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课程综述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大会计课程综述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基于2000年以来研究人员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理实一体化三个维度进行资料梳理,并尝试在得出三个分结论后找出中职学校会计类课程教学在研究广度、研究深度和研究人员三个层面具有的特点,以引导研究人员的后续研究。

第一篇:电大会计课程综述论文

对基层电大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为更适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式教学的需要,针对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操作性,图文并茂的软件使学员加深理解、认识。但是在大部份基层电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实际情况中,教学方式及会计实验设备的落后,往往影响了教学效果,达不到该门课程的要求。基层电大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硬软设备,是目前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要求;问题;思考

广播电视大学是以开放教育为主要形式办学并通过远距离教学实现教育普及的,每门课程教学都遵循开放教育教学的特色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性课程。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会计的方法,以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信息交换的人机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在我国用于会计工作,并由此引出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通常被指使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

(一)《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和考核形式。在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它是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用友通系列管理软件之一的标准版10.1版为理论叙述的基本对象,并以之作为学生实验题的实验使用软件,同时增加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是理论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一门操作性、目的性较强的课程。该科目考核方式全部采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即形成性考核,它要求学员必须利用计算机进行上网单元考核,共进行十五次的考核。将每次操作考核及格后的平均分为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不再进行期末笔试。在十五次的上机考核中,考核一是理论考核,但是它所考核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牵涉全书内容,要求学员理解内容要点多、范围广;考核二至考核十五是实践操作题,考核内容是该门课程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学员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跳跃,即前一个考核完全正确过关后,才能进行下一个考核,题目一般为十条以下,量不多但精,且涉及知识广,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每个章节内容后才能进行考核,而且要具有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及电脑操作知识,缺一不可。如果学生只掌握基础理论或在一知半解状态下是完成不了网上的考核的。

(二)教学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业的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担任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讯设备技术。学员也必须有一定的操作电脑知识为前提才能进行学习,否则达不到教纲的要求,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二、基层电大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缺乏,专业人才不足。在各省市的基层电大或教学点,因多方面的历史条件或种种原因,很多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或非本专业出身,缺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的学习或培训,大多都是边教边学,在教学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经验不足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问题,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而有的教师在工作观念上有得过且过的心理;而基层电大因待遇问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再加上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人员不愿在基层工作,所以各方面的原因造就基层电大专业教师缺乏。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强,教学要求高。此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如果只懂会计不懂计算机或一知半解,都达不到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就会使教学水平降低,得不到教学效果。现在在基层的教学情况都是教师与机房老师进行配合,任课老师只讲理论,上机实践由机房教师进行辅导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一是集中上机实验课时机房教师不懂会计知识,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有效指导;二是个别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时,将安装过程或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询问任教老师时,教师有时因不了解实践操作出现电脑知识的情况,而回答不了同学的疑问;三是个别教师只有理论水平没实践操作能力,造成教学上有一定的不足。

(三)学生在对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上态度认识不深,对学习不感兴趣,应付了事。一是因为在县、乡镇很多单位都没有实施会计电算化,加上开放教育生源一般都是在职人员,有的学生虽然是为提升知识而读,但大部分学生思想观念:只为文凭而读,只为应付考试而来上几节课甚至托故连课都不上。二是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才能操作实验,但是学员的电脑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跟不上教学要求,从而产生一些学生厌学或者在课堂上毫无主动求学态度,导致文凭至上,及格万岁心理。真正来学习的、主动学习的学员少之甚少。

(四)教学形式跟不上。在基层电大教学上仍然是以黑板、粉笔为工具,灌输为主,使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能力仍存在浅层水平上。《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章节较多,理论知识点也多,特别在第一章它是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的概述,其中信息系统的分类知识点在其它教材上都是大篇幅进行叙述,但该课程只是将理论模型归为小结,根据教学课时要求,教师只能在教学中一牵而过,学生深入了解不够,使学员难以理解。而第二章至第十一章是理论与上机实验课相结合,但在实际中要讲解完理论内容才能上机,每周只有一节课时,教学时间分段太长,使学生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有时跟不上要求。

(五)教学设备更新不上。一些基层电大因为资金问题,生源问题,在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上与省市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所需的教学设备认识不深,出于会计专业都只需有书面资料、录像或光盘等教学工具就足以应付教学需要的旧观念,造成会计电算化教学设备整体跟不上要求。虽然有些基层电大学校设有计算机机室,但因资金或技术问题,某些配套设备还是达不到教学要求。

三、对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基层电大现有师资,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利用激励机制吸引人才,进行招聘专业性人员,充实提升师资队伍。对现有教师人员进行必要的经常性的培训,安排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教师要有自我危机感,努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要认真学好计算机知识,熟悉掌握计算机,使个人教学水平专业知识得到提高。

(二)对旧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努力适应开放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而不是灌输方式;多进行课堂训练,多上机实践,每单元都进行相应的上机操作,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应用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利用远程教育方式,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将学生疑点难点进行总结,解答,并将经验公布在网站或教学公布栏上,使学生能随时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应针对电大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到每个学员的知识层次、理解能力的各不同,上课时应重点带次点重实验进行授课,即对第一章理论知识点进行选择重点讲解,而将第二章至第十一章专业性强的章节内容讲透一些,不需每章每节的全部内容进行课堂授讲。

(三)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建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它不仅向大中企业应用也向中小企业进行扩展,为了加强电大会计学员的操作性及其综合能力,基层电大可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本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派学员到企业进行实习,使理论真正运用到现实中,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或者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四)对教学设备进行更新,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基层电大应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将学校的电脑设备进行重新调配,建立一个较有规模的会计实践机室,达到会计信息化实验要求:所需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会计模拟数据、配备耳机、话筒等等,有条件的可以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实习操作室。使学习硬件达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要求,令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电脑知识参差不齐或者有的学生没有电脑,在课余时间不能学习,针对这些特别情况学校应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在特定时间开放计算机室供学生需要和提供更多的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生能充分有机上、有机用、有机学、有人教,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章振东.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2008,(10).

[3]刘纳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5).

[4]刘兴.电大“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5]牛慧.浅谈电大会计电算化教学[J]中国电大教育,1997,(4).

作者:黄丽霏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摘 要 基于2000年以来研究人员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理实一体化三个维度进行资料梳理,并尝试在得出三个分结论后找出中职学校会计类课程教学在研究广度、研究深度和研究人员三个层面具有的特点,以引导研究人员的后续研究。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一、引论

多年来,会计类专业课程一直是各地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最多课程大类之一;在社会培训市场上,会计类培训也是社会第三方培训机构开设最集中的培训之一。本文中所指的会计类专业课程,是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目录中划定的专业代码为120100和120200的“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个专业。前者包括的专业方向有“企业会计、金融业会计、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税务代理以及会计电算化”①。本文试图将自2000年以来在這些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研究放在三个维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理实一体化下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性引领。

多年来,该领域有众多研究人员就此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以知网为搜索平台,笔者对本文研究对象历年来研究成果进行了遍历。以“会计”和“教学”为主题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共40121条相关研究成果。2000年来的研究成果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见图1。缩小范围,以“会计”“教学”和“中职”为主题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共6598条相关研究成果。2000年来的研究成果数量同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见图2。再次限定为“会计教学”加“中等职业教育”,则共108篇;“会计教学”加“中等职业学校”,则共374篇。

在对上述两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梳理后,图1中数据显示2006年和2015年是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前者见证了发表数量“会计”+“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数量突破1000,后者见证了突破3500;图2中数据也显示2006年和2015年是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前者见证了“会计”+“教学”+“中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数量突破100,后者见证了发表数量大幅突破700。时间节点前后的发表数量均呈现相较于其他跨年度的更大幅度的增长。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有两个历史事件是值得关注的。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众多的研究及事实证明,正是在这样两份文件的推进下,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世纪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以此为出发点,上述两个时间节点便是可以理解的了。图3和图4分别将图1和图2数据重新划分为三个时间段,以呈现不同时间段里的年均发表数量变化情况。

二、理论教学研究综述

所谓理论教学,是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将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理论教学,即以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诸如会计基础、财经法规等)为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本文中同时也将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进行的理论提炼成果作为理论教学范畴进行归纳。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便可以发现,它同样具有三大阶段:输入阶段、加工阶段和输出阶段。以此为出发点,分别从教学过程的输入端、中间过程和输出端对三大类教学过程进行梳理。

(一)从教学过程的输入端看

中职会计课与其他课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各种因素均是在研究学习效果时应给予首先和重点关注的。针对此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有代表的是李有桃[1]。作者指出,传统中职会计教学存在所学与需求脱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和实践训练缺乏等四个问题,再加上学生本身基础不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达不到最优化状态。基于此,作者提出从明确职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激发学习动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加强实训教学等五个方面解决问题。但作者在其文章中指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带有天然的“中职会计课”的特点,也没有针对“中职会计课”的要求,只是在其详细阐述中结合了本领域的特点。

(二)从教学过程的中间过程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教学对象以特定的教学模式施以特定的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在中间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业收获,并在过程评价中获取较为客观的结果。显然,这是对输入端的一个展开和具体实施,也包括对诸如此类因素的再组合再运用而形成的各种做法。首先,就教学模式与方法而言,为数较多的研究者以此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较多的成果。其中以王镇龙等[2]与李杰[3]为代表。王镇龙指出普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现状,提出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是行为导向教学。李杰则指出当前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存在三个问题:学科本位思想贯穿始终导致课程教学目标脱离生产实践、传统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导致课程教学效益低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模式导致课程改革很难落到实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指出应搭建“做学教合一”平台,重构教学内容并调整教学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价方法。

其次,就教学改革及其他的因素组合而言,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所谓的其他因素组合,指的是将包括教学内容、方法等因素在内的教学过程因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的操作实践,比如精品课建设。以张立波[4]为典型代表。作者首先指出了中职会计教育存在的沉疴——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原有课程体系学科化、教学方法与学习状况脱节、学业评价与行业标准脱节。其后,介绍了所在学校的四轮改革:改造老专业,培养复合人才;革新学业考核和评价制度;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开展有效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最后,作者给出了所在学校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六项成果:确立“素质为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校企融合共育人才机制,实现“教学做工”一体;构建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整合教学法”;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依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一体化系列教材,解决中职会计专业教材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的问题。寇恩华[5]则集中关注了中职会计专业精品课建设理念、平台、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三)从教学过程的输出端看

经过对教学对象的打磨,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始终是教学过程的最佳归宿。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实现向来都是需要众多因素参与的。针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成果,以王恩莹[6]为代表。作者在论证了提高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后,给出了四项提高的建议——创设轻松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善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综观整体情况,在中职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方面,目前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中间过程的成果相对最多;二是输入端的研究成果更多集中于学生个体之外的教学组成要素;三是输出端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三、实践性教学研究综述

本文中实践性教学包含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两个概念,是以会计课程的实践操作(如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为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之所以将此二类归为一体,是因为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两类教学具有较多的相同属性,比如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等。

(一)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

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有两种形式:实习与实训。实习教学,是以谋求工作为直接前提的结业性更强、强调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过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玉波[7]。作者主要是针对实习教学的输出端进行了研究,提出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以提高模拟实习效果:适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选择合适的模拟实习资料、加强模拟实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同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加大实操课程的频率和强度、充实实习指导教师资源、扩展学生直观的生活经历。诸如此类研究成果指向实习教学的组成因素(影响因素)层面,是在既有间接经验基础上的浅层次的再加工。实训教学,是以验证理论教学成果为前提的区别于结业性教学过程的过程性教学过程。高延宏[8]对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制定原则及实施途径与渠道进行了探讨,认为会计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相互协调,才能使实训教学发挥最大效能。

微观层面的实践技能及其模块化研究显然也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刘祥瑞[9]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模块化教学,提出了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实践中的五项结合: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特点结合;专业知识教学与自主探究学习结合;校内专业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结合;模块化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教师培训与人才引进结合。此类实践教学研究注重了研究层次的深入以及模块化现有的实践教学活动,甚至十分注重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交流与再组合。

(二)关于专业教学的研究

从已有文献资料看,研究成果集中于极少数几个点,诸如“职业能力”。然而,目前此类研究成果趋于表层化,较为深入地揭示规律的相对较少。其中,刘家如[10]提出,应完善教学模式以实现有效课堂,打造社会课堂实现社会评价来作为有效补充,以此彰显课内专业教学中教师及学校对规律的掌握。

综观整体,虽然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成果明显多于理论教学,但是其研究成果在整体质量上主要体现为:研究成果偏于单一,过多地集中于实践教学而忽视专业教学;倾向于在表层进行经验的简单归纳总结。但同时也发现,已有研究者开始将视野着重于前沿的理论成果,并对其付诸实践的实施情况进行理论研究。

四、“理实一体化”研究综述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中职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同样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间地带。不同的是,在微观层面,不再有如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那样的可以明确廓清界限的“结合”性的研究,而是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在现有理论教学研究或实践(专业)教学为主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地融有另一种研究成分,形成结合部分;另一种即经典的以二者结合为主要内容的研究。

第一种形式以周平[11]和丘建伟[12]为例。周平在其文中論及课程结构的衔接时给出了“‘3+4’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框架”,并同时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论及中职与本科衔接的接口课程时,指出“通过制定‘接口课程’标准,采取加大课时量、实施教考分离等措施,培养学生从事所有职业都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丘建伟在其文中论及教材整合步骤时,指出“这种环境与情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显然,作者在得出理论层面的结论或高度凝练的模型的过程中,大量地采用了实操手段和间接经验,实现了理实结合。第二种形式以苏井源[13]为代表。作者在其文中将理实结合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详细列述了5个教学方法以及5项相应的实施保障条件。

从研究成果看,第一种形式明显多于第二种形式。考虑到两个原因:一是中职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在实操层面运用的区域、层次均较处于相对弱势;二是从事此类研究的研究者们因为身份(更多的是中职学校教师)而进行后者形式研究的意愿明显弱于前者——这种情况的存在具有现实性。

总体而言,针对中职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体现出三个特点。从广度上看,研究对象及内容较为集中;从深度上看,更多停留于具象层面;从研究人员看,中职学校本专业的研究者相对较多。

参考文献

[1]李有桃.激活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基础会计课的教学效果[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2(1):63-65.

[2]王镇龙,王辉.刍议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J].职业教育,2013(12):21-24.

[3]李杰.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18):36-38.

[4]张立波.“素质为先、能力本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93-99.

[5]寇恩华,周运国.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64-265.

[6]王恩莹.对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践性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03-106.

[7]李玉波.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模拟实习效果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2):86-87.

[8]高延宏,彭广林.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框架[J].职业教育,2013(2):25-27.

[9]刘祥瑞.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126-128.

[10]刘家如.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下的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5(32):83.

[11]周平,林宁.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8(4):86-91.

[12]丘建伟.基于工作任务的企业财务会计项目教学教材的整合[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6):101-103.

[13]苏井源,李颖.中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8):279-280.

作者:赵嘉葳 黄旭升

第三篇:浅析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

摘 要:作为电大的基层教学参与者,必须正确认识电大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明确其含义,各个角色的委任,分工,职责,学员完成电大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方式、方法。从相应的规章制度方面,加强形成性考核的管理,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实现其积极意义。本文以电大网络考核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运行中的几个管理实例,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来分析其管理策略。

关键词:电大 网络 形成性考核 管理

一、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比重

目前,为确保“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依托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的逐步完善。这一测评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过程性考核,对学员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和考核,学习结束后自动生成学习过程考核成绩。

电大的形成性考核在学员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学员的考试成绩中占的比重很大。一些课程的合格要求形成性考核科目中占的比例很高。其课程的合格要求是形成性考核和期末上机考试的双及格。而基于网络课程考核的科目有的既有网络考核,也有纸质的考核,还要参加期末的笔试或者机试。在课改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不仅成为分数的组成部分,重更的是掌握专业的学习内容,提升专业的实践技能。

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是未来网络教育考试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这一新型考试模式的制度和理论还较少,建立基于网络考核模式的评价体系,包括学习质量评价、考核内容评价、评阅质量评价,是完善这一考核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进一步开展对形成性考核的管理、要求、实施、效果的研究,强化对形成性考核的管理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同时能够发现学员在网络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远程教学质量,发挥形成性考核在培养合格应用性人才中的作用。

二、电大的网络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任务

1.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中管理员的职责。作为基层教学点课程形成性考核系统的管理员,其职责是要进行班级管理、学员分班、考试管理,分配评阅教师,分配导修主任。

作为管理员就是要将直属的学员和几个教学点的学员形成性考核的工作合理安排下去。在实践中,委托给下属的工作站、教学点的同志完成他们的课改任务。在同一个系统中自己建立班级,自己委任导修主任和评阅老师,这样做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积级的作用。就是形成性测评系统中同一课程建立了好多个班级,分校的同志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评阅自己学员的作业任务。工作站的同志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评阅自己学员的作业任务。可以发挥工作站、教学点同志的主观能动性,遇到他们有独自开设的专业课程时可以自主管理,细节方面做得較为满意。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由于每学期开始时,学员无法全部进入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选课,导致形成性测评系统里没有相应课程的系统班,因此也无法依据课程无法进行委任评阅老师、导修主任的操作。只有等到学员全部进入系统后,老师才能完成相应的分班分小组操作,使得老师总是跟在学员后面转。鉴于此,我们督催导修主任老师来完成本班的这一选课的任务,以利于共同把这个工作协调完善。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僻免了这方面的问题。

2.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中评阅老师和导修主任的任务。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评阅教师,其选聘和委任是相当严肃的,应当引入监督制约机制。评阅教师的批阅环节处在教学环节的主要阶段。相当地重要,教师评判的准确和是否公正。对形成性考核环节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必须明确其标准和要求,评阅教师应当在答疑辅导和考勤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学员学习任务,培养并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例如,2014年春季我校有一位评阅老师进行课改任务评阅时他家里的电脑用的IE9.0浏览器,评阅西方经济学。他说当时评阅了所有的学员的作业。给了成绩。但是个别学员查询成绩时发现西方经济学网上课改作业没有成绩,当时已是省校通知评阅任务结束的第二天了。经学员的及时反映,我校的导修主任进行查实,有43名学员没有成绩。管理员经过咨询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平台400--电话的老师讲解,这是他家里的电脑系统浏览器IE9.0升级后出现的问题。经与省校老师协调重新打开评阅权限两小时后,重新进行了最后一次任务的评阅,补救了这部分学员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引起重视。

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导修主任,这一角色在实际教学中就是班主任的角色。导修主任要给学员分配学习小组,给学员下发学习资料,定期检查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要及时检查和督促学员在网络上学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要做好每次辅导答疑的人数统计和点名,认真记录和解答学员在网上进行的形成性测评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问。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支持服务工作,提高自身素养,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完善自己,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来赢得学员的好感和合作,来增强导修主任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3.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手机端完成任务的方法。学员完成电大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方式,一种是在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完成,还有手机端“同学-APP”也可以完成任务,这一模式使得学员可以自主地把握学习时间和完成任务的节奏。也可以完成部分课程的形成性作业任务。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正式上线后。学员可以在国家开放大学网站上面进行本学期课程的学习。相应课程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比较齐全,同时开始为学员提供答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学员的业余学习。目前国开网开发的手机端,学员在这个手机平台上可以便捷的快速的进行学习和作业,但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有相应的学习资源,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进行形成性考核作业。因为这个手机的平台是公司开发运营的,不是官方运营的。手机端的课程资源不是及时地进行完善,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网站是官方运营的,是正式的学习平台。学员在学习时应该在国家开放大学网站查找课程的学习资料和课程学期任务信息,完成当前学期课程的形成性测评任务,巩固学习知识,拓展专业技能。

三、电大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策略及建议

1.开展集中讨论,提升教学效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后,国家开放大学网开始正式运行。

为适应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各专业学员的学习需求。电大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系统在不断地升级和更新中,目前老师和学员进入形成性测评学习平台后,系统上方会有红字滚动提示“形成性测评系统要求浏览器是IE6.0-8.0,IE8.0以上版本选择兼容模式。”而现在电脑系统的浏览器升级为IE9-IE11,导修主任、评阅教师、学员在登录系统时,有时没有注意到页面上方的红字提醒。不能登录系统进行学习。我们都耐心地给以解释和指导。

部分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要求学员进行教学讨论。为此,我校适时地选择了五门课程的在线和在校实时教学讨论,按所学专业和地域把学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和讨论成了班级活动的有效形式。学员对这一教学模式比较支持,体现了极大地参与热情。学校应当及时积极指导并强化监控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学员将讨论的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或导修主任,并得到了解决。这种形式加强了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强化了彼此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导修主任对学员学习的监控指导。 (下转第268页)

(上接第233页)2.严格过程管理,注重制度落实。评阅老教师和学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切实可靠的形成性考核实施办法,加强各个环节的落实,加强措施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保证形成性考核工作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的形成性考核的管理过程中,导修主任及时催促学员上网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相关的人员进行监管,或者监管的相关制约机制不全面。我校在学员上网学习要求上进行规定。每学期注册的课程,每门课须发帖十帖,每门课在线时间不少于48小时(否则没有形考成绩),学员每周至少上网学习3个小时。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网站上各学习1个小时,学员每学期每门课必须在省电大网站发贴量不少于10贴。网上学习是形成性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不能完成网上学习,或没有网上学习记录的,将不能取得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者网络交互表现,学校必须委任网络专职人员对学员上网时数进行统计和督促。另一方面鼓勵学员有效地参与交互活动,对于学员在网站学习的时间无法进行量化赋分,学员的上网学习监管和上网交互学习模式的多样性,使得学员形成性考核成绩无一定的指标依据进行赋分。制作学员上网学习规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督促学员上网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提高电大学校网站点击率的一个措施,使得上级部门教学工作的检查时有依据可查。

3.及时提醒督促,保障考核实施。我校在学员入学时提醒学员,下发的注意事项中有学员学习细则,学员在学习本学期的形成性考核课程时,学习的时间数将会出现在学习记录中,并且可以在形成性考核课程论坛中可以与同班学员及老师进行互动,按导修主任的要求进行发贴,每学期末将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发贴要求是关于学习课程的内容。如果发无关的帖子管理员将进行删除,并通知导修主任。连续三次发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贴子及灌水帖子,将对本学期期末考试形考成绩造成影响。但是在实际形成性考核系统升级后,要求学员上网完成一定的学习时间数,作为督促学员参与网上学习的手段,不列入考试成绩的依据。

加强形成性考核方案的实施,能改善老师教和学员学时空上相对分离的状况,这可以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为学员提供学习教学系统支持和学习进度约束。以此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真正转变。

4.加强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系统研究的计划,实现“教—学—练—考”的统一设计,使考核手段更具灵活性、多样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不应看成孤立的,而是互相弥补、补充,完善对课程测评的整体方案研究。

形成性考核的度应当以维持适当学习紧张度,有利于保持学习气氛,实际上,两周完成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是较为合理合适的,同时,学习者应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考核,在老师指导和同学讨论的前提下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

为提高学员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员参与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学习自觉性及主动性,有效地监督学员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使课程综合成绩更加准确地体现学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芳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案例研究 林区教学 2012年6月.

[2]杨世鉴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与实践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月.

[3]韩晓东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研究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10月.

[4]朱卫东 网络交互教学策略探析_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实证研究 成人教育 2014年第5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5年教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DJ-B07.

作者:郭巍 张洁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