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场政治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以一种清新独特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政治课教学应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使之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展现教师的人格与魅力,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积极心理场政治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积极心理场政治教学论文 篇1:

关于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后的课程对应的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更加注意情感教育的投入,高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成了政治教师不断探索的新方向。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情感教学 策略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特别是教学方法创新是新课改的关键。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之爱学、会学、学会。情感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改革后的课程对应的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更加注意情感教育的投入,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就成了政治教师不断探索的新方向。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应实施的真正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能够达到和谐的统一。从现实的某个角度看,情感教学也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存在的重认知因素、轻情感因素的不合理现象的一种矫正。情感教学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认知信息的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师生情感不断升华与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是情感教学最根本的内涵。

一、高中政治情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注重知识传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情感因素。由于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束缚,个别教师把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目标上,习惯把一个知识点分解为重难点,让学生识记和理解,而淡薄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

2.在对学生的素质评定上,注重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考核,缺乏对知、情、意、行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体制难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差异,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德育功能。

3.在师生关系上,难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个别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严厉,使得师生关系缺乏真诚的理解和沟通,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很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当传道、授业和解惑者的角色。

二、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新教法,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树立精神和培养人格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身主导性,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的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激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必不可少。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直接经验、知识储备等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感受,并及时予以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理论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2.加强自律,发挥教师的示范性。

新课程改革指出,对于高中生的教育要注重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是高中众多学科中唯一与德育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因此,将德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非常必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先律己再育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手势、每一句话……都有教育意义。教师要用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社会现象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高中政治教学素材,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常常在德育过程中将社会现象作为教学案例,结合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3.建立多元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中政治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以政治学习成绩为标准,还应该在评价中融入一定的情感因素,建立情感化的评价系统。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对积极的、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消极的、不好的方面给予纠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生最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表现。实际上,政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其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应更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评价应更多元。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政治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的个性、情感,构建和谐的课堂才能使人格和谐发展。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可以平等对话,学生就能充分张扬个性、探索未知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和谐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就获得了心理自由。以情感人,就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学生正确地感受情感、形成有价值的道德情感。教师要营造愉快温馨的教育氛围,首先必须保持愉快温馨的心境,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爱心、诚心。中外教育学家都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视为教师的美德。此外,教师还应当培养和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与学生经常交流,让学生更亲近你,是谓“亲其师,信其道”。抓住情感共鸣的切入口是高中政治课堂魅力展现的基点。教学内容的情景,教学对象的情绪,教育者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意”,可以说政治教学是“枝枝叶叶总关情”的,教学信息流向不应是单线型的师与生,而应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网状性的传导、碰撞、激疑和反馈。因此,教师要由衷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情绪,用真诚和善意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学生之间也充满友爱和同情,相互学习和鼓舞,学生感受到老师可亲可爱,同学团结友爱,彼此之间心理相溶,情感相通,关系融洽,从而使情感的感染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协调和拍,形成良好的心理场,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推动和谐的师生情感共鸣环境的形成。

高中政治课堂教育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观察社会、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新课程理念,需要关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立足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艺术,恰当实施教学评价,将情感教学引向深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肖永华

积极心理场政治教学论文 篇2:

职高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几点思考

【摘要】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以一种清新独特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政治课教学应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使之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展现教师的人格与魅力,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关键词】周立波 思想政治课教学 语言

近年来,周立波和他的海派清口以一种清新独特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以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引人关注。我喜欢看《周立波秀》,周立波的东西很轻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在他的嘴里说出来都很有趣,能说到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鸣。据统计,一场演出的笑声超过500次,掌声也有200次左右。由此想到政治课教学语言。师欲善其教,必先美其言。尤其是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政治课堂,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下面谈谈自己对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几点体会。

一、生动形象的政治课教学语言。

周立波台词充满了海派思维和丰富想象,如“去年股市是脑充血,充发充发,就半身不遂了”;“这30年,2只轮子少了,4只轮子多了,原来坐出租的是大户,现在坐出租的算散户”。

我讲到股票、股市时把周立波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穿插进去时,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使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生动形象的语言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

二、幽默风趣的政治课教学语言

"幽默是一种状态,幽默也是一种实力。"周立波的幽默特点在于:他或他的智囊团把本来已经很老的东西,通过他们的思维策划翻新;把现在很新的东西,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串在一起,在通过周立波的全身(口,手,动作,形象)组织表达出去。在节目中,周立波置身于他所特有的诙谐幽默的修辞模式之中,对现实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进行了讽刺与调侃。对于看惯了“以正面报道”的电视新闻的观众而言,无论是其播报新闻的方式,还是他对新闻的评论与解读,时常说到观众心坎上,让人既“解乏”、“解闷”、又“解气”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如我在讲“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展现教师的人格与魅力

海派清口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其成功之处在于表演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和把握当下社会生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形式,以轻松诙谐的表达诠释了海派文化的魅力,以犀利睿智的语言道出了思想的深度,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是一个心理场,有不同的心理镜像在课堂中活动。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语言、体态,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拉进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优美的姿态、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同样能增强政治课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总能以期待的眼神回望学生;在学生进行列举的时候,我总能扳手指给他盘点等,实践证明,教师细微的动作,不仅能传达尊重、关爱的信息,还能给学生无言的鼓励。所以,体态语言,应渗透在教学语言中。这是个人特色、个人魅力的体现,更是一堂和谐的政治课不可或缺的因素。语速的调整,感情的交融。教师语言应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平铺直叙的语调,波澜全无的情感,只能让课堂成为一潭死水。此种状况下的师生,即使面对面,也如背靠背,更谈不上“师生平等对话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衷而言于表”,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充满感情,让感情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从而打动学生。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驾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政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参考文献】

《巧用鲜活事例,激活哲学课堂》作者: 杜林森

《教师语言艺术》作者:郭启明语文出版社

《一堂课的灵魂--教师的语言艺术》作者:王向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荣刚

积极心理场政治教学论文 篇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的构建探析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感染力不足的问题一直是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借鉴于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1948)的“心理场”理论,分解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的构成要素,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宿舍文化等,通过对这些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的改变,达到影响及改善学生个人心理及行为的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场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正确指引,是学生爱国奉献精神培养的有力手段,是形成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难以真正地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因此,必须寻找多种渠道,创新教育形式,使学生真心接受教育,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通过构建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心理场”,影响和感染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层次的“心理场”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贯彻实行,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一、“心理场”概念解析

“心理场”的理论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1948)提出,运用了物理学中“场”的理论,用数学、物理学、拓扑几何学等方法,描述了“心理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也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在向外发射自己的力量的同时也在接受其他事物能量的影响。自然界中的“场”是自然界中物体能量的混合,通过场,事物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接受和发射能量。“心理场”与自然界中的场相似,也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立体的场,不同的是它是以个人心理为中心形成的场。心理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最重要的两大影响因素。“心理场”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为“生活空间”,即包括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中,决定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所有事实。也就是说,存在于生活空间的事物或因素,都必然对个体当时的行为产生影响。

关于“心理场”的特征,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这里,笔者借鉴了郑希付、赵杰等在其相关文章中对心理场特征所做的归纳,以及个人对“心理场”特性的理解,得出心理场主要有以下特征:

有机化合性。在一个场中,一个事物的力量可以影响到任何其他事物的力量,一个事物的力量也可以同时接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力量。一旦这种场形成后,这些力量便会改变自身的性质,与其他的力量组合成一种新的力量。

惯性。当形成心理场的事物和对象消失后,心理场对原来处于场中的事物的影响力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仍然会持续作用一段时间。形成因素虽然消失了,但影响力依然存在。

辐射性。场的作用体现于对在场中对象的影响,无论是自然场还是心理场,场在事物中心的力量最大,越是远离中心,力量就越小。只有在场中,才能感受到来自场的力量。

诱发性。在心理场中,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充满这正的诱发性和负的诱发性,在其中的人受这些诱发因素的影响,改变自身心理及行为。

从相关学者对于“心理场”特征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心理场”是一种存在于我们生活空间中的无形的影响力,它由多种要素组成,并且具有多个层级,距离中心越近的要素对于人的影响力就越大,而这些影响力是具有持续行影响的。

从以上“心理场”的特性我们可以得出,如果高校能够积极构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场,就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感受来自这个心理场的力量,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心理场中传递出来的思想进行协调、吸收,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心理,逐渐向所引导的思想靠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场,增强正面的诱发因素,改变思政教育一味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使想要传递的思想、信念等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生活环境中,通过心理场的辐射性及诱发性,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高校“心理场”探析

正如上文所述,“心理场”的基本概念是“生活空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的事物融会在一起,共同发生作用,便对身在其中的个体产生了场的作用,诱发了其心理的改变,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场”。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将高校中的学生所处的“心理场”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图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构成要素图

如果将学校看是一个大的“心理场”,将每个学生看成是处于这个心理场中心位置,也就是受影响最强的位置,那么这个心理场的最外围的构成因素包括了学校的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等。在这个大的心理场里,更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则包括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宿舍文化等等一系列直接影响到个人心理知觉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处在场中心的个体的影响,由外向内,强度逐渐加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个体将出现心理及行为上的改变。

这也就如一个在校的学生,如果身处一个风景如画的校园中,心情自然与一个处在条件简陋、自然环境恶劣的学校中的学生不一样;如果这个学校处处洋溢着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良好氛围,那么身处其中的学子也一定容易受这种氛围的推动或感染;如果学校里老师和蔼可亲、同学友善、宿舍整洁,那么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一定也会和生活在一个师生、同学关系紧张、宿舍脏乱差的学校里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心理场”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应用这样的特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想要教给学生的理念层层渗透,那么学生最终会很自然的接受到这些理念,指导他们未来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的构建建议

(一)从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影响因素入手,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的正面强诱因。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心理场中,中心力量越大,越是远离中心,力量越小。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要把接受教育的学生们置于中心位置,那么,就要加强离他们最近的周围事物对他们的正诱发性。根据图所示,距离学生最近的心理场因素包括了教育教学、人际关系、宿舍文化、管理制度和方式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分别在这些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以增强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正诱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诱发:

1.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生动。直接的教育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传统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可能存在着说教空洞、枯燥的可能性弊端,但是通过课堂教育来实现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时候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要向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等,还是需要一些课堂教育的。但是也不一定说课堂教育就会枯燥无味,通过改革创新,为课堂加入更多新鲜的元素,也可以使讲授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定要抓住这个重要的影响元素,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学得好。通过改善教学方式的手段诱发学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教育教学这一个重要心理场影响因素的作用,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重要作用。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各自方式培养和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愿意接受师长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发挥人际关系这一要素在高校思想政治“心理场”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爱之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温暖,同学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实现学习、生活、思想上的相互带动,从而发挥这一因素在“心理场”中的诱发作用。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发挥宿舍文化对学生个体的积极影响作用。宿舍是学生们在学校中的小家,从某种角度而言,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的“心理场”,在这个环境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好宿舍这一阵地,将积极向上的氛围、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现于一个宿舍的文化之中,从而影响宿舍中的个体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开展宿舍文化节,宿舍成员谈心等活动,打造积极的宿舍文化,同时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其中。

4.积极改革和创新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等贯穿于管理过程中。学校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其实都是在向学生做出示范,都体现着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同样,处在同一个“心理场”中的学子们,除了作用于这些因素外,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引导和影响。因此,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寻找更先进、更有效、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因为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的学生,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学校自身改革创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二)从影响学生的外部大环境着手,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提供外部支持力量。虽然一些影响因素处于心理场的外部,但是这些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内外都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从上图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了学校的自然环境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等。因此,可从以下方式入手,增强外部因素对学生个体心理的正诱发:

1.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尽量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整洁美丽的校园总是让人对它更有眷恋之情,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舒心的环境更能使学生对学校有留恋感,更愿意在这里进行学习和生活,这自然也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校之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之意愿。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学校的文化氛围之中,让身在其中的学子们时刻感受到那些潜移默化的精神的鼓舞。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宣传道德高尚的事迹等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4]。

(三)要实现外部大环境与内部各具体环节的统一融合。作为一个“场”,只有各方面的诱发因素向着同一个方向,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各要素在场中的力量。因此,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的时候,要注意内外部环境的相互配合,大环境的氛围一定要符合内部各具体环节的要求,二者要相互补充和配合,实现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要将学生置于“心理场”的中心位置。“心理场”理论已经说明,处在场中心位置所接受到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因此,要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感染,必须将他们置于中心位置。也就是说,学校各个环节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地关心学生,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心理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信息发达、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更需要加强和创新。面对着在自由、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学子们,我们更应该全面运用各种渠道,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开拓出思政教育的优秀方式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对于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希付.心理场理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2]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赵杰.浅析心理场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

[4]刘立东.和谐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场的构建[J].平原大学学报,2007(5).

作者:曾姗姗

上一篇:企业软实力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管理信息化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