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于彻底变革论文

2022-04-24

摘要: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运用状况并不理想,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管理会计在我国推行已近三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實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主要问题是因其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引起实务界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为此,本文在分析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管理会计在于彻底变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管理会计在于彻底变革论文 篇1:

西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管理会计变更成为管理会计研究中的热点领域。Claudio Wanderley与John Cullen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梳理,重点阐述了管理会计变更的含义、动因以及变更研究的内容。本文结合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成果,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方法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管理会计 变更 变更管理因素研究法 流程导向法

所谓管理会计变更,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管理会计系统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所谓管理会计变更研究,是对管理会计体系中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发展及其变更和终止的过程及原因所做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约翰逊与卡普兰发表的《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被公认为是研究这一主题的起点。

管理会计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因为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已经认识到,组织要在竞争环境中生存,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良好的管理会计系统能够为组织提供竞争优势。正因为管理会计对组织的重要性,许多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变更相对缓慢,管理会计方法与变化的环境需求不匹配,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组织对信息的需求。鉴于此,许多学者关注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与原因。

一、管理会计变更的含义

过去三十年,管理会计的相关性、本质与作用得到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近十年来组织环境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面临的环境更加不确定。因此,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组织的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内部业务流程需要重塑再造。而要达成这个目标,管理会计系统将为组织决策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1987年约翰逊与卡普兰发表《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后,管理会计研究者对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质疑当代管理会计实务的相关性。主要论点是管理会计没有随着组织环境的快速发展而变更。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没有发展新的方法以适应组织环境的变更,提供组织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约翰逊与卡普兰认为,一般而言,组织选择的信息系统主要旨在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求,他们呼吁要开发与实施新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随后,管理会计领域引入与发展了新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有作业成本法(ABC)、作业成本管理(ABM)、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运营成本分析、有效产出会计、战略管理会计、股东价值法、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供应链管理(SCM)等。

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本质,西方学者(Burn,1999;Busco, 2006)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达成共识,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一方面,管理会计变更被视为引入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ABC)、平衡计分卡(BSC),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北美会计学者,代表人物是Lukka(2007)。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变更被解读为采用传统或创新方法的变更过程。因此,管理会计变更伴随着创新管理会计方法,以及管理层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由传统方式生成)方式的改变。一方面,管理会计实务是由组织内外部环境所形成的,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能够创造组织内外部环境。因此,西方学者从两个方面研究管理会计变更,即管理会计本身的方法变更,以及管理会计变更对组织变化的影响。

对管理会计创新起源与传播的研究同样表明,管理会计是由各种内外部环境条件引发的一种创新机制,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Perera对澳大利亚政府贸易企业的转移定价进行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采用Rogers(1995)的创新推广理论,解释过去10年间转移定价的引入、放弃、重新采用。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有助于研究管理会计变更: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国际组织压力的重要性。他在调查中发现,转移定价的引入是由于组织更加商业化的政府压力;关注组织员工主观价值、规范以及过去经历的重要性(组织内部因素);实证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思考和行为模式,以及改变组织的氛围与文化,会计实践或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实现业务转换。

无论管理会计变更的本质如何,普遍认为管理会计实务发生了变更。因此,管理会计的变更成为研究与讨论的重要主题。可以说,管理会计是否发生了变更,应该如何变更都已经讨论过。

二、管理会计变更动因

由于以管理会计变更为主题的研究内容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学者寻求变更的原因。例如,Senior(1997)认为,组织环境的三个因素可能引起组织变更,包括管理会计变更。一是可称之为时代背景,包括长期历史影响,如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二是外部环境,包括与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有关的因素;三是内部环境,包括员工的态度、信仰、技能、经济规模、组织使命、组织战略与结构、产品与服务、激励机制、技术系统。

Innes与Mitchell(1990)对电子行业作了7项实地研究(现场调查),这些研究确认了以下变更动因:竞争与动态的市场环境;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产品成本结构;管理的影响;恶化的财务业绩。2003年,Scapens对英国的公司实施了一项关于管理会计变更动因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下影响因素:全球化与顾客导向;技术变更;组织结构调整;其他内部因素,诸如高层管理人员对变更的态度以及改变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等。

Yazdifar与Tsamenyi(2005)实施了另一项关于管理会计变更驱动因素的研究,旨在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以及管理会计师在关联公司与非关联公司角色、作用的变化。这项调查向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资深管理会计师,发放了279份调查问卷,研究显示驱动因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如下:信息技术;组织结构调整;以顾客为导向的举措;电子商务;新型会计软件;外部报告需求;新的管理方式;核心竞争力目标;全球化;以质量为导向的举措;新的会计技术;并购;外部顾问的建议;生产工艺。

以上研究表明组织变化,尤其是管理会计变更有许多原因或驱动因素。变更可以视为对外部资源的回应,如市场压力、政府法律、客户预期、工艺,社会或政治变革,也可以视为对内部压力的适应与调整,如组织权力的动态变更,流程或行为模式变更,或者组织规模及组织的复杂性变更等。变更是在实施组织战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生,显而易见,变更有多重压力,而且相互依赖。技术变革的推动力可能源于竞争压力,或者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从开发新的技术中获益。

三、管理会计变更内容

1.变更本质的认识论。

对变更本质的认知与变更的内在概念有关。这个视角涉及一个问题:什么是组织变化?Burns 与Vaivio(2001)强调了区分规范研究意义上的变更与显著现象变更的重要性,并指出管理会计变更被视为一个积极的现象。但是,管理会计变更可能是前进的或后退的。前进意味着以前的主导价值与实务受到质疑,变更的目标是发挥管理会计的工具效应,变革组织的某些方面。相反,后退意味着变更主要是保持现有的权力结构,限制组织变革(Modell,2007)。

变更本质的认识论也包括讨论变更与稳定的二元性。Scapens(2006)强调在变更过程中有稳定的因素,变更与稳定不能视为互相排斥。同样,SitiNabiha与Scapens(2005)在研究东南亚石油组织的案例中发现,稳定与变更并非矛盾或是反作用,而是在渐进的变更过程中交互演进。

Quattrone与 Hopper(2001)基于Latour的转译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对变更本质的认识论观点实施了一项研究。认为关注组织变化的研究者对变化的含义视作理所当然,避免对变化含义的争论。变化通常假定为从某个清晰的点位(A点)转移到另一个点位(B点)。Quattrone与 Hopper认为,集权组织与偏移应该取代组织与变化的传统含义。偏移类似未完成的组织结构调整,而非线性移动从一点到另一具体的、可确认的点。

2.变更逻辑。

这种视角关注变更的动因与激励因素。Burns与Vaivio(2001)将管理会计变更的逻辑分为两类:有意变革的(正式的)、非有意变革的(非正式的)。若是前者,管理会计的变更是通过计划并得到合理实施。这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是变更主体(组织的行动者)预先设计的。相反,非正式的变更不是预先设计的,变更的因素体现在变更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变更的逻辑也可以分为线性与非线性变更。线性变更是目标明确、阶段有序、程序设定的系统变更,而非线性变更是非系统、不可预测的变更,目标模糊、转折急剧、发展阶段冗余。

Burns 与Vaivio(2001)指出,管理会计变更可能是激进的现象,对组织具有毁灭性的影响,也可能是渐进的现象,呈现增量变更的态势。激进的变更涉及制度与惯例的彻底变革和中断。Burns与Scapens认为,激进的变更是对现有惯例的完全变革,从根本上挑战了现行的制度。这种激进的变更可能源于外部事件的压力,如并购、经济衰退等。相反,渐进式变更是微小变更,有时是对习以为常的惯例的无意识调整。这种变更是由偶然的、系统的、惯性的力量综合作用,形成了新的实务方式。

3.变更管理。

这种视角强调研究管理会计变更是如何实施的。Burns 与Vaivio(2001)认为,变更是核心层的努力,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根本上看,管理会计变更可视为一个局部关注的问题。这种视角涉及内部问题,与权力、政治、组织文化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

《管理会计》杂志2007年出版了一期管理会计变更专刊,发表了5篇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章。Busco(2007)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对管理会计变更的研究激增,但仍然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领域。认为对管理会计变更的研究应该集中于四个关键的维度:变更主体与客体、变更方式、变更时空、变更与稳定的相互作用。

(1)变更主体与客体。这个维度涉及两个问题:什么以及谁导致了变更?什么以及谁正在变更?第一个问题强调什么因素以及何人驱动了管理会计变更。Busco(2007)指出,要回答第一个问题,行动者、社会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应予以考虑。变更的驱动因素可以确认为人类行动与非人类行动的共同作用。有些研究试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识别变更的驱动因素,如制度(组织)压力、政治决策以及二者的融合。Busco强调,在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中,结构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管理会计文献的重要贡献,超越了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二元分裂的局面。

这个维度的第二个问题(什么以及谁在变更?)涉及变更的认识论与本体论问题,Busco认为,这是在试图理解变更的含义时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解客体本质(变更过程)的困难可以归因于观察者。也就是说,变更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从而形成了实务界不同人士的会计沟通方式。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变更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并非仅仅是人们解读的方式不同。

(2)变更方式。这个维度试图讨论的问题是:变更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变更?这个维度主要关注新的理念以及管理会计创新以及实施的过程。根据Busco(2007)的研究,管理会计文献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结论,比较含糊。如管理会计方法是如何传播、接受并形成实务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何吸引具有不同理念有时甚至相反理念的实务界人士?这些方法如何吸引潜在用户(解决管理者个人层面的问题,以及组织机构层面的问题)?

(3)变更时空。这个维度涉及的问题是:何时何地发生了变更?在许多实例中确定变更的起点完全是一种猜测,从而引起争议。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变更并非线性的、研究者可以监管的,而是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中,从而形成多维时空,而这是难以解释说明的。此外,Busco强调,研究者应该充分理解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涉及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研究结论是:尽管组织内部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研究者需要明白不可能完全重现变更轨迹,理解调查的目标就在那里,并在其面前呈现线性变更的模式。

(4)变更与稳定的相互作用。这个维度涉及管理会计实务变更与稳定之间的二元性。稳定与变更似乎是对立的概念,但是在某个时点管理会计实务并非单一稳定的系统,而是在组织内部稳定与变更共存。因此,Busco强调,理解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稳定与变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研究》杂志是研究管理会计的重要领域的杂志,2001年第一期与2007年第二期发表了管理会计变更专刊。这两期杂志有许多共同点,都指导研究者考虑管理会计实务变更过程中的不确定问题。此外,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章这两期也有许多共同点。例如,Burns与 Vaivio关于变更性质的认识论文章与Busco关于变更动因与目标的文章同样关注变更的内在概念。但是,Burns强调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关于变更定义的本体论问题。

这两期专刊的主要差异归纳如下。第一,Burns与 Vaivio强调研究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权力、政治、组织文化问题的重要性。尽管Busco谈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但与之相比,较少关注。第二,Busco非常关注稳定与变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他们而言,这是理解组织内部管理会计变更一个关键的维度。Burn与 Vaivio虽然也强调稳定与变更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赋予Busco那样的权重。最后,Busco论述了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方法,而Burn与 Vaivio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根据Busco的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献资料提供了多种方法研究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然而,Busco强调由于变更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并不能完全重现和解读变更过程。

这两期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专刊清楚表明,管理会计变更有许多模糊的问题,有些疑问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完善理论,改进管理会计研究。此外,还能够为实务界人士作出贡献,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Busco认为,管理会计变更是一个实验室,一个理论难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比较困难,因为连续完整的拼图中总有缺失的一角。

四、管理会计变更方法

对管理会计变更以及新实务的传播有多种研究。有些研究受广义的社会理论影响,融合了管理学家的视角分析变更现象,另外一些在更广阔的组织背景下,研究影响变更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根据Modell(2007)的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研究从广义上来讲分为两类:因素研究法、流程导向法。因素研究法旨在确认成功实施管理会计方法的驱动以及阻碍因素。然而,流程导向法关注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实施中的社会政治动态。

1.因素研究法。

管理会计变更的这个流派旨在解读和确认有助于和阻止管理会计变更的因素。总的来说,已经形成了许多关于促进和阻碍管理会计变更因素的研究成果。

基于对苏格兰电子行业的7项实地调查,Innes与 Mitchell(1990)将管理会计变更的驱动因素分为三类:激励因素、催化剂、促进因素。激励因素是指以某种形式影响管理会计变更的因素,以一般的方式影响变更过程。它们给决策者提供实施和许可变更的动因。因此,激励因素包含广泛的组织环境的变更,如市场竞争、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产品成本结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催化剂与管理会计变更直接相关联,是指那些影响管理会计变更的与发生时间直接相关的因素。其包括与变更时机有关的因素,如财务业绩恶化,损失市场份额,推出竞争产品,高层管理人员支持,会计师胜任能力,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变更。最后,促进因素是指有助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条件,包括一系列有助于变更的因素,如周密的变更规划,应用过类似的管理会计技术,管理人员与计算资源,与母公司分离自治,会计人员的权威等。

激励因素为催化剂的出现提供动力,激励因素与催化剂相互作用产生积极的变更,促进因素为随后实施的变更铺平道路。激励因素、催化剂、促进因素彼此之间并不需要相互关联,这些因素之间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在变更过程中这些因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Innes与Mitchell尤其关注变更的实施成本与业绩评价。但是,在用案例调查法研究组织实施管理会计的具体方法时,较少关注社会和政治过程。

Cobb(1995)通过研究跨国银行某分部管理会计报告实施了一项动态深度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内部阻力导致管理会计变更失败或实施中遇到困难的因素,如变更过程中的优先顺序,会计人员对变更的抵制态度。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变更过程中个人的因素是极其重要的。这项研究结果支持Cobb对Innes与 Mitchell(1990)建立模型的扩展,包括变更阻力的概念,领导者以及变更的推动力。变更阻力指阻碍、延误甚至阻止变更的因素,如变更的优先顺序、管理人员的态度。此外,对连续变更的预期被视为推动力,个人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的作用被视为领导者。因此,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变更的实施与发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Kasurinen(2002)对Innes与 Mitchell(1990)、Cobb(1995)建立的管理会计变更模型作了进一步完善,细化了实务中可能阻碍、延误甚至阻止管理会计变更的具体类型。Kasurinen(2002)对芬兰跨国金属集团公司的一个战略事业部实施了一项深度的纵向调查,特别调查了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阻力。研究结果指出,变更的阻力因素可分为三类:干扰性因素,指扰乱变更的正常进程,甚至使之偏离预期方向的因素,包括个人层面,如重要人员偏离目标,相关人员培训不足,员工缺乏对变更的组织承诺等;挫败性因素,涉及更广泛的组织现象,指可能彻底导致变更失败的因素,如变更目标模糊不清、保守的组织文化、僵硬的权力结构等;延迟性因素,与技术和当时的环境有关,指不会影响预期目标实现,但延迟了变更实施时间的因素,如资源投入不足,信息系统不准确等。管理会计变更模型如图所示。

许多因素研究法,采用权变理论作为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理论框架。权变理论基于开放的系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组织及其子系统。因此,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会计变更试图匹配组织特性以及内外部环境。例如,Waweru(2004)根据权变理论解释南非四个零售企业管理会计变更过程。Haldma与Laats(2002)从1996年到1999年连续四年考察爱莎尼亚的公司,探索影响管理会计变更的权变因素。他们分析了62份问卷调查,发现成本与管理会计实务的变更与外部业务的转移、会计环境的变更等偶然性因素有关,与内部的技术与组织层面的权变有关。其他研究者更倾向用统计方法调查资料。Laitinen(2006)对145家芬兰公司实施了一项调查,旨在识别这些公司管理会计变更的因素与动机。此外,Langfield-Smith’s与 Baines(2003)的论文基于对澳大利亚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论文采用结构方程等式检查动态竞争环境与组织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将战略与组织设计作为管理会计变更的先行指标。

因素研究法通过在广阔组织背景下分析变更的过程,对研究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表明,管理会计变更依赖实施变更的性质与一系列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在许多案例中是无法控制的。

但是,因素研究法的局限主要归根于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这种方法的局限可总结如下。一是因素研究法忽视了组织生命周期中的社会政治因素,及其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影响。二是较少关注可能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利益冲突。因此,对于组织内部权力与管理会计变更的相互作用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见解。三是变更的驱动因素一般归结于经济与技术因素,如市场竞争或采用新技术,而对于新的管理会计方法传播所涉及的更广泛的社会因素,没有详细地讨论。

2.流程导向法。

有许多研究融合社会科学理论解读管理会计变更。近年来采用定性分析法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方法也急剧增加,被称为替代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与主流的因素研究法相比,除了考虑管理因素,流程导向法非常关注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变化因素。因此,流程导向法与因素研究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非常关注实施管理会计变更工程中,社会与政治错综复杂的动态,而后者并未将社会政治因素赋予经济、技术因素同等的重要性。

流程导向法采用了不同的理论。但是,制度理论是最常用的。Scapens(2006)的研究表明,流程导向法的研究基础倾向于制度理论,包括新制度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以及社会制度学。事实上,有相当多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研究基于制度理论。许多研究利用旧制度经济学,特别是Scapens与Burns(2000)构建框架。有些研究利用新制度社会学理论。近来有些学者试图整合旧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社会学,来完善对管理会计变更过程的理解。

尽管制度理论有助于研究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但其仍然是研究领域的异质。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利用其他替代理论,如结构理论、中观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劳动过程理论。

例如,Conrad(2005)利用结构理论,研究英国天然气行业管理控制与机构管控的后果。Seal(2004)也根据结构理论调查英国电子制造业供应链案例。研究结论表明,结构理论的双重性(行动和结构的二重特征)能解释企业间的交易与会计系统。

Major与Hopper(2005)利用劳动过程理论,分析葡萄牙某电信公司实施新的成本系统(作业成本法)遇到的抵制与冲突。Broadent与Laughlin(2005)概括了管理会计变更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这些研究认为,基于Habermas的中观理论是调查会计与组织变更最合适的方法。Moritsen(2005)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区分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认为引入设计与实施的概念,可能显示变更主体(所有的行动者,包括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如何实施了变更与转变,并指出未来不是预定出来的。

有的研究者将两种或三种理论融合进行推论。认为理论推导能使学者利用不同理论的互补性,从另外一种角度对管理会计变更现象进行解释。如Gurd(2008)基于结构理论与中观理论,研究南澳大利亚电力信托公司的会计与组织变更。Dillard(2004)基于结构理论与制度理论,提出了解读会计变更的框架。认为通过扩展制度理论的关注点,会计研究有助于更全面理解会计作为组织实践的目标,能更好地解读会计在制度化过程中的作用。

上述研究法对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主要贡献是,认为管理会计变更过程受广泛的社会组织因素影响,如历史条件、组织文化、当地的价值观、在特定组织环境下区域的合理性、组织参与者的个人习惯、组织内部的权利结构。然而这些理论不能解释、促进与阻止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社会组织因素与经济因素或技术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正如Modell(2007)所说,人们对变更过程中经济、技术与制度因素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

五、结论

管理会计变更已成为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变更的概念本身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管理会计变更就是引入新的管理会计方法,有的观点认为,管理会计变更是指采用传统或创新方法的变更过程。研究表明,管理会计变更是非线性、无法控制的 ,涉及的不单纯是技术变更。

管理会计变更的原因与驱动因素有很多。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导致了管理会计变更。因此,内部与外部压力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与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关键因素。

管理会计变更的研究内容包括变更本质、变更逻辑、变更管理,由于变更本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管理会计变更的成因与轨迹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管理会计变更正在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者非常关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 Lukka(2007)认为,Hopwood发表于1983年、1987年的论文是讨论管理会计变更的起点。Lukka将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献分为4类。第一类,顾问型,其主要目标是提供管理会计的新方法以及成功的实施。这种研究在北美比较普遍。第二类旨在分析组织压力、冲突以及对变更尝试的抵制,也就是失败的变更。第三类,利用Innes与 Mitchell(1990年)模型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最后一类,将变更视为一个过程。

管理会计变更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因素研究法与流程导向法。前者的目标是确认与解释、促进与阻止管理会计实务变更的因素。后者旨在通过分析广泛的社会政治因素,如历史条件与组织文化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的方法论呈多样化的态势,包括阐释性研究、批判性研究、传统的实用主义研究、实证研究。管理会计变更是一个异质领域,没有主流范式。

定量研究法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首选方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可能没有意识到能够计量的并不一定是重要的,而重要的并不一定能够计量。定性研究法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回答研究项目中如何以及为什么的问题。定性研究法采用的视角是:所有的研究都充满文化、价值观、信仰、历史、语言、感觉、认同、意识形态、权力以及政治。定性研究法挑战了现有不令人满意的理论,重构理所当然的理论,能够极大地增加对管理会计变更的理解,因为这能够揭示数字背后的人类社会世界,而这些能够引发新的管理会计实践。

参考文献

[1] Burns J.The dynamics of accounting change :interplay between new practices,routine,institutions,power and politics[J].Accounting ,Audit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00, 13(5): 3-25.

[2] Kasurinen T.Explor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nge :the case of balanced scorecard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2, 13(3): 323-343.

[3] Lukka K.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nge and stability:loosely coupled rules and routines in action[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7, 18(1): 76-100.

[4] Burns J,Scapens R W.Conceptualiz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nge :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11(1): 3-20.

[5] Busco C, Quattrone P.Management accounting:Issues in interpreting its nature and change [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18(2): 125-149.

[6] Burns J,Vaivio J.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nge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1, 12(4): 389-402.

作者:刘晓玲

管理会计在于彻底变革论文 篇2:

浅析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运用状况并不理想,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管理会计在我国推行已近三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實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主要问题是因其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引起实务界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为此,本文在分析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WTO,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组织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必须以竞争力为导向,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1 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1.2 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 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2 管理会计未来发展对策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基于以上两个评价的基础上,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2.1 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笔者从来不想否认在企业中,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非常需要强化“成本管理”这一环节。实践也证明,凡是坚持强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凡是把“管理”提高到非常重要地位的企业,无论市场有多少困难,也无论企业面临多糟糕的环境,企业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强化“管理”这一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加强“成本管理”,例如像邯钢所推出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所贯穿的基本理念就是强化成本的全员“管理”和全面“管理”,可见“管理”二字非常重要。

结合我国冶金行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中,内核就是“计划”方法。包括标准(目标)成本的预测、制订以及控制,实际就是对成本计划的安排、执行和监督。像邯钢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把成本用计划指标方式分解到每个责任人头上。所以说在成本管理理念下,就是要用计划的方法组织企业活动,包括成本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在企业中要强化“管理”理念,也要重视“计划”方法,这样做肯定是一种正确抉择,要比空谈“管理会计”是现代两大会计领域之一要有效果的多,肯定要比空谈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口号而缺少落实措施要有明显的效果。这也就是说要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

2.2 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现有的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顺,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去汲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也就是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汲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应坚持“全部拿来”,要坚持“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价值取向。包括管理会计发详地美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约翰逊和卡普兰也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改变旧有的观念,这里存在着“理论唯上”还是“实践第一”的哲学观问题,不同的哲学认识会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本文的结论是:管理会计的出路在于变革,彻底的变革。

作者:王艳丽

管理会计在于彻底变革论文 篇3:

以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分析,提出管理会计的人工智能应用策略,为更好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支持,发挥管理会计在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方面的功能,为我国企业适应智能时代经济形式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管理会计;创新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改变了企业的组织及运营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组成为织转型的重点方向,而这也是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然而无论是目前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管理会计工作距离管理当局要求的目标还很远,因此要发挥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需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运用新技术,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业财融合为基础,数据处理为核心,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新的管理会计体系,以更好地为组织的运营服务,从而实现管理会计帮助管理层完成组织价值创造目标的任务。

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

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价值创造,企业管理层只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比对手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比对手挣得更高的利润,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价值增值。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要求管理层关注包括设计、生产、营销在内的各种有用的活动,有效地应用各种管理工具整合资源,探寻客户、供应商和股东在内各种价值创造和组织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要求管理层建立以创造价值为根本的管理系统,规避模糊管理,实现科学管理,为实现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价值创造需要一定的管理工具才能实现,价值创造是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在企业追寻价值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一个有效的价值测量、控制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管理会计。系统内部的任何管理会计工具运用是否有效,均取决于是否能够支持企业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尽管有其特殊的会计逻辑体系,但其本身仍然是价值管理的过程,其立足点和目标仍然是管理,即通过向管理层提供决策及有用方案解决日常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会计是手段,而管理效率的改善与提高才是根本。

管理会计通过向管理层提供内部经营信息实现其管理职能,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要求管理会计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立足于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兼顾全局加强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外部经济环境等整个价值链的管理和协调,同时要面向未来,协助管理层建立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创新使用最新的智能技术,整合所有相关数据资源使企业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二、以业财融合为基础

企业实现其价值增值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其核心业务的顺利开展,如何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协调控制好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融合业务和财务活动能,为核心业务效益提升做出贡献,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革加大了对管理会计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要求管理会计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嵌入到业务前端、服务于业务,实现业财有序衔接,帮助管理层更加科学地看待问题,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的目标。

一方面,管理会计以业财融合为基础是业务管控的需求,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专门的数据处理枢纽,其功能的实现在于从整个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获取数据同时也将数据处理结果向整个价值链进行反馈,管理会计活动本身是价值管理的过程,价值管理不能脱离业务活动本身,业务和财务有机融合是管理会计服务战略、创造价值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必然路径。业财融合的价值还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管理会计信息来源于业务,经过财务处理后,最终要回到业务管理,为业务提供决策建议,才能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功能,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也离不开业财融合。

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处理的数据均来自业务,其本身只是数据处理终端,传统的管理会计处理模式无法解决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分割,业务与财务融合就只能是空谈,而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从技术上解决此问题,运用智能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自动追踪业务流程并将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快速准确地传递和深度挖掘,从而实现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数据融合与管理融合,打破传统部门间信息孤岛,发挥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因此数据的处理能力已经是企业价值创造所必须的核心能力。

三、以数据处理为核心

数据化趋势的必然产物是大数据,业界普遍认为大数据具有如下的“4V”特点,volume(大量):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variety(多样):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velocity(高速):处理速度快,实时分析,这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的本质上的不同。value(价值):价值密度低,蕴含有效价值高,合理利用低密度价值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由于数据量明显增加,且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方法无法进行深度分析,准确性也大大降低,进而影响了数据的有效利用。同时信息更新速度快,企业高层也越来越重视信息的实效性而无法容忍迟滞。但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对数据处理的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及时转化为决策有用信息,因此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系统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大量的数据信息实现高度自动化的会计业务处理,从散落在各处的工作表、数据库和分散在各个平台各个账号的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成企业管理者以及非财务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的图形或报表,协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发掘现象背后隐藏的信息,由此只有运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为财务分析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才是管理会计未来发展之路。

同时大数据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会计发挥决策支持职能的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首先是思维的改变,管理会计工作已经不是单纯的结果分析而是全面参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这一点正好与本文提到的业财融合相呼应。其次,对数据的分析利用应该包括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产生于企業内外部环境的结构、非结构、半结构的以文档、音频、视频图片、网络日志等形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数据。第三,数据的快速流转要求企业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效率以提高其时效性,滞后的数据不具有价值。第四,改变对数据的加工利用方式,要利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等形成基于全局的、过程的、具有时效性的数据挖掘和加工处理模式。

四、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管理会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将会因此而改变,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给管理会计领域带来如下变革。

1.管理会计数据处理和报告模式的改变

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将企业运营过程有关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产生的信息做全面处理,并具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和决策的能力,可以将复杂的各项会计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梳理,整合各类不相关的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既可以做到细微的洞察;又能看到宏观的变化规律,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度,由于系统可以即时搜集各种数据并以很高的效率处理,那么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报告就不是传统条件下的定期报告而是可以做到随时报告,迅速反应。报告本身将以图像、视频等可视化的形式和使用者容易理解的语言做出。

2.管理会计工作将是人机结合共同完成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填表、计算数据、生成报告的程度,且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都大大超过普通工作人员的处理结果。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目前的工作场景,随着该技术的大量应用,人机共处将是未来典型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程序化、常规性的工作,可以减少错误、提高质量与速度,实現人类力所不逮的工作,以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一些非常规、偶发的、需要做出判断和重大决策的事项需要工作人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创造性思维做出职业判断。特别是在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的问题上,人的作用是永远不可替代的。因此未来的管理会计工作将是机器处理数据,人类做出判断的协作处理模式。

3.管理会计的价值体系将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生改变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技不但是人类改变世界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企业价值创造人、财、物要素不再处于分割状态,而完全在一个信息空间融合一体,表现为一体化作用于价值创造,从而使企业价值创造第一次拥有了人类可以直观感觉到的存在形式。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会计的价值体系将因此发生以下方面的变化:(1)将会因为获取数据的范围扩大以及对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的增强而不断扩大、延伸其工作内容,但是学科的独立性将相对地缩小,即在实务上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不断融合,理论上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影响、制约。(2)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促进企业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融合,人工智能将渗透到管理会计工作流程的每一步,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其管理导向的转变。

五、总结

管理会计是会计更是管理,如何通过会计工作实现管理目标是管理会计的价值立足点,在工业化时代,由于信息获取手段的缺乏,数据处理技术的落后,管理会计一直无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企业决策的功能。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会解决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瓶颈。世界经济已由“围绕有形的物质资源进行生产”阶段,演进到“围绕无形的数据资源进行更高级别的生产”阶段,因而以数据资源价值发现为核心,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认知计算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及应用的条件已具备。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管理会计将会因此发展成更具综合性的学科和更具效率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彼得·徳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CIMA,AICPA.2014. Glob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www.cgma.org.

[3]Brewer,P.C.2008.Redefin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Strategic Finance,March:27-34.

[4]财政部.2014.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5]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47-657.

作者简介:郭建丽(1976.09- ),女,汉族,浙江浦江人,本科,浦江水晶产业集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作者:郭建丽

上一篇:变化多端建筑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中的基础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