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2022-04-24

课堂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表达手段。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1: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在日常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使用夹杂着方言的语言教学,甚至不能使用普通话教学。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语音把握不准,无法欣赏到文学作品的意蕴等不良后果,这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语言的规范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应当注意课堂语言的纯洁性,力求达到清晰、简洁、严谨,避免不规范的语言出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课堂语言的民主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以口头表达形式出现的有声语言和以身体相关部位的动作形式出现的无声语言(又称体态语言)的总和,它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语言的民主化,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体现教育的民主观念、教师的民主作风、师生的民主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鼓励性的、征询的语言可以奠定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三、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教学中就随之出现了“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这样想?”“根据他所提供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这一类的语言,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灵活。

四、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就像欢跳的山泉,叮叮咚咚地流进孩子的心房,又像那和煦的春风,轻轻柔柔吹开他们张张笑脸。它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再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之感。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如著名的学者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可以说,语言的形象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活力之所在,而且也正是它才使语文课堂放射出异彩。

由此可见,教师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再辅以恰当的身体语言,能把事物逼真地描绘出来,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体验,变枯燥无味为索然有味,经久勿忘。

五、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教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棉花姑娘》一文时,处处出现了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如棉花是一种植物,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棉花姑娘,“同学们,咱们快快和棉花姑娘打个招呼吧。”“一次次请求都失望了,同学们,棉花姑娘向我们求救了。”“大家好,我是棉花姑娘。我身上长了许多可恶的蚜虫,可难受了。我多么盼望着有人给我治病啊。可是燕子、啄木鸟、青蛙都没有办法给我治病,小朋友,你有办法吗?快帮帮我吧?”风趣幽默的语言,一下子让孩子们入情入境,让孩子们感受到棉花姑娘此刻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乐趣就如此诞生了。

六、课堂语言的鼓励性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他们自尊心很强,但也特别敏感和脆弱。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的心理,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管是评价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讲究语言艺术。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如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又如当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教师应该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重新思考的信心。学生只有在宽松、高兴、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一个严肃而敬业的教师,应该像诗人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作者:周后强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多重意义

课堂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表达手段。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如能把握好课堂语言,抓住语言艺术化的特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艺术的关键,就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活动充满无限的魅力。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审美意义。

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内涵

(一)内容美。

1.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炼。所谓准确,就是要观念明确,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教师在教学中表达内容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的正确性。教学语言要严谨,思维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抑扬顿挫,泾渭分明。所谓简炼,是指言简意赅。简练的语言就是要用最少的字句,准确清晰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内容,没有不相干的语言附加物。以质朴平易为贵,反对过分堆砌辞藻。论述简明扼要、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这样的语言才会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此外语文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训练任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性和示范性,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能。

2.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趣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式美。

1.语言纯洁文明。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体现,教师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

2.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情感美。

1.点拨启发,富有激励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心理感情上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语言的归宿。而教师饱含感情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是语言启发激励的内核。

2.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音乐美。

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力求做到语调和谐,优美动听。教师在课堂上发音要准确清晰流畅,音量要适度,语气要富有变化,或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或娓娓而谈、亲切自然,切忌矫揉造作,拿腔拿调。要把握好说话的节奏,语言节奏体现了汉语音律上和谐悦耳的特征。灵活自如地控制节奏,要求教师在理解节奏本质的基础上,正确地判断说话的具体节奏,正确发挥节奏的表情功能。节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情绪的起伏、环境的更变、课本的重、难点等都应引起教师说话节奏上的变化,适时的节奏变化,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二、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化的多重意义

课堂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学生情绪、学习效率及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一)有利于营造最佳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优美流畅、简约利落的语言,抑扬顿挫中的激情,幽默风趣中的机智与才华,最容易感染学生,使课堂具有和谐而又充满审美意义的氛围。这种氛围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软环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在这种情况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发言踊跃,课堂纪律良好”。教师的语言美直接催化着良好课堂气氛的生成;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情绪又影响着学习的效率。这是一条必然的条件关系链条,而教师的语言表达是链条中的关键!艺术化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生在赞赏教师语言美、充分享受这种语言美的同时,与教师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鸣,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得以激励,学习效率不断地高。

(二)有利于表达人文关怀,展示教学魅力。教师优美形象的课堂语言本身就充满了浓厚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学生既能借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去学习文章,又能通过课堂教学语言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增长人文知识。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在兼顾工具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弘扬人文精神,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发挥语文课程语言表达的特点,使语文课堂充满知性、哲理、情感,充满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成他们乐意学习的“天堂”。

(三)有利于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很多成熟教师的教学风格中,语言的准确、干练、流畅,表达的完美、生动、风趣是其共同点。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风格最“外化”的表现形式,是教师智慧、才华及综合教学素养的全面反映。或者说教学风格中语言表达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但却是唯一的、最外化的、最恰当的呈现方式。教师内在的素质越高,语言美的表现形式就越显得重要。因此,教师训练自己语言表达对于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严密的逻辑思维,高雅的抒情格调,准确完美、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以强大的吸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并且使他们学习有了榜样,良好的学习风气会自然形成。

(四)有利于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研究表明,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系统、条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教学语言艺术的动听程度,决定着教师语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学生的语言接受程度。教学语言鲜明的感情色彩,严密的逻辑力量会感染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感情,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积极表现又反过来正面影响教师,一种良性的相互激励态势就会自然形成,这种良性相互激励态势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美为发端。教师从教学中得到了乐趣,会精益求精,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自己,教学思想进一步完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会不断提高语文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五)有利于教师话语权的应用。语文教师的话语植根于语文教育之中,表现为一定的话语权力。课堂教学之中的教师话语中心意识、话语内容的规定性、话语形式的选择性、时间分割的单一性、话语评判的专横性是其权力的集中体现。它的强势存在使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滞后于时代要求,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话语的生成,带来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消除话语权利的泛滥,合理合法地运用话语权利,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合理化和艺术化。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气氛的保障,也是实现教师合理运用课堂话语权的重要条件。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应有丰富的语言资源,还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研究本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并对教学语言的效果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高洪民 孙华天,山东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高洪民 孙华天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3: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摘 要: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更加注重简洁、生动、亲切、规范、机智,从而使得课堂语言在提高学生脑力劳动效率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体现了教师的修养,在新课程標准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更加注重简洁、生动、亲切、规范、机智,从而使得课堂语言在提高学生脑力劳动效率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呢?

一、尊重母语,言简意赅,体现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成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忠实传播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使用并推广普通话,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母语。首先教师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似是而非。在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得讲究逻辑性,一丝不苟。有条理又不生硬、呆板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语言在表情达意的同时,做到准确完整、简洁平易是很重要的。教师除了要准确地表述概念外,还得用通俗的解说消除学生的疑问,也可以通过简笔画、教学挂图、科技片等辅助性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

二、声情并茂,寓庄于谐,讲究语言风格的艺术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力求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要做到以声传情,以形传情,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朗读讲解中。例如:《匆匆》这一课的散文风格极浓,教者要用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能够在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以情感人,从而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情、有韵、有趣的教学语言总是能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范性,教师讲究用词准确,注重逻辑规律,这会使课堂语言有时显得有些僵硬、刻板,所以“寓庄于谐”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有趣且具幽默感的语言可以营造轻松的氛围,形象的描述则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文质兼美,探究反思,讲究教学语言的独创性

课堂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求要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还要融入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言之有德”。教师在描绘事物上,要形象饱满,生动逼真,让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体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自身的文学修养很多时候会从教学语言方面体现出来,“文质兼美”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全盘授予的讲深、讲透,而是要有重点地拨开疑问,对学生进行相机指导,所以课堂教学语言要起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作用。

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语文观里,课堂教学仅仅是“以课说课,就课论课”,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一大难题。从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语文教学同样也可以做到。

四、环环相扣,收放自如,注重课堂语言的技巧性

课堂教学语言贯穿了引入、讲解、讨论、总结等多个环节,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独具匠心。完整有序的教学语言能够把各个环节巧妙连接,使之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语言的技巧。

当然,学生的出其不意常常是极富创意的,所以教师常常会面临尴尬,而我们应当是期待这样的尴尬的。比如《白杨》这一课,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爸爸深思了一会儿……说:‘这不是伞,是树……’”学生就问:“为什么‘说’的后面不连在一起,而要另起一段呢?”笔者突然才发现,原来书上“说”和“说”后面的内容是错开的,而教学参考书上并没有注明,于是笔者随机应变,只好解释说:“只有这样的错开,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每一个作家都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像这样的问题,教师每天都可能会面对。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随机应变的陈述也极富艺术性,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五、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是能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及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产生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作者:马怀强

上一篇: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明清时期民间剪纸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