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自“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提出以来,各地区、各类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推进大学生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生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英语教学论文 篇1:

体验式学习: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新探索

【摘要】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育培训界的热点问题。在探讨体验式学习发展历程、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将其注重的团队学习、个性化学习、体验感悟、反思学习和实践中学习等理念引入大学生英语教学中。针对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上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建立合理的大学生英语评价体系、创新大学生英语教育载体和改革英语教学方式3个建议,以期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理论完整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近40年内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突飞猛进,对在当今教育、培训、电视节目等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力,成为近年来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它所强调的团队学习、个性化学习、体验感悟、反思学习和实践中学习等理念成为当下教育培训的前沿理论,为大学英语教育方法的革新提供了新选择。

一、 体验式学习的发展历程

对体验学习的发展历程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理论上,理念提出者约翰·杜威提出了著名的“生活即是教育,在做中学”观点,认为经验可分为主动体验和被动承受,提倡儿童通过与生活环境的交互行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批判传统教育方式以教师和课堂为核心、静读静学的教学方式。儿童与环境的交互行动不仅是一种人的自觉意识,更是一种生活实验、获取经验和不断反思的过程。在继承杜威理念的基础上,库尔特·哈恩通过开发一套让学生亲身挑战、突破和冒险方式来获取成长经验的培训活动。而体验式学习的集大成者当属大卫·库珀,他从多学科角度对体验式学习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并提出了“体验学习圈”的理论,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行动应用和抽象概括4个部分组成并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也标志着体验式学习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发展到近代体验式学习共包括亲历、感受、分享、总结和应用5个阶段:亲历即是学习者在设定情景中去参与活动或完成任务;感受即是学习者通过对环境的交互体验,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分享即是学习者与共同参与同样环境体验的进行情景重构和经验交流;总结即是将经验和反思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形成学习者独有心智模式;应用即是学习者用形成的心智模式来指导实践,验证心智模式与实践的契合度,然后进行下一轮与环境的交互体验。

在实践上,体验式学习最初是训练船员的一套管理培训课程,用来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船员坚韧的作战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二战后,在英国最先出现了名为outward-bound的户外培训课程,类似于现在的户外拓展训练,被更多地应用于技能培训和团队意识的建立。良好的培训效果和独特的培训理念让体验式学习风靡整个欧洲,培训对象从原有的船员、军队和企业向各行各业拓展,培训的重点也由最初的技能训练和团队训练转向促进人格发展、改善心智模式和激发人类潜能等方面上来,让体验式学习活动成为教育培训的热点内容。此外,由于体验式学习理念的出现,在世界引发了三次的教育反思浪潮: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爆发反传统教育浪潮,以杜威为代表的学者专家反对学生单一从课堂和教室活动知识,提倡经验学习和户外培训;在二战后,以以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为代表的欧洲教育家提倡体验式学习是大学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可以获得人格成熟和社交经验,力图破除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类机器化”的理念,提倡人类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和个性化;20世纪末至今,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为代表,开始反思应试教育、书本教育的弊端,开始探索传统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体验式学习对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1.体验式教育的重要内涵。在叙述完体验式学习的发展历程后,要探讨下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体验式学习是指以学习者为参与主体的,主动通过实际情景或模拟情景的体验获取经验或感受并进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抽象形成理论,并最终应用将形成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定义上来看,体验式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习是一个从体验开始又需要到体验中不断验证的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基本规律。二是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式学习的载体是体验,即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学习者通过对特定情境的直接体验,而产生的内心和行为体验。这种体验是无法由其他人所替代,这就要求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去体验来建构和改变心智模式。三是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虽然体验需要不同的情景,但是不同的学习者对于同样的情景有着不同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要因材施教的同时,要注意对保护个体差异性对创造性的积极意义。四是体验式学习强调经验的反思和分享。学习者经过体验后需要进行加工才能生成自我的知识经验,这就需要将诸多的感官感受加以抽象和总结;在生成自我知识经验后,除了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验证外,还可以通过经验分享加以验证和辨识。五是体验式学习注重对体验情景有要求。由于体验式学习认为不同环境的体验会造成对学习者的价值观、人格发展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体验情景至关重要,这也就不难理解“孟母三迁”的道理。

2.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先,体验式学习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更加提倡通过体验来生成经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经验,提倡个性化学习而不是应试教育,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多感官的体验而不是单一的感官刺激,提倡多种学习思维模式而不是单一学习思维模式,提倡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而不忽略个人学习体验的独特性,提倡从亲历到应用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而非刻板的理论学习。

其次,体验式学习可以在学习者的人格塑造、心智模式和潜能挖掘方面有所促进。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行为体验可以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提高学习者明辨是非、适应环境的能力;體验式学习可以通过个人经验与现实环境的交互作用来不断改变一个人的心智模式,通过改变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来促进一个人的行为改变;体验式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潜能挖掘的过程,通过体验可以增加学习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激发自身未知潜能,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最后,体验式学习对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验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利补充,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些研究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结合,将爱国教育、道德教育、人格锻炼等内容寓于其中;体验式学习对教师教授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原有的教授方式外,要更加注重学习的团队性、主动性、互动性和体验。

三、体验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从教学目的来看,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良好价值观的养成;在教学受众上来看,大学生群体思想比较活跃、个体差异明显、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这就要求英语老师要有的放矢地将英语教学与时代潮流、热点事件和专题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主体上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目的除了通过英语能力测试外,更多地是将英语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载体上来,大学英语教学并非只能是在教室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信息化课堂和更多样的校园活动为拓展英语教学载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当前大学生英语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考核以应试教育为主,造成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不强;有些大学生认为在国内英语不实用,学好学坏都一样;大学英语教学题材单一,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缺少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体验活动,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异性和创造性;学习方式主要以个人学习为主,像国外学习小组或英语角的团队学习模式还缺乏。体验式学习以情景式、体验式、交互式、团队式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理念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途径和启示:

1.建立更加合理的大学生英语评价体系。一是建议取消大学四六级考试在大学生毕业的一票否决权,建立以英语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英语能力认证考试;对每个考评项目进行分类评级后,汇总英语各项总分后给予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评等级认定。二是以精品课评选为引导,让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回归到语言学习和应用的工具属性。在精品课评选中,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生满意度和英语学习应用等指标的考评比重,引导教师将教学重点向英语应用方面和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所偏移;将精品课评选作为英语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推动英语教师主动参与到体验式英语学习中来。三是加强与国外教学机构、涉外机构合作,开设对外交流项目。定期选送优秀大学生公费到国外进行进修学习、文化交流、国外实习、项目合作,让学生在国外体会英语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性;将对外合作项目作为考评学院的重要指标,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走出国门,拓宽视野,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2.创新大学生英语教育载体,丰富英语学习内容。一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增加团体对抗、案例讨论、探讨研究、互动游戏、文化鉴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二是开展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研活动,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流需求,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增加英语实践应用的比重;每学期可以设立英语教育实践周,整合学校英语学习资源,使学校英语学习服务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相契合。三是设立大学生英语社会实践基金项目,每年举办一次英语实践项目大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条件来组建团队、设置项目,鼓励大学生通过英语实践项目走出校门,多与社会进行交流,多利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活动中不断学习、体验、感悟和实践;注重项目完成效果,通过项目立项等级、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完成程度和项目社会影响指数四个指标来对大学生英语社会实践项目进行评价。四是积极支持大学生英语社团积极承担大学生英语体验学习活动,以情景模拟式、知识共享式、朋辈示范式、案例分析式和实践问题解决式等方式来促进体验式英语活动的开展。

3.改革英语教学方式,增加英语学习的互动性、团队性和体验性。一是英语教师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英语教师要善于创建情景、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分团队的全员参与,要善于运用鼓励、观察、认可和答疑等教学技巧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教师要避免定式思维的教学方式,要以同理心来鼓励不同意见和见解的发生,避免主观意见和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式。二是要善于将情景设定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媒体、参观调研、团队竞赛、外国友人参与、情景模拟、较色扮演等方式来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刺激,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反思来获取英语学习的体验。比方说在教授西方宗教文化时,可以选择在万圣节带同学到教堂参与宗教信徒的祭祀和礼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去完成英语学习的体验。三是要善于总结体验式英语学习的模式加以总结和利用。比如在一般体验式英语课程设计中,首先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尤其是设定情景资料的准备;其次在授课中,教师要在设定情景的同时告知学生体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团队式学习来进行体验、感悟和总结;再次,听取各学生团队对于体验感悟和学习成果汇报和交流,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和启发讲解,并给予获胜团队以奖励;最后,教师根据本次体验式英语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在下次教育中加改进问题,也就进入了下一个体验式学习的循环。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溫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探[J].中国教育周刊,2003 (10).

[3]杜晓青.用体验式学习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J].商情, 2012(35).

作者:沈小燕

大学生英语教学论文 篇2:

大学生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摘  要:自“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提出以来,各地区、各类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推进大学生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大学生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了解大学生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2020年6月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目前英语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成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教材的不断革新,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1大学生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现状

1.1英语教材“思政”内容编写不完善

教材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安排的主要参考。目前的高校英语课本涉及思政领域的内容较少。对于英语专业的泛读、听力、综合英语等课程教材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的熏陶,以及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内容较少。

1.2教师教学方式较单一

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适当“思政”补充为辅。并且主要以口头的讲解为主,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是教材内容涉及到就提一下,并不会对于每节课的内容都积极挖掘其思政意义,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方面展开教学。

1.3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正是实现该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但从针对大学生对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开展的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得知,仅有18.5%的学生对该教育模式有一定了解,剩余81.5%的学生对“课程思政”并不了解。这也就导致了在课堂上同学们不能有目的地对于老师涉及的“思政”方面进行系统学习与掌握。

2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现状的影响因素

2.1缺乏课程改革的相应措施

虽然国家教育部对英语学科通过专业课教学应达到怎样的思政效果已做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对于如何进行缺乏更为具体的措施指导。这导致在教材编写上,对于“思政”方面涉及不多,“思政”内容往往没有明确体现,无法对教师的教学安排起到指导性作用。

2.2部分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不强

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不强、思政能力不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缺少“思政”内容融合的意识,这导致了在教学中仍然是以专业知识讲解为主。而推动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其实应该是教师。只有教师自身重视思政教育,并且身当表率,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2.3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目前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效果不佳,这与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目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碎片化的社会,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了自我判断能力,不需要通过课堂进行思想认识的提高。但实际上,目前我们处在这个网络内容纷繁复杂、外来文化日益渗透的网络时代。没有“思政课程”的正确引导,很多同学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容易在大数据时代迷失自己,过于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3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3.1紧跟时代不断丰富教材中“思政”内容

在编写英语教材“思政”内容时需要注意“时代性”、“多样性”与“指导性”三个方面。“时代性”即有关“思政”方面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以时代对于青年人的思想要求为核心进行编写,不能长期重复同样的“思政”内容,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多样性”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将大大推进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紧密融合;“指導性”即教材编写中对于思政部分的内容应指向明确、设计合理,给教师教学以指导性帮助。

3.2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

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更好地将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自身思政能力的提高是关键。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中国发展历程以及目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有正确充分的认知。强化自身的文化自信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思政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政能力。

3.3丰富“课程思政”开展形式

丰富“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未来应努力向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思政课堂不断努力。例如,除了科任老师的讲解以外,更多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利用学习通等网上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等等。同学们切实参与进来的课堂思政活动,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切实起到英语专业课的思政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璐璐.“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海外英语,2020(22):132-133.

[2]董明.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探索[J].现代交际,2020(19):143-145,91.

[3]全小燕.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对外经贸,2021(3):131-133. DOI:10.3969/j.issn.2095-3283.2021.03.031.

作者:刘冰茹

大学生英语教学论文 篇3:

“舞台式”教学法在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让人担忧。为了改变现状,西北民大实施了全新的“舞台式”教学法。其以英语舞台剧表演贯穿于语言技能学习和测试中,结合艺术生的特点,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和兴趣,有利于改变艺术类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对于提高艺术生的整体英语教学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舞台式”教学法 艺术类大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也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着眼点。为了增强西北民族大学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彻底改变艺术类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西北民族大学特在2012级音乐和舞蹈专业里各选取一个实验班尝试实行“舞台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活动。

一、教学理念

所谓“舞台式”英语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通过英语情景剧和英语戏剧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将抽象语言内容纳入有趣的情境之中,用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空间作为语言输出的平台和媒介,学生最终把语言知识和技能以舞台剧的表演形式输出。

“舞台式”英语教学中有教育心理学、神经学、语言教学等科学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交际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它摒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满堂灌”的旧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是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将“舞台式”教学法运用于艺术类大学英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考试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相互渗透、融合。结合艺术类专业特色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以此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舞台式”英语教学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的今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台式”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大多数高校不设英语最低控制线,这无形中导致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只重视专业课程而轻视文化课和英语课。艺术生的英语水平和普通本科生具有显著差异,是没有可比性的,有必要将两者作为不同的教育对象来实施教学。

2.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投入较少。

多数艺术类学生从高中或中专起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其中有不少学生是从职业类中专学校直接考入大学的,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学习。考入大学后他们在专业学习、节目排练及演出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英语学习成绩很不尽如人意。由于在英语学习上的一系列失败,他们对英语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和畏惧心理。

3.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没有合适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材。目前西北民大艺术类学生正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对于艺术学生而言,这套教材起点过高,大多数学生学起来很吃力。目前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此情况下,实施“舞台式”英语教学法于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学生大脑的主要开发区域是右脑,他们对美术和音乐等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更感兴趣。这些学生具备学好语言的有利条件,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模仿和表演能力很强,比较感性,且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舞台式”教学活动使表演与英语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比较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模式

“舞台式”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的学习方向发展,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形式。

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舞台”为媒介和平台,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标准和模式。

改变以往大课教学使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和衡量不同的个体,鼓励学生在舞台剧的表演中发挥其创新能力和个性,发挥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

(三)主题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运用。

以主题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围绕英语剧本建立社会生活中真实的语言场景为教学任务。以具体的教学任务为途径、刺激、手段、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应用语言及交际策略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四)增强创造意识,充分情感投入。

“舞台式”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英语和学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投入进去。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让英语综合技能的训练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化紧张为愉悦。这样动机、兴趣、自信等非情感因素就会自然地得到开发,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

(五)综合技能的培养。

以英语剧本、英语戏剧、韵律英语、英语歌曲、舞台剧表演等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养;进行相关主题词汇的延伸扩展,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熏陶。

(六)大班授课、小剧组辅导相结合的模式。

采用大班授课、小剧组辅导相结合的模式,以及授课、排练、舞台演出的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强调语言知识的输入,对英文剧本或情景短剧进行整体讲解。小剧组的实地排练强调学生语言知识的应用和输出。

(七)测试评估方法。

“舞台式”教学结合平时排练测评成绩和舞台剧表演的期中、期末测评成绩的独特模式,有效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四、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舞台式”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增添了趣味性,与学生的专业距离更近,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而最后的表演是表现学生才华的绝好机会,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投入时间、投入精力,主动地学习。

(二)锻炼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

通过阅读剧本、练习台词、排练,以及教师的指导,学生接触英语的机很多,也掌握了更多的英语知识。由于是主动、快乐地学习,学生的英语知识得以快速增长。由于大脑处于愉悦状态,输入的英语知识在大脑中就会更持久。而学生在英语的输出方面也就是语言的交际能力有明显提高。

(三)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的理解。

通过“舞台式”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美,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加深了对剧本中所蕴含的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的了解,真正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了文化鉴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四)培养和塑造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精神。

表演使学生在编排过程中提高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表演,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应变能力,并培养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扣团队协作精神。

戏剧表演通过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共同选取大家感兴趣、适合大家英语水平的剧本开始,中间经过排练、对台词,学生间互相适应,学生在接受别的同学说的台词和表演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在剧中的表现。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五、结语

“舞台式”教学法为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外语教学与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的是,通过“舞台式”教学这个窗口,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及自主意识都焕然一新。艺术类院系有充足的艺术教学资源,艺术类学生有优越的语言学习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因此,将“舞台式”教学法应用于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提高艺术生的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H.H.stem.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顾晓乐,黄芙蓉,王松.合作学习与情景剧表演[J].国外外语教学,2004(2).

[3]吴蕾,胡孝群.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4]许葵花.外语教学中过程法戏剧表演的科学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3).

[5]大卫·约翰逊,乔治·约翰逊.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9]张庚.戏剧艺术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

本文获“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科研资助项目”资助,项目编号:31920130076。

作者:杨晓娅

上一篇:儿童的钢琴教学论文下一篇:会计师审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