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2022-05-01

摘要:采取“一二三”培养模式,即确立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的一条教学主线,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与“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两个教学体系,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产与学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可以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职通信人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1:

高职通信人才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需求分析

摘要:高职通信人才的培养与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密不可分,为了解决现代学徒制下走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通信人才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将职业技能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日常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计,并对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通信人才;学历教育;职业技能

1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对高职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给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信技术在这场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近30年里,我国通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发的依赖于通信技术,这个行业似乎只有成长期,而看不到它的成熟期与衰退期。面向通信行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通信专业的根本任务。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专业建设过于倾向学历化,尤其是对于移动通信技术行业来说,学校教育同行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通信行业其工程性、实践性、实时性等各方面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通信人才的方式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实现其“高等性”也要实现其“职业性”。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要与行业对接,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今后我国将探索“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即“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要在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教育的同时,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因此,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通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2当前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应该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让学生从传统的课堂解放出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当前,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通信产业需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设置体系陈旧

国内大多高职院校通信专业课程的设置仍是软硬件实验为辅的形式,普遍设置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技术等以通信技术相关度极大的课程为主,这种课程设置不能服务于高职通信专业的职业行为,无法使学生实现对口就业。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明显与通信行业的能力要求脱节,应用性不强,实践能力弱,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难以适应与通信行业要求。同时,课程结构缺乏层次性和衔接性,并非是纵向深化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出现了“学而不用,用而不学”的尴尬现象。

2.2管理模式陈旧

当前的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管理模式陈旧单一,包括:管理制度、运行监控、考核制度、行业调查、信息反馈等方面没有与行业对接。无法使学生与企业联合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不能满足需要专业人才支撑通信行业发展的长期性宽口径要求。

2.3教学模式陈旧,专业实践教学滞后

当前高职通信专业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把自己投入到“职业人”的身份中来参与教学。这种培养学生的模式,是延续了本科的学历教育模式,缺乏对通信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更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是以课程实验、电子技术实训、金工实训等实训课为主。虽然也加强了学生们实操能力,但这种能力是被当作技能方式进行知识传授的,不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构建通信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绝不仅仅是本科教育的简化版,高职教育应具有其独有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对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不能仅限于专业知识的学历教育,还应该重视其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在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统一,让学生在校培养期间便与先进行业企业的文化特质相融合,从而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3.1人才培养职业化

职业化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和遵循既定的行为标准。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也是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化建设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把行业内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行业标准等职业化标准融入到专业建设中。针对不同职业定向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设计,包括系统性课程、岗位课程、实操训练、在岗实习等专业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3.2人才培养资格化

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脚踏实地的职业素养,从而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才能发挥高职教育的更大作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获取在很多时候都是要另外培训学习的,这就导致学生降低了考取证书的热情。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进到高教教育体系中,纳入到专业建设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还能获得职业资格,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热情。

3.3人才培养项目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主要侧重于知识或技能的单项培养,并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高职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实行现在学徒制,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把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堂。通过项目划分方式把课程内容整合成一系列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是扮演着实际工作岗位员工的角色。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便是工作的体验,在各个任务完成中既学到基础知识,又掌握实际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对于企业来说,缩短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和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投入。教师在授课方面,采用现网通信设备、实际通信工程项目进行授课,也会使学生、企业乃至于教师本身都会受益良多。因此,对高职通信专业教师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授课形式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高职院校与通信企业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方式,使学生真正接入企业的运行,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体验,使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得到了锻炼,让学生完成工作内容的同时充分适应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实现技能匹配和综合能力匹配,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以及行业竞争力,使学生直接过渡为通信企业型人才。

4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对接

在传统的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模式下,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职业教育要按照职业标准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之下,校企专业层面合资办学,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形成的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院提供场地、管理和资源,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专业师资,校企联合共同组织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现代学徒制跨越了教育与职业、学习与工作、学校与企业的界域,实现这种“跨界”教育,在不违背基本教育规律和行业属性情况下,打破固有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企业提供职业教育这样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教学结果最大程度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学生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以此为依托,联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完成教学任务,实行联合培养具有职业性的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对接。

作者:时野坪 孙鹏娇

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2:

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采取“一二三”培养模式,即确立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的一条教学主线,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与“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两个教学体系,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产与学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可以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职通信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构建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征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三网合一的脚步加快,技术方面正在向软交换、下一代互联网NGI、3G和后3G、智能光网络和宽带接入共同构成的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发展,通信企业的经营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高职通信人才的培养目标

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充分了解和研究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卫通)及一些依托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增值电信服务商与支撑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了通信类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信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通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既掌握通信技术知识,又懂市场营销,能进行通信设备维护管理、设备营销管理、通信工程施工的复合型营销人才。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我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三加强一紧跟”(即加强英语教学,加强计算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紧跟通信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为邮电通信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构建了“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科学地安排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就接触专业,专业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断线,形成“实践——理论——实践”螺旋式推进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

“一”是确立一条教学主线。即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

“二”是构建两个教学体系。即“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通过课程的模块化与综合化、课程的整合与重组,优化课程内容,弱化课程的学科性,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突出高职特色。从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出发,以应用为主旨,以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实施三个结合。即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产与学相结合。实施“三个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基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产与学相结合就是学校与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权利与义务对等、互惠双赢的合作运行机制。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两种学习环境(学校与企业)、两类教师(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两种课堂(教室、实验室与生产现场),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中,可及时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信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就是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和进行相关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制定具有较强岗位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深入通信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通信类专业学生就业针对的岗位群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配、测试、维护以及线路和杆塔工程的施工、安装、建设等一线岗位。通过对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与知识结构要求的分析,确定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将职业能力分解为综合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将知识分解为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强调计算机、英语、专业技术等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围绕岗位关键能力组织教学,构建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根据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课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综合素质分析与培养见图1,专业素质分析与培养见图2。

图1 综合素质分析与培养

图2 专业素质分析与培养

“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基本做法是:在前两个学期,通信类专业所有学生学同样的课程(基础平台),完成基础共同课和专业共同课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分专业完成专业方向(专业模块)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

1.搭好“基础平台”,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礼仪》等必修课程和《书法艺术》、《文学欣赏》等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举办《健美操》、《诗歌欣赏》等讲座以及开展书画比赛、朗诵比赛等课外活动搭建“基础平台”。在“基础平台”类课程的教学中,创新方法,注重素质培养。在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提出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德育环境的有机结合,整合德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的理念与具体构想,并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分析与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重视“专业模块”,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一方面加大“专业模块”课程建设力度。一是根据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和电信企业转型需要,开发新课程,如根据ADSL的安装与维护的需要,开发新课程《ADSL技术》。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如分别在《现代通信网》课程中增加软交换的新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增加IPV6的有关内容,在《现代交换技术》课程中增加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有关内容,使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更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建设,注重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如已将《光纤通信原理》、《通信电缆线路》和《通信英语》等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将《数字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此外不断开发企业急需的培训课程,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同时,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等课程。另一方面在“专业模块”课程的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能力锻炼。如在《现代通信网》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通信网络系统设计方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着重强调知识性、模拟性和参与性。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每组设项目经理1名,技术总监1名,工程师若干名。项目经理以自荐形式产生,任职条件是能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团队;技术总监由项目经理任命,负责方案的架构设计、进度监测等;组员由技术总监根据能力和特长分工,分别承担子系统的设计、资料收集、方案文本打印等工作。同时成立一个10人评审小组模拟实际评标,负责答辩工作并评出各组的成绩和名次。实践活动模拟了实际的工作环节,达到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实训目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竞争力。

“仿真﹢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三个训练(课程单项训练、专业综合训练、职业素质训练)、五个环节(课程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构成的。

1.实习实训的内容逐年递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实训安排上“年年有实习,期期有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有机结合。第一学期安排入学教育、军训与认识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职业意识。以后每学期集中安排为期2~3周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训操作,了解和掌握今后就业的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树立知识与技能的感性认识。暑假安排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训方案的设计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课程平台及实训阶段,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训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一是实施单项实训,如在物理课单项实训中开设设计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按照课题的要求,根据相关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用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全过程。在《电工与电子》课程实训周,按照规定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测试等工作,最后进行课题鉴定。二是开展校内综合实训。按照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要求,在校内实训基地熟悉通信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完成通信网中交换、接入、传输等各个岗位的操作训练。三是完成阶段性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通信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加深对未来就业岗位群的认识。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通信企业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带着课题到企业实践锻炼,在企业实训教师或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一二三”通信类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已显现成效。一是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二是毕业生成为深受通信行业与企业欢迎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技能人才。我院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统计表明,80%以上的毕业生都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增值电信运营企业实现了就业。我院2005届毕业生被选聘到四川通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参加华为设备认证工程师考核时,成绩列前8名的均为通信类专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高林.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袁红萍.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作者简介:

万红(1968—),女,四川成都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万 红

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3:

上一篇: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机械制造论文下一篇:剖析医学法律教学方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