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建设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也更加快速,乡镇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这样一来企业对于内部的组织文化事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经济、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弊端越发凸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企业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乡镇企业建设论文 篇1:

“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探讨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在我省各大中心城市,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饱和状态,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心城市各行企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而“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却表现出一定的抗危能力。原因是:“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拥有丰富的地方资源,在国家“扩大内需,提高农村消费”推动下,“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获得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环境,快速成长。随着“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传统的的组织体制已不适用,企业组织文化的作用被大大显现出来。为了使乡镇企业做强做大,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前言

“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开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随着乡镇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天然而丰富地方资源的农村,开发经济就成了必然,由此就产生了“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该模型的乡镇企业与二十世纪70年代的乡镇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靠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政策和供不应求的消费市场,而前者靠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的战略应用。“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运作模式是:乡镇领导根据地方资源优势招商引资,由企业老板成立公司,在公司提供技术、管理、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地方农户加盟企业进行生产作业(生产经营的种类有:家畜家禽水产的养殖,果蔬菜农作物的种植等等),产品最后由企业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利润按协商比例分配,这就是现代化的“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随着“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的建设甚至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面对讲究科学管理、资源整合、企业文化创新等软实力为主要的竞争核心能力的今天,“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就越来越有探讨的必要。

二、“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特征

(1) “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形式的家族化

我国乡镇企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产生发展于农村集体的力量,在农村最强有力的非正式组织就是家族组织。因此我国乡镇企业不论其运行模式如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家族力量强有力的渗透或影响。据统计,我国75%的私营企业都采用了家族化的组织管理形式,所以现在的“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家族化的组织文化是企业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有企业投资创办者和负责招商引资的乡镇领导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美好愿望;第二,基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的特点,管理者通常以一种类似于家长的身份对“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实施权威型管理,而这种管理有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宗族律制的文化影子;第三,乡镇企业中的大多数职工往往来自当地农民,裙带关系复杂。所有这些特征就构成了企业组织文化的地主特色。

(2)“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民俗文化

所谓民俗文化是指农民多年所形成的生产生活的社会活动习惯及行为特征。“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更是发源于农立足于农发展壮大于农村的特殊经济组织形式,因此深受着农村长期形成的特有的地域性民俗文化的影响。归结一句话:丰富的生产资源、因地制宜的经营模式、因俗而制的管理体制是“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典型体现。

(3)“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国许多传统落后的文化由此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更新。但是,立足农村发展起来的“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仍处处表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优良传统,如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倡以和为贵、勤俭为本、公正廉洁、自强不息等等。儒家思想文化精髓不仅与中国市场经济观念可以相容,更成为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基础。

三、 组织文化在“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中的作用

(1) 导向作用

组织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虽然“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缺乏一般大型企业或城市企业有序的组织文化,但同样能为经营组织相对松散的“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更容易将农户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因为农户服从具有地方特色的家族式管理,企业推广管理理念时只要找准关键发射点和传播方式,就会迅速在农村中形成一种响应效应。所以,一旦农民认识到企业承担着当地农村相对多的建设责任和利益实现时,就会积极迎合企业迅速行动起来,最终达到经济效果。

(2)激励作用

“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地域性非常强,则企业职工和农户对自已本土感情浓厚,这种乡土感情色彩,对为农村致富作出贡献的企业产生炽热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宿感,继而激励产生巨大的工作热情。

(3)宣传辐射作用

任何一个“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建立成长,除了对本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当地农村建设、农民思想素质提高、中国农村文化研究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组织文化也会成为地域文化、社会文化得到宣扬光大;另一方面,企业组织文化的宣传不仅可以树立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让外界了解自己的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及赢取市场,“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品牌也得到了推广宣传。

四、现阶段“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缺点

(1)组织文化中家族化的不足

前面我们讲到家族化的组织文化在“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中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不足之处,这种不足在决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中均有体现。如决策机制上,家族化往往体现家长制高度集权的方式。这不仅阻碍了民主法制在农村社会的普及与发展,也否定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方法,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等比较科学的群体决策方法的应用。这就导致了乡镇企业的生死荣辱都维系在一个人或少数人的身上,风险极大,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另外家族化的组织文化使企业主要依靠非正式的契约来维持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尤其在管理上,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制定一套完整严谨的科学管理体制,所有的沟通、监督等都维系在长期工作中企业与农户形成的默契和信赖,很多经营损失都无法究其原由和责任鉴定。

(2)企业民俗文化的不足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农村的遗留很多,其中不乏糟粕之类,如封建迷信、经验主义等等,这些落后的地域性民俗文化阻碍了“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管理创新。企业的生产运作主体很大程度归属加盟农户,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对其他文化的引入常会产生抵制心理,从而难以实现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来为企业服务的目的。所以一旦企业出现危机,落后的文化就会影响决策者的判断,甚至将企业带入不归路。

五、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促进“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发展

(一)“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

(1) 建立领导体制

领导的实质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能改变或者推动下属及组织的心理与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是企业组织文化的倡导者, 只有在领导者对组织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职工和农户的理解和配合,才能把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加以贯彻落实。因此,企业首先应该成立以领导者为首的建设领导小组,大力推动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由于“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深受家族化权威管理的影响,而职工又容易被动地服从,所以领导小组的成立一定要遵循参与原则。具体措施是:企业内部,让员工参与中高层战略管理,日常工作自主管理;加盟企业的农户以家族为单位成立生产管理小组,由德高望重者或技术文化水平高者任生产组长,公司对生产组长统一指挥领导,生产组长拥有参与公司生产经营讨论权、建议权。这种领导体制将公司和农户紧密联系一起,便于组织管理的沟通和协调。同时使农户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成就感、归宿感,这为企业组织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了保证。

(2)盘点文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在领导小组成立后,首先对现存企业中的组织文化或管理风俗进行盘点,清查,对陈旧和落后风俗观念进行教导纠正,对好的文化观念重点学习宣扬;其次要制定好相应的文化组建工作计划,按任务的轻重缓急和问题的主次之分形成方案;最后,由公司中层领导和农户生产组长共同将方案实施执行,期间严格控制定期检查反馈,促使计划方案中的每步行动或活动保证“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组织文化。

(二)“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

(1)宣传教育,达成共识

“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虽然是企业共同价值的反映,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尤其文化水平相对低的农民,所以必须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甚至强化训练。如开展学习小组、经验交流会、文体竞赛、建立宣传栏、印发报刊等等。通过长期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教育、强化培训,逐步达到让员工与农户知晓、理解、接受,进而自觉遵守执行的目的。

(2)领导示范,身体力行

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者和倡导者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艺术对组织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作为“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以家族为单位的生产组长是群特殊的领导者,他们未必懂得领导艺术,但他们根据自己的威望可以做到:第一,随时随地宣传推广企业文化;第二,表率示范,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时刻体现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理念。我们经常说,“领导领导,领而导之;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就是领导的示范作用。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下才能顺利发展。规章制度最基本功能就是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化。对于分散作业的农户,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常出现效益偏低或生产突发事件,无形中会造成公司经营风险和利益损失。所以“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企业文化制度化,尤其要规范完善好生产上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和农户有经营生产价值观的基础上,又有科学制度为生产作业作指导。农户生产作业技术的标准化、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的科学化,保障了“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经营效率。

(4)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英雄模范人物不仅能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而且还具有模范作用。对“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来说模范的力量更是无穷的。在农村,光宗耀祖和个人面子观念非常强,企业可以学习采用二十世纪70年代的生产激励机智模式:在加盟农户中评选“生产先进者”、“生产标兵”等荣誉称号,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当然树立榜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带动农户提高整体素质,因此,榜样树立前,结合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要求,发现和培养英雄人物;榜样树立后要开展学习活动,大力宣传。通过这种不断的挖掘、培养、宣传、示范,让“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所在区域的员工和农户都能看到企业倡导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生产上形成学习模范、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5)提高素质,提高修养,全员兴企

一个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组织文化的建设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和修养。在我国农村,很多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低,甚至还有很多文盲。因此“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对加盟的农户“支教”任务重大而道远,企业可以协同农村村委会建立文化站、图书室、信息栏、农业技术普及班等等,将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形成全民学习、全员兴企。

六、结论

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中国,“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关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实践告诉我们:“公司+农户”型乡镇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不仅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和技能保障,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为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经济开发建设问题、就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善华,刘小京.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2]潘必胜.乡镇企业的家族经营问题——兼论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历史命运[J].中国农村观察,1998,(1).

[3]宝贡敏.论适合我国管理文化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4]张贵生.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市场报.第八版,2003(05-29).

[5]杨春华.乡镇企业研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1年第五期.

[6]赖作卿.现代管理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7]杨明.乡镇企业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卢优兰(1976.10-)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工商企业管理和农业推广双硕士,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教学工作和农牧养殖技术研究工作。)

作者:卢优兰

乡镇企业建设论文 篇2:

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及实施办法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也更加快速,乡镇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这样一来企业对于内部的组织文化事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经济、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弊端越发凸显。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优化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结构,实现企业文化结构调整和进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建设活动是非常的。文章针对这个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必要性;方法

一、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树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价值观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尚没有明确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道德等。在价值目标上企业与员工受小农经济的狭隘思想和封闭观念影响,形成一种简单封闭的循环:员工的货币需求与发展乡镇企业戈提高员工个人收入。缺乏更大范围的社会责任感,缺乏更高层次的目标意识和目标动力这种狭隘的利益追求的文化氛围,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向更高层次攀登。企业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名无实。只是堂而皇之地制定一些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等,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但没有相应的措施加以贯彻。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有名无实企业精神缺乏个性,流于一般化。因此积极开展企业组织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二、乡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与内部组织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而组织文化建设则与内部员工素质紧密相连,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各项文化、思想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保障。同样也是企业核心思想得以发扬和传承的关键,因此,企业内部的文化骨干以及管理干部必须要具有较强的任务认知力,比能够准确及时的把握市场动态,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以及习近平思想等基本的业务知识熟捻于心,不断深入基层,更新管理专业理论、业务技巧,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明确企文化建设的目标。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工作中,职工人员还需做到实事求是,从企业、职工的多角度出发,多为企业思考,为企业出谋划策,使企业处于健康的发展趋势上。

2.企业中的政工干部,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也是提高企业组织文化力量的关键,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发挥其领导带头作用,引导和帮助其他员工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政工干部需要具有发现员工优势的洞察力,合理的利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这是非常难得的工作素养,身为一个有些的企业思想工程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思想鼓动力,调动各个部门力量去做做好企业给下达的任务,使各个部门的员工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同时还要能够做到能够运用智慧做好企业与社会宣传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借助政工的力量,不断加强对于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也是实现企业组织文化建设重要手段。

最后,企業领导干部自身的文化修养必须提高,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其思想道德水平的保障与基础,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于领导干部的各方面要求都在提高,所以,干部必须要不断的参与培训活动,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障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工作中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与工作技巧,适应各种工作的要求,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自己应该有对社会企业正确的认识,以及提高员工思想觉悟,让企业员工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总而言之,在企业中,组织文化建筑非常重要,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保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核心思想以及企业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基础。因此,提高职工干部的专业修养,大力发扬乡镇企业的组织文化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各种压力与困难非常多,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并非单单依靠经济增长就可以,借助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力量也是重要的手段,可以说企业内部组织文化建设开展的顺利,企业员工以及领导者在文化修养以及思维方式上就相对高尚、先进,那么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突出起来的苦难也能够理性的面对,同时在各种思潮不断交织作用的新时期,组织文化建设也能够保障人们思想的纯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核心思想的发扬和传承,因此,乡镇企业内部相关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加以重视。积极开展内部文化活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维贤.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过程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2)

[2]侯新志,张秀兰,张黎.质量保证体系在勘察设计单位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

[3]彭一林.关系营销理念在勘察设计单位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2010(10)

[4]顾德周,宋石红.水电勘察设计单位市场经营策略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0)

[5]景亚洲.乡镇企业人才流失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

作者:刘华

乡镇企业建设论文 篇3:

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三十年来,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背景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也是时代赋予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没有乡镇企业的资金积累,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乡镇企业的强力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空想。

一、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乡镇企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发展生产,建设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关联度最高,带动能力最强,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也始终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必须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要重点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大宗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提升加工产业层次,拓展加工产业功能。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为集体、企业增加了财富,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使得农民、集体、企业有钱可以投资农业,国家也可以有财力支持农业。

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要求,重点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农村建立产业支撑,形成产业基础。也就是说,生产发展不仅是指第一产业,也包括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解决“三农”问题的视野,扩大到统筹城乡发展上来,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使工业和城市非农产业不断向农村渗透。乡镇企业恰恰起到了吸引农村外部资源向农村倾斜的作用,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成了以销售定加工、以加工定生产的“贸工农”第一个循环,同时也使农村经济形成了从农业向“工、商、建、运、服”拓展的“农工商”第二个循环,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支撑的格局,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二、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场所。生活要宽裕,增收是关键。持续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农民的富裕速度,农民“做工不离农”,“离土不离乡”,许多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大大的减轻了盲目外出务工的倾向,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途径。增收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直接收入。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做工,有工资收入。有的农民逐步成长为企业主,或者在乡镇企业中拥有股份。二是间接收入。乡镇企业中,不少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们是农产品销售大户,对于缓解农产品“卖难”具有重要作用,是活跃流通、富裕农民的重要力量。由于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乡镇企业的带动,方便了农产品进入市场,有效地解决了销售困难的问题。乡镇企业的扶持带动,也可以促进基地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值提高了,效益提高了,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

三、培养新时代的农民离不开乡镇企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一定组织性和纪律性、又与农村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天然联系的特殊组织,使农民在乡镇企业中,有很多学习训练的机会。乡镇企业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大学校,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农民的摇篮。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带动千万农民接受现代工业的洗礼,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乡镇企业是培养造就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最有效场所,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只是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财力物力,更重要是一大批农村青壮年从田野走进工厂,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学到了新的技能,增强了致富本领,很多人返乡回村成了当地发展经济的能人和带头人,对带动整个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偏僻的乡村,文化生活单调,政治思想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些村民迷信盛行,赌搏成瘾。现在,通过村企结对帮扶,由企业出资为村里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农民业余时间可以到这里休闲娱乐,有了陶冶思想情操的阵地,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得到了遏制。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离不开乡镇企业

城乡差别最大的是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这是建设新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乡镇企业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推动力。乡镇企业本身需要一定的生产条件,在发展过程需要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如修路、通电、通水、污水废弃物处理。这会给当地带来一些方便。同时,由于乡镇企业对农村建设的反哺,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起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乡镇企业家富裕后不忘家乡,捐资办学,修路改水,对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了不小的贡献。事实表明,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集体经济实力都比较雄厚,基础设施条件迅速改善,公益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农村的面貌都是比较好的。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离不开乡镇企业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城市化,农村的城市化更离不开小城镇化。而小城镇化是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乡镇企业是把农民转变为非农民,把农村变为城镇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什么时候小城镇就迅速壮大;从分布上看,哪里的乡镇企业的分量重,哪里的小城镇密度就大。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之间的这种时空一致性,结成了一种你离不得我,我也离不得你的紧密关系。一方面,乡镇企业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和就业机会,没有乡镇企业的小城镇,无从发挥小城镇的城市化功能。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发展需要小城镇。乡镇企业由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布局,走向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工业园区集中连片发展,是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新跨越。这种以小城镇为支撑的跨越,实现了原材料、能源、资金、市场、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乡镇企业要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农村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倪晓威

上一篇:道路交通环境论文下一篇:政治教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