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现阶段社会发展中舞蹈作为艺术的特殊存在形式,深受人们的欢迎,无论是民族舞还是现代舞在社会娱乐及精神享受中,都占据重要的发展地位。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舞蹈种类丰富多彩,舞蹈艺术形式更是数不胜数。基于近年来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大力保护,当前综合性大学对民族舞蹈的教学受到大力支持,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也成为重要课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1:

当前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发展的国家。少数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艺术形式,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在我国很多高校中也都开展了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工作。本文将根据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其理论和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少数名族舞蹈;教学理论;实践

引言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数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份精神财富。而舞蹈这是通过肢体语言,将文化传承展现给世人的过程。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我国目前综合性大学都相继开设了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工作。

一、少数民族舞蹈教学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名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种文化形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同时也方便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所以说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少数民族舞表演,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的展示,通过身体的语言,将情感与文化表达出来。单就舞蹈表演形式来讲,少数民族的舞蹈由于民族和地域的不同,也是多种多样的。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舞蹈多用于表现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使青少年感受到正能量的传递。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有些少数民族舞蹈即将濒临失传,所以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二、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探讨

(一)加强文化了解

首先应该将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设立,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加强学生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少数民族舞蹈的背景文化。在强化对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理解的同时,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安排,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为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教学是指将所有需要完成的少数民族舞蹈教学内容,按照不同民族与文化进行系统的划分,即保持了少数民族舞蹈的独立性,又将其共同点进行了科学的统一。利用单元教学,可以节约舞蹈教学时用于重叠性技能学习的时间,并且可以在规范舞蹈动作的同时,突出文化特点,使得教学更加系统化。

(三)言传身教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目前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以及由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向启蒙型和任务型教学转变。在一般综合性高校中,均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进行少数民族舞的教学工作,但由于教师对此教学方式理解不同,也造成了效果的差异性。

言传,意在理论知识的传播,身教,则是通过实践进行教学。理论集合实践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少数民族舞蹈这种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式,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并且掌握。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掌握,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更加直观理解少数民族舞蹈的精髓。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实践课程,发现学习在学习中的盲点,准确做出教学调整。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目前对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开发,然后是巩固性训练,最后是能力的提升。在开发阶段,教师应利用动作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范的形体动作,并且通过反复示范,使学生们可以掌握技能重点。

而巩固性训练和能力的提升部分,都需要教师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辅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其对文化、艺术的理解概念也不相同,使得舞蹈中的动作表现出的情感和文化意义也有着本质性的差别,教师们应该根据舞蹈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只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应用,才能使学生们熟悉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

三、特色教学

虽然我国目前综合性大学的民族舞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很多具体地方色彩和民族代表性的舞蹈还未被列入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所开展具体民族特色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完成特色模式教学目标,必须要让学生们真正对少数民族舞蹈产生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上进心理,为舞蹈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素材的积累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不应该仅仅是对舞蹈动作的模仿,更应该是能够自己创新,而创新则需要学生们对日常素材的积累。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深入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完成对素材的采集和积累活动。

(三)表演素养的培养

培养少数民族舞蹈表演者的表演素养,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品鉴能力,通过提高艺术修养和表演素质,可以使学生们从内心中感悟舞蹈、理解舞蹈,在表演时,可以真正将内心情感融入进行舞蹈的表演当中,使舞蹈具有灵魂,加深民族文化直接的沟通。

结束语

总体来说,对综合性大学民族舞的教学工作需要因人施教,不应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范围之内。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工作实际也是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教育工作者应多与民间艺人多交流沟通,将那些隐藏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教育工作者们在基础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静.当前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1(11):218-219.

[2]李廷海.高等教育阶段舞蹈专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03):85-89.

[3]张健.当前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08).

[4]吴萍萍.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的实现路径及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10).

作者简介:许丽颖,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许丽颖

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2:

当前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现阶段社会发展中舞蹈作为艺术的特殊存在形式,深受人们的欢迎,无论是民族舞还是现代舞在社会娱乐及精神享受中,都占据重要的发展地位。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舞蹈种类丰富多彩,舞蹈艺术形式更是数不胜数。基于近年来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大力保护,当前综合性大学对民族舞蹈的教学受到大力支持,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也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当前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民族舞蹈发展现状及综合性大学发展需求,探讨如何坚定我国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规范发展路线。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少数民族舞蹈 教育教学 理论与实践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我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政策,目的是为了将中华文化一直完整的继承与发扬下去,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例如孔雀舞等。所以为了顺应国家政策及时代发展,综合性大学对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愈加看重,为了保持少数民族舞蹈优良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完善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使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规范化、标准化及国际化。

1.综合型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现状

当前综合性大学生少数民族舞蹈逐渐成为重点教育建设领域,但教育教学质量并不能跟上发展需求,文化观、审美等发展理念必须要树立到位,才能够提高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理论的完善程度及实践教学效果,将各种风格、内涵不同的少数民族舞蹈流传下去。少数民族的舞蹈通常带有鲜明的舞蹈特点及艺术风格,各种舞蹈形式蕴含的情感、文化也是大相径庭。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一是为了促进我国舞蹈界的发展与提升,使少数民族舞蹈引起国际舞蹈界的关注与支持,二是提高审美感受,少数民族舞蹈的美与现代舞蹈和汉族舞蹈的美各有千秋,不仅丰富了舞蹈形式还大大感染了观众的审美意识。随着少数民族舞蹈在社会中重视度的不断提高,综合性大学开设了少数民族舞蹈课程,但教学内容单一,职业导向固定,培养模式和目的过于单调,实际教学中是以舞蹈技巧练习为主,没有注重理论教学,再者由于师资及课程资源的限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即使已经提高了实际教学理论的深度,但还是忽略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

2.当前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2.1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目前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单元式教学法、言传身教法及应用多种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单元式教学法是将方法、组织形式及教学原则及任务等多角度以单元方式划分少数民族舞蹈,在保证民族舞蹈的独立性同时,以少数民族舞蹈的特性入手进行教学,单元式地进行少数民族舞蹈编排,然后以不同少数民族舞蹈之间的共性展开统一教学,对于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而言,单元式教学将少数民族舞蹈转变为舞蹈教学的重要部分,以传承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精髓。言传身教法,是我国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强调树立正确的教师形象,利用启蒙教学方式,将少数民族舞蹈中理论教学难以传授的部分,通过启蒙式与言传身教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教学之上,通过直观感受学习舞蹈内涵以及技巧,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舞蹈意识,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视,通过言传将理论知识教授到位,身教促进学生进行舞蹈实践以提高舞蹈动作技巧,教师一边讲一边做的舞蹈教学形式将书本之外的知识拓展给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及技巧,所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少数民族舞蹈涉及面较广,各民族的文化、舞蹈风格及舞蹈动作等各有千秋,有时仅用一种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所以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掌握舞蹈技巧的熟练程度,从开发、巩固训练到能力提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都能找到适宜匹配的教学方法,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有所要求,所以目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范围有限。

2.2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优化主张提高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积累更多的舞蹈素材以及培养舞蹈情感。提高少数民族舞蹈学习兴趣是为了更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各民族文化的展示以及典型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舞蹈的内涵及魅力,了解更多的舞蹈风格及形式;舞蹈素材的积累需要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打下优良舞蹈基础,将各单元或是民族的舞蹈素材进行总结积累,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最后就是将舞蹈中的情感及层次美感引导学生进行发掘,不仅要提高学生舞蹈技巧及动作,還需要挖掘舞蹈情感及内涵,利用舞蹈音乐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健.当前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112-113.

作者简介:

石明灯(1972-),男,湖南靖州人,讲师,国家一级导演,研究方向:艺术编导,舞蹈。

作者:石明灯

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传承发展的路径

摘要: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有形表现形式。通过文献资料、田野实证等研究方法分析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特征及其现状,并提出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路径,必将促进民族舞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内在作用。

关键词:舞蹈;发展;文化;民族教育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创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在人类最原始的劳动生活中,就孕育了舞蹈。动作和节奏同劳动是密切相关的,无论哪种劳动,人的手和脚总是要运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连续重复这种运动,就会产生某种节奏,形成舞蹈动作。从广义上说,凡是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节律的运动来抒发隋感,表达思想感情的都可称为舞蹈。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历史悠久、舞种丰富、风格各异,绚丽多彩。中国少数民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不仅是指各少数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更多是指各少数民族舞蹈的群众性和普遍性,即人人能歌善舞。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各自的经济文化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少数民族舞蹈有数千种之多。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基本属于民间舞蹈,载歌载舞是民间舞蹈的基本特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舞蹈形式和风格特点。即使同一民族,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其舞蹈也有差异。如瑶族的长鼓舞,就分为广西长鼓舞,湖南长鼓舞和广东长鼓舞等,且各有所不同。一看到某种舞蹈形态,就可以判断出属于哪一民族。因此,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实际上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具有直观陛,能反映出该民族的基本特征和风俗习惯。

1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文化特征

舞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决定着舞蹈的发展,舞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这些历史时期经济、政治、伦理、哲学、宗教乃至风俗等各个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曾以某个国家或王朝的乐舞风气来判断它的民风和盛衰。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宗教仪式在舞蹈中逐渐弱化,但它的影响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沉积于当代舞蹈艺术中,并对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少数民族舞蹈源远流长,它植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独特的舞蹈语言,鲜明的风格,诸如南方舞蹈婀娜秀丽,北方舞蹈刚健豪放,高山舞蹈奇特潇洒,平原舞蹈柔美细腻,共同构成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多样性。少数民族人民对舞蹈需求强烈,期望高,广泛参与的意识也强,促进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地域条件、地域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形成的文化模式。我国的传统舞蹈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是世界所罕见。如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白族霸王鞭舞、黎族打柴舞、藏族锅庄舞等是民族祭祀、礼仪性的舞蹈;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模拟鸟兽舞;羌族的铠甲舞、景颇族的金再再等是祭祀舞蹈。藏族的羌姆、蒙古族的查玛是—种同源异流的寺庙宗教舞蹈,又是舞蹈文化共融特点的反映,可见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具有民族性、民俗性、地域陛、群体性和传承性等共性特征。

古代舞蹈文化是沿水域流传的,同一种舞蹈形式会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南北朝和南宋时期,以南、北两地而居,民间舞蹈有共性,又形成南北不同的特性。各地的民间舞蹈更是纷繁多彩、各有所长、地域色彩浓郁。一般说:舞蹈中南方重唱,北方重舞,南方重体态,北方重技巧。风格上:南方纤巧秀丽,北方粗旷豪放。伴奏上:南方多丝弦,北方多鼓吹乐。形式上:南方偏小型、轻巧,北方多强调场面隆重、壮观。宋明以后,南方喜欢各式各样的灯舞,北方道具舞形式多,杂技性强。南方舞蹈往往具有北方色彩,北方舞蹈中也常有南方风韵,南北方舞蹈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发展。

2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发展的现状

中国原始舞蹈表现在多是跨民族、跨地区的舞蹈形式且带有现代文化的成分。民俗为舞蹈提供了广泛的舞台,也为它增添了民族文化的色彩,更重要的是民间民俗为舞蹈提供了内容、气氛和支持环境,而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载体。传统民间舞蹈要紧紧依存于民俗,适应于民俗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更新、完善,才能深受人民的喜爱。

在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中,有多少艺术形式已消失或遗落,包括舞蹈文化。舞蹈文化是非语言文字文化,假如传统民间舞蹈失去了民俗这一载体,就难以延续,只有尊重民俗、顺应民俗才能使传统民间舞蹈充满生机和活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下在经济大潮和旅游产业化的影响下,不少地区产生了“伪民俗”,同时也产生了“伪民俗舞蹈”,这极大地伤害和动摇了传统民俗文化,影响了传统舞蹈的生存与健康发展,这是令人万分担忧的。还有不符合新生活的舞蹈,如民间的祭祀舞已经渐渐退出表演的舞台。就连每年综艺晚会也令舞蹈本身越来越迷失自己,往往居于配搭角色,观众在电视里对舞蹈欣赏已经很难完整了。舞蹈的生存空间也受到冲击,发展民族舞蹈也迫在眉睫。

生活是舞蹈的唯一源泉,舞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舞蹈。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承办的“闪闪的红星——红色经典舞蹈专场”,在群舞《繁花似锦》表演中,蒙古族舞蹈家贾作光,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新疆的阿依吐拉,朝鲜族舞蹈家崔善玉以及第一代“白天鹅”白淑湘等老艺术家登上舞台,他们以灵动的舞姿,热情的表演,展示了革命艺术家永远年轻的风采与豪迈。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下,发展民族舞蹈事业,需要更多的舞蹈艺术家,需要更多的孔雀舞等表演艺术。如杨丽萍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央视龙年春晚,孔雀公主杨丽萍和她的舞伴王迪表演的《雀之恋》,被誉为“春晚最震撼的节目”。同时,舞蹈将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精神和弘扬爱国主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3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发展的路径

3.1通过教育的路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

原始社会已经在用舞蹈传授狩猎技艺、厮杀搏击和宗教信仰。在阶级社会出现以后,统治者从来都很重视舞蹈教育,如在中国的周代“设乐师掌国学之政,教国事小舞;凡舞,有幡舞、有羽舞、有皇舞,……”《周礼·春宫》其目的就在于利用舞蹈,潜移默化地把一整套规范化的礼仪道德灌输给贵族子弟。同样,在欧洲国家,舞蹈也曾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心。这是舞蹈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

顶水舞是朝鲜族顶水罐赛跑游戏艺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出现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或民俗活动中。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延吉市六一幼儿园、新苗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都开设了顶水舞课程,每年“六一儿童节”都进行顶水舞表演。

“跳蚤舞“已成为舟

山一些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在低年级学生中普及,且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刀郎舞健美操已进入新疆高校的体育课堂。由传统舞蹈改编而来的刀郎舞健美操,采用鲜明的韵律,热情而奔放,将民族舞蹈纳入高校的课堂,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了解新疆的传统文化化,深受学生的喜爱,丰富民族高校教学内容。

要把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计划,通过各级学校或民族院校这个最主要的环节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作出贡献。舞蹈文化是营造高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推动高校文化发展的有力杠杆。如大连民族学院在欢庆节日时,身着民族服饰的各少数民族大学生们载歌载舞,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民族的风貌,他们视舞蹈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真正体现了56个民族是一家的舞蹈盛会。

民族教育的目的是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为民族地区服务。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民族地区的各行各业之中,必将推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而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教育的一个内容,它丰富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民族教育的新内涵,包括体育教学、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等。民族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民族舞蹈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民族的团结,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2通过旅游的路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

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民间舞蹈有达斡尔族鲁格勒舞和蒙古族安代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舞蹈。舞蹈的审美功能和社交功能能够给更多的游客提供参与舞蹈活动的机会。通常,游客到各地旅游区都能观赏到当地民族的节日活动或本民族集体舞蹈。当地人民—边跳舞,一边邀请游客参与具有特色的舞蹈活动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舞蹈带来的审美愉悦,还能通过亲身参与的形式,很陕融入到舞蹈所带来的肢体和情感体验,增强了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010年底,乌鲁木齐市旅游局就组织了旅游企业和国际大巴扎30名民族演职人员赴深圳市“锦绣中华”民俗村景区开展了“新疆风情周”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这种方式也为新疆的旅游业以及民族歌舞的推介创造了交流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作为新疆最经典的民族歌舞之一,《刀郎麦西来甫》热隋似火、奔放豪迈、极具震撼、淋漓尽致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还有其他各民族的舞蹈绚丽多姿,情绪热烈欢陕,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疆的民族舞蹈推动了我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各少数民族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登上舞台,面向宽广的社会,有很多舞蹈已经走出本民族、本地区,在全国公演,有的通过影、视在全国流行。如贵州举办“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广西举办“桂林山水旅游节”、“北海国际珍珠节”等,通过举办这些盛会鼓励和资助群众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动员社会多方面的力量积极举办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节和艺术节。还可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庙会、民间花会等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少数民族舞蹈还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如《多彩贵州风》参加“中俄文化年”演出,参加法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广西南宁市举办“中国一东盟国际博览会”、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了中外游客观光旅游,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也为旅游产业和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条件,也为少数民族舞蹈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3.3通过竞赛的路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

“小荷风采”比赛和表演,更是从儿童时期就接受舞蹈教育,从小熏陶民族舞蹈文化艺术,培养对舞蹈事业的热爱。把舞蹈纳入各级学校的教学之中,通过参加课外舞蹈竞赛等路径弘扬民族舞蹈事业。舞蹈要从娃娃抓起,通过举办各级别舞蹈竞赛,检验我国舞蹈事业发展水平,逐步使舞蹈比赛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弘扬舞蹈文化,促进社会文化大发展。

学生还可借助舞蹈文化这一载体,与社会文化进行交融和互补。如2008年洛阳师范学院被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南省体育局确定为河南省高校首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基地。他们通过参加校内和校外的舞蹈竞赛,或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来提高舞蹈水平,充实和丰富校园文化,弘扬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了民族舞蹈。

舞蹈在人们寻求快乐的过程中诞生,并在几千年后的今日民族运动会上继续制造着快乐。近几届民运会,舞蹈类表演项目都很多,如土家族的欢乐操、佤族的健身操、黎族的动感操、蒙古族的奔腾、撒尔荷、土家族的肉莲响等民族健身操,既突出了表演民族的特点,又令观众大饱眼福,推动了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

通过举办民族艺术节,全国舞蹈大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全国少数民族单、双、三人舞大赛,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节等,以娱乐、表演和竞赛的形式,使各族人民参与其中,享受民族舞蹈带给人民的快乐,同时吸引一批民族舞蹈的爱好者和工作者参与对民族舞蹈工作的研究之中,只有不断地改革、发展和创新,才能使民族舞蹈更加合理、完善和规范,才能促进少数民族舞蹈事业的健康发展。

3.4通过节俗的路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

少数民族舞蹈大多依附于传统的民族年节和各种风俗活动,他们是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1200多个。从节日类型看,主要可归为六大类:宗教祈祷类、生产生活类、纪念崇拜类、民间艺术类、社交娱乐类和盛典庆祝类。

通过节日把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一种形象直观方式表现出来。如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经节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唱歌和跳舞;藏族恰青赛马节期间,在盛大的开幕式后,人们举行跳国谐(藏族集体舞),藏族汇演等娱乐和经贸活动,通过节日表演,增进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有很大一部分与婚、丧、嫁、娶等风俗有关联。如土家族《跳丧舞》、《迎亲》;壮族的《跳岭头》;仡佬族的《酒礼舞》;彝族的《达体舞》等,每一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俗活动,只有适应民族风俗,深受人民喜爱的舞蹈才会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少数民族舞蹈无论在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还是在表演舞台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表演,并享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又是其它文化所不可比拟的。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节、庙会、民间花会以及各种大赛等,也大大促进了民间舞蹈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4结语

舞蹈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寄托和财富载体。舞蹈还是—种艺术,能够让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步使舞蹈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使全民有较高的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意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舞蹈文化蕴含着健康、向上、积极的文化价值理念,这些内在的文化价值理念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大力弘扬民族舞蹈文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纪兰慰,等.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精华本5[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4266-4267.

[3]www.whyandhow.org[EB/OL].

[4]马欣,等.新疆舞蹈在旅游产业中的价值与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3):49.

[5]王文.体育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99.

[6]栾桂芝.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再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72.

作者:陈立华

上一篇:软弱地基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高架桥岩土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