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前沿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也达到了新高度。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专业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备受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优势也愈加凸显。当前部分中职院校教学水平不够理想,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前沿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前沿课程教学论文 篇1:

基于O2O教学模式的《会计学》课程教学问题探析

为了促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线上线下(020)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两方面的设计入手,探讨《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相关问题,以期为会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手机、新媒体、互联网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90后、00后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以单纯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会出现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只顾玩手机而不认真听课等情况。为了改善高校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顺应信息化的大环境,很多高校开展信息化课程建设,线上线下(O2O)教学模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因为内容较为枯燥、知识点较密集,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基于线上线下(O2O)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探讨《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线上线下(020)教学模式概述

线上线下(O2O)即Online To Offline,源于美国,是将线下商业贸易和互联网平台对接,让互联网平台成为线下商业贸易的往来终端。2012年,MOOC理论基础得以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始出现。美国多所顶尖大学相继设立并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们进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Coursera、Udacity、edX这三大课程的提供商都是创建网络学习平台的先行者。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件运动(OCW)开始,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 ED(TED 的教育频道)视频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线上线下(020)教学的发展。线上线下(020)教学模式的出现就是“互联网+教育”的具体表现之一。

2012 年以来,MOOC 热潮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引起极大关注。为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国际趋势,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支持我国高校将一些线下课程搬到线上运行。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已经积极开展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020教学新模式”建设。

国内对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理论成果不多。一类是关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主要有郭春才,金义富(2015)、丁云华(2016)、尚岩(2016)、刘海军(2018)、张策(2018)等学者主要集中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定义、优缺点及与MOOC、翻转课堂的比较融合等方面。另一类是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某种课程或某一专业的应用介绍。如刘雅巍、杨丽丽(2015)着重探讨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龚苑媛(2016)以思政课为例提出了020教学模式三层交叉混合结构;井靖(2016)探讨“020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原则等。总之,从文献资料看我国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是介绍多于研究,以及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教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线上线下教学是从借助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的有机融合入手,力图从根本上变革课堂教学结构,顺应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需求,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好的尝试。

二、基于O2O教学模式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会计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两大部分:线上(网络)课堂和线下(实体)课堂。如何将二者设计合理、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是《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课程线上线下涉及的各个部分进行精心设计。

(一)设计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库

为了建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会计学》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设计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库是线上(网络)课堂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1. 设计适当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服务于《会计学》线上线下教学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和意见建议三个部分。

首先,学习指南应包括各单元的名称、预期达成的目标、每章对应的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等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其次,学习任务主要是学生应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任务。教师根据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将会计学教学的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即细化为会计基础知识、设置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若干课程单元。针对每个课程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教学任务。具体教学任务应适应学生的自学水平,不能过于难懂。最后,意见建议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

2. 设计录制精短的微课视频

作为配套学习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微课制作的质量对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O2O教学模式下应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视频化,即制作成精准的小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来观看使用。一节优秀的《会计学》在线微课视频,应满足内容精炼、形式精致、講授精彩的要求。为了满足录制微课的需要,《会计学》课程要重新划分课程结构,整体设计、梳理出所有重点、难点的知识点。一般,微课教学设计时要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学术性。

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来体现。比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内容,可以结合介绍古代票据、账簿等视频资料加以展示,更加形象生动。而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六要素的讲解,就是适合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案例,最好是一个企业的详细案例内容,以课件加讲解的形式体现出来,避免过于定义化。而会计的定义等内容,就需要讲解、点评不同的学术观点,体现一定的学术性。总之,针对不同部分、不同要求的《会计学》课程内容,在线微课视频的录制要选择最适合的表现形式,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心力去准备、设计、录制,是线上课程资源库中最核心也是最耗心力的一环。

3.设计丰富的配套网上学习资源

在“線上学习”环节,教师不仅需要将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还需要必要的测试部分和拓展学习资源部分。具体来说,每段视频均应配有一定数量的随堂测验题,每个单元都配有相应的单元作业,应该有课程试题库、案例库,或专题讲座库等配套网上学习资源。学生根据任务自行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对课下学习进行跟进和引导。

拓展学习资源部分的内容更多关注于以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会计知识的拓展,可以是经典会计、管理或经济类书籍的推荐和研读,也可以是案例研究或热点政策解读等的链接,这些内容应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现实性,尽量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设计有效的线下课程教学

如前所述,在线上教学环节中,微课视频部分的内容必须简而精,需体现学生需要反复理解消化的知识要点,因此,在线下课程教学中,该部分内容就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而应深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剖析难点重点和解析学术前沿。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反馈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一步精讲单元重点学习内容、设置师生研讨的单元深度学习问题、听取学生汇报展示团队学习成果等多种形式来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环节将主要以讨论为主,以测试和问答为辅,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一言堂。比如对于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汇总后,课堂上可以先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尽量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如果是由于学习进度和支撑材料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集中讲解或个别辅导答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在线学习成果及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各组的任务实施过程,包括小组的分工协作情况。最终,教师在将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结合学生整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布置后续的任务,力求将教学资源、学习过程、教学评价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O2O教学模式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

建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会计学》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非常关键。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应从过去关注教师自身应该教什么(教学内容)和如何教(教学方法)等方面,转变为关注学生希望怎么学及学习效果上来,因此,在教学任务设计方面更多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即如何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和助力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值得探究的关键问题。

(二)持续动态改进

目前,关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高校会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很少,可借鉴的资料极其有限。因此,《会计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持续动态改进显得格外必要。线上线下教学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都应启动对教师、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项目,了解和把握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在线上线下教学实践中,将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的班级,与其他部分实施或未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平行班级进行对比研究,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经验数据。

(三)优化考评机制

为了保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会计学》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必须全方位优化考评机制。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的记录功能追踪学情,根据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留言等情况综合考虑线上课堂的成绩。另一方面,在线下课堂的评分,也应是综合考虑小组表现、课堂提问、测验成绩、研讨参与度等各方面情况,力求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为了促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必要采用线上线下(020)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由于该模式在我国高校目前属于探索阶段,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商学院)

课题:本文是聊城大学2014实验技术研项目“基于ERP的经管类专业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研究”、聊城大学2016成人教育科研项目(ldcj201620)、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项目(201432)阶段性成果。

作者:周琳

会计前沿课程教学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对中职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摘 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也达到了新高度。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专业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备受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优势也愈加凸显。当前部分中职院校教学水平不够理想,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出當前中职校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而讨论影响中职校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培养的因素,研究中职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专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职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各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且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工具。如今,网络化发展波及全球的各个角落,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再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电脑、智能手机等为主导工具的交流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企业会计运营模式也摒弃了原有的人工模式,逐渐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该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必须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需要。中职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对中职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中职教育的现代化步伐。

一、中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主观意识强烈

部分中职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固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很少有学生进行社会兼职工作,也就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可言,这就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因此,很多中职学生总是喜欢幻想、憧憬未来,比如,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成功人士的辉煌,觉得“成功也就不过如此”,从而天真地以为创业、创新十分简单。殊不知,现实中创业、创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各方面的阻力、困难都会一齐袭来,更何况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根本没有能力应付。所以说,中职校学生的思想单纯,主观意识强烈,心理不够成熟,缺乏实践认知和锻炼,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抉择判定,只有及时转变这种思想,才能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自信心比较弱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信,足够的自信心可以让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反之不易成功。由于中职校学生的底子相对薄弱,容易不自信,因此中职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创业,抑或找工作,都难以掩饰“自卑”的内心,极不利于他们走向成功。实际上,当今企业都比较注重学生的真才实学,并非仅仅把学历放在第一位,还有许多企业更加青睐职业技术型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会更容易适应岗位的需要,一旦上岗就能熟练开展工作,快速进入角色与社会接轨,这也是中职校学生的优势所在。但很多时候,部分中职校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缺乏勇气,导致失去了很多机会。

(三)盲目进行选择

中职校学生还处于求学的重要阶段,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对于外界的事情知之甚少,以至于择业不科学,盲目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中职校学生的出路有两条,一是找工作,二是自行创业,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同时适合这两条出路,因此,中职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事实上,当前许多学生不了解自己,难以评估出自己适合哪一方面,盲目地选择未来,自然就盲目地学习专业知识,这样的心态很容易使他们迷失自我。毫无疑问,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专业能力必将大大下降,要想突破这个困境,必须及时调节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当前中职校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在网络化的今天,一切办公都要依靠计算机,会计工作的数据非常多,更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于是就出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新的会计工作模式,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难度,不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很难胜任这份工作。由于中职校在培养会计电算化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许多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选择到中职校进行学习。虽然如此,当前中职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其教学内容单一,基本上侧重于“财务核算”方面的内容,很少提及“供应链管理系统”。此外,由于学生初涉此领域,不容易进入状态,在懵懂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学得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抑或夹生,甚至当全部课程讲授完后,一些学生还只懂得最基础的会计核算知识,根本不了解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更不晓得软件中供应链管理的功能,以至于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业务,难以做到创新。

(二)教学方法落后

纵观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一传统模式开展教学,虽然这样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软件操作步骤,很受学生欢迎,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种种弊端,最为突出的就是限制了学生思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发展。例如,由于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演示中,次数过多,大部分课堂时间被占用,学生变得越来越懒散,不愿意动脑筋,一切都靠教师来帮忙。再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很少关注理论,以至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一旦实际操作跟不上先进的理论,学生就不能深入理解业务,也不能熟练运用软件,甚至难以独当一面。

三、影响中职校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中职校学生的特性决定了其自身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中职校学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影响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培养的因素较多,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低,二是学习目标偏离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知识未进入学习过程。首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务操作倾向于总账和财务报表系统,对于其他模块几乎一句话带过,也就是处于初级培训阶段。其次,学习目标偏离培养目标,即许多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操作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比如,在会计电算化课上执行“出纳签字”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签字,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说明学生不熟悉业务,所学知识并没有完全地转化为实践应用。

四、中职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专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视专业能力塑造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中职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更应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塑造。中职校教师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执业能力方面,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把会计电算化专业方面的知识完全消化,并能够娴熟地付诸实践。一方面,中职校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中职校学生的实习工作,确保实习过程信息更新快,所学知识更加前沿,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有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学得精透,充分展现个人的专业能力。

(二)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吸收知识

中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是根本所在,特别是会计行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对于学生而言,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新型的专业,远远超出了传统会计的学习要求,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首先,中职会计教师要全方位地向学生讲解会计业务原理、实务操作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要增设有效的实践课程,提升学生掌握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其次,中职会计教师还要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基础知识,有效吸收并消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各个细节。

(三)加强学生就业引导,增强学生学习意识

中职校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他们的最大愿望,而工作不是毕业之后马上就能找得到的,需要未雨绸缪。为了提前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应当在学校时就了解就业信息,但单纯靠自己难度较大,必须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将关键内容讲到位,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方面,在创业方面,学校要全力支持,提供政策,创造便利条件,帮助解决困难;教师要传授经验,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而让学生对本专业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中职校学生盲目择业的问题,学校应当安排專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就业形势,同时分析学生自身的优点,引导学生向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学习。

五、结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并未学到真正的本领,原因在于教学模式滞后,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能力亟待提高。随着新时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急需专业技能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校肩负着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重要职责,一定要科学地制订人才培训计划,把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职院校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课后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机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级ERP财务软件应用技能大赛,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兼职电算化会计岗位,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提升中职校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哈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谢添.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现状及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就业,2019(5).

[3]高莉,高华.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8,2(6).

[4]谢添.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现状及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就业,2019(5).

作者:林洁

会计前沿课程教学论文 篇3: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摘 要】 笔者认为,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强调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高职教学的必然选择,项目教学法的功能是项目驱动,即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带动学生思考、研究;利用资源,操作实践,进行创作,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基础会计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这门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教学的全过程看,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态度都有较大差异。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够。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为此,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基础会计》教学经验,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教师对知识定论式的讲授,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都能接受。这种“忽视兴趣主体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答案不言自明。项目教学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法。

(一)项目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创造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八项条件: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项目教学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

(二)项目教学方法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概括起来要把握三个方面:

1.要根据教学资源情况设计项目教学课题:(1)必要的教学内容: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细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2)明确的项目主题:项目要素按照所需配置的资源,力求实际,项目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3)有效的设计形式:理论性的项目要用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经验规律、定理定律的,逻辑推理,将知识点归纳总结,探索研究;应用性的项目通过研究、社会调查,通过书籍、网络、图书馆进行资料汇编等形式以及多种形式的综合等。

2.采用以下项目教学模式:“提出项目问题及命题——项目基础理论导入——学生思考讨论——项目资源提示——学生探索性实践尝试——师生研究讨论——项目资源启示——项目结论成果展示——教师点评——自我改进完善——完成项目目标”。这样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既重视了资源(校内和校外)的价值,又发挥了现有教学设施设备的工具性作用。

3.注重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按照现行教材的顺序,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下,把一些可行的现行教材内容,作为项目设计的依据,把学科内综合性的内容与本学科相联系的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等融入本学科做一些项目课题。把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二、项目教学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举例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带动学生思考、研究,利用资源,操作实践,进行创作,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时,应结合基础会计的课程特点,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选择的项目要小而精,有一定的研究性。例如,在财产清查教学中,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审计人员对甲企业财务审查时,发现有一笔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10月15日25#记账凭证(未附有原始凭证)的处理为: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28万元,贷记原材料20万元,贷记其他应付款8万元,并进行损益转销处理。上述会计分录可疑之处在于,甲企业是何原因将8万元的材料损失记入了“其他应付款”账户,审计人员对“其他应付款”的明细账进行了审查,发现有一笔应付给乙装饰公司的装饰用工费值得怀疑。审计人员实际查看了甲企业的会议室,从外观上看是最近装修的,但从账簿、会计凭证中未发现有任何记录。于是,审计人员找到乙装饰公司经理询问此事。据经理反映,他们为甲企业装饰会议室不仅出了工,而且购买了装饰材料。根据资料,让学生判断甲企业有哪些错误行为,应如何真实地记录该项经济业务。通过研究性、探讨性的项目,使学生将会计理论、方法与会计法律制度规定联系起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开展启发式教学,达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使用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基础会计》教学的系统性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其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进行某一章节的教学时,要注意与其他章节联系起来,将基础会计当做一个系统进行教学,注意分析各个概念、各种会计方法、各会计核算环节的联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和多维能力,使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系统性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把握总体知识构架。把握好知识的总体框架,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总体认识,从而理清学习思路,提高教学效果。《基础会计》的内容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讲授会计基本理论,是课程的理论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是会计方法,介绍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第三部分是会计方法的总结,主要介绍账户分类和会计核算程序;第四部分是会计工作组织的相关问题。

2.注意讲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基础会计》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首尾相连,教学中不能将相互联系的内容割裂开来,而应将教学内容串联为一个知识整体,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会计理论方法的科学性,把握会计学科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讲清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关系;会计等式与记账方法、试算平衡、会计报表的关系;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供产销及财务成果核算的业务处理的关系;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处理程序之间的关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各环节的关系。

3.注意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的结合。《基础会计》虽然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但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会计实验教学是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会计课程教学对会计业务的处理一般是做会计分录,登记“T”型账,这与会计工作实际有很大差别,只有通过会计实验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会计实验并不只是简单的会计操作技能训练,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应建立系统的基础会计实验体系,并能够体现对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会计凭证、账簿等单项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规范,培养学生会计账证表的基本操作技能;二是通过贯穿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各主要过程的综合性会计实验,使学生熟悉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培养学生会计基本业务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三是通过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将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业务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上前两者属于操作性实验,后者为分析性实验。

(二)加强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

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特点考虑,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讲授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主学习来写成。加强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有利于使教师有精力把重点内容吃透,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同时使学生不得不去学习老师没有讲解的内容,去积极思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不完全拘泥于教师所讲的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重点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着力找出教学所在的“三点”,即重点、难点和特点。通过找教学重点,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地讲解本堂课教学主要内容;通过找难点,使学生理解疑难,深入掌握;通过找特点,并加以对照比较,使学生易于理解把握。例如,在对教材的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进行备课时,应做出如下归纳:本章重点是会计等式关系,难点是对各会计要素概念的理解及四种经济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本章内容的特点是各种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使教学做到有目的、有层次、有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即《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 王红娟.会计高职教育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9).

[4] 周琼芳.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7).

作者:施金影

上一篇:历史学科考试能力论文下一篇:模拟教学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