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种西方音乐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加之人们对于西方的以及流行的音乐的盲目跟风,使得民族声乐在发展中越来越忽视传统声乐的重要特征,进而导致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论文 篇1:

桂西北高等民族声乐教学与地域音乐教育思考

摘要:音乐可以让人们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崇高的精神和圣洁的情怀,桂西北少数民族的民歌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性,是桂西北人民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民歌内容丰富,蕴含着桂西北少数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目前,壮族民歌和壮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已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桂西北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地方声乐高校开展特色教学,促使,桂西北民歌中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特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提升地方高校的特色声乐教学。

关键词:桂西北民歌;声乐教学;地域音乐

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的少数民族就有12个之多,桂少数民族基本都具备能歌善舞的特点,各少数民族通过悠久的历史沉淀,在音乐上逐渐形成了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这种独特的唱腔和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了视野,可以充分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地域艺术形式。本文就对桂西北民族声乐和地域音乐教学进行的研究。

一、桂西北民族音乐的特点

桂西北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曲风,歌唱的风格和特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壮族聚居的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三声部的山歌,壮族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音调高扬,声音绵长,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演唱风格有时热情奔放,时而平缓,时而交叉,有时婉转低沉,有时又会低如细雨,高低相衬,悦耳动听,桂西北的地域辽阔,壮族的多声部民歌有一百多种唱腔,遍及广西六个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有诗,有歌,有音乐,有舞蹈。壮族的多声部山歌是壮族人民思想和文化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其艺术形式也趋近完美,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沉淀下来的经验,也是壮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例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阳朔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传承于广西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主要以刘三姐为引有代表性的展现出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漓江附近百家万象[1]。

地域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民族音乐,千百年来根基于民族的土壤,拥有地域性的特点,一般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属于单音音乐体系,主要是对单音的处理和对旋律的装饰。运用变奏,起承转合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陈述,主要是对意境的追求,以达到艺术品展现出来的唯美意境,起到振奋精神和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的作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可以让人陶醉其中,忘却烦恼,进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在学习和品位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然的融入音乐所表达的民族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民族的凝聚力的意识。我国目前正在提倡弘扬中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要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培养学生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国音乐的教育发展。因此,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感受少数民族的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以此来激励学生具有一颗顽强进取的心,增强对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之情[2]。

例如:壮族人民出生时候的“摇篮曲”、恋爱时抒发情感的情歌对唱“抒情歌”、结婚嫁娶时的“哭嫁歌”,族人去世时悲伤的“哭丧歌”,赞美英雄事迹或是景色优美的“赞美歌”,迎接贵宾受唱的的“迎宾歌”和“劝酒歌”,还有具有趣味性的“猜谜歌”,少数民族人们优良道德传统的“劝世歌”等。这些歌曲都是少数民族人民在日常上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桂西北高等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越来越重视,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但是对于桂西北的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却比较单一,在目前的少数民族声乐教材中,少数民族歌曲的比例较低,相对于桂西北丰富的音乐形式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声乐教师对于学生在少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也很单调,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突出少数民族的特性,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唱法也很单一,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少数民族音乐在整个音乐体系中的差异[3]。

例如:少数民族声乐的练习中少数民族学生在歌唱时用自己的民族乐器伴奏,和民族语言演唱给人以美的感受,非常的和谐,但是用传统模式的钢琴伴奏,感觉在语音和语气上都不协调,演唱的效果就差很多。所以,在少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并且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歌曲和音乐的特性。

桂西北高等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领域的逐渐扩大,我国的教育要起到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承的作用,為了更好的传承桂西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桂西北高等声乐教学要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研究,肩负起桂西北民族文化和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责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把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研究和探索对于少数民族任何和音乐的传承方式,根据不同的民族的音乐特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呈现出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在教学时针对桂西北拥有较多少数民族的地域特征,为学生搜集各民族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和传统文化[4]。

例如:瑶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宗教仪式的民族,苗族民歌极具民族特色,曲调婉转,一般都是以演绎故事为主开门见山,没有前腔即兴开口便唱,并且内容丰富多彩《挖地歌》、《拦路歌》、《交情歌》等。还有毛南族民歌的特点是歌词比较含蓄,曲风婉转抒情,旋律以上进为主,结构短小。

教师也可以自己编写适合于所有民族学生的声乐教案,让其他民族的学生通过对桂西北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了解桂西北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继承桂西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桂西北民族音乐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不论是短小的山歌,还是长篇的叙述山歌,都蕴含着少数民族崇高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艺术价值,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灿烂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吕艳芬. 探究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2):1-2

[2]段小丽. 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理念分析[J]. 戏剧之家, 2020(1):1-2

[3]尹胜麟. 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试论[J]. 北方音乐, 2020, (1):219-221.

[4]姚春晓. 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之声乐学习3+2[J].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8):4-5

作者简介:韦燕燕(1982-),女,(壮族),广西都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音乐音乐。

项目名称: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欣赏的多元化研究及应用 (2018KY0488)

201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欣赏的多元化研究及应用》获得教育厅审批立项。

作者:韦燕燕

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种西方音乐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加之人们对于西方的以及流行的音乐的盲目跟风,使得民族声乐在发展中越来越忽视传统声乐的重要特征,进而导致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基于此,文章首先针对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以及个性化发展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进而探究了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声乐演唱;作品;风格;实践策略

前言

民族声乐是民族的更是国家的,它不仅象征着各个民族的精神、蕴含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同时他也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星。随着我国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重视,现阶段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情况也就越发关注。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主要是因为其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和个性化特征,但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情况令人堪忧,“千人一声”的现象尤为严重。因此,为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对个性化发展的实施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一、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

民族声乐属于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的发展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相互关联。在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在向着全球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给民族声乐的发展带来的更广阔的空间。比如,在各种音乐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灵感,相关民族声乐创作者可以将流行音乐中以及西方音乐文化中一些精髓部分通过处理融入到民族声乐中,使民族声乐也更加国际化,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而且通过这种文化与文化的交融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虽然在发展空间上更广阔了,但是在多元文化的大潮下,其发展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民族声乐原本的一些传统艺术特征逐渐的被埋没。比如,在多元文化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欧美音乐,对西方音乐的研究兴趣要远高于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研究兴趣,就连各个阶段教育中的音乐教学中也呈现出严重的崇洋媚外的现象,在进行一些音乐鉴赏以及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多数教师都会选择一些西方经典音乐作为素材,久而久之也造成学生对西洋音乐文化的崇拜。另外,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大部分创作者也紧跟潮流,在民族声乐中融入过多的流行元素与西方元素,虽然使得民族声乐越来越大众化、潮流化,能够适应更多人去演唱,但是也失去了民族声乐所具备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在民族声乐演唱者进行演唱的过程中也严重缺乏个性化演唱的意识,而是紧跟潮流发展的趋势形成千篇一律的民族声乐唱法。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民族声乐发展中,虽然时代的进步给民族声乐的发展扩宽了发展的空间,但是与此同时也给民族声乐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急需解决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问题。

二、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意义

民族声乐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在现阶段这种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民族声乐的发展之所以要重视个性化发展最主要的是因其所具有的意义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加强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正确对待民族的与外来的文化,能够有效的找到文化多元发展的平衡点。因为在大量外来音乐的涌入下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既可以是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能够更好的平衡这种影响,从而有效的借助于积极方面的影响来实现更好的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外来音乐文化的涌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在接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同时加强我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外来音乐文化对于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因为通过对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能够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民族声乐的魅力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让人们能够透过声乐来感受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民族所具备的不同风格和气韵,从而强化人们心中的民族意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我国民族凝聚力。其二,加强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之所以民族声乐能够在我国经历这么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能够传承至今,最主要就是其中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它饱含了丰富的民族的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尤其是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所产生出来的民族声乐也是千差万别,它们共同成就了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百花齐放,也成为不同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征。然而在如今流行音乐发展的冲击下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同化影响,使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等多方面的特征逐渐的淡化。因此,加强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可以更好的保留民族音乐原有的这些民族的、传统的以及地域的特征,使其能够在现阶段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大潮中不至被同化,对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从深入了解作品出发实现民族声乐演唱的个性化发展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文化,同时也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语言,因此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也就有着较多的个性化差异。在实施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民族声乐演唱的个性化,民族声乐的演唱是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演唱者的演唱可以将民族声乐的内涵更好的传递给听众,是音乐文化交流的关键途径。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升入理解,因为不同民族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对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区分,从而实现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就需要民族声乐演唱者能够加深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其一,先分辨民族声乐作品的体裁形式,并能够从歌词上来深入感知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声乐的体裁形式也是十分丰富,从民族声乐的种类上大体可以氛围戏曲、说唱艺术以及民歌等等,而仅仅针对民歌来说它所包含的体裁形式就有多种,比如山歌、号子以及小调等。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之前要深入的了解民族声乐作品,先辨别民族声乐的体裁,然后结合民族声乐的歌词以及创作背景等来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之意,为后续个性化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要加强对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以及地域风格的深入了解。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域的民族声乐作品所具备的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而不同民族风格以及不同地域风格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藏族的山歌和牧歌就是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这类民族声乐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起句时通常都需要比较大的气力,而且长发上往往都是连续向上的旋法。演唱者只有先了解声乐作品的民族和地域风格,才能采用更具个性化的演唱方法,使人们刚一听到演唱者的发音和唱法就能辨别出这是哪个民族或者哪个地域的民族声乐歌曲。其三,演唱者要想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演唱民族声乐歌曲还需要对歌曲所属的情感属性有准确的掌控。民族声乐歌曲能够深入人心使人产生共鸣,最主要的也是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进行情感的传达,声乐歌曲的情感属性实际上就是演唱者通过对歌曲所蘊含的情感的掌握,并借助与曲调以及唱法来进行情感的抒发。因此,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需要对民族声乐歌曲的情感属性有准确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恰当的演唱方法将情感准确的抒发出来,以此来实现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其四,演唱者还需要对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实现民族声乐的个性化演唱。每一首民族声乐歌曲的创作都尤其独特的创作背景,而且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这些内容也是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中的重要促成部分,演唱者不能单单依靠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愿来进行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而是需要在深入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理解和个人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

(二)从作品处理的角度出发来促进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

在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对民族声乐作品的体裁、内容以及原有的情感属性和创作意图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是最基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然而时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民族声乐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向前迈进,如果仅仅停留在作品本身上是很难实现民族声乐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因此,在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从而有效的促进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个性化处理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其一,在民族声乐作品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想象来进行作品个性化处理。艺术想象是每一位民族声乐演唱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既是人的一种独特的感觉,同时也是每个人所具备的特殊的情感活动。演唱者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需要将自身融入到一个想象的境界中,在这个想象的境界中将自身的情感转化为一种意象。与此同时将所想象出来的意象与自身的感官相融合,仿佛是在亲身经历一般,进而通过演唱将这种意象完美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孟姜女》这首民族声乐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通过艺术想象将自己想象成孟姜女,并通过真实的人物塑造来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涵与所抒发的情感。其二,在民族声乐作品个性化处理中演唱者要通过独创性来完成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此来实现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独创性是每一位民族声乐演唱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独创性既要表现出对民族声乐二度创作的新颖性,同时也要表现出对民族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合理性,新颖性也是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必备因素,而合理性是要保证民族声乐作品二度创作要符合民族声乐原有的传统型、地域性等特征。演唱者的独创性对于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独创性才能更好的避免千人一声现象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声乐发展的百花齐放。其三,在民族声乐作品个性化处理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换气技巧。在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过程中换气是非常讲究的一门技巧,同样一首民族声乐歌曲采用不同的换气技巧或者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换气都会使民族声乐演唱的效果截然不同,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要注重对换气技巧的合理化运用,通过换气技巧的运用来进行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格和特点来合理的运用换气技巧,当然在换气技巧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作品,但是不要照搬照套,而是要融入个人的理解与个人的情感,这样才能使民族声乐的发展更具个性化。

(三)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融入作品个性化的感受演绎作品

民族声乐不仅仅是一门音乐艺术,更是一门表演艺术,因为民族声乐是要通过演唱的形式来进行内涵以及情感的传达,而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演唱者融入一定的表演因素来更加淋漓尽致的呈現出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与艺术。一方面,是需要对作品本身的表演,能够力求朴实大方、客观自然的将民族声乐作品中最本真的内容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是要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加以自身的理解与情感,采用个性化的、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增强民族声乐作品的感染力。同时每一位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条件也各不相同,比如嗓音、个人的演唱技巧以及风格等等,演唱者通过将多方面因素与民族声乐作品更好的融合来进行个性化的演绎作品,也是实现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演唱者要对民族声乐作品有一个良好的内在感受,就是能够在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演唱的过程中通过词、声、情的相互融合与相互统一来提升演唱的感染力,也能够突出演唱的独特个性。其次,演唱者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演绎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声音的演绎,还要结合表情以及舞蹈的演绎,通过表情来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情感,通过舞蹈来传达作品的内涵,不是机械性的对作品内容的生硬演绎,而是要结合个人个性化的理解与认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真情实感的一种自然流露。最后,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演绎的过程中要注重与观众的交流以及与音乐的交融,与观众的交流是歌曲上的以及眼神上的,最好的演绎无异于演唱者与舞台融为一体、与音乐融为一体、与观众融为一体,这样演唱者能够通过更好的施展个人的魅力来促进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对于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重要性的了解,并通过对现阶段民族声乐发展情况的准确掌握,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丁玲.关于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0(6):154,156.

[2]陈俊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之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7):65.

[3]金泉瑷.对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6(15):57-58.

作者简介:沈美光(1970-),男,福建东山,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及教学。

作者:沈美光

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论文 篇3: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研究

摘要: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时代变迁、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发展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基本表现及产生原因,重点从流行化载体和影响两大维度探究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电子音乐;传播媒介

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包含两个内涵:一是民族声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以丰富民族声乐的音乐表现形式,契合21世纪的审美语境及受众需求;二是民族声乐依托多种媒介、载体、渠道、人群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掀起民族音乐文化浪潮,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当代音乐艺术创造。无论何种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都伴随着民族声乐自身的创新求变,如借鉴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技法,融汇现代的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要素;突破民族声乐传播的时空桎梏,运用新媒体展现民族声乐的魅力等。

步入21世纪以来,声乐艺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声乐领域百花齐放,出现了多种唱腔风格,涌现出诸多现代化的声乐作品,这在为民族声乐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对保留民族声乐的文化意蕴、促进民族声乐现代化发展大有裨益。

1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基本表现

流行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非指代某一音乐流派或音乐要素,所有流传面广、受众基础扎实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被称为流行音乐。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基本表现包含以下两个维度。

其一为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的融会贯通。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及创新,民族声乐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民间艺术的瑰宝,也获得了广泛关注,一批具备民族精神、坚持民族寻根且独具匠心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在民族声乐作品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使民族声乐面向更多的群体,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如《林徽因的抗战》《独角兽之夜》等现代流行化的锡剧作品,保留了锡剧的传统艺术魅力,在题材上更加宽泛,且在唱腔与表演中融入流行性元素,使唱腔婉转动听、动人心弦,同时在舞台美术设计上融合时尚要素,借助灯光效果、音响效果进一步增强了锡剧表演艺术的感染力,转变了人们对锡剧的固有观念,让人们感受到了锡剧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更多人关注锡剧,走进锡剧,欣赏锡剧。再如当前十分流行的《离人愁》《江山无限》《悟空》等古风歌曲在传统戏曲作品基础上添加了流行元素,保留了戏曲唱腔的特色及古色古香的韵味,让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新颖别致且易于传唱,显著增强了民族声乐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这些都是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集中体现[1]。

其二为民族声乐传播范围扩大且渠道多元。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和密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前沿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用以传播民族声乐的媒介愈加多样。不仅如此,民族声乐的传播队伍逐渐壮大,民间艺术团体、专业艺术团队、行业协会、民间声乐创作者及表演者等都是民间声乐传播与流行化趋势的主体力量。与此同时,易于传唱的民族声乐曲目在社会广为流传,融入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中,拓宽了民族声乐的传播空间,也让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愈發明显。

2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产生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自20世纪以来,西方声乐作品、声乐艺术文化、音乐创作技法及音乐思维传入我国,并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相融合,此时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与诠释具有“西体中用”“中西合璧”的特点,倾向于对西方声乐的借鉴及对西方音乐元素的运用,通常在民间小调、民族戏曲中融汇西方现代通俗音乐,开辟出民族声乐流行化的创作路径。在此阶段产生的抒情性民族声乐作品已经体现出流行性民族声乐的雏形,但其在创作思路及手法上依然受到西方通俗音乐的影响,缺乏个性与民族特质。

20世纪之前,民族声乐作品的传播通常依靠口传心授,依赖传承者的艺术造诣、演唱天赋及其对民族声乐的热爱。20世纪后,西方音乐的传播方式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影视剧、录音磁带、光盘、数字音频等相继出现,加快了民族声乐的传播速度,也让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愈发明显。综合而言,20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音乐文化、音乐技术的影响,因此该阶段的流行化趋势产生原因为外在因素。

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对西方通俗音乐的照抄照搬,而是追求我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创作,对各地区民间曲调、民歌、民族音乐文化的提炼与整合以及对西方作曲技法的适度运用,使我国民族声乐更有传统底蕴和文化价值,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不仅如此,21世纪以来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对民族声乐的保护性传承及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也让公众以追求民族音乐为主,再加上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无数民族声乐艺术家的孜孜追求,我国民族声乐流行化动力十足。可见21世纪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发展更多的是人们在为民族声乐的生存开辟新的生态,不断探索民族化的创作技法,探求传承民族声乐文化的现代化路径,因此该阶段的流行化趋势产生原因为内在因素[2]。

3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载体与影响

21世纪以来,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势不可挡,涌现的民族声乐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呈现民族声乐的韵味及独有魅力。但与其他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相比,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找准民族声乐的文化根基,促进其与流行性音乐元素融合,开拓出更加有效的传播载体,才能够促进民族声乐可持续发展。

3.1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载体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产生,不仅受到我国公众音乐审美心理、审美价值追求、文化情感共鸣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多元化的传播载体、扎实的主体力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 较为完善的融媒体格局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也是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生态。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在社会上掀起了回归传统、追求民族风韵的流行浪潮,各类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节目制作上推陈出新,将民族声乐元素应用于节目创作中,涌现出一批具备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包含民族声乐要素的综艺节目,如《我爱记歌词》《中国好声音》《经典咏流传》等,这些节目为民族声乐的展示与魅力绽放提供了新的舞台,节目也让人们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萨顶顶、阿宝等,他们带来的原汁原味的民族唱法、传统与现代兼顾的演唱风格,让人们在接触、感知民族声乐的同时爱上了民族声乐。

当前,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心情、展示生活、记录身边事,也为众多民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部分民间艺术家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演唱的视频,展示自己对民族声乐的改编曲目,民族声乐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动态与学习心得,有效突破了民族声乐传播的时空桎梏,也让民族声乐走出荧幕,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转化为人们精神娱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

3.1.2 音乐创作及表演群体

近年来,众多音乐创作者与表演者也将关注的焦点转向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在音乐实践上,音乐创作者发挥自身的创作技艺,将流行元素融入传统民族声乐作品中,或是借鉴民族声乐作品的曲调、结构、节奏型等创作出新的作品。音乐表演者则运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诠释与演绎作品,在此过程中,音乐创作者与音乐表演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民族声乐的流行化。

从音乐的演绎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流行化作品的背后是对民族声乐现代化发展路径的不断探索,是无数民族声乐艺术家的孜孜追求。例如,山鹰组合善于将彝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中,该组合创作的《彝人之歌》《我是山里人》等保留了彝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以具有时代感和时尚感的音乐表现形式展现出彝族人的性格、彝族的自然风光与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推动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具有重要价值。再如青年歌手谭维维致力于民族声乐的创作与传承,其创作的《华阴老腔一声喊》《给你一点颜色》等作品将我国民族声乐的唱腔、古诗词歌曲、民族唱法等与流行音乐融会贯通,体现出独有的东方之美,展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神韵,以现代化的形式发展与传承民族声乐,让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更加明显。

3.1.3 民族音乐教育

21世纪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发展趋势离不开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进。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下,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还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音乐专业教育,都以西方音乐教育范式为主。正如龚琳娜所说,西方音乐按照音高分为高音、中音及低音,而我国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音色与声音变化,如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音域宽广、声音洪亮,有呼麦等特色唱法,体现了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爽朗豪放的性格,也体现出草原的一望无际与旷远;苗族音乐则委婉优美,有对唱等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情感细腻且真挚,体现出高山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这为民族声乐传承人的培育提供了教育保障,也对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起着推动作用[4]。

3.2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的影响

备受人们关注与青睐的流行性民族声乐作品,有着神形兼备、形式与内涵兼具的特点,自然淘汰了低劣的民族声乐作品。可见,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整体上来看,其对民族声乐创作、表演及人们的审美心理等产生的影响是深远且积极的。

3.2.1 对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影响

21世纪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历了20世纪初对西方声乐的照搬照抄与一味模仿,20世纪后期对西方声乐创作技法的借鉴,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创作终于走上了自主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此时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追求创新突破,但不背离其文化意蕴与民族根基,在传统的民族声乐曲目内融入时代元素、时尚要素,延续传统民族声乐独特的唱法、丰富的调性变化、独具特色的节奏型,配合民族器乐,为人们打造传统与现代交织、继承与创新统一、古色古香与时代气息并重的视听盛宴,丰富了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突破了传统创作思维的束缚,改变了固有的创作思路及理念,让民族声乐作品真正在民间流行,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视野与内心。

3.2.2 对民族声乐作品受众群体的影响

21世纪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无异于在社会中掀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潮,让人们对西方音乐的关注转向对民族音乐的追求。这一方面可以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塑造新的文化生态、审美心理及价值追求,让民族声乐的传播拥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也能让民族声乐在新時代寻找发展契机;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素养,使其自觉抵制粗制滥造的民族声乐作品,关注内涵深刻、意蕴深远的音乐艺术形式,规避快餐式音乐文化,可以净化音乐传播空间,为民族声乐的流行化发展提供内驱力,并且在公众支持、音乐创作者及表演者的努力下,将民族声乐推向更加广阔的艺术舞台,增强民族声乐的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与吸引力[5]。

4 结语

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基本表现为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的融会贯通,民族声乐传播范围扩大且渠道多元。21世纪民族声乐流行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属内因,即一直在为民族声乐的生存开辟新的生态,不断探索民族化的创作技法,探求传承民族声乐文化的现代化路径。民族声乐的流行化趋势载体包括较为完善的融媒体格局、音乐创作及表演群体、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让民族声乐作品真正流行于民间,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视野与内心。

参考文献:

[1] 张琰芹.传承与完善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新探索[J].艺术评鉴,2021(13):7-9.

[2] 孙消.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J].四川戏剧,2021(6):101-103.

[3] 马雅楠.民族声乐对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研究[J].北方音乐,2020(7):252,254.

[4] 王莹莹.民族声乐对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与启示[J].艺术研究,2019(2):38-41.

[5] 张东.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146-150.

作者简介:孙强(1995—),男,黑龙江鸡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声乐演唱艺术。

薛亚君(196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作者:孙强,薛亚君

上一篇:原创小学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四位一体工业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