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机械制造论文

2022-05-01

摘要:在当今的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一学科也开始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通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传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这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机械制造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机械制造论文 篇1:

关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研讨

摘 要:国家经济的发展其核心支柱产业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着核心推动作用,因此,相关的课程设置要求也相对较高。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技术人才中的的重要课程,但是目前在新形势下,其课程与教学过程当中存在众多问题。本文以此背景,针对该课程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实践不足以及教学模式陈旧等方面做出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教学改革 创新实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理论实践课,其包含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实践性高等特点。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还需要对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深入把握的综合性课程。机械工程类专业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将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高技术水准,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相关问题处理能力。但是,就目前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很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离,学生并不能掌握相关实用的知识,此外,即使其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实践能力却低下,因此,对相关专业的思考与改革是新时期、新要求下的必然选择。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相关概述

所谓“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指,机械的内部结构以及构件的设计与制造,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当中,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修专业课,它承担着培养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机床行业也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发展与制造精密仪器与装备上,其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与相关课程的开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门课程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机械产品与构建的制造原理,以及深入了解部件制造的方法与材料,为以后的相关专业技术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1]。

该课程在理工科类课程当中具备独特的性質,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知识含量的广泛性、实践性等,因此决定在对该课程的教授上要采用切合实际,实践性的方法。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相关课程设置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具体变现如下:

第一,目前主要的相关课程内容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基础之上的,沿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课程内容的改动也很少,所涉及到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在课程中提出较少。此外,教材的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与具体实例方面介绍有明显欠缺。

第二,目前开设的课程实验多表现为验证性,即在原来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实验验证来完成,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难以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处理能力。

第三,现行的教学受到了国家现有的教学大纲限制,导致教学模式的死板、不灵活,更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2]。

第四,课程模式在实体知识传授过程当中与实践脱离,在教授时,一般采用传统模式,即课堂讲授,但是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授方式,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时代的需求,更严重阻碍了相关领域的更新发展。

最后,在课程所用的硬性教材内容老化严重,跟不上国际先进科技的步伐与前沿技术的更新,导致学生在学校内学会的知识到社会上一无用处,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与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

因此,综合现阶段我国在该专业教育模式与理念上出现的偏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各个路径:

第一,要建构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在新时代下对新科技人才培养的传略目标转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在于解释机械制造中的相关装备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等。其课程的设置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在相关技术领域方面获得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在将来社会进化与工业进步的进程当中做出贡献。

第二,这门课程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机床设计与应

用、零部件构造与生产、常用构件的设计、以及生产装备流水线运作流程等方面内容,虽然此类内容在之前的学习过程当中都有相关涉猎,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型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只通过前期学习是不够的,在如何操作也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也有明显欠缺。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培养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只局限于在课堂当中通过教师当面的将讲授,或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图片,都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所以,在教学不仅要开展理论教学的多样化,还要注重对实际操作的培养,开展实践课,让学生真实面对机械部件,细致、生动的了解真实构件的结构与生产[3]。

第三,教学过程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处理能力培养。对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来讲,机械专业问题是在今后日程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如何解决才是真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知识教授过程当中,教师时常设立问题,借助互联网找出前沿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思考当中学会,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

最后,理论教学绝对不是简单的只关注课本知识,而且还注重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或浏览相关前沿科技,如我国在精密仪器制造商最新成果,以及国外最新成果,通过类似举措,不断的扩充学生与老师的知识量与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革新离不开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反过来,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支撑,因此,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在陈旧的教育理念基础之上创新,与时俱进,持续的培养新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卫兵,魏敏.“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0(14):58-60.

[2]罗卫平,李晓辉,王珺.高等院校机械类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的建设[J].价值工程,2012,7(11):121-123.

[3]吴家培,郑建华,沈玉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程序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7(21):32-36.

作者:李永春

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机械制造论文 篇2: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在当今的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一学科也开始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通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传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这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属于一项核心性的理论教学科目,在这一科目的教学中,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装备设计,其一是加工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其二是工艺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其三是物料储运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其四是辅助类机械制造装备设计[1]。因为这一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十分广泛,涉及到的设计和技术也非常多,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这一课程做到足够重视,并通过更加先进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该课程的教学。

1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教学现状

在当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一门理论课程已经在各大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普及,学校和教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关注。这样的情况就为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及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使其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与优势。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难以对相应的设计做到充分理解,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传统化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门枯燥的理论课程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这对于这一课程的教学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碍作用。

1.2 主要问题

就目前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一课程的教学来看,其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通过传统的讲述方式进行教学,很少和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气氛也难以得到有效调动,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主动性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第二,学习成果和考核方法太过单一,具体考核中,学校和教师通常仅注重学生设计作品的完成情况,却忽略了其分析能力及其創新能力。第三,实践训练的不足,具体教学中,很多院校虽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室开设,但是却仅仅进行数据性的实验,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实际应用能力都将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第四,实验室存在很多不足,因为资金不足,导致很多院校的实验室并不能为学生全天开放,资源、设备以及师资力量都存在严重不足,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能动性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始终难以提升[2]。

2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分析

2.1 改进教学模式

在进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按照典型部件、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工业机器人、机械制造生产线和物流系统等的设计来进行教学。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丰富教学内容,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实现良好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在这一学科的具体教学中,一项关键内容便是让学生全面认识相关机械及其内部结构。比如,在某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中,教师就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了SV-08M型台式数控铣机床,并对其 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学模式的合理改进将会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非常有效的帮助作用。[3]

2.2 增加专题和实例

在进行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造设备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案例化、专题化的教学,将基础、实践、创新以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对理论所具备的应用性以及技术所具备的先进性加以着重强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真实的机械制造设备设计与应用实例引入,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将数机床加工圆弧形零件的应用实例引入到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数控机床的中枢是数控装置,明确在数控机床的具体应用中,该装置主要的功能是对信息载体传输的相关指令信息进行接收。在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再指挥伺服系统来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和制作。

然后再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数控机床来进行圆弧形零件的加工制作,具体加工的过程中,因为数控机床的程序段仅仅有起点、终点以及半径等的这些,所以需要通过相应的算法和描述来进行加工,使其在有限的坐标点之间自动生成所需的中间坐标数据,然后及时操纵刀具沿着实时生成的坐标进行运动,以此来实现圆弧的有效加工。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具体应用流程和操作方法做到全面掌握,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2.3 建立教学平台

为有效满足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具体教学中,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将各种的数控机床引进这个教学平台中,并将此作为基础来建立各种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应在教学中引进绿色切削技术中的绿色低温冷风切削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做好各项参数的控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同时应让学生明确,这种切削方式有着传统切削方式所不具备的绿色环保特征[4]。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各种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科学技术做到足够的了解与认识,为其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好奇心,也可以实现其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以此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4 加强校企合作

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机械制造设备设计》中的理论知识,并使其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利用,学校应与当地的相关企业之间展开积极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实践机会,使其接触到更加专业的机械制造团队,了解到更加先进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设备。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顶岗试岗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的设计与制造项目,以此来扩大其知识和眼界,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為相关企业解决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机械类专业学生对《机械制造设备设计》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到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另外,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为企业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表现优异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收获到满意的成果。

2.5 加强创新实训

先进的技术和实践创新是提升《机械制造设备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其有效改革的关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充分注重前沿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之间的有效结合。首先,学校应将当今先进的3D打印技术、数字化三维模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引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技术和设备。同时,学校、教育部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应针对机械类专业进行机械设计大赛的举办,并鼓励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应的竞赛中,通过接触丰富的前沿知识,结合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现机械制造设备设计的创新,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来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汽车喷涂漆机械手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发挥出这一课程改革的充分作用,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与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机械制造设备设计》这一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跟随时代的发展,收到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有限。因此,在这一科目的具体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明确其主要的教学内容,然后对当今的教学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加以认真分析,再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改革思路的合理设计,最后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策略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改革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案例化、专题化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的应用,前沿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的结合,以此来保障改革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权,何康,张秀香,等.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探究——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4):77-79.

[2]邢智慧.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反思[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142,141.

[3]朱晓慧,任延举.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20(15):264-266.

[4]疏达,贾文友,刘有余,于华.工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研究——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21(01):146-148.

作者:舒盛荣 刘乐平

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机械制造论文 篇3: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阐述了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方案,并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创新能力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一门知识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它将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内容合为一门课程,构成新的课程体系。[1]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泛而不精,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缺少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不足,仍然以教师的填鸭式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于部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较弱,理论教学的效果很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第三,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学生缺少亲自动手实践的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弱。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四,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将平时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能力,学生只会在考前突击背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问题,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教研室全体教师总结多年的任教经验,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各种日益涌现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套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2]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增加专业特色内容和学科前沿知识,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通过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增加综合实践环节,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多种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考核模式,从而变单一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为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执行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多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不会因新装备、新技术的产生而过时,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工业生产活动的最根本的条件,因而是学习的重点。例如在讲授机床设计时,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如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的形成原理和机床的成形运动等,是学习的重点。在讲授夹具设计时,机床夹具的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等基本概念是讲课的重点。

(2)增加专业特色内容。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于2011年购买慧鱼模型,建立了机器人创意实验室。根据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工业机器人设计模块,增加了慧鱼模型教具内容的学习,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和控制。慧鱼模型是由德国发明家Arthur Fischer博士于1964年在其专利“六面拼接体”的基础上发明的。[3]慧鱼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无限扩充、反复拆装,可逼真表现机械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的过程及其控制的原理,便于对机器人原理、组成、控制的全面认识。

(3)加强学科前沿知识。机械制造装备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毕业后会碰到非常先进的机械制造装备,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请工厂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开设讲座和组建学习小组,与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师一起申报学生科研立项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机械制造装备动态,主动参与学科科研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传统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环节上,以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而且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一些验证性实验为主。针对这种情况,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施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启发式理论教学模式。“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果照本宣科地讲,不仅教师和学生很累,而且授课的效果很差。如果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传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同学们对于过定位的优点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过定位可以提高稳定性。

(2)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为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校园网的天空教室处建立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网站。课程网站上不仅有教师上课的PPT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还有大量扩充的资料,比如典型机床传动系统与结构动态演示Flash动画、加工中心刀库及换刀动作等视频资料、组合机床夹具方案图库、慧鱼模型作品展示、学生科技作品图片及PPT等。课程网站还可以进行网上作业布置与批改,远程作业辅导与讨论,并设有习题库,方便学生自我学习与提高。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目前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学生对机械制造装备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3)双语教学式理论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4]目前苏州科技学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办学,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1国际班,前3年在苏州科技学院学习,最后1年在南威尔士大学学习。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开展双语教学变得非常迫切。目前针对国际班学生,制作了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请南威尔士大学的教授和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英文水平高的教授做学科前沿的专题英文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全英文的报告,自选题目,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论文做一个PPT,在课堂进行陈述。双语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苏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结合工业机器人设计教学的要求与慧鱼模型的特点,组建了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增加综合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包括机械构件、电气构件、气动构件、传感器、电脑控制器和配套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为创新设计的选题方向,学生自己利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搭建自己的机器人来完成创新设计大赛主题所要求的功能。通过使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而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能力,也提升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每3~4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自己查询资料,提出所要研究项目的题目,教师负责判断这个题目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把每个小组比较可行的题目,报学校的学生科技立项。有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以项目为载体,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组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3.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

多元化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苏州科技学院课程教学情况,将课程教学考核分为五大类:

(1)日常课堂教学考核。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上课出勤、课堂问题回答、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日常课堂教学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上课的纪律性、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认真程度等。

(2)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是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从英文论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英文写作是否有语法问题、课堂陈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英文检索能力、英文写作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

(3)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拟定、实践操作、实践总结、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4)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只针对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因而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因素。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实践装置、方法的合理性、实践结果的实用性、论文的规范性等方面综合评定。对于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推荐参加各类竞赛,在学校奖学金评定中得到加分,甚至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5)期末考试考核。“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期末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考题包括理论基础知识题、综合实践分析题和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题目。通过加大对实践环节在期末考试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利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程网站教学、双语教学、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和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整合了多种教学要素,解决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模式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重视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慧贞,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2]王立达.成人教育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20-122.

[3]肖晓萍,廖青.“慧鱼”教具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探索性研究[J].高教研究,2006,79(2):36-37.

[4]林颖,曾志新,朱敏,等.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

2007,(6):1-2.

[5]殷振,黄莺,李艳,等.机械原理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首都教育学报,2012,(11):66-67.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杨建锋

上一篇: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下一篇: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