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民族舞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创造、传承、发展中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各民族生活状态、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民族舞蹈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要融入民族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族舞蹈的精髓。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民族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1:

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

摘 要:我国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舞蹈文化融入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舞蹈课程教学的内容,还能够以舞蹈文化为重要基石,进一步促使我国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有效开展,促使学生全方位理解民族舞蹈的真正内涵,促使民族舞蹈表演更加优美、动人。文章重点对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促进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教学;传统文化底蕴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时候,需要将其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促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当中发光发亮。而民族舞蹈作为极具特色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舞蹈教学中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促进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学生将情感与肢体相结合,更好地演绎民族舞蹈,提升自身民族舞蹈表演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与表现特征

(一)具有传承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之所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经久不衰,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种特殊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当中,保存和传承了我国民族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思想以及文化精神,具有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提升民族认同感等非常显著的重要功能。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管经历什么朝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都会与所处阶段的历史文脉、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相融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始终受到人们的追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当中的重要载体内容,在各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其他的一些民间文化相类似,都会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转变,代代相传。

(二)具有大众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当中共同造就的精神财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锤炼之后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舞蹈风格,能够较为形象、系统而又完整地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独有的精神风貌、生活实践、劳动生产特点等等,其传播、继承与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由此,民族民间舞蹈在表现上具有非常鲜明的大众性和普遍性,不仅其创作离不开大众,其传播也离不开大众,其发展过程更离不开大众。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传播与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对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喜好予以考虑,并且结合其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精神文化等内涵予以调整,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在民族舞蹈当中,民族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内容、精神文化内涵等方面,包含着这一民族特有的理想追求、审美特点、思维表现形式、风俗习惯等等。各不相同的民族民间舞蹈又会因为缔造其的人民群众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历史背景的不同,展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特点。这就需要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发展过程当中,尊重当地民众的信仰,不能进行随意的改变,也不能因为需要迎合市场的发展以及“国际化”,而对这些民间民族舞蹈进行盲目改变,或任意将其与外来元素进行融合运用,导致不伦不类的现象出现。只有凸显其原生态民族特色,才能将最本质的民族舞蹈内容展现在受众的面前。

二、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通过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来规范学生的肢体语言

在民族舞蹈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将民族舞蹈文化进行融入,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以特殊的文化理念对学生的肢体语言进行规范。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民族舞蹈课程以民族舞蹈文化为视角展开教学,针对民族舞蹈自身的动作、姿态、步伐等予以剖析,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详细地对民族舞蹈文化以及民族舞蹈表演过程当中的每一个肢体动作的含义进行表达,并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民族舞蹈的课程学习当中关注自身的形体,更加准确地掌握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技巧。

例如,在对东北秧歌的表演过程当中,需要身体前倾、膝部微微前屈、整个重心向前,通过这些动作的呈现,充分体现出东北秧歌表演的灵活性、欢快性以及喜庆的氛围特点。如此可以促使欣赏者在欣赏东北秧歌舞蹈的过程当中进一步联想到东北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点等。由此,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至关重要,可以说是进一步规范学生舞蹈动作表现技巧的根本所在。

(二)依托民族舞蹈文化促使民族舞蹈教学与文化相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这一发展背景之下,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会如何更加规范地表演民族舞蹈内容,还需要在技能掌握的过程当中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当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则需要将民族舞蹈文化和民族舞蹈课程教学相结合。因为整个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需要依托民族舞蹈文化,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融合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生活文化、地域特点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将民族舞蹈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当地民族舞蹈表现技能,并且对其他地区的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表演技能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这种文化特点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观念、品质品德。

除此之外,将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与民族舞蹈文化相融合,采用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手段展开民族舞蹈教学,能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培养出高品质、优秀的舞蹈表演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

(三)通过民族舞蹈文化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从民族舞蹈课程教学的本质上来看,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水平。巧妙、科学而又合理地展开民族舞蹈课程教学,除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技能之外,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演绎技能、舞蹈文化水平以及综合能力。而且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还可以通過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在后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当中,教育教学者可以通过特殊的“以情带舞”这一课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舞蹈演绎的过程当中更好地表达情感,形成美好的审美意识。在此基础之上,教育教学者还可以从审美角度出发,进一步鼓励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表演技巧、精神内涵进行领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当中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创作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能够以“真、善、美”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观念上得到提升,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结语

在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是极为重要的,其不仅仅能够对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产生影响,而且还能够在一定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情感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在文化素养、品质品德、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将民族舞蹈文化更加积极、科学而又合理地融入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促进传统民族舞蹈得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钦,帅晓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2):218-221.

[2]刘黎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策略阐述[J].戏剧之家,2018(19):202.

[3]苏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8):52-53.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作者:廖思思

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2:

民族舞蹈教学如何保持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

[摘要]

民族舞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创造、传承、发展中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各民族生活状态、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民族舞蹈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要融入民族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族舞蹈的精髓。本文对民族舞蹈教学中如何保持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民族舞蹈教学;民族特质;独立品格

民族舞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创造、传承、发展中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各民族生活状态、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那么,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应如何融入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如何保持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对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论述。

一、民族舞蹈中的民族特质与独立品格

(一)民族舞蹈中民族特质与独立品格的涵义

民族舞蹈又被称为土风舞和民俗舞蹈,是一种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抒发情感的行为。不同民族因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的不同,因而不同民族舞蹈在内容、形式、风格、韵律等方面也是大相径庭。民族舞蹈通过与民族音乐、特色服饰的搭配,进行体现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民族舞蹈而言,民族特质是指民族文化、社会、历史、生态环境、宗教、民风民俗在民族舞蹈中的综合体现。民族特质是民族舞蹈的灵魂。民族舞蹈要通过动作语言展现民族特色,以传达民族文化信息和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使民族舞蹈得以传承和发扬下去;独立品格是指民族舞蹈中所体现的民族性格特征、思维方式、精神气质、文化审美等。如,新疆舞的西域风格浓郁,以“赛乃姆舞”为例,对舞者的体态要求为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舞蹈动作以晃头、移动颈部、扬眉动目、拍掌弹指等动作为主。以展现女性曼妙的体态线条和风趣乐观的精神面貌,这就是“赛乃姆舞”的独立品格。又如,在蒙古族舞蹈《奔腾》中运用抖肩、马步、跳脚等动作来展现蒙古族牧民策马奔腾的形象,赋予了舞蹈欢快的节奏和奔放的热情。从而将蒙古族牧民勇敢、豪放、开朗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味和格调。所以,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要传承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在此基础上推动民族舞蹈不断发展与创新。

(二)民族舞蹈中民族特质与独立品格的表现

我国民族舞蹈主要分为礼仪性舞蹈、祭祀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生产劳动传衍性舞蹈等。今天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迷信色彩逐步在民族舞蹈中消失,而观赏性、自娱性、礼仪性民族舞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民族舞蹈拥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多元的民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质、旺盛的民族生命力,是民族传达情感、展示独立品格的媒介。

对于这些,我们仅从下面几个民族的舞蹈中,就可以得到答案。

1.藏族舞蹈:藏族人民生活在雪域高原,天生能歌善舞。他们不仅拥有矫健的体魄,还拥有优美的歌喉,常常能够在即兴的状态下歌舞,以歌抒怀、借舞抒情。藏族舞蹈中蕴含着浓重的宗教文化和农牧文化。藏族人民在舞蹈中期盼安康、向往安详、表现虔诚、珍惜安定、祈祷和平。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传达心意的重要手段,并且形成了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民族特质。

2.蒙古族舞蹈:蒙古族的民族精神是在草原生活中积淀而成的,蒙古族舞蹈能够折射出桀骜不驯、天之骄子的民族神韵,展现蒙古族人民直爽、豁达、骁勇、热情的性格特点。

3.朝鲜族舞蹈:朝鲜族是农耕民族。在朝鲜族舞蹈中讲究体态一顺边、步态动静结合、节奏鲜明丰富。女性的舞姿要表现得柔韧优雅,而男性的舞姿则要表现得稳重潇洒,使舞蹈展现无限生机。

[JP3]4.维吾尔族舞蹈:新疆的维吾尔族自古便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该民族的舞蹈中记录着他们从草原牧民到农耕定居的生活轨迹。维吾尔族的舞蹈中不但表现出该民族独有的舞蹈特色,还兼具邻近民族的舞蹈风味,其中既有历史中西域的风韵,又包含了古波斯和阿拉伯舞蹈的神态,舞蹈充分体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豪放、热情、细腻、稳重以及追求完美的个性。[JP]

二、民族舞蹈教学中保持民族特质和

独立品格的教学策略

(一)引入民族文化

民族舞蹈的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与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有着直接关系。每个民族均有着自己的性格、气质、意识、思维,这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所以,只有让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族舞蹈的内涵,将民族舞蹈的动作技巧展现到位。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是一个骑马的民族,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同时,蒙古族人民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草原文化,塑造了蒙古族人民豪放、粗犷的性格。因此,在蒙古族舞蹈中有很多模仿骑马、牧羊的舞蹈动作。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该地区拥有优美宁静的田园景象,便塑造了傣族人民善良、温和的性情,并使其舞蹈融入了亚热带的风情。傣族的宗教信仰是小乘佛教,在傣族舞蹈中,如“白象舞”、“孔雀舞”、“象脚鼓舞”、“蜡条舞”等均渗透着宗教色彩。教师要在民族舞蹈教学时,向学生讲述这些民族的特点,使学生理解舞蹈中所体现的民族特质,从而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时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

(二)剖析舞蹈动作体态与姿态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在融入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民族舞蹈中的重要动作体态、姿态进行剖析,使学生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体会其中蕴含的独立品格。例如,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是后点步位、上身略后倾、颈部后枕、后背挺直、手摆放于身体两侧的斜前方位置,给人以粗狂、宽广之感。在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中,如硬肩、柔肩、碎抖肩等肩部动作,柔臂等臂部动作,以及一些模仿骑马的动作等,均是在蒙古族传统舞蹈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蒙古族在大草原上生活,将矫健的雄鹰视为民族的象征。因此常用肩部、臂部等肢体动作对雄鹰的姿态进行模仿,以展现蒙古族勇敢、果决的性格特征。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山谷中间,劳动时形成了“一顺边”的动作和体态,尤其在“踩鼓舞”中,舞者的身体要一顺边地摆动,这就是苗族人民劳动生活的缩影。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上,那里海拔高、氧气稀薄,使得藏族人民的呼吸带有负重感和压抑感,所以藏族舞蹈要掌握慢吸慢呼、舞步多为平行移动、上下跳跃少等特点。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动作形态、体态进行剖析,使学生了解民族舞蹈动作的由来,进而让学生在跳民族舞蹈时保持该民族的独立品格,展现民族舞蹈与众不同的风格与韵味。

(三)运用“即兴创作”教学法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运用“即兴创作”教学法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舞蹈。将民族特质、独立品格与创新思维、现代观念相整合,激发创作的主动意识,实现民族舞蹈教学从单纯接受学习向再创造舞蹈艺术转变。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民族舞蹈的设计师、指导者,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民族舞蹈。其次,选取风格突出、特点鲜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起自主创作的意识。再次,教师应运用文化引导、音乐刺激、文学启发、空间构图等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即兴创作状态。而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作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即兴创作”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舞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民族舞蹈所蕴含的特质和品格。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以其自身强大的功能,现已成为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多媒体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不但能够使课堂教学的密度有所增加,而且还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傣族舞蹈“三道弯”的造型美,朝鲜族舞蹈的仿鹤姿态,蒙古族舞蹈模仿大雁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介绍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舞蹈的民族风格和动作特点的了解更加直观、深刻,有利于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增强舞蹈教学的实效性,既能保持舞蹈当中特有的民族特质,又能体现出各个民族舞蹈的独立品格。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对民族舞蹈作品进行欣赏。我国的民族舞蹈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质,使舞蹈作品体现出了独特、灿烂的舞蹈文化。这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之所在,不但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而且还兼具感染功能。如新疆维吾尔族的《摘葡萄》、蒙古族的《盅碗舞》、朝鲜族的《长鼓舞》等经典的舞蹈作品,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这些舞蹈作品播放给学生,向他们展示民族舞蹈的辉煌历史。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及对民族舞蹈特质和独立品格的认知与理解,这有助于民族舞蹈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综上,民族舞蹈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拥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为此,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引入民族文化,剖析舞蹈动作体态与姿态,引导学生把握民族特质和舞蹈风格。在民族舞蹈表演时,增强形神兼备的效果,同时还应运用“即兴创作”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手段,不断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更好地发扬民族舞蹈的精髓。

[参 考 文 献]

[1]

朱红.在民间舞教学体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谈民族地区专业舞蹈院校的民间舞蹈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06).

[2]倪佳.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民族舞蹈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3]程建榕,王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结合的研究[J].教育探究,2008(06).

[4]叶松.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舞蹈的教学研究[J].大家.2011(03).

(责任编辑:魏琳琳)

作者:李诺

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3:

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研究

摘 要:民族舞蹈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民族舞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舞对现代舞蹈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还需把民族舞蹈文化与民间舞教学有机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通过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达到优化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民间舞教学

一、民族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重要性

(一)提高舞蹈表现力

民族舞蹈文化内容广泛,不同的舞蹈文化会影响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与技术特征。加强舞蹈文化的教学工作,在民族舞教学时渗透舞蹈文化,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舞蹈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民族舞蹈作品特点,进而提升舞蹈作品表现力,达到准确应用舞蹈技巧,更深刻的展示民族舞艺术魅力目标,促进学生灵活的运用舞蹈文化解决舞蹈表演的具体问题。民族舞蹈文化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各种舞蹈动作技巧,对各种尽管民族舞蹈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水平。民族舞蹈文化丰富,多元化的民族舞蹈文化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舞蹈技能。民族舞蹈文化中渗透着大量的民族风土人情,学生掌握了这些文化精髓,更有助于提升舞蹈作品的表现力。

(二)增强民族舞认知

舞蹈表演的境界层次不同,不同的舞蹈认知水平决定了舞蹈艺术表现力与舞蹈学习的上升空间。为了促进学生向专业舞者方向发展,还需优化学生对民族舞的认知。民族舞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大的人文背景下感受舞蹈的独特价值,认识到民族舞传承民族情感与历史内涵。加强民族舞文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体会民族舞的节奏、动作、风格与艺术特色。民族舞文化传承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作品精髓,同时优化学生的内心情感表达方式。加强民族舞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舞神韵,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认知进行民族舞多元化学习,进而实现舞蹈与学生融为一体。

(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生的舞蹈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直接关系,加强舞蹈文化教学有助于优化学生对舞蹈理论的认知,促进学生掌握练习舞蹈的正确路径,更有助于学生自主纠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文化进行教学,学生将产生各种舞蹈的对比意识,在比较中不仅理清了各民族舞蹈的特点,而且有助学生掌握舞蹈练习的重点,进一步快速精准的开展舞蹈学习。积极学习舞蹈文化,加大舞蹈文化的传承力度,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技法上与理论上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可以事半功倍的提高练习效率,达到深层次的展示舞蹈艺术魅力的目标。把民俗、文化、舞蹈融为一体,学生将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更主動练习舞蹈技能,更有效的提高舞蹈表现力,从而达到展示作品的风采,提升学生整体艺术水平的目标。

二、当下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教师把民族舞蹈教学的重点放在锻炼培养学生舞蹈技能上,教学更多的关注舞蹈动作的传授,但是对舞蹈文化的传承关注不足,没能在课堂上给予必要的教学时间保证。有些教师更关注舞蹈动作教学,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动作的连贯性上,在文化传承上没有过多涉猎。还有的教师应试思维惯性严重,舞蹈教学过多的关注成绩考核,强调学生提高应试表现力。在教学时没能通过舞蹈文化达到优化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舞蹈作品内涵。

(二)学生主动性低

通过民族舞文化传承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舞学习兴趣,提高民族舞教学质量,间接地降低教学成本。目前一些舞蹈课堂教学方式较为机械,而不注重对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的挖掘,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学生会对舞蹈重复的动作练习出现厌烦的情绪,加上有些课程的训练强度过高,又未能感受到民族舞蹈中的文化内涵之乐趣,会主观地认为学习民族舞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

(三)教学方法单一

演示法、理论讲授法很大程度不满足学生深刻学习民族舞蹈需要,更不利于学生积极投入民间舞蹈学习活动当中。如果民族舞蹈教学不能主动的变化形式、设置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内容单一,不能根据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活动模式,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舞蹈内涵,导致学生只能进行机械性的练习,学生很可能一味地陷入模仿练习境地。

三、民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融合原则

(一)优化学生人文修养

舞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还需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加强舞蹈文化内涵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民族舞蹈文化欣赏水平的效果。必须引导学生积极的分析舞蹈文化特征。在课堂上呈现多种舞蹈文化形式,积极的对舞蹈文化进行深刻分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掌握舞蹈文化内涵。例如,促进学生掌握一些音韵学、民族学、文化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掌握民族舞蹈的方法与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民族舞蹈传承效率的目标。

(二)融入多种教学素材

民族舞蹈文化与民族服饰文化、音乐文化、传统习俗等有重要关系。在民族舞蹈文化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服饰、动作、音韵、历史等内容,不断对民族舞蹈文化的教材进行深度扩展。应当基于大量直观的民族舞蹈素材,民族舞蹈审美元素开展教学。民族舞蹈普遍的具有独特的审美,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都可以借助独特的方式融入民族舞蹈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民族舞蹈,可以把大量经典的舞蹈视频、民族舞蹈论述、民间舞蹈的创编过程展示给学生,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各种素材中感受民族舞蹈文化,提升民族舞蹈教学质量。

(三)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舞蹈教师必须突破传统舞蹈教学的禁锢,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促进学生优化民族舞蹈文化理念,拓展学生的舞蹈思维能力,实现民间舞蹈教学积极创新的目标。改革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着力提高舞蹈教学活动质量,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舞蹈能力的目标。例如,在课堂上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设置合理的舞蹈文化氛围,在情境化、趣味化、实践化的教学促进学生体会民族舞蹈。只有学生正确的感知民族舞蹈文化,才能实现民族舞与舞蹈动作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舞蹈内容。

(四)融入舞蹈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开展民族舞蹈文化教学的基础,为了提高民间舞蹈课的质量,应当尝试将舞蹈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舞蹈学习兴趣,达到优化学生文化心态,调节舞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多变的舞蹈文化风格的目标。只有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积极的介绍舞蹈文化的人文掌故,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理解民族文化情怀的基础上感受舞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的风土人情,从而达到提高舞蹈文化教学效率的目标。

四、民族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创新民间舞蹈形式

民族舞蹈风格多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现代舞蹈艺术的滥觞。把民族舞蹈元素与民间舞蹈形式广泛的结合,基于民族舞开展别开生面的民间舞的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掌握各种民族舞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舞蹈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内涵,鼓励学生更深刻的基于民族舞改编民间舞蹈,达到进一步提高舞蹈艺术水平效果。例如,可以组织开展民族舞蹈赏析活动,也可以运用微课优化民间舞课堂教学,以及组织开展即兴的编舞活动,还可以运用形式丰富的游戏型、互动型、探究性课程组织民族舞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内涵,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情境性,鼓励学生身心合一、内外融合,启发学生的舞蹈思维,促进学生在深层次的舞蹈文化中体会民间舞蹈的独特韵味,赋予民族舞蹈以独特灵魂。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民间舞蹈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兴趣需要契合,民族舞蹈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背景、人文元素与心理特质。为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走进民族舞,帮助学生在民族舞蹈文化中感受民间舞蹈的丰富多样,还需优化民间舞蹈课程呈现方式,切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更加轻松的氛围。既要让所有学生投入到民族舞蹈的实践活动当中,还要积极地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在民间舞形式中自觉理解并传承舞蹈文化。具体来说,了解学生的舞蹈赏析水平,针对学生的舞蹈文化基础开展民族舞的理论教学,在丰富的信息媒体资源影响下传输民族舞文化知识,重点把学生喜欢的舞蹈形式、舞蹈界的热点事件与学生广泛的宗艺节目等融入民间舞教学,挖掘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元素,把学生的兴趣需要转移到民族舞上。

(三)多元化的选择教材

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文化教学都具有不同的层次,民间舞蹈课程的教材相结陈旧,舞蹈教学关键在因材施教,合理的控制教学内容难度,适当地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达到满足学生需要的目标。优化传统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舞蹈爱好与学习层次合理的呈现不同层次的民族舞蹈文化,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展民间舞学习实践;分层教材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激发学生民间舞蹈学习的兴趣,达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学习舞蹈,拓展学生舞蹈能力目标。

(四)完善教学活动方式

现代民族舞文化教学应当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的衔接,逐步丰富教学渠道,灵活的打破课堂内外的时空限制。首先,采用翻转课堂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构建课下课上有机联系的整体,进一步实现民族舞蹈文化教学前移,并且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优化舞蹈教学的标准,达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目标。其次,主动增强舞蹈教学的趣味性,例如,融入民间舞蹈故事,合理的设置舞蹈实践的文化背景,这样有助于优化舞蹈教学趣味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还可以组织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针对个性需要自主开展民族舞的学习,切实以民族舞文化指导学生练习民间舞,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民族舞文化传承。第三,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舞蹈文化的目标,鼓励学生开展舞蹈音乐的赏析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把音乐知识与音乐文化渗透到舞蹈课程,这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民族舞,仔细体会民族舞的特点,实现民族舞文化传承有重要价值。例如,蒙古舞具有狂野奔放的特征,结合这些特点适当的介绍一些蒙古族音乐,运用这种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舞蹈文化内涵。

五、结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文化互动交流,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多民族国家舞蹈各具特色,风格多样、形式灵活,具体良好的民间传承性,是当代舞蹈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泉。鼓励学生研讨民族舞蹈文化,基于民族舞蹈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民间舞蹈,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舞蹈艺术的快速发展,弘扬当代舞蹈文化,从而达到提升民族舞蹈文化影响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朴永光.论“非遗”语境下传统民间舞蹈的保护[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6):62-71.

[2]沈琬茹.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幼儿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 [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219+222.

作者:曾菲菲

上一篇:绿色室内设计论文下一篇:汽车车身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