引导学生,学生不满足于成为艺术教学的配合者而存在。

三、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策略构想

艺术教学应该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这需要艺术教师积极预设生成、创造氛围、体现审美。艺术教学教学艺术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深刻体验的审美愉悦。

(一)艺术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有它的教学目标,艺术教学也不例外。“不管你花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5]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对提高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无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为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打下坚定基础。

艺术教学目标设定应着眼于使学生产生对艺术的爱好,根据艺术课程的特点,艺术教学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围绕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考虑。但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把这三点都考虑在内,不需要面面俱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能够掌握一点的知识就很不容易。所以,在艺术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要抓住最主要的目标,不能贪大求全。

艺术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一本教材拿到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勾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完成艺术教学的任务。“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 [6]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7]

教学设计上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抄抄参考书,或是每次都是同一个教案。艺术教学需要每节课都有变化,力求课堂精彩,教学有效,这都需要艺术教师对 4 教学目标精心考量,设计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艺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应当着眼于使学生形成一种终身追求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取向,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素养,艺术教学的目标必须立足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

(二)艺术教学环境的优化布置

艺术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体现在教学环境上除了听觉和视觉环境的优美,还体现在二者的和谐。笔者曾经对南京市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做过调查,在其中的环境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中,达到了极其显著性水平。艺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使教学前的环境布置显得尤为重要,从座位的排列到墙壁的布置更新,直至教学用具的摆放和使用等,都可以精心布置,“两岸桃花夹古津”,力求体现艺术教学教学艺术的对称美。

艺术教学的教学环境准备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上,如何在导入时把上节课与本节课联系起来,如何导入新课?这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新颖的导言将深深的抓住学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教学前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疲劳。课堂上,艺术教师还需要准备设立提问的环境,教师语言带来的环境影响十分显著。

艺术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创立一种适宜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中各课堂要素相辅相成,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奠定基础。所以说,艺术教学的“交响”可能需要运用一些蒙太奇的手法,需要从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等方面考虑,需要先声夺人。

(三)艺术教学过程的美化升华

艺术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需要有整体的艺术教学观念,以教学艺术的审美挖掘艺术教学的内涵,并且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从而彰显艺术教学的魅力。

1、以艺术教学的“整体”促进教学艺术的综合

学科课程综合的观念已经得到一致的认可,艺术教学也不例外。不论是单纯的音乐课还是美术课,或者直接的艺术课,学科综合都早已深入人心。艺术与相关文化、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可以丰富艺术教学的教学资源。这种融合式的艺术教学,不仅能够突出艺术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艺术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拓宽,对促进学生以艺术化的方式学习相关学科,无疑 5 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艺术课程,笔者更进一步地被启发、畅想,以整体课程的观念看待艺术课程的综合之可能性。因为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通过参与社会(不仅包括人、也包括植物、动物和整个自然)并与之关联学习生活的过程。”[8]在语文、历史、地理、英语等相关学科中,我们都能够找到其中的艺术元素。例如小学语文中的《二泉映月》,初中历史中记载岳飞的《满江红》、初中英语中的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语文课中的《黄杨木雕》、《剪窗花》等。如果整合这些课,运用艺术教学手段授课,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对于艺术教学中的整体课程观念的实施,将更可能提高艺术教学的效率,使艺术教学教学艺术化。例如描写周恩来总理的音乐课《你是这样的人》一课,可以从信息技术方面设计,利用教学设备授课。从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中八十多岁高龄郭兰英演唱的《绣金匾》导入,到周恩来总理工作生活的图片的深入,都会深深地感染每位在场的师生,甚至可以从《你是这样的人》的歌词为落脚点,从分角色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为凝聚点,充分挖掘歌词的内涵,从整体的观念实施综合的方法,凸显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有《戏曲大舞台》一课,笔者曾经应语文教师要求上节综合课。《戏曲大舞台》中有完整的歌曲《唱脸谱》,课前,要求学生查找并在美术纸上绘制脸谱一个,经过选择展示在课堂,触动学生产生学唱歌曲的愿望„„这节课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京剧的相关知识,对绘制脸谱也产生了兴趣,而有着鲜明京调特色《唱脸谱》更成为学生的喜爱。

艺术教学有意识地强化了音乐、美术等以及其他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科之间形成一种互相补充的形态。在保持了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特征的同时,艺术教学既有教学艺术上的特色,又促进综合的整体观念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养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的艺术能力的提高。

2、以教学艺术的“审美”挖掘艺术教学的内涵

教学美的境界是艺术教学教学艺术的理想追求,是通过努力也能够实现的目标。审美是感受者对事物或对音乐等艺术作品做出的心理反应。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对待事物或艺术形式的态度。“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9]艺术教学教学艺术可以给学生带来 6 审美的感受。

在艺术教学教学艺术方面,教师需要仔细琢磨、钻研,力求以美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努力创造美的课堂。“一个成熟的老师,应善于在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逐步养成切合自身特点与教学实际的、良好的教学习惯与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能反映自身特点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更新与充实。”[10] “而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11]

没有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的实现,便难有艺术教育的其他方面价值的实现;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若得不到发挥,艺术教育的其他功能也难以得到发挥。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审美的教育。“艺术教育并不是直接地、单独地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施加影响,而是通过审美这一基本的、中心的环节,对学生施加间接的、整体的、综合的影响,这是艺术教育较之于其他方面教育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12]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应该展现出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在教学中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使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形成审美情操。人可以以审美的方式存在,艺术教学也可以以审美的方式存在,应该把艺术教学教学美作为一种目的来考虑,进而追求悦志悦神的教学艺术的境界美。艺术教学的使命重在体验,要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在多审美通道的教学艺术引领下,学生必将获得更多艺术审美的享受。

3、以教学艺术的“有无”彰显艺术教学的魅力

艺术教学教学艺术的“有”和“无”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犹如乐谱中的音符和休止符,乐音和音乐中的静默,都是艺术教学中所必需的;也好比书法中的飞白,运笔愈恰当,层次越高,艺术的价值更强,“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艺术教学中的有无是个相对的概念,而“无”意味着“空白”。“对于教学来说,“空白”意味着对于那种太实、太繁、太露和密不透风式的教学的拒绝,教师在呈现教育内容之前,要在语言、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为学生留出想像、参与、再创造的时间与空间,”[13]它强调艺术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欣赏一段音乐时,不一定需要教师的讲解,聆听是最好的享受;在临摹一幅图画时,间隙指点,甚 7 至一个会意的眼神就能够解决学生的问题。

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也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同程度。教学的“有无”使学生在消化、吸收知识时更为变通,潜在地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和无与实和虚相对应,“以无示有,以虚显实”,“看画船尽入西湖,闲却半湖春色”,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给师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它所营造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意境。而教学艺术中的无是教学时空中的休止、跳跃或淡化。“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而不为。权且留下一空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艺术的“无”或许比“有”更胜一筹。

艺术教学需要教学艺术,需要富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需要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并在不断的磨练中创造个人独特的教学艺术。艺术教学需要教学艺术,需要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业已产生的志向。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不只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力求使每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14]革。” “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的更好——这是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15]

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艺术教师的愿望与追求!—————— 参考文献:

[1][2][10]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5.61.64.[3]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87.[4][1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4.49.[5] [15]【苏】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8.250.[6]【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5.[7] [9] 【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11.161.[8]钟启泉.“整体教育”的哲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3(6).[11] 【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5.[13]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5.[14]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9.作者联系方式:

篇3:论文语文教学艺术

1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具体意义

1 . 1 可以充分表现出艺术体操的特点

艺术体操在尊重科学知识原理的同时又表现出体操的艺术性, 其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多变, 具有创造性与情感性。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教学艺术心理可以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通过心灵契合进行艺术体操教学活动, 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极其优美、流畅的动作, 让人享受美, 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1.2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艺术体操教学环境需要师生较多的沟通交流, 不同于文化知识课堂上沟通交流, 学生与师生更需要无沟通障碍环境, 使师生双方学习、练习过程中更舒畅, 从而练习出高雅的气质。

1 . 3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果没有视觉享受, 一味追求艺术体操的高难度, 表现的体操动作缺乏艺术美, 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 并且会挫伤练习者的兴趣与信心, 使学生与老师双方心理都得不到满足, 没有归属感与成就感, 必然会影响最终学习效果。

2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运用难点与问题

2 . 1 艺术体操本身难度较大

艺术体操是一项在音乐辅助下以自然优美、富有韵律为基础的体育艺术项目, 它的主要特征是动作内容的优美性与艺术性, 动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动作幅度大, 难度较高, 对运动员的柔韧度要求很高, 因此, 部分学生练习起来难度较大。

2 . 2 学生自身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于刚进入体操学习的大学生来说, 体育训练的强度较大, 虽然已没有升学的压力, 由此体育训练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并且, 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这个年龄学习艺术体操相当困难, 想要提高体育运动成绩是件不可能的事, 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导致上课不认真, 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2 . 3 教师不够重视心理教学

大多数艺术体操专业学生都是非常热爱这门专业的, 但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差异、心理素质差异等因素而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训练艺术体操的动作具有严格规范性, 对每位同学在动作难易程度上的要求较高, 而在心理素质上不够重视,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3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3 . 1 教师重视教学的情感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 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 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 艺术体操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来打动学生, 打开学生的心灵, 老师精心编排动作, 适宜的强度来动之以情。

3 . 2 师生之间要相互友爱

师生之间彼此帮助、尊重是学好艺术体操的前提。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艺术心理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艺术体操的澎湃热情。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语言要温柔、亲切, 当学生表现出色给予高度赞扬, 当学生有一定进步时, 给予继续鼓励, 当学生在练习中有困难的时候, 给予帮助。使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友爱, 感受到老师带来的亲切感。在无形中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更有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内心充满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结果自然就是非常优秀。

3 . 3 重视教学的积极艺术

积极艺术表现在艺术体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是一种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指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 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向上、稳定的心理倾向, 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 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层面上主要指学生各种向上、主动、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积极良好的心境能使周围人精神振奋, 乐观勇敢的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体操教学的魅力。艺术体操教学在室内完成, 教学环境可能炎热、寒冷、嘈杂等, 一些学生会因为身体素质较差而不能忍受, 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心理产生抵抗;有些学生会与其他学生产生各种矛盾、隔阂等, 都会影响正常练习, 需要老师经常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采用幽默的方式调节和安慰, 老师只有在积极良好的教学心境下正确处理, 利用艺术体操自身的魅力与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喜爱, 让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心境下学习, 才能产生无穷的欢乐。用真挚的情感平等对待学生, 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尊重学生的情感。

3 . 4 重视教学的激励艺术

加强教学激励,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 使艺术体操教学生动、形象。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 (Berelson) 和斯坦尼尔 (Steiner) 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 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 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励: (1) 沟通式:学生是有情感需要的, 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帮助, 需要从同学那里得到关心、友谊等, 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后, 他们便会有更多的信心与激情去学习。老师和学生的之前的情感沟通了, 可以增加对老师的信任感。 (2) 勉励式:用勉励的口气布置学习任务, 可使学生感到满足与荣誉感, 激发学生的潜能。生硬的语气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 老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自己的语气, 考虑学生的感受, 练习效果自然就好。 (3) 参与式:指个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投入到一种鼓励个人为团队的目标做出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需要。老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 收集学生的建议, 参与备课、上课中去, 使教学自在, 学生也能认真听从。 (4) 期望式: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表现的较好的学生, 非常期望老师能给予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 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最恐惧受到老师的批评与挖苦, 遇到这些情况, 老师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表现, 给予适当的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或者改变以前的过失, 努力进步等, 激发学生补缺改过, 不要一味的肯定或否定。 (5) 宽容式:宽容, 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宽大有气量, 不计较或不追究, 如果师生之间产生矛盾, 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解决, 是妥善解决矛盾, 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要对学生耐心的教诲。 (6) 影响式:主要表现在老师自身模范上, 老师首先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影响力, 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3 . 5 重视教学的示范艺术

主要示范的是动作语言等, 它可以加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传递,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 运用多种体态语言展现出来,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老师通过动作语言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无论赞扬批评, 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3 . 6 重视教学的评价艺术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按照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 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尊重公平的评价每位学生, 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 是非常重要的。以关心、帮助、鼓励的原则进行教学, 使学生不断进步。

4 结语

艺术心理教学从本质上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教学, 以艺术体操为教学基础, 师生双方通过情感交流、心灵碰撞而实现美的感受, 追求艺术魅力, 因此,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沟通, 发挥情感效应, 建立良好的艺术氛围, 保证教学技术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冬兰.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下艺术专业双语教师胜任力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 (1) :121-125.

[2]么娜.后进生转化中的心理艺术[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3 (12) :17-19.

[3]王保中.课程教学——艺术与技术的“合璧之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再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5) :15-18, 86.

篇4:论文语文教学艺术

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艺术课堂教学标准是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明确要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手段,是教学与评价教学必须遵循的常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现阶段,我区艺术教学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督评价机制,教学的好坏没有标准,凭印象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得艺术课堂教学出现随意性强,部分教师不按照规范上课,课堂教学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违背了新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艺术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完善艺术课堂教学规范体系,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效率。

1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奎文区中小学艺术教学的实施

1.1建立规范艺术课堂教学的实施制度,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期开始,制定印发了奎文区中小学艺术课堂规范实施方案,并出台《奎文区艺术教学规范》。艺术教学制度的建立,成为引领、规范学校艺术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全区艺术教学规范提供了有力保障。

1.2学校管理开齐开全课程,避免被挤占。 召开了学校分管艺术学科的主任和全体艺术教师工作会议,传达规范艺术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计划,并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让学校领导了解艺术学科教学规范的标准和内涵,有针对性的、规范的进行艺术教学和管理活动。

2发挥教研职能,促进教师艺术课程教学能力提升

2.1培养名师,挖掘教学潜力。首先,开展“名师扶助青年教师成长”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要求青年教师(三个一)每月听指导老师一节课、每月在校内执教一节公开研讨课(可以邀请名师与教研员参加)、每学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参加每月的全区联谊教研后写出学习心得(包括收获、感悟、反思等),及时发在自己和教研员博客上。其次,举行“同课异构”等艺术学科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思路的教学展示活动,并邀请市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规范的专业性和全面性。第三,通过组织参加市区各级课堂大赛,提升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艺术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

图为2012.3月在潍坊市第十三中学举行奎文区“同课异构”中学音乐学科教研活动

2.2创新教研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首先,针对艺术学科教师的特点,举行了“摄影采风”与教学研讨相结合的教研活动,评选出摄影作品近百幅,在增强艺术教师团队凝聚力的同时,大大拓展了教师们的专业审美能力。其次,举行了以提高艺术教师基本功的才艺展示活动,充分展现了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深厚功底,为艺术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并通过奎文教育网平台进行宣传,让社会群体对艺术教师和艺术学科有了新的认识,提升了艺术教师的专业能力。

图为2012年5月在育华学校举行“奎文区中学音乐、美术学科教师才艺展示会”

3科学评价,保障学校艺术课程实施的规范

以《课程改革纲要》为基点,构建三套评价体系:即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根据规范教学的管理计划,召开了关于规范艺术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会议,传达了关于提高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规范的内容,要求艺术教师在学期初,需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表,进度表需有具体月份、周次、教学内容、授课教师等内容,教研员根据教学进度表不定期进行调研听课,这对规范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极大的监督促进作用。其次,要求艺术教师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考察评价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相关方案,教研员期末对各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写入本学年督导报告中。最后,依据《奎文区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价方案》和《奎文区学校艺术教学规范》,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价。督导标准如下:1、学校艺术教学管理规范;2、学校艺术课堂教学规范。 3、学校艺术教师培训研讨规范。4、能积极规范的参加区级以上各项艺术课堂教学比赛。

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艺术教学规范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学校艺术教学管理规范有所提高。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对艺术类课程的相关规定,教学管理规范有序;学校有明确的教学发展规划;有教学计划、教师备课、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总结等教学相关活动资料;学校基本具备满足艺术教学的相关设备和场所;学校基本能够落实艺术教师待遇,做到同工同酬。

二、学校艺术课堂教学规范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和备课进行上课,备课实效性强;大部分学校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艺术教学,如课堂乐器、形体训练等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制定的评价制度合理规范,80%学生能够掌握本学年所学习的教学内容。

三、学校艺术教师培训研讨规范有所提高。积极规范承办各项音乐学科教研活动及教师才艺展示等工作;艺术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积极选派艺术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培训活动。

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自主性发展目标,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力能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艺术活动:在小学5-6年级全面开设葫芦丝选修课程,每个学生毕业时基本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计;同时开设声乐选修课,组建育华学生合唱团计;按规划时间完成目标。分年级编印了学校音乐校本课程,使80%的学生会唱必选经典歌曲;录制艺术教学改革优质课堂资料,提炼艺术基本教学模式计;按规划时间完成目标。90%的学生会唱必选经典歌曲;编印乐器类校本课程,50%的学生能掌握一门基本的乐器;100%艺体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模式,学校艺术教学特色较明显。

存在的问题: 艺术学科的过程性资料积累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艺术教师没有把日常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反馈,影响了艺术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总结。

篇5:论文语文教学艺术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三、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线索式思路1990年第3期的《中学文科参考资料》杂志有一篇李士侠老师写的《没有春天的祥林嫂》说:为了突出祥林嫂在封建强权压榨之下,从来没有获得过春天的特色,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从而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笔者后来根据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写了如下教学简例:《祝福》教学主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像这样用一个教学主问题牵动课堂阅读教学、牵动学生研讨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线索式思路。所谓线索式思路,是说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始终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或重要教学板块都被一根教学线索贯穿着,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的一种教学思路。线索式思路的教学设计艺术,实质上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艺术,一种严整的教学艺术。它要求对课文进行整体处理并从中提炼出优美的教学线条,从而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十分有效地突现了课文内含的最佳信息。设计线索式思路的基本要领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很明显,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学设计所要抓住、所要突现的线索。它一方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又能牵动课堂阅读活动生动有序地进行。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线索式思路中的线索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词语线索以词语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称之为一词经纬式思路。其特征就是巧妙抓住足以结构全文教学过程、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词(或短语)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或短语)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一般来讲,这种词可以下面三种姿态出现。第一种,是课文作者安排在文中、据以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中心词、关键词、点题词等。它们或点示在文题之内,或有节奏地出现在课文内容之中,形态鲜明,直面读者,比较容易捕捉,也比较容易形成教学方案。如《向沙漠进军》的教学,若紧紧扣住文题中进军一词,用进军来贯穿教学内容,则可形成较为顺畅明晰的教学流程。第二种,是反复出现在课文之中,具有一定表达作用的词。它们不时地见于课文之中,把它们从课文中拎出来,它们竟是同一个词的集合。如《孔乙己》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若以笑为话题组织研讨,则能较好地让同学们理解到笑在这篇小说中显示出的独特的艺术力量。第三种,是伏于课文之内,需要提炼或补充出来,同时又是能直接点示课文、直接表现课文内容的词。如《愚公移山》有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句,句中平险一词,便是此篇课文之关键字眼,教学中抓住平险一词,则顺利地牵动了愚公移山故事的方方面面。下面请看笔者《口技》教学创意:教材精析:《口技》一文,运用了用关键词统领全篇的写法,它重在一个善字。教学设想:四个字--诵读,品析。教学创意:紧扣一个善字,指导学生品析课文,要求针对课文内容,用善这个词来造句--同学们说出的句子越多,表现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得越深刻。品析过程:教师要注意课堂调控,按如下三个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口技》一文,从口技者的表演看--善在声音有大小。如,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善在声音有远近。如,遥闻深巷中犬吠。善在声音有内外。如,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善在声音有动静。如,夫J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善在声音有疏密。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善在声音有张弛。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善在声音有分合。如,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善在声音有点面。如,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口技》一文,从作者的描叙看--善在文字简洁--全文365个字。善在文字生动,具有画面的特点--如变色离席、惊觉欠伸、呓语等。善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如从拍而呜之夫叱大儿可见母亲性情的温和、父亲态度的严厉。善在表现出人们的情态--如从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可见胆大的与胆小的不同的神情意态。善在文中的口技不像一般的口技表演逐个摹拟各种声响,而是有一定情景和简单的情节。善在口技人恰当地处理了声音的远近、高低、强弱、轻重,有单声有混响,节奏快慢有别。善在用排比、夸张、反复的手法以及众多的短句,渲染出一片火海。……《口技》一文,从作者的构思看--善在有正面的细腻描写,善在有侧面的尽力烘托,善在有首尾的反复映衬,善在有比较复杂的情节,善在有作者的评议赞叹;善在记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剪裁有详略,前后有照应。善在用善字通贯全篇,善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字眼。2.问题线索以提问或问题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称之为一线串珠式思路。其特征是;用一个重要问题、关键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牵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品析。这重要问题、关键问题可以是研讨的话题,也可以是有分量的提问。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品析玩味,也就是要求教师尽力在课文中找到可以把许多知识的散珠串联起来的线条,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而神不散,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认识,或感知,或理解,或分析,或赏读,或品味语言特色,或揣摩选材立意,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如下面的一些提问或问题,都是很好的教学线索。《孔乙己》:小说怎样通过手的描绘来表现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说周瑜用怎样的方法堵住了蒋干的嘴。《狼》:例说故事生动曲折的特点。《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行踪、作者感情变化、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这三种角度分层划段吗?还有没有另外的分层划段的角度呢?《旅夜抒怀》:试一试,将课文改写为一篇散文。……请看下面《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想:课文精析:这是一篇美文,它一想之怪,二想之深,三想之广:由想而寄意。教学创意:从发现的角度处理课文,用审美的眼光去教学这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奇妙写作创意、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运用、谋篇布局技巧等等内容进行妙要列举,借此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创造活动。教学线索:《过万重山漫想》妙要列举。教学视点:体味、品赏文章的妙思、精段、语句以及高超的表现手法。在这篇课文中,仅就课文的妙思就可以引出许多的品评赏鉴:〖HTK〗妙在总体思路明晰,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妙在一个激发想象的动情点:三峡。妙在一个延展想象的高度浓缩的空间:从夔门到三峡的出口。妙在漫想的思绪紧扣一个想象的点:第一个。妙在从过万重山旁逸斜出,实写漫想的巧妙角度。妙在想中有想--自己想第一个过三峡的人想些什么呢?妙在想中之想内容奇妙,句式精美,层次明朗。妙在向前想了还向后想,巧妙地联系了现实。妙在三峡含义的由实到虚。妙在文中的放与收--进行交通工具与三峡形成的穿插。妙在文章的由叙到议,表达出一个鲜明的思想。妙在首尾圆合,遥相照应。还有文中的写景美段呢,文中的议论美段呢,文中的动词运用、句式组合、修辞格的运用等等,学生恐怕能够说出百余个美点!这就是一线串珠。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线索式思路在教学上的作用:(1)它表现出一种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的艺术。(2)在教学设计上,它追求一种执一而驭万的教学效果。目标似乎很单一,而牵涉的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3)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见解的活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智力发展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流,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4)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反复地、多角度地阅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另外,线索式思路还十分有利于处理不同类型的课文。对于教读课文,可设计两至三条线索,进行多角度的整体阅读教学;对于自读课文,可只指点一条学习线索。广而看之,在课文的研究性学习中,每一个话题都是一条富有牵引力的线索。

篇6:论文语文教学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设计

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日趋紧密。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利用电子课件能化静为动,使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具体,既生动又形象,深受师生的欢迎。然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容易陷入种种误区。例如,有的教师常常用课件代替板书,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制作成课件播放,以代替板书;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板书的功能。新课程下,提倡利用师生在交流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板书是师生共同“再创造”成果的记录,是教学内容的精华。课堂教学效果的动态生成性可与板书的灵活性相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绝非电子课件所能完全替代。所以,板书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反映教师教学

艺术的一面镜子,设计巧妙的板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1.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日趋紧密。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利用电子课件能化静为动,使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具体,既生动又形象,深受师生的欢迎。然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容易陷入种种误区。例如,有的教师常常用课件代替板书,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制作成课件播放,以代替板书;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板书的功能。新课程下,提倡利用师生在交流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板书是师生共同“再创造”成果的记录,是教学内容的精华。课堂教学效果的动态生成性可与板书的灵活性相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绝非电子课件所能完全替代。所以,板书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反映教师教学艺术的一面镜子,设计巧妙的板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创造课堂教学板书的意义

教学板书艺术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鼓励并吸收学生参与板书活动过程,有助于打破课堂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局面,对于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前苏联学者加里宁在一项研究中让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自编提纲,对照组则不编写提纲。实验结果表明编写提纲组的直接回忆成绩为65.3,对照组成绩为60.9。12天后的回忆成绩编写提纲的组是46.6,对照组成绩为26.0。在编写提纲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对教材进行了分析、综合、概括,又用简明的语言把它揭示出来,记忆效果明显提高。让学生参与板书过程,是一项可行的好办法。因此,优秀的教师通常会宣布,这堂课虽然是我设计的,但不是我一人的,要由我们大家来共同创造。前苏联实验教师伊利英曾提出“零黑板原则”:在黑板上没有写上课的课题,课题也不由教师口头宣布,它是在上课的中间作为全班师生共同工作的成果而逐步形成和写上黑板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师生合作共同创造课堂教学板书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2.1图文并茂式。学生对于色彩和图画的感知和记忆是优于对枯燥的文字的记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板书中教师应多应用丰富的颜色和通俗易懂的图画来进行板书设计。例如,我国优秀教师陈晓梅教学古诗《村居》一课,在板书课题后即开始讲读,但直到课文讲读完,黑板上仍是“村居”

二字。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陈老师连点三名学生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这首古诗的诗意图。一时间课堂活跃起来,其他同学或在纸上画,或交口议论,或干脆站起来嚷着提醒黑板上的同学“柳枝往右边摆!”“风筝尾巴太长了!”“还应画上拂堤杨柳!”„„待黑板上三幅彩图画完,老师看着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诗意图,高兴地告诉孩子们:“这就是诗情画意!”并将自己事先画好的一幅彩色诗意图也挂出来,让学生欣赏。而后,她让孩子们看着黑板上的诗意图,背诵起《村居》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至此,听课的老师从困惑中醒悟了:画图本身不就是板书的一种直观形式吗?让孩子体会诗情并亲自画出来不更实用吗?用图画表现诗意不就是艺术地再现生活吗?由教师板书变为学生板书,这不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啊!而这种艺术之境不正是由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而创造出来的吗?

2.2思维导图式。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它能够:

2.2.1增强使用者的超强记忆能力

2.2.2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

2.2.3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在课堂教学板书创作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整理、反思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把今天的所获应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交往,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意志训练,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这种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中一般用在课程的结束部分,例如,在教授《适应中学生活》这一课时,到启发反思 发展看“我”这一环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新的学习生活开始了,在新的环境里怎样才能把握这新的机会,在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面前怎样展现新的自我呢?下面请同学们在歌曲《中学时代》的歌声中围绕这节课我听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后我要怎样做?这三个问题来画一幅思维导图整理今天学习的收获。

学生画好之后让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解说自己的思维导图,这就实现了知识的自我构建,比老师教给他的更有效和实用,学生记得住、能够用。这也是师生合作共同创造课堂教学板书一种很好的方式。

3.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再创造”成果的记录,是教学内容的精华,它具有不可替代性;课堂教学板书艺术的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板书,使板书既美观又实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载体。

上一篇:高考作文真题解析+:感知自然下一篇:公务员年终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