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波纹环状教学开发模式是在总结若干关于教学模式的共同元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和内容优先的教学开发程序。它对于当下我们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学校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篇1:

关于职业学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邢台市现代职业学校组织任课教师在“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PLC”、“心理健康”、车工实训、钳工实训、焊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数控实训等课程领域通过不同阶段开展项目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对比、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索出适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阶段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的一般规律,解决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现在学生水平的问题,对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内容;研究方法;遵循原则;成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目标

1. 研究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工厂一线的技术工人,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专业技能素质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中职学校要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头等大事,在传授学生一定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用性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开放的形式和形象的教学与训练手段,促进中职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养成。

2. 研究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活动,它的价值体现主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学校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组织校内技能大赛和参加省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实践,通过相关教师在各级技能竞赛中的亲身组织实施与对参赛学生的辅导训练,归纳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校内进行的适时、适量、适合学生水平的技能竞赛方式、方法和组织规律,探索出参加上级技能竞赛的筹备过程、筹备方法、筹备方式的规律,使校内技能比赛和上级技能比赛合理对接,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二、項目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项目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学校成立了项目教学法课题研究小组,本人担任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任教和专业分布情况,重点进行工科专业组织的车工、钳工、焊工、电工、数控、汽修、制图技能竞赛实践,进行计算机专业组织的平面设计、园区网互联与网站建设、珠算技术、文字录入、信息化办公技能竞赛实践,进行农科专业组织的动物外科手术、种子质量检测、果树工等技能竞赛实践。一是通过对各专业科在校内技能竞赛的组织、实施、奖励实践,根据学生报名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做好调查登记记录,对比不同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学期考评的技能成绩,并跟踪其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的速度快慢。研究探索适合职业学校校内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技能竞赛组织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不同竞赛项目参赛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形式、组织规模大小、竞赛组织时机的选择等一般规律;二是通过相关专业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的实践,研究探索参加上级技能竞赛的筹备过程、方法、方式,解决校内竞赛与上级竞赛的有效对接问题,形成长期化、制度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能竞赛模式。

三、项目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法

项目教学法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

1. 文献研究法

在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研究进行过程中,广泛研究国内外技能竞赛的理论成果与发展动态,借鉴其已有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的研究少走弯路。

2. 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主要侧重于技能竞赛的实践过程研究,通过各级技能竞赛实践,在组织、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反过来促进理论教学。

3. 调查法

通过对老师、学生的调查,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为各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经验总结法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中精华部分并将其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研究出一种符合我们需要的技能竞赛模式,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5.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观察、分析,了解个体差异,发现竞赛实施过程存在的具体问题。

四、项目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项目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具体来讲,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项目教学的科学性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要注意把教师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以防师生负担过重。

2. 项目教学的系统性

项目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专业技能训练中除加强动手练习外,还必须勤用脑,这不仅有利于加深记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创造性地掌握专业技能。

3. 项目教学的自主性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项目教学”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4. 项目教学的实践性

职业院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项目教学和现有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对学生进行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获得融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五、项目教学法研究的成果介绍

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

1. 项目教学法研究的理论成果

(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转变了职业学校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个人发展出发,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又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的目的。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转变。通过课题组对项目教学法的推广使用,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验证和提高的良好习惯。

(3)在职业教育教学中,选择项目教学法应把握良好的时机。并不是所有课程的所有时期都适合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应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不同时期,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性质,选取恰当的时机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法。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纯理论部分,选取、设计项目的难度较大,不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则效果明显。

(4)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时,项目的大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确定。小项目可以设计为一堂课即可完成的任务;大项目可以是在一个较长的時间段内完成的任务,用时可以为一周时间甚至为一个学期;大项目也可分解为若干阶段性的小项目实施。

2. 项目教学法研究的实践成果

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成功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参与项目教学法研究的老师提炼总结,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编写了5本校本配套教材;在学校和省、市各级技能比赛中,有多位师生在多个专业的多个工种获奖,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各种教学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教学法选用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适合”为宜。在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下降的情况下,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找到了适合职业学校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规律和途径,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深深感到,探索创新,永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学习,提高水平,继续完善本方法的各项后续工作,争取为职业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编辑:王春兰)

作者:张增会

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篇2:

职业学校教学中的“波纹环状教学模式”

摘要:波纹环状教学开发模式是在总结若干关于教学模式的共同元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和内容优先的教学开发程序。它对于当下我们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作者:庄西真

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篇3: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方案研究

[摘           要]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条件和管理因素两大方面;结合中职学校工作实际,内部条件和管理应该是教学质量形成的基础要素,故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也应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外部评价方案方法体系主要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出台,故在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基础上,开发、制定出了一套在中职学校具有一定参考和推广价值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体系;进而对该方案实践操作和组织实施给出了具体建议和说明。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方案

一、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导向与激励、反馈与交流、检查与监控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有内在有机结构的整体系统,构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有输入、过程、输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教学条件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结果质量。教学条件质量主要包括政府或其他机构对学校的投入以及学校所占有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教学过程质量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否优化,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是否指向于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结果质量主要指学生的发展变化如何以及这种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满足公众的期望程度等。

通常情况下,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条件和管理因素两大方面;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我们认为内部条件和管理是教学质量形成的基础要素。具体包括学校教学设施与环境、教学运行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

(一)学校教学设施与环境

学校教学设施与环境是中职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现代教育设施、实验实训条件、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

(二)教学运行与管理

中职学校教学运行与管理就是针对学校教学开展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是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教育目标进行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督导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它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保障和调控体系。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由管理队伍、管理机构、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质量监控等四部分组成。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根本。师资队伍要素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增加数量、稳定队伍、提高“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结构上。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专业设置是学校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在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它是职业教学的核心,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20世纪30年代,凯洛夫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提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以知识、技能、技巧武装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智力与道德水平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其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内容是在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考察和评价。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方案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016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号),要求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自教育部2016年4月颁布《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以来,“中职教学诊断工作”正式启动,其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而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制度的实施,还是“中职教学诊断工作”的有效推进,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中职学校的危机感,对建设中职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也都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門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提出的“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中职教育应逐步建成政府依法履职、学校自主保障、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内部保障与教育外部保障相配套的质量保障机制。而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学校为主体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和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为主体外部质量保障系统。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外部评价与监测分析

中职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系统是指由学校外部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为保障中职教育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经费投入、惩罚与奖赏等,目的在于通过外部相关主体的合作与参与,激励中职学校积极行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2013年9月20 日,国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有了基本依据,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有了基本判断标准。2014 年3 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研究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设有办学思路(办学指导思想、领导作用)、资源条件(办学经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信息化条件与资源)、专业与课程(专业规划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过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安全管理)、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与职业指导、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校园文化)、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技能评价)、社会服务(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社会责任)、特色荣譽(加分项目)(改革创新、学校荣誉)等 8个一级指标、 23个二级指标、 57个三级指标,为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新一轮教学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在国家层面政策引导与工作部署下,上海、重庆、湖南、河南、河北等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地方性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这就为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了权威性的标准与依据。

故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外部评价与监测不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对象和重点。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方案设计

为配合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学诊改工作有效推进,为中职学校自主诊改提供了理论、方法依据,本课题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功能要求,在分析反映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着“以评促改、评改结合、重在提高”的宗旨,开发、设计出了一套在国内中职学校具有一定参考和推广价值的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见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表)。

(三)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组织实施说明

1.各中职学校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学校教学档案资料库,这是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顺利组织开展的前提要素和条件。教学档案主要应包括国家、省、市的各种教学文件;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档案,包括学校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管理载体或数字化管理平台、各专业教学计划、全体教师的课程安排、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进度(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内容)、教案、优质教学资源、教师教改情况和业务进修档案等均应分类整理,妥善保存。

2.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组建成立教学质量内部考评工作小组,考评小组应由校领导、同行专家、企业代表、一线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等多方代表共同组成,定期组织实施校内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并能对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和反馈,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3.借此契机,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同时加强教学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建立教学质量内部考评电子数据库,为日后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累计备足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肖羡君.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

[2]闫志利,杜凤伟.中职教育质量的内涵,外延及主要特征[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1):15-18.

[3]张爱芹,徐国庆.高职院校课程管理之评价与监控活动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0(3).

[4]陈旭东.基于ISO9000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5]王军红,周志刚.试论职业教育质量的生成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11-15.

作者:党麦玲 王占莹 万晓菲

上一篇:处理师生关系论文下一篇:猪八戒教授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