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3-02-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制造业的兴起以及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 相应的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为此, 国务院专门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一系列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措施, 为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国内学术界对该教育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 仅仅停留在起步阶段, 理论基础和实践开展经验过于薄弱。由此看来, 加强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助于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就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而言, 是当前一种创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是以培养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为主, 提升就业竞争优势, 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在院校以及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下, 为其提供实践工作开展机会, 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停留在理论基础层次, 合作企业则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开展机会。总的说来,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其一,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院校内的理论学习和校外的实践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基础, 同时能够获得丰富的职业资格培训;其二, 由于高职院校同合作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 两者之间实现双赢互补的关系, 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工作是由院校和企业共同认定的, 专门培养学生工作开展经验。企业对于学生的聘用并非是强制性的, 是由两者双向选择的;其三, 学生在院校合作企业里工作实践, 需要严格遵循企业对正式员工的管理标准, 有机整合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其四, 学生在实践工作中, 学校会实时监督学生的工作情况, 并作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

2 我国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待解决问题

我国对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起步较晚, 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开展经验, 都略显不足, 所以, 在高职院校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应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其中具体表现在能力专业化培养、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由于高职院校同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院校在为学生制定的教学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 需要做到同企业之间的有机整合, 注重学生理论培养和实践的充分结合, 在获得理论教育的同时, 丰富自身实践工作开展经验, 朝着综合性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就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来看, 三年的学习时间中有两年是在学校学习, 另外一年是在合作企业中开展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 实践经验是次要的。所以, 在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中, 存在一系列不足, 有待完善。

2.1 合作企业的选择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够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成功, 合作企业的选择是重中之重, 推行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 需要寻求双方共同的利益点, 实现两者之间的互惠互利, 双向共赢。所以, 高职院校应选择信誉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 能够在合作期间为院校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 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2.2 做好校企合作工作

高职院校同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并非是简单的互相帮助关系, 而是需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 确保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开展, 实现两者的合作共赢, 最终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模式。其中主要包括成立由双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进一步明晰双方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院校负责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和行为规范, 制定实习计划, 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场所, 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技术指导, 做好产品质量验收工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计划, 并组建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承担双方不同的教学任务需求。

2.3 构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管理模式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应用中, 需要构建相应配套的教学管理模式, 不仅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 提升学生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需要保证企业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由此, 应寻求校企之间合作的利益共同点, 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方式, 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持续提升。

3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策

3.1 实现教学主体的双元化

高职院校同合作企业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所以应形成一种双元驱动的关系结构, 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原有作用, 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最终教学目的, 充分利用院校中的教育资源, 激发学生的就业欲望, 营造良好的就业空间, 并进一步同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双赢。总的说来, 这种双元驱动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联动基础上, 实现对合作企业产品推广的目的, 在为合作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 转变高职院校传统办学思想, 实现企业人才结构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之间的联动效应。

3.2 构建理论和实践并行的课程体系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是依据层次结构进行划分, 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 这种课程模式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但是如果理论同实践相脱节, 则可能造成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不足。由此, 推行理论和实践并行的课程体系, 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工作开展目标, 两方面互补、联动。

3.3 构建双师型的教学队伍

对于学生专业化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教育资源, 校内外基地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客观不足, 确保校内外就业协议签订后, 能够更为全面的运行, 实习单位应给予学生更为充分的实习空间和实践, 对于实习的学生, 尽可能的给予机会, 并严格遵循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习教育。

结束语

由此看来, 在当前社会专业性人才需求度的激增,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选择。但是由于该模式在我国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较为薄弱, 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应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 促使高职院校同合作企业共同办学, 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专业型人才。

摘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较为实用,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社会对于技术性专业人才需求量持续上升, 国家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水平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 尽管取得了一定教育成效, 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已经逐渐凸显, 迫切地需要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由此, 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 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以求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 孙毅.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2] 杜芳.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宁波传统文化在现代公共空间装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浅析街头公益广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