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板书艺术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由于种种原因,现状并不乐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板书艺术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板书艺术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从一节《兰亭集序》随堂课说开去

下面是笔者跟随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们,到江苏苏州中学高二(2)班听戴苏伟老师所教《兰亭集序》的听课笔录:

黑板板书:古文诵读要领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演讲稿(一分钟)

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师:这位同学善于创设幽默的情节,但在叙述完齐桓公的故事之后。应加上一句话:“齐桓公死了,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结束。”

导入新课

师:(简介课文)

学习新课

师:(说明诵读的基本要求)读——理解;读——积累。怎样“诵读”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第二段、第三段交给你们自己。下面齐读第一段,读准字音。

生:(齐读第一段)

师:读音准确固然重要,读出感情最重要,读出感情的前提是理解,看看哪些句子还不很理解?

生:(边读边看)

生1:“映带左右”的“带”写出了很多景色在我们周围衬托的画面,但有山没有水,少了一些灵动。“带”字不能用其他的词代替,“带”动词,“连缀。连接”。

生2:“宇宙之大”的“大”字怎么理解?

师:“大”的理解,有的是“定语后置”,有的可以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但一般认为是前者。

……

生3:站起来朗读一遍课文。(没准备好)

师:从感觉上,好像你是带着很大的委屈来到兰亭的!

生:(坦率的)我感冒了!

师:啊,难怪呢!……

请大家用心体会,用一个字概括第一段的感情基调。

生4:(脱口而出)乐!

师:很不错!为什么乐或是乐什么?若给你4分,意味着这个答案有两个或是四个答题点。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板书:

乐 友朋相聚

乐 山水之乐

乐 觞咏之乐

乐 ????

师:最后一个“乐”是什么?最后一个“乐”实际上在文段的前面——“沐春之乐”。难怪啊,我们为应试教育所迫,远离了自然,缺乏了情趣。其实古人是很有情致的,古时有个习俗叫“沐春”,我举两个例子:

(课件展示)第一个:孔子《论语》“孔子问:‘点,尔何如?’曾点的琴曲已渐进尾声,他铿的一声。放下琴,站起来回答道:‘异乎二三子之撰。’孔子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于是,曾点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第二个: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师:由此我们看到古人的一种嗜好,暮春之际,三五知己。结伴郊行,沐乎春风,置身于山水。有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山自不待言。乐水也有它的科学道理。哲学家对水的评价是这样的,费尔巴哈讲到过“一种精神的水疗法”,认为水有一种惊人的治疗力。他说:“水不但是生殖和营养的一种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视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品。凉水使视觉清明,一看到明净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

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些,再想象马斯洛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自我需要的满足。你要放开来朗读啊!

生5:(朗读课文)

师:(鼓励地)放开,一定要放开!放开是朗读的第一要素!

生6:(继续朗读)

师:她读得比较深情,但不潇洒。

生7(女):(继续朗读)

师:这篇文章虽然更适合男生朗读,但她读得比较放开。这个字读什么?癸(gui)千万不要读成kui。

师:(范读)

生:(全班齐读)

师:这段突出了一个“乐”字,为什么第二段、第三段急转直下,写一个“悲”字呢?……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找到了一个依据,有一篇文章为证:(课件展示《与吴质书·曹丕》)

师:(深情朗读《与吴质书·曹丕》)……

师:这里面提到四个人的名字,“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伸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师:我把钥匙交给大家,请你们研习。下课!

这一节课,带给我对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如下的思考:

一、语文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难看出,苏老师的有层次的诵读安排,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里面的效果是很大的。岂止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等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益,即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二、从语文教学生态来看。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学上。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语文教学生态,笔者认为就是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有机联系而组成的一个语文教学整体,构成语文教学生态整体的各环节、各要素及彼此之间联系的质量,决定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语文教学生态的眼光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观念是“跳出语文课堂求有效”,即“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自有效的语文教学管理所营造的良好教学生态”。假若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看作一个生态链,那么“课堂教学”无疑是这个生态链中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链。上环有“语文科的集体备课”,下环有“优化的语文作业”、“科学的语文训练”、“课外辅导”、“学业评测”等,右环有“示范观摩、研讨评比”等教研活动,左环有“理论学习与培训”等,在这个生态链中,课前的“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前提。苏老师的这节课给人强烈的感受是他的“语文味浓”,而苏老师上

课“语文味浓”主要是他的“掉书袋式”的旁征博引体现出来的,这些旁征博引,应该说是他用心备课的结果,真可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三、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看,培养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是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日本学者把教师的“教学能力”界定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能力=(教材把握力)×(儿童把握力)×(技术指导力)×(精神能量)。这个公式的要点是两个:其一,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各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是互补的关系,如果一个要素的值小了,作为总体的值也会变小。其二,把‘精神能量’作为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大要素。所谓“精神能量”包括两个重大要素:1、朝气、热情、动力。2、接纳、肯定。精神能量,对于一个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语文老师是否具有语文味。精神能量是一个标签,一个精神能量低的语文教师,往往不善于接纳并肯定儿童的反应,一个精神能量低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一定缺乏情绪的感染力,艺术的吸引力。这个公式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四点要求:(1)要求教师努力研究好教材,创造性的应用好教材,并根据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有创意的设计好每一节课。研究教材,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状况,设计好教学环节,这恐怕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2)要求教师拥有儿童把握力。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把握力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所谓“儿童把握力”,主要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组织、安排、指导、管理他们的学习活动的能力。(3)要求教师拥有技术指导力。所谓“技术指导力”,应该是那些与教师工作相匹配的知识、技能、思想以及思维方式。

四、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学生实际,认识课堂教学的规律性是关键。掌握课堂教学的规律,须处理好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即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问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师撰写教案与制作课件的关系,堂前、堂上与堂后教学内容安排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动与课堂教学的静的关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与纪律约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实现培优与补差的关系。许多成功的有效教学案例,无一不是对这“十大关系”准确把握的典范,如天津一中要求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七个“贯彻始终”:组织学生贯彻始终、启发诱导贯彻始终、反馈校正贯彻始终、讲练结合贯彻始终、饱满热情贯彻始终、发挥班级群体作用贯彻始终、师生合作贯彻始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要有“四种意识”:情感意识、主体意识、质量意识、关系意识。北京五中要求学校课堂教学:把好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目的明(前提),效果佳(归宿);中间为四大环节(前后照应、展开流畅、有起伏、有高潮)、八大要素(知识新、信息多、密度大、节奏快,设计精、结构巧、气氛和、方法活)。广东省实验中学总结的有效课堂教学“十项基本原则”是:良好的班级气氛、丰富的学习机会、妥善的课程安排、明确的学习重点、扎实的学习内容、智慧的教学对话、充分的练习机会、学习策略的教导、协同合作学习、教师的适度期望。

作者:陈祥春

语文板书艺术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信息化时代的高职语文教学探究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由于种种原因,现状并不乐观。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教育媒体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作为现代信息网络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师,应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的形象,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融合网络资源,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对信息化时代的高职语文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信息化时代;高职语文;教学革新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整个教育生态因互联网而改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中指出“互联网会改变行业的形态,教育的形式和形态将随之而变。”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由于种种原因,现状不容乐观。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要与现代化教学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突破高职语文教学困境,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信息化。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意义

(一)高职语文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对高职语文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高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要求,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

(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促进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具备相应的汉语水平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保障,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良好的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一定学科之间是关联互补的,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对学习其他学科的作用更为突出,它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也是人的整个思维程序的基础支撑。必需或者良好的语文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合理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其他学科起到辅助作用,达到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学习的良性互补。

(三)陶冶学生的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使人类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生活,提升其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内容广泛、复杂,融合了巨大的精神文化价值,是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是一门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优美诗文、艺术形象,既是语言文化知识,也是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流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自身的人格塑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成人”。

二、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一)课程定位较为模糊

高职语文课程的属性和地位应该拥有相对清晰的界定,这也是教育界關注的问题之一。结合高职语文课程本身的性质分析,大学语文应突出人文性和审美性,又要兼以重视其工具性。受种种因素影响,各高职院校对高职语文课程持有不同的观点,在重视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导致其课程定位不够清晰和准确,有强调其工具性的,有侧重其人文性的,也有侧重于艺术审美性的,从而使高职语文在高职院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严重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使其逐渐被边缘化。高职语文课程的模糊定位,也使其承担着较多的功能期待,因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传统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从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基础知识到分析讲解,基本上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师生缺乏互动,极大地降低了课程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做到合作、探究,严重影响到高职语文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课堂教学只起到传输知识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近年来,即使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也仅仅是将网络资料、讲义及板书内容复制到课件上,教学依然是以单向传递知识为主要方式。

(三)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当前高职语文教育面临的危机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有:一是语文教育本身,二是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三是受时代环境的冲击。

高职语文课程定位较为模糊不仅会影响学校对本课程的设置及课时安排,也反映出学校对语文课程的不重视,势必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不重视。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基本是在前导课程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行选编,因中学语文教材版本不同,致使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教学篇目会有与高中教材相重复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大学语文没有新意,与中学语文并无不同的想法。

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他们的语文基础较差,语文功底较弱,缺乏必要的文史知识储备,中学及以前的语文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在经历了高考之后,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有兴趣要学的学生却又因自身基础无法适应教学。

在时代环境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面对市场竞争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更注重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术类课程,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就业之路做好铺垫。因此,学生并不重视对语文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由于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学习动力及兴趣,在他们的思想中,已经视高职语文可有可无,于是导致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

互联网时代,知识信息的海量化、开放化、多元化和传播的高速化、查询的便捷化,使学习语文变得“方便”,同时学生也“懒惰”了,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只要查一下、抄一抄,一切搞定。这也给学生造成了错觉,认为信息时代语文学习并不重要,也不必要,需要时上网搜搜即可,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多少热情,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高职语文教学信息化的革新思路

(一)革新师生观念,提升师生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革新教学观念。教师要紧跟时代思潮,树立育人为本、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教育新理念;要促进学生革新学习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职业能力。

首先,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全面提升。教师要通过参加培训、加强自我学习和实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和促进学生革新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课堂内外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习惯并具备相应的互联网学习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素养。

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和学生要紧跟互联网所带来的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实现角色转变。

(二)变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成长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他们喜欢且容易接受的信息化手段,围绕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继续加强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能力的同时,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高职语文教学要以科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性,激励学生思考,汲取文学和思想的养分,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注重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写作及口语交际能力。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学习素材和练习机会,提高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

(三)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形式

信息化时代,高职语文教学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教师要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思想,打破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互动机会。教师要发挥好高职语文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主体的作用,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学习情境。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固有模式,结合高职大学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和多媒体设备,把教师讲读赏析、音视频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手段集合起来,构建课堂多媒体教学空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点,提升学生的活跃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由思考和积极活跃的学习过程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可以适时适当地组建网络学习平台,开拓网络教学空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软件,推送相应的学习内容和论题,开展阅读讨论,进行答疑解惑,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即使在课外也可以通过平台学习探讨知识,展示学习成果。

(四)科学评估教学效果,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

传统考试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样的评价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时代,高职语文教学成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需要重新审视和建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完成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评定,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构成,侧重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基本素养。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课堂交流与训练、作业,尽可能避免单纯试卷考试影响学生成绩的偶然性,更多地肯定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付出的努力,更为客观地、科学地评估学生。考试形式也可以实行机考,从试题库中随机生成不同的试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作弊行为。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亟待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一线教师的共同探讨和努力。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它的应用拓展了学习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参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辅助性教学手段,教学中不能偏离高职语文教学目标,舍本逐末。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高职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亦婧.高职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J].汉字文化,2017(19):34.

[2]张永影.高职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J].课外语文,2016(20):135.

[3]李莉.依托信息化平台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80-81.

[4]陈赵.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5(10):4.

[5]王爱红.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31.

[6]许小荣.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的辩证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7):85-86.

作者:李一红

语文板书艺术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研的重要课题。下面我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提问要重精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随着课堂环境的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强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树立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要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地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江凡》这篇课文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火势庞大,情况紧急?3.假如你看到这样的紧急火情你会想些什么?4.江凡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三、课堂提问要重情

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实现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即激发情趣,兴趣盎然地教与学。目的是让老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

四、课堂提问要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教师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教师B: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C: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五、课堂提问要重评

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中,对学生的称赞表扬不绝于耳,无论是答了几个问题的,还是回答了几句话的,教师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跷起大拇指,称之“真好”、“真棒”;或者兴师动众,一次次地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一些教师死守事先写好的教案,当学生的回答进入“教案的套路”后,教师抑制不住满心欢喜,又是夸奖,又是板书。反之则含糊其辞,不置可否,南郭先生气十足。这些简单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明显存在赞赏多于引导、结果多于过程、封闭多于开放、模糊多于确定等诸多弊端,对学生有害无益。

总之,要想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离不开教学提问。从教师设计的问题能看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看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理念。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研究课堂提问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要多留心,勤思考,这样就一定会成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作者:王保荣

上一篇:数控机床系统设计方案论文下一篇:现行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