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信息类技能型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9-10

当下的高职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完善整个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必须要搞清转型的依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化需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人才需求,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技能型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方向

随着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近几年来下发多个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拓宽创新人才的成长途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到要“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按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1号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也提出要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及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教育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视,通过技能大赛、电子大赛等途径和方式,做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等变化的存在,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要,而生源下降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职学生的学科基础弱(2)生源多态性与创新教育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3)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支撑系统有待改进。

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录取的生源来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如何根据生源特点,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如何结合不同生源进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二、技能型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针对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院近年来招生生源结构的特殊分布,我院自2008年开始在电子信息专业开办了两个特色创新班,探索了一种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技能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并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层次两结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所谓“三层次”是将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分为引导层、基础层和提高层;“两结合”是指课内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以及校企合作项目与研究室平台相结合。该模式为不同学生提供了获得创新能力增值的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扩大了专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三个层次为:

导引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项目式课程等课内教学手段及创新教育课程、各类校内竞赛、拓展课、讲座等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基础层:面向对电子技术开发应用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内教学手段及大学生创新计划、研究性学习等课外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

提高层:面向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应用及创新潜力的学生,单独组建“创新特色班”,并为其度身定制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课内),并通过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省级以上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优秀毕业设计遴选(课外)以及到研究室参与实际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为其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锻炼机会,最大程度的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三层次两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1)课程的开发:根据电子信息专业创新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创新能力开发课程。(2)课程的架构:电子信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架构主要由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素质类课程、创新类课程组成。每一类课程又细分为普适课程与个性课程两类,普适课程解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与基本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个性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学习的相关课程,达到个性培养的目的。所有课程的开设,都服务于学生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3)构建了电子信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主要通过教学制度、学习模式、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保障,可以归纳为“6个结合”,产学研三结合、导师制与学徒制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长学期与短学期相结合、普适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4)建设了电子信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混编师资团队:“混编师资团队”校企合作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自然形成的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构成的师资团队。(5)完善了电子信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根据分院的实际,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横向课题合作为抓手,在运行机制、资金投入、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提出“服务与教学”双重职能的全新建设思路,实训基地承担了学生技能的实验实训,同时与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生产、开展技术与科研合作。(6)制定了以“三结合一特色”为核心的多元化学生考评标准:为全面评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了以“三结合一特色”为核心的多元化学生考评标准。三结合就是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学生考核与教师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一特色:将学生的创业、专利、竞赛、职业技能资格等作为“特色教育学分”,也纳入考核体系中。(7)为了适应企业对电子信息专业特色人才的需求,将工程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业能力等特色人才培养的要素逐步引入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电子信息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平台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其中“三结合两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在各类电子大赛中屡屡获奖,毕业生在电子相关岗位上工作顺利,自主创业事业蒸蒸日上。

四、结语

对于目前各高职院校比较复杂的生源而言,“三层次两结合”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课程,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急需技能型创新人才。而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生源的多态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实现多元化的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三层次两结合”技能型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技能型创新人才,多元化,三层次两结合

参考文献

[1] 杨莹.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26(06):341.

[2] 林崇德等.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4-25

[3] 薛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探析[J/OL].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05):59.

[4] 何银平.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与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2015,(05):167

[5] 王琦.中外企业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J].智能城市,2016,2(03):198+194.

上一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30例临床病例分析及抢救体会下一篇: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