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当前重建审计诚信、持续提高审计质量、强调舞弊审计责任的大环境下,审计理论与实践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为培养既具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创新及实践能力的财会人员,会计专业审计教学应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改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现状

摘要:随着人们对审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都开设了审计课程。目前,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成为了审计课程教学的改进方向。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审计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法制和市场监管日趋完善,审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现代审计从 20世纪80 年代初起步至今,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审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都开设了审计课程。审计是一门知识更新快、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学科,目前,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成为了审计课程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审计是一门集会计、税法、统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规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相对于其他财经类学科,它的判断推理性、综合分析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更强,属于会计课程体系中“难教又难学”的一门学科。

(一)课程认识偏差,知识涉及宽泛,学生学习困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审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既可以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具备从事审计工作的能力,从而拓宽就业渠道。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重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审计专业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审计课程学不学都无所谓。同时,审计课程专业性很强,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要想学好审计课程,搞好审计工作,必须有丰富的背景知识作为铺垫。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间较短,内容较少,更缺乏实务工作经验,大部分知识仍然只是停留在书本上,零散而抽象。面对在会计实务方面有较高要求、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审计课程,学生往往感到茫然无措,晦涩难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上接受理解,课后却感觉茫茫然不得要点。

(二)操作的模糊性和实践性,学生难以把握关键

审计学科的模糊性往往让学生感到头疼,其逻辑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会计类课程。对事件的判断,并没有唯一的审计依据和结论,实际审计工作中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外,常常需要利用其经验来进行判断,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和主观判断都存在着不同。如确认重要性水平的高低,评估可接受风险大小和掌控证据充分性等,都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不同的审计人员,受其专业学识、执业经验以及风险承担能力所限,使得他们即使对同一个企业的判断也会存在差别。这对初学审计的学生来说,更是雾里看花,难以把握。

同时,审计学科的实践性也让学生难以把握其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审计工作思路时,一般都是遵循业务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结论”来进行讲解。举例介绍时,极少会有学生日常所能见到的业务,学生对这些审计业务感到陌生和抽象,而且教师基本上是先简单介绍审计人员实施了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然后通过审计程序发现了存在的某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再采用哪些调整手段。或者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分析,介绍如果缺乏这些必要的内部控制流程会产生的各种错报和舞弊。对具体的审计过程的讲解却较少,尤其是对审计人员如何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过程。然而在实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分析思路才是审计业务的关键。没有实实在在的操作,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抽象,脱离实务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载体,科学合理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然而审计课程的教材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率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以CPA审计内容为主,教材多为审计理论,缺少审计实务,即使出现了少量案例,也只是几个小例题和调整事项而已。二是审计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理论都是从西方直译,并不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字字斟酌,细细揣摩,才能得其要领。三是教材内容仍以应试教育的模式为主,各章节有各自的知识点,没有对整个审计工作程序的系统把握。比如: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如何填写审计工作底稿等具体工作环节,教材只是提及编制这些资料的要求及内容,具体如何编制和填写却甚少提及。

(四)教学模式单一,实训建设滞后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习惯于“知识讲解-学生练习-核对答案”的教学形式,这种对于大部分学科都能适用的方式在审计教学中却是极不适用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讲授法,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是审计教学最为理想的模式,但是受到教学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选取的是调账分录的案例,考核的是学生的财务会计知识,并没有达到提高审计技能的目的;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有限,课堂不配合课后不主动,最终只能依靠教师和教材,顺着教师给予的思路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授课热情,使之流于形式。

同时,相对于高职院校会计实训项目的建设,审计实训的条件和配备则明显滞后。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审计实训往往都是不被重视的环节,没有实训基地,缺乏实训教材和内容,审计课程和实务严重脱节,违背了高职院校“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五)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安排欠妥

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从高校毕业走上讲台,理论有余实务不足,距离“双师型”教师仍有一段距离。即使部分教师考取了证书,却还是知识来源于书本,没有实践。课堂上的讲授也是从“书本”到“书本”,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同时,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采取的是“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长为5个学期,第6学期校外定岗实习。然而审计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同时具备会计、税务、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后才能开展审计教学,为此一般将审计课程安排在第五个学期,而第五学期理论教学周时较短,以实训为主,因此只能压缩审计教学课时,致使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只能走马观花,点到为止,教师难以施教,学生难以消化。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提高课程认识,合理设计教学

全球经济日益发展,经济法规企业制度也日趋完善,审计的地位随之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审计课程应该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不能仅仅是为了充实会计知识体系,更多的应该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审计知识和技能,就业时也可以从事审计相关的工作,拓展就业渠道。审计课程的教学难度大,课程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传统的教师讲授外,一方面,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影、画等多种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审计理论的抽象难懂;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模块等手段增加互动,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根据授课内容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既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只是“敲门砖”和“引路石”的作用,不能用书本或唯一的思路来禁锢学生,应鼓励学生多方面的进行研讨,培养学生发散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审计课程不仅是学之有用,也是学之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简创新教材,考评方式多样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偏操作型和实干型,不同于本科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活动必须要符合相关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熟悉审计理论和审计流程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主,所选用的教材也应服务于这一目标,体现理论为辅技能为主的原则,增加实践操作性,教师在讲授教材知识时,也应避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拘泥于教材,可根据情况将教材去繁就简,抓住重点;同时对审计课程的考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目前,审计课程的考评以期末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考核,无法体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审计课程必须改革陈旧落后的考评模式,构建灵活多样的考核体系。一是将案例研讨、课堂讨论、实训实验等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以综合考评为主,注重学生审计能力的提高;二是可以适当地将审计教学与相关证书的获得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审计相关的职业技能比赛或考试,以证代考,以赛代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资格或职称的认定,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

完善审计教师的基础知识构成,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职业敏感度,是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体系、保障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提高审计教师素质,促进审计教学效率。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给审计教师提供参与审计实践的条件,可与会计师事务所或相关的审计机构和部门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构建教师实践基地,鼓励教师走出去,脱产实践,锻炼学习,在实务中积累经验和案例,更好地服务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的同时更注重审计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如可以采用邀请校外优秀的审计执业人员来校讲座,研讨、指导审计实训或组织网络培训等方式来弥补实务的不足,使我们的审计教学更切合实际。

(四)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实训投入

相对于传统的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模式,采取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判断能力,将审计理论部分和实践无缝衔接,融会贯通,在短时间内形成审计思维。教师可以选取某些企业的账务资料,设计相关的审计背景,提供审计工作底稿等工具,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审计负责部门,自由模拟审计小组内不同的关系人,如项目经理、审计人员和审计助理等。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所提供的资料和规定的审计流程来完成审计操作,最终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并出具审计报告。

同时,高职院校应重视审计课程的实训环节,加大实训项目的投入,积极建设审计教学实验实训室,实现审计教学资源共享化、操作体系合理化、设计环境场景化、实验实训真实化。完善手工审计实训项目配套建设,开发或引进审计模拟软件,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审计环境和案例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教学目前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高职院校应直面困境,积极探索和改进,从服务学生、服从教学出发,开创审计课程教学的新局面。X

参考文献:

[1]张春梅.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科教导刊,2011,(32).

[2]景刚,耿慧敏.解读审计教学难题[J].财政财会,2010,(7).

[3]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J].财会通讯,2011,(2).

[4]陶慧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5,(3).

[5]李英艳.在高职审计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6]彭东升,袁红萍.高职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J]商业会计,2013,(20).

作者简介:

彭溪,女,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学院,会计硕士;研究方向:财会与审计。

作者:彭溪

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论文 篇2:

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 在当前重建审计诚信、持续提高审计质量、强调舞弊审计责任的大环境下,审计理论与实践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为培养既具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创新及实践能力的财会人员,会计专业审计教学应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本文探索并构建了“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助学”的互动教学模式、理论点讲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基于教学软件的审计模拟训练、引入课外泛读及择优试讲的灵活多样考核方式,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关键词] 审计课程; 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4 . 046

近年来,随着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不断拓展和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鉴证职能的进一步倚重,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审计准则),新审计准则在考虑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基础上,充分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的规定,形成了一套由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共同构成的体系。这一切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鉴证责任、审计模式和方法技能等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给高校的审计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一、审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审计人员执业环境的复杂化要求进行审计教学改革

21世纪初安然、世通等系列大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接连发生,不仅严重动摇了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能力和诚信的信任程度,而且客观地向公众呈现出一种财务舞弊金额及其经济后果日益扩大的趋势。在加强会计监管、强化审计人员揭露舞弊财务报告的责任呼声高涨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对于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及其执业诚信的重视度空前高涨,相关的审计规范也密集出台。无论是美国的SOX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S No.99(《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还是我国的新颁布的审计准则,都强调审计人员怀疑一切的职业怀疑精神、共享经验的协作精神、识别舞弊风险的执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做出适当反应的具体方式及程序的合理运用等。变化的环境在给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直接引致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产品的纵深开发,非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发与拓展,也外延和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责任。所有这些都使得传统审计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

(二) 新审计准则倡导的全新审计模式要求进行审计教学改革

区别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新审计准则系统引入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确立了现代审计的战略审计观,强调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客户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业绩衡量、风险评估等在内的战略风险的分析,主张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如出其不意的盘点等不可预计的审计程序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基于更开阔的视角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发现和判断被审计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在这种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熟知审计最基础的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要具有包括战略分析、绩效分析、风险评估、欺诈识别以及持续经营评估等在内的各项拓展技能。为了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高校的审计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三) 现行审计教育难以适应审计职业实践需求的现状要求进行审计教学改革

当前,基于重建审计诚信、缩小合理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目的而对于持续提高审计质量以及舞弊审计责任的关注与强调,将审计职业界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审计实践改革和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审计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审计实践的最新变化,审计教学模式必须适应审计职业实践的需求。但传统审计教学“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带来的专业课时的缩减、以及“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练”、“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带来的纯理论内容的灌输,严重影响学生审计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审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把握,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与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引入了案例实践教学,但该教学方式仍难使学生对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有非常整体的把握和形象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案例教学的实践效果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审计教学必须引入全新模式,以使学生在学会审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具有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审计工作。此时,加强对审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就显得极为必要。

二、我校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我校针对会计学专业的审计教学工作已有近10年的历史。鉴于审计课程的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我校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尝试了案例教学、专题调查等一些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缘于课时设置难以满足审计课程讲授所需而引致的学生学习的较低参与度及主动性。和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一样,我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仅设审计学一门课,但48学时的课时量很难保证该课程的全面讲授及其效果,我们采取的“理论部分快速讲授+实务部分案例讨论”教学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理论部分进度较快的填鸭式灌输讲授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基础学习的不踏实也直接影响报表实务部分案例讨论教学的效果。为此,自2007年学校将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设置为自学课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与此相适应,基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我们对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一) 教学目标定位

我们将本科阶段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创新及实践能力的财会人员。在此目标下,审计教学应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强调学生的“自学”,而教师的“教”应体现为“导学+助学”。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审计课程仅是延伸的核心专业课程,我们在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侧重审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同时兼顾审计实务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教学模式实践与评价

1. 尝试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教师引导学习为前提、以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基础的“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助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我校校园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审计学课程教学,将课程教案、自学指导书、参考书、课件、案例及其作业等教学资源放于平台上与学生共享,课程教学采用以教师点讲、引导、疑难解答、总结评价为辅,以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自学、练习、疑难提出与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尝试实施理论点讲式教学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点讲及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在此基础上,适时考核自学效果,安排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具体实施步骤为“给出并介绍案例—提出关键点并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安排并组织学生讨论—依据学生讨论结果施以总结评价”。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增强学生的实务分析能力。

比如学习法律责任这一章,我们可分4步展开。第一步,教师提前将课程课件、自学指导书、工具参考书等放于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据此熟悉章节的标题、脉络及内容结构;第二步,适时安排一次授课,课堂上教师施以点讲,即将本章的重要理论点(比如发现和报告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界定,审计人员遭受法律诉讼的三方面原因,普通过失、重大过失与欺诈的界定,审计人员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辨别标准,审计人员进行抗辩的理由等)逐一帮学生梳理清楚。在此基础上通过留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自学、查阅资料及探求,比如我们可让学生课外去思考为何审计人员仅对重大错误舞弊负有查出的责任?为何只能做到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何谓虚假证明文件?审计人员是适用“过错责任”还是“非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何谓舞弊三角理论?何谓审计期望差距?等等;第三步,通过课堂提问或典型例题练习适时考核自学效果;第四步,适时安排课堂案例讨论。此过程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对于案例关键点的梳理。比如,对于一个有关注册会计师遭受法律诉讼后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我们可以如下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案例加以思考:本案例是否出现了经营失败?经营失败了审计有无失败?审计后的报表有无错误?如果有错误,错误是否重大?错误若重大,注册会计师有无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如何抗辩?等等。相信,学生把这些问题讨论搞清楚了,案例讨论自然也就出效果了。

3. 尝试实施审计模拟训练。为加深学生对相关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审计技能的灵活掌握,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在后续的实践环节我们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对学生开展审计模拟训练。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以当前各项审计制度、审计法规为指导,以现实经济生活中典型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为基础,设计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模拟的企业信息资料,为审计模拟训练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比较遗憾的是学生仅能利用该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练。尽管如此,审计模拟训练对于具体审计工作方案拟定、审计证据收集与鉴定、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工作报告撰写等演练环节的设置与强调,依然能使学生对于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有个整体的认识。

4. 尝试实施课外泛读并择优试讲。为配合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资料运用能力,我们还设计了课外泛读及择优试讲的环节。具体实施方案为:教师依据当前审计热点拟定若干选题,进行学生分组,引导每组学生在查阅资料及专题调查的基础上提交相关选题的读书笔记或文献综述,并适时安排学生登台试讲,尝试对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能力加以综合训练。比如,为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我们可以拟定选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运用”,让学生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及相互交流来理解如下一些相关问题:为何会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种模式有哪些优点?具体实施步骤是怎样的?理论上通过什么机制实现审计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这种模式的在实务中运用难点有哪些?等等。再比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相关情况,我们可以布置专题,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最近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内部控制资料。当然,为强化学生对审计工作底稿要素及编制要求的理解,我们还可要求学生进一步形成相应的了解上市公司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工作底稿。实践证明,该环节有助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踪与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

5. 尝试引入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为适应审计课程的自学性质及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基于客观考核与综合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目的,我们尝试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制度,引入多种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考试形式,如预习笔记、读书笔记、平时作业、小组调研总结、上台试讲、课堂提问等形式。实践证明,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与课程的考核成绩挂钩,可激励学生努力地扮演好自学主角,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三、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结与改进思路

1. 教师充分精心的教学准备与教法设计是审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模式绝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少,教师在教学中导学、助学的导演角色反而要求教师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后期强化辅导工作,不仅在课前要精心策划,而且在课后要耐心指导。在每章开课之前,任课教师必须要在通读教材资料及分析授课对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好本章的脉络结构及重点难点,找出本章内容可有效展开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学指导书和教案,引导学生逐步展开自学进而查阅资料深入探求。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还要适时安排授课,通过提问、案例讨论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自学效果,并据考核情况实施点讲以强化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所有这些无一不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付出努力认真准备和精心策划。尤其是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案例加以思考,如何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讨论,如何在综述学生观点、梳理学生思路、最终形成结论的同时使学生有所启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心准备与课堂设计。

2. 学生对于审计流程的理解与整体把握是学好审计课程的根本前提。对于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一个关键则是给学生一个整体操作流程认识。单就审计流程而言,我们可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实施步骤,融重大错报风险的初评、再评、终评于审计计划的制订、调整及审计程序的追加考虑过程中,将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及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及实施步骤通过流程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若能结合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流程图帮学生梳理清楚的话,相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后续章节的学习目的及章节间的关联性,而且能够较深入地理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何是一种科学的审计模式,该模式是如何通过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修正及其风险应对来实现审计效率及效果的双重保证的。

3. 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审计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随着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增强,修订后的新执业准则体系不仅确立了鉴证业务的核心地位,而且愈加强调审计人员的诚信审计与职业道德素养。因此,为提高审计教学改革的有效性,保证审计教学的与时俱进,教师应在不断更新教材的基础上持续跟踪学术前沿问题,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可谓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但现实生活中一些财务舞弊案例及审计舞弊案例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应利用现实经济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审计诚信现状,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诚信始终是第一要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力生.更新理念加快审计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会计,2008(8):62-63.

[2] 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7):112-115.

[3] 陈汉文.审计[M].第2版.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 朱荣恩.审计学[M].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李晓慧.审计学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马 娟

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论文 篇3:

高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

[摘要]审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及其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培养学生在现实条件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门课,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等于拓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宽阔的就业渠道。但目前我国高职审计教学模式无论在培养模式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已不适应当前环境下对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革新审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审计 高职 实习基地

一、前言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审计专业课程,我院自1975年建校以来就开设会统专业,2008年新增审计实务专业,由于我校处于烟台地区,近几年,半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公司、民营企业数量猛增,加大了对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而且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范围和服务对象日益拓展,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单位的重视,很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这为我院审计实务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由于学校升格伊始,还是以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体系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务能力。为此,我们需要对高职审计教学进行审视,

二、加强高职审计教学的措施探讨

1.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

传统的高职审计课程由理论和实训课程两部分组成,一般是先上完理论部分,再完成实训课程,一般会安排2~3周的审计课程实训。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只有理论和实践部分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倡导多元化的课程设置。(1)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开发主体从学校为单一主体,变成学校为组织者,吸纳众多行业、企业的意见,共同开发和设计。建立审计实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设置的职业性。(2)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高职是以培养具有工作技能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己任,因此要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来完成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提倡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知识本位走出来,理论知识够用即可。(3)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依据会计审计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设计与岗位职业技能对接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

2. 充实教师队伍

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审计课程师资队伍,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培训,最终使每位教师可以灵活的掌握和运动多种教学软件和工作,提出上课质量,贯彻现代化教学的要求。(2)每年组织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进修,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3)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交流合作,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到校任教或兼职,担任校内实训课程的外聘教师,承担本专业部分授课任务,主要是技能课程的授课任务。(4)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及系部教学督导组老师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课后与教师交流经验,反馈信息;教师之间坚持相互听课。(5)加强与外聘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学习习惯等,帮助他们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锻炼教学基本功。

3.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审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学校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业务流程,能够完成难度一般的流程操作训练,如系统软件操作、沙盘实验等。我校目前审计实务专业除可以利用学校公共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英语口语训练室等)外,建有审计实训室1个,配备了审计软件、审计实训教学平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为满足审计实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我们多年来积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加强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能力,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与审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目前已与烟台双赢会计师事务所、烟台市金卓会计事务代理有限公司、烟台冠达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山东北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4. 改教学方法与手段

目前高职审计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其教学方法一般是单向“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学授课方式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当前普遍存在填鸭式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加强案例分析。高职审计课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例如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不断出现的审计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将过去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入于案例中。也为以后具体参加审计实训课程打下基础这,提高了他们处理实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互动教学,例如让学生上讲台讲课,使学生充分参与,增强学习效果。(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增加教学的活力。(4)改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采用多种考试方式,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外,还经常采取案例分析、开卷、实训等考试形式,并且在学期结束开展相关课程的技能考核。

三、结语

总之,高职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教学中必须进行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于一体,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审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奚淑琴: 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何伟威: 《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3]叶贞•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7)

作者:徐寿荣

上一篇:神经内科循证医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投资项目下的风险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