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学工艺美术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职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的模式也要注重创新,将其和民族工艺进行融合发展,就比较有助于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就民族工艺的特征体现以及应用于职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加以分析,然后对职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和民族工艺的融合发展策略详细探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少数民族教学工艺美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数民族教学工艺美术论文 篇1:

黑龙江民族工艺美术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摘 要:黑龙江省工艺美术文化资源丰富,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理论研究薄弱,产业保护不足等问题,应动员政府及民间的多种力量,开展工艺美术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工艺美术文化传承的高校教育环节,加快民族工艺美术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民族工艺美术;创新人才培养

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艺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突出的造型基础表现力,工艺品设计开发及创新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工艺美术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黑龙江民间工艺美术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基础上总结提炼的,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黑龙江民族工艺美术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特色的黑龙江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冲击,研究如何保护传承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民族美术创新人才是保障黑龙江民族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探讨培养民间工艺美术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黑龙江工艺美术简介

传统工艺美术是农业社会文明的产物,从其历史发展可分为高档品与普通的实用工艺品。特种工艺具有观赏与艺术收藏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高档工艺品热烈追求。对传统工艺品的追求是现代工业产品无法满足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是工业文明的补充。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文化内涵,工艺品造型特征接近自然,使人们回归到自然的本真,丰富单调的生活。[1]

黑龍江除汉族外,还有鄂伦春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民间文化,黑龙江民族工艺品在民族风格、制作工艺、审美情趣等方面在全国民族工艺中独树一帜。例如,蒙古族的毛纺毡毯,鄂温克族的绣花地毯,鄂伦春族的刺绣,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宁安满绣,肇源的布贴画,哈尔滨的木雕等。黑龙江民族工艺美术历史久远,表现出黑龙江人民独特的性格与审美意识。

黑龙江工艺美术文化源远流长,是在多民族长期发展中通过融合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记载了黑龙江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等方面的集中反映。黑龙江民族工艺品特色鲜明,已成为黑龙江特色工艺的代表。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黑龙江本土文化在激烈的外部环境中受到冲击,一些手工艺人因落后的审美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生存,民族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面临严峻的危机。经历历史沉淀的优秀手工艺逐渐衰落,使得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成为迫切的问题。一些工艺美术产品打入市场促进了黑龙江民间手工业的创业创收,但工艺美术文化保护、产业化发展等系列问题让工艺美术产品不能始终占有市场。

2 黑龙江工艺美术发展现状

黑龙江工艺美术行业类别繁多,每种工艺品的社会背景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同,对工艺美术的基础理论、历史现状等方面的研究不足。研究工艺美术理论需要具备其他专业门类知识,原有的各级工艺美术研究几乎全部被解散,专业研究理论流失。行业外部人员对行业历史等不熟悉,当前从业人员大多难以胜任理论研究工作。不愿开展实地调查或者因缺乏经费支持等问题让相关研究陷入僵局。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工艺美术创作者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但大多传统手工艺人地位相对低下,民间艺人很难静心创作,大多数民间工艺品停留于作坊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工艺美术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销机制影响下,忽视工艺美术品的人文精神内涵,大多的民间手工艺人未经历师徒传承,其制作技艺多为重复仿制,为确保必要的文化内涵与创新特色,应加强对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2]

部分地方政府引入商业手段发展工艺美术的目的并非为保护工艺美术文化,而是为追求经济效益进行商业开发,产业化生产忽视工艺美术文化的核心技艺,忽略了工艺美术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生产中的细节,使得工艺美术文化丧失民族文化内涵,工艺美术文化失去原真性与传承性。随着工艺产品生产厂家增多,款式不断变化,部分工厂开始倒闭,工艺产品生产如何创新发展成为新的课题。

3 工艺美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面对当前黑龙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保护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给予企业大力支持,为其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积极促进民间工艺特色产业密集型发展。眼光放长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形成人才,效益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工艺美术文化的产业化保护,加强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教育环节,大力培养创新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美术院校是工艺美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美院应在专业美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加强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将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目前,黑龙江有艺术职业学院,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等艺术类院校,可以结合黑龙江高校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实际情况改革课程设置,聘请工艺师到校传授民间工艺技法等,促进黑龙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其思想智慧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1997年,国务院发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条例指出,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悠久,世代相传,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享有盛誉的手工艺品种。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以纯天然材料创作,是现代高分子合成材料无法媲美的。传统工艺美术全凭艺人的技艺创作,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行业面临诸多问题,症结均在于没有走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束缚。因此,积极扶植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行业,开发设计民间工艺新产品,关键在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呈现出了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手工生产模式逐渐被机械工业生产所取代,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中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并提出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4 民族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教学必须适应历史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将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全面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艺术院校工艺美术和钻研培养创新型工艺美术人才是教育的社会价值的体现。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民间工艺口传心授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这要求改革传统的工艺传承方式,通过学校教育推广工艺美术,促进专业人才的发展。

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工艺美术行业,适应地区旅游业建设发展一线需要,具有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艺美术品设计技能,能从事工艺品设计、制作、策划等工作的技能人才。[3]

课程教学组织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学校的影响力为企业进行宣传推广,企业为学校项目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将民间工艺单一的传承方式转化为班级授课制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模式。

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导向,强化知识传授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建立以岗位为目标,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以岗位为目标,教学目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在生活中坚持以能力为本,教学实施中,通过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以项目教学为主,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小组互评与教师总结评价结合,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 结语

黑龙江民间工艺美术是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是生活与艺术的结晶,在地方文化中具有特色。黑龙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应提高对其的重视,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改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师徒传承的方式,研究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规律,寻求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相结合的切入点,逐步形成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最积极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吴明.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08-109.

[2] 文静.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市场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8(03):48-49.

[3] 梁智勋.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及其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

作者:赵垠婷

少数民族教学工艺美术论文 篇2:

民族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及教育之浅析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职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的模式也要注重创新,将其和民族工艺进行融合发展,就比较有助于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就民族工艺的特征体现以及应用于职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加以分析,然后对职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和民族工艺的融合发展策略详细探究。

关键词:职校;工艺美术设计;民族工艺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是在特殊的时期、基于特殊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个时期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无数少数民族勤劳者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不仅取得了国人的喜爱,更是在国际上博得了广大的关注,为我们国人引以骄傲。为此,我们应携起手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大力宣传和保护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以达到传承传统技艺、传承传统艺术精神的目的。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壮大。由此来看,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无论是从满足社会大众对工艺美术好奇心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促进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大众化发展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就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

一、民族工艺美术类别

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主要是基于其生活实际需要,再加上受到当地独特民族文化特色的影响而被制作出来的。因此,就其类别而言,涵盖范围较广,涉及到了吃、穿、用、行的方方面面。这里我们简单推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特例予以介绍。

(一)以服饰为主的工艺美术

在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少数民族人们工艺美术的重要结晶,充分彰显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美的喜爱。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在服装中的体现,不仅体现在服装繁琐的制作工艺上,同样体现在其特殊的面料取材、织染、纹饰、刺绣、设计等各个方面。以鱼皮衣为例,它主要是由居住于黑龙江沿河地区的赫哲族所发明和制作的一种特殊服饰。鱼皮衣的制作工序异常繁琐,单是对鱼皮面料的制作就要经过剥鱼皮、阴干、去肉质除磷、鞣制等各道工艺,且还要对缝制鱼皮衣的鱼皮线和鱼骨针进行单独制作。赫哲族男子所着鱼皮衣多以长袖、斜襟、长袖为主,衣扣则为鲶鱼骨反复磨制而来,且在袖口、衣襟以及领口的位置多用黑色的云纹样式,以宽边进行镶滚。女子的皮裤多为直口,男子的以斜口居多,皮裤的两头都会绣有特殊的云纹花边。不仅美观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赫哲族人适应自然、改变自然的智慧结晶。

(二)以餐具为主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在餐具中的体现较为常见,同时也是众多工艺美术中发展、传承最好的一种。我国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就曾在其所著的《随园食单》中讲到“古语有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由此可见其对餐具工艺美术价值的认可。餐具在工艺美术中的体现主要以陶器、木器、漆器为主,另还有竹器、石器、皮碗等。以陶器为例,据现有考古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乃至今日陶器仍然被广泛用在众多少数民族的餐具的制作当中。以生活在西藏境内的怒族为例,其生活中对陶器的应有较为广泛,一般生活中常见的炊具、储粮罐、煮饭锅、水桶、酒杯、灯盏、茶壶、香炉等等都是用陶器制作而成。陶器的制作工艺也较为简单,只需一根光滑的木片和圆石头即可,将陶泥放于石头上,根据脑中的样式,在木片不断地拍打下旋转石头即可。正是在这种简单的制作工艺下,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陶器用具,可见制陶人手艺的精湛。由于这里的陶泥品质较好,因此放于火塘上进行烧烤即可成型。除此之外,广西的坭兴陶、贵州的牙舟陶等各,也分别凭借其独特的样式、绚丽的色泽等而闻名海内外,在工艺美术成就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民族工艺应用于高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职校的工艺美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将民族工艺和实际的教学进行融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对我国传统民族工艺文化的发展有着传承作用。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在民族艺术的形成以及发展都是根植于实际的生活当中的,并且这些民族工艺对一代代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特色方面有着鲜明呈现。通过民族工艺和高校的工艺美术设计进行结合发展,就能对教学的文化内涵加以丰富化,要能对传统的文化有效传承,对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完善就能起到积极作用。两者的融合对现代化的教学发展需求也是相符合的,能促进工艺美术设计教学创新发展。另外,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中对民族工艺的融合应用,能促进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多样化发展。由于民族工艺是通过时间的检验而存留下的宝贵资源,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就能对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走向世界的舞臺,展现自身的设计信心。

三、工艺美术设计教学和民族工艺的融合发展策略

将民族工艺和高校的工艺美术设计进行紧密结合,就要能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课程安排过程中,就要以传统民族工艺作为基础来开展相应的课程,对民族民间工艺的课程系统化的设计,作为必修的课程来展开教学。例如将编织工艺以及手工漆艺和陶艺等作为开设的课程,让学生在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中进行学习传统的民族工艺,这就能有利于课程教学的丰富性 。要注重特色课程以及教材的建设工作完善实施,将民族工艺的内容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课程进行融合发展。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中,要充分的对传统民族工艺的美术资源物质特征以及实践价值加以挖掘。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的实用特征方面,就涵盖着实践教学的价值,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加以充分的挖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对民族工艺文化有更深的认识。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将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和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职校的工艺美术设计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对职校工艺美术设计和民族工艺的结合,就要能深入的了解民间艺术在造型方式以及技巧,从而对工艺美术设计教学进行丰富。在民族工艺方面,人们对情感的表达比较注重,在风格上注重自然 。所以这就能够将工艺美术设计和民族工艺这些层面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入,将民族工艺的一些图案以及色彩等融入到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中去,通过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在设计的效果上也能创新的呈现。

总而言之,对职校工艺美术设计的良好发展,就要能充分重视民族工艺的结合,通过从理论层面对两者的结合研究以及结合的重要性分析,就能为实际的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职校的工艺美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悦.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图案的文化内涵窥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6):95-98.

[2]吴化雨.工艺美术专业在边疆高校教育中的才培养模式探究——以云南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153+161.

[3]张振,郑宏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器物的工艺美术属性转化的研究——以马具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3):143-145.

作者:冯天博

少数民族教学工艺美术论文 篇3:

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有效融入高师美术课堂探讨

【摘 要】本文对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有效融入高师美术课堂进行探讨,提出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有效融入高师美术课堂能够彰显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实现教育公平,为此应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以工作为导向培养人才,校内外实践夯实基础,促进专业教师提升能力,开展课外活动浸润滋养,以扩宽本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渠道。

【关键词】广西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  高师美术课堂

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是广西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情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具有传承意义的宝藏。而文化创新传承是职业院校的功能之一,将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引进高师美术课堂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加深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丰富高师美术师范生人文素养、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的必要手段。本文试分析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师美术教育课堂的当代价值,并提出校企合作、工作导向、校内外实践、提升教师能力以及开展课外活动等建议,以扩宽本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渠道,提升广西儿童美术教育师资水平。

一、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师美术教育课堂的当代价值

(一)彰显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和东盟国家以文化为载体的人文交往日益密切,因此,在广西和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上,立足本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精髓、传承本土文化经典就显得尤为重要。传承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是彰显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发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使之课程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达到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更能让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观念在青少年的心里埋下种子,让文化自信真正在青年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实现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是保护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依托。《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要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与工艺;要依托职业教育体系,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各民族文艺人才;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广西工艺美术不仅在于了解、欣赏,还在于传承创新—— 传承广西工艺美术的样式和技法,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丰富美术课程的内涵,创新地将一些题材、材料、方法补充到美术课程中,从而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

(三)推动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素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因此,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发达地区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进行教学时应主动与相应文化单位对接,在人才培养上主动创新,在文化传承上扩大受益面,在社会服务中提升影响力。以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为例,该公司是广西唯一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进行专业研究、开发的科研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是广西传统少数民族织、绣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民族服装,民族家居装饰工艺等,为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服务。广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可以与之联合培养人才,将学生培养成为在壮锦、侗绣、苗绣方面具有深厚知识,同时具有优秀教学能力的教师储备力量。

(四)促进实现教育公平,辐射受益人群。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进课堂后,受益人群主要有两个,一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通过了解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掌握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技能,可以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成为了解、熟悉技艺的传承人,并通过技能转换将知识用于职业技能中,成为有创新精神、有思想的师资力量。另一个群体是儿童。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会在城镇、乡村从事与儿童相关的美术教学工作,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进行儿童美术教学,不仅能开发出更符合学情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美术技能,而且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使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也可以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美术教育。

二、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师美术教育课堂的有效路径

(一)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方面应与当地工艺美术研究所和相应文化单位的专家一同分析、提炼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元素、工艺类别和特点,将值得传承的民族民间优秀工艺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优先考虑广西小学美术教学中三十余个涉及本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以及民俗文化的内容。确定教学内容后,可以选择两类课程作为试点进行融入。一是技能课、鉴赏课,这两种课程将教授学生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是教法课,引导学生参与开发课程,促进教学技巧和专业能力提升。让学生不仅仅在技能上传承工艺美术,还能在美育、审美和职业能力上传承工艺美术。与专业机构、小学合作选定高师课程教学内容,将优秀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试点课程,将学生培训成为有传承能力、有创新精神、有思想的优秀教师。

(二)以工作为导向培养人才。高师教学要把握“学”与“教”的转换。高师师范生应具备两种素养,一是本体性知识、理论素养,二是教学技巧专业能力的实践素养。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是高师美术师范生的学习内容,也是今后进入工作岗位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目前各院校开展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课程时,多以技能传授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制作工艺和技能,但更适合培养手艺上的传承人。对于高师专业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满足第一种素养的需求。因此,在学习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内容时,更应注重“学”和“教”的转化,帮助学生把课程转化为知识、教学技能与能力。因此,在教法上应该使用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将学习内容整理重构。例如,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内容一般分在两门课程中,一是鉴赏课,主要是了解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并学会欣赏民族民间工艺的美;二是装饰图案课,主要是学画民族服饰上的装饰图案。两门课程各自独立,内容虽有联系但关联度不大,且进度不一、知识类别不一,学生分别学习后很难对知识点进行有效连接,无法把所学知识与教学技能相对应。项目化教学重构教学内容后,教师以工作为导向布置任务:教授小学美术《阿姐的花衣裳》。再把大任务分割成三个小项目,项目一是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审美内涵和造型特点,项目二是学会绘制少数民族服饰元素,项目三是学会教授含有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小学美术课程。每一个项目均由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步骤加以完成。这样就打破了鉴赏课、技能课和教法课之间的壁壘,解决了传统学与教脱节的问题。

(三)校內外实践夯实基础。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进课堂的实践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在校内实训室中建立民族民间织绣工作坊、民族民间家居装饰工艺工作坊和陶瓷工艺工作坊。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聘请一流工艺美术大师进驻工作坊,采取专项技能培训和展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经过模仿操作、观察、体验、领悟、提高的过程,加深加速对技能技艺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熟悉技能技艺后,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学历证书的基础上,还能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是与高校对接的小学和支教点共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一线教学中实践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四)促进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是提供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建设高效师资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进课堂的保障。加强本专业教师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一是引进、聘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客座教授、讲师,丰富教师理论学习的途径,增加教师与一线大师学习的机会,开展针对工艺美术技能和审美的系统化学习。二是建立教师进入工艺美术企业、文化单位进修学习的机制,为教师密切联系工艺美术大师和民族民间工艺人提供机会,同时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工艺美术行业多参赛、多考证。三是在教学技能比赛中,对涉及工艺美术类的参赛作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赛促教。

(五)开展课外活动。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课堂既需要在课堂上下功夫,也需要课外活动的浸染熏陶。首先是在校内开展讲座、宣传展示以及短期培训,实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在校运会中可加入广西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如抢花炮、投绣球、打陀螺、高脚等活跃氛围,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开设为比赛项目;在校园文艺晚会如迎新晚会、十大歌手比赛活动中可鼓励学生排演少数民族歌舞节目;宿舍文化节比赛可以以广西民族民间节日为主题装饰宿舍;校园文化节时可组织学生观看少数民族题材经典电影。其次是组织校外活动以开阔视野。一是借助博物馆、美术馆的平台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馆内开展研学活动。二是利用假期拜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针对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以及欣赏评述等方面展开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将资料系统化、规范化和整体化,形成具有创新价值的课程。还可以走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的发源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风土民情进行了解,进而加深对当地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10-21

[2]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1-24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间工艺美术进课堂——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GXGZJG2017A07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吕 敏(1984— ),女,广东河源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美术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吕敏

上一篇:医院护理质量成本核算论文下一篇:传统经典诵读中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