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论文

2022-04-29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中既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又关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探索对积极心理学的融合。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使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在积极情绪驱动下的心理认知及感受,对于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发挥着积极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论文 篇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摘要】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初中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对初中知识展开研究。学生在主动思考和钻研初中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发掘初中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初中知识的实用性,在生活中也能自主运用初中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思维和学习能力也能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促使初中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应用方法

引言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积极心理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要善于开展各种探索活动,通过探索活动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乐观品质。学生在初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如何让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挑战心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初中学习中包含了许多自然与生活方面的知识,教师在开展探索活动时,就可以以各种自然和生活为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探索活动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育人层面

积极心理学能够让学生形成正向的发展,激发人性的优点,以此来避免出现心理问题。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也应当关注积极心理学所发挥的正面效应,利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人的心情比较好,同时做事效率明显提高。而當人处于愤怒、难过等情绪状态时,做事效率明显下降,鉴于此,学校应当构建积极的文化环境氛围,激发学生优秀的一面,使其能时常处于积极乐观情绪之中,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体验。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另外,在班级管理方面也可以借助积极心理学,通过积极心理学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得到更加充足的成长空间,拥有发展的机会,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初中生心理比较敏感、脆弱,他们有时会不喜欢与同学交往,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会出现不良情绪。教师可通过积极心理学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改变以往不愿与他人交往交流的状态。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承受力与自信心,运用发展的眼光欣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与独特性,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自我约束能力。班主任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对班级制度制定、班级发展前景发挥自己的力量,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帮助学生获得归属感与存在感,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群策群力制定班规,能很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与他们相处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盼与爱。以前,我所教的班级有个孩子,他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积极参与,内向孤僻,由他负责看管的盆栽快要死了,我让他拿出去扔掉,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盆栽的惋惜。但这位同学并没有将这个盆栽扔掉,而是把它放在了外面的走廊上,我每次路过这个盆栽时,都会有意地停顿一下,我发现他更加用心地照顾盆栽。一段时间后,盆栽竟然重新活了过来,长得非常茂盛,逐渐长出了新芽。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看,盆栽又活了过来,你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让老师明白生命的伟大与可贵,谢谢你!”我用惊讶与欣喜的语气与他沟通,我也看到他得到了自我肯定。

三、以实践为路径,促进学生发展

有了良好的校园环境,下一步的教育内容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实践性教育较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这样不仅能够引领他们在学习之余更好地探索世界,了解更多学习之外的事情和现象,同时也有助于以积极心理学来干扰其心理的健康。当下许多初中生课余时间都会上网,通过网络认知世界,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制约其心理健康发展。而通过实践心理教育的相关活动,既能让学生接触到社会生活,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心理,从而能够培养其积极的思想和品质。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中,形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校园内的活动,又可以是校园外的社会活动。以校内活动为例,可以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该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又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如在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关于“国学”方面的情景剧,如“卧冰求鲤”“卧薪尝胆”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还能使其感悟到国学文章当中的积极能量,继而熏陶他们的心理。此外,教师亦可和各科教师进行商议,组织一些融合积极心理理念的校内活动,如和语文老师合作,组织以积极为主题的朗诵活动,即在早读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此活动可以以周或月为一个周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语文老师随机抽选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并对其予以积极评价和辅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心理。总的来说,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和实践活动中,致力于利用积极心理学的优势来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学习心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学生对初中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在面对各种初中学习难题时也能充满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坚韧的学习品质能够使学生在初中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教师在开展初中教学时,要充分融入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乐观、友爱、坚韧、探索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凤荣.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36-37.

[2]马欣.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20(28):18-19.

[3]刘长林.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辽宁教育,2018(16):44-46.

作者:虎小丽

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论文 篇2:

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措施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中既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又关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探索对积极心理学的融合。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使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在积极情绪驱动下的心理认知及感受,对于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教育机制下培养的学生更加侧重于对职业的追求,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也日渐增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管理层及教师的重视。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多数形式都是以心理咨询为主,且主要服务对象是心理上已经存在疾病的学生,对于潜在心理疾病的学生缺乏重视,因此其教学效果就比较差。为此,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从学生积极品质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的潜在心理状态,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并对其发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在传统心理学的延伸,心理学的发展本身已经进入了较为完整的阶段,不仅在心理实验方法上而且在心理测量方式上都比较完备,然而基于此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侧重于对已发生心理疾病人员的治疗,其治疗原理与病理性的疾病较为相似,都是对心理或精神上已经发病人员的后续补充治疗。而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一种变革,与以往心理学教育目标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加重视对所有人的心理研究,无论是已经发病还是未发病的人员都需进行相应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其原理侧重于对人类个体身体潜力的发掘,并注重对其精神、心理品质的积极性引导,帮助人们提前预防潜在的心理疾病,进而促使人们在积极心理的状态下生活。

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方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个体主观体验的积极性、个体人格品质的积极性和个体社会关系的积极性,其研究的根本是以幸福感为基础,在此条件下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并逐渐拓展至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强化了积极心理学的融入,打造出了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研究人类的幸福感、成就感、满足感、愉悦感及感恩心理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其二是研究人類的天赋、能力、观念、兴趣、精力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其三是研究人类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及社会环境等积极的组织环境对个体品质形成的影响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不仅处于活跃的校园学习环境中,还面对着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在此作用推动下学生受到各种思想观念及事物的影响,导致其心理产生多元化的变动,容易出现迷茫、无措等心理疾病或行为问题,这些疾病和问题的形成多随心理发展而产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阶段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就应将具有发展特征的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根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融合,进一步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使得其整体教学体系更具完整性;第二,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融合,高职院校提高了对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的重视,更加关注对学生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解决问题,并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人的发展;第三,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融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积极情绪的激发、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及对积极学习环境的营造,从多方面着手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使学生从心理上获得幸福感,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及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够完善

在传统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将目标设置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虽然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中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也真正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该教育目标的定位依然存在不完善的状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主,主要针对的对象也只是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表现出片面性的特点,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也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学生缺乏体验和感受

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发展的背景下诸多高职院校都在校园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也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但实际上这些教育活动都缺乏持续性,学生只在活动进行时获得了体验感,当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的感悟也随之消失,学生缺乏持续性的体验和感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再加上有些活动侧重于关注整个过程,而忽视了学生从中是否能够获得体验感受。

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措施

(一)塑造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是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因此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塑造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教师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在传统观念引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仅仅会对心理上已经产生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但心理健康治疗的具体内容也常常只是针对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潜在心理健康问题,还忽略了对学生自身潜力及优势的发掘,将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了陈旧的教育观念中,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理想的心理教导目标,不利于全体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摆脱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要注意对学生积极心理潜力的发掘,调动学生心理上的积极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塑造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及心理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体系,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成长中遇到问题时都能够以积极的心理进行处理或应对。

(二)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项短期性的教学工作,而是一种持续性的且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确保学生身心能够真正得以健康成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及积极心理学的正确认识。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紧张形势。高职院校学生不仅需要面对专业学习带来的压力,而且面临着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心理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此外,学生在学习或就业时,其心理还受到自身性格、思想及情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以学生为根本,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对全体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重视对学生潜力的激发,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防止学生潜在心理问题的发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和完善心理发展。

(三)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还在于学校的环境建设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起到影响学生的作用,这都是需要着重关注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內在的因素是来自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消化,而外在的影响因素大多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不仅体现在各种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安排上,还涉及学校各种绿色植被的真实覆盖情况;另一方面在于其他师生对学生的影响,学生要摆正自己学习心理学的态度,与其他师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摆脱自我拘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熟悉感,从而加快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速度。

(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价值在成熟的教育体制下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因此,高校管理者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应着重加强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制定。必要时可聘请一些专业的心理学专家,结合校内师生规模及心理学教育的情况,因材施教地制定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针与对策。此外,还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下活动同时开展的教学模式。课下相关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后才能得到融会贯通的体现,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心理状态检验的过程。如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成熟教育体制的支持。当然,完全依赖于成熟教育体制的帮助是不可行的,合理应用教学机制的支撑,才能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五)创新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

在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对其教育模式的创新,将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深化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认识,在教学内容中将其具体展现,不仅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还应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情绪,让学生持续感知积极的人生理念,并将这种积极理念转化为自身的人格特质,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感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获得积极感受体验。另外,对于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的创新还需要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实践中感知积极的情绪。针对体验性的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可以从两个角度开展:一是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将自信、自尊等自主人格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体验的过程;二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社团活动、体育活动,都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之融合,让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内在与外在的双重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品质和潜能的开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及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提升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效融合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因此必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首先,高职院校需对当前教师队伍中的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规范教师队伍的教育规划,明确教师队伍的教育资格审查,从根本上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其次,高职院校需根据实际教育目标开展教师招聘工作,尽可能聘用具有专业教育背景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建一支师资力量更加强劲的教师队伍,从而确保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有序开展。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激励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督促,对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扬鼓励,并让其将教育经验进行分享交流,从而促使整个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为其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并对其教学内容的明确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果,有利于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品格,使学生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宋洪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166.

[2]袁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才智,2020(3):49.

[3]张佳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4):12-13.

[4]杜逸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396.

作者:张元灏

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论文 篇3:

探讨如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

[摘 要]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心理学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在疾病的治愈过程中,更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需要对学生灌输积极的心理,使学生能从容地面对学习、就业和成长。就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方式,以及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注意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中等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的重点,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心理状态,宣扬积极的心理特征,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从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多数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因而一个积极上进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职场成就的重要前提,并且良好的心理状况能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职场所发生的突然状况。在校,学生需要面对学习的压力,在职场,更有职场的压力在等待着学生,积极心理学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职业生涯中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末,其基本理念是运用科学手段,着力探索人类潜能以及人类积极的品德思想。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积极心理学对人的品质进行大量的研究,提升人的力量和潜能,使人们有能力去应对创伤和损害。积极心理学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是正确且必要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思想,以培养社会适应型人才,提升院校教学质量。

二、运用积极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的案例引导学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积极心理学中的教学案例多种多样,教师要注重积极进取类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这些案例作为模版,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中等职业院校毕业人才。

例如,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发展你我他》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心理发展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入积极的教学案例来提醒学生正确认识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踏实努力,中职生的未来是美好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影片《阿甘正传》,以这部影片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从阿甘的拼搏中得到启发,懂得做好自己、认真而积极地面对生活,脚步不要停歇,成功就在不远处的人生思想。能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多如牛毛,教师要把案例与教学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

三、运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运用积极心理学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在旁引导,同时总结教学经验,还能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中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材《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制订最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让学生全面而客观地了解自己。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案例以及文章,从中学习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方式方法。课本中所述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的优秀教材案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分析,对提升学习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心理学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风雨,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启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质量。

四、课堂互动以运用积极心理学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心理健康教学中也起到非同一般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上进的思想,教师还可从师生的互动中了解教学的不足,从而尽快地进行教学优化和改良,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值得重视的。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都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进行改善。互动交流是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法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再加上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式。

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运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心理学是帮助学生踏上社会、走进职场的重要教学途径,教师要多加运用这一教学方式来培养社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玲.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2015(10).

[2]刘敏.浅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2014(8).

作者: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