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企业法制建设论文

2022-04-22

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演变,流通产业链条的主导权逐步实现了向零售业的转移。流通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把流通产业链从国内延伸到国际。伴随着信息和金融等技术的发展,非面对面的市场交易行为避渐盛行起来,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流通创新。我国在现代流通产业形态上并不落后,但在产业效率上存在一定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流通企业法制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流通企业法制建设论文 篇1:

临沂市商贸流通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

摘要:商贸物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随着商贸及流通领域的开放以及境外企业的进入,如何更快发展临沂市商贸物流将成为临沂市物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临沂市商贸物流业的现状,明确商贸物流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临沂市商贸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对策;商业

临沂市商贸活动渊源流长,自清代起就已成为比较繁华的商埠。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就成立了沂州府商务会,城内商铺林立,贸易活跃。改革开放初期,临沂人从摆地摊开始搞商业,加上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临沂的市场、商贸物流不断升级发展,现在市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临沂市商业批发一直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亮点之一。如何调动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形成拳头,对现有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巩固和提高临沂市批发市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商品配送、授权经营、代理制等现代经营方式,培育大型连锁企业,实现临沂市商贸物流业新的裂变,从传统的商贸大市迈向现代物流强市,成为临沂市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商贸物流现状

目前,临沂市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到1010个,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达到56个。其中,临沂商城规划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拥有各类大型批发市场93处,营业面积80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5万个。经营范围涵盖了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等众多领域,商品交易辐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亚、非、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600亿元。个体、私营经济业户20多万家,依托市场发展生产服务的人员达到230万人,日流动人口高达30多万人,实现商品交易额近千亿元,稳居全国第二、江北第一。

临沂市拥有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已形成以立晨、澳龙等国际物流企业为龙头,20余处大型客货运市场为主体,40余家第三方物流公司、2000多配载业户为支撑的综合运输网络,每天发车6000多个班次,货物运输从业人员11.3万人,物流总额达到1500万元。

二、优势和机遇

(一)优势

1、良好的区位优势

临沂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过渡地带,离港口一百多公里,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临沂市地处京沪高速公路中间点,胶新铁路、兖石铁路在此交汇,枣临、长深(临沂段)两条新的高速正在建设,临沂机场年客运已达30万人次,辟有13条到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线。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临沂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辐射空间。

2、临沂人思想开放,商品经济观念比较强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临沂群众就开始了个体商业经营。近年来,随着经营业态不断提升,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临沂人的创业热情和追求一直不减,推动市场越做越大。

3、临沂市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常年在临沂市经商的有30万人,而浙商就7万多,类似的外来经商群体一方面为临沂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带来新颖的观念,对当地经营户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

4、政府有力的引导和推动

这些年来,临沂市一直把商贸物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不断出台政策引导市场发展,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学习借鉴外地市场经营经验,专门制订搬迁改造规划,在城区西部规划了36平方公里的市场区。到2010年年底,有32个市场已经搬迁结束,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原来经营比较粗放、业态相对落后的状况有了质的改变,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市场格局。

(二)机遇

1、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提高国民经济发展中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商贸流通业作为传统的、占份额最大的服务业之一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世界经济的衰退,我国经济将加速转向“内需拉动”时代,产业振兴规划陆续出台,特别是国家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机遇

围绕建设富强美丽“大临沂、新临沂”的总目标,坚持打造与人口大市相匹配的经济大市、“物流天下”的商贸强市、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市、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四项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由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由内向型经济大市向外向型经济强市、由生态资源大市向生态园林城市、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五个转变提升”,努力在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三个率先发展”。

3、服务创新与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

首先,服务创新带来了新商业业态、新运营模式、新产业形式、新商务业种、新产业链条,为商贸流通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空间,将加快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流通产业组织不断创新。其次,随着通讯、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市场组织和交易方式不断创新,为全省各类市场的升级换代、功能提升和市场推广带来宝贵的技术资源,也为传统物流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商业的功能不完备,商业体系建设不完善

市级商业中心区的商务功能不足,缺少金融、信息、中介等服务功能;传统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主要靠食杂店;新建居民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不配套,配套的服务业网点经营品种不全,不能适应居民生活的需要,居民生活存在诸多不便;在商业中心区和大型商业设施、商业街周边缺少配套的停车场等设施。

商品交易市场的产业关联度低,经营商品不能多数反映临沂市在工业、农业上的产业特色,当地产品经营仅占40%左右。

(二)商业企业小、散、弱,商业的科技含量偏低

临沂市的商业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十几平方米、几十平方米的店面占了大多数。年销售额没有过50亿元的企业,且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下的企业占了99.3%。零售商业中现代商业业态所占比重偏低,连锁经营销售份额仅占9%,总体效率低下。社区连锁的便利店尚未出现。商品配送体系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下。

有些商品交易市场设施仍简陋,市场档次低,功能不齐全,甚至于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城市形象仍然存在,且交易方式传统、营销方式单一,基本上是现货、现金交易,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受西郊批发城市场搬迁的影响,使我市交易市场出现萧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交易额。

(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有待改善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但临沂市的部分商业企业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甚至有的企业连商号、标识等基本的要素都没有。

在商品交易市场中还存在个别市场主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追求短期效益,交易行为不规范,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

四、实施五大战略,构建现代商贸物流强市

从现有的商贸布局、构成及经营理念、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关于下一步商贸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实现临沂市商贸物流业新的裂变,从传统的商贸大市迈向现代商贸物流强市。

(一)实施集约化战略,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辐射的新平台

实施集约化战略,首先,应以大企业、大集团、大市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各类要素向优势资本、优势企业的集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辐射的新平台。建立以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其次,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要抓手,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培育现代商贸业市场主体。商贸流通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包括经营、业态、品牌、扩张、并购、人才等方面,做到科学领先,在激烈竟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把连锁经营与企业并购结合起来,做到立信中创业、做强中做大、规范中发展,做强做大企业。

(二)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区域商贸流通经济发展

首先,应以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为着力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商业特别是主城商业的辐射作用,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城乡消费市场更趋开放活跃,实现城乡联动、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其次,要以建设区域商贸中心为目标,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完善商品市场、现代流通、法制建设、监测调控、商业信用五个体系。最后,要抓住确立各类经济带的机遇,建立网络化的区域市场体系,大力提升大型市场水平,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会展业,实现生活服务、产业服务和流通辐射的三大功能,建设具有强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大量聚散,提高聚合辐射能力,实现对周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聚集。

(三)实施产业互动发展战略,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

产业互动发展,能够为商贸流通业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首先,以产业链为基础,加强产业间的互动,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商贸流通产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和旅游、文化等三产业的互促互动,农工商联手开拓繁荣市场,深度融合发展。其次,自觉适应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突破传统商业布局观念,拉开中心城市骨架,加快形成若干个以商业功能区为基础、错位竞争、有序支撑、层次清晰的商圈。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消除内外贸一体化市场带垒,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主体,形成内贸促进外贸、外贸拉动内贸的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格局。最后,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结合,重点培育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网络,要以中心城为依托,连接一批大中型的储运、批发企业,建立现代物流产业走廊。

(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能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首先,应抓住国际商业资本和各类区域外商业资本对营销网络开拓的机遇,适时调整引资重点,加强对国际知名商业的引进力度,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开放度,提升区域商贸流通业的水平。其次,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动商贸服务业国际化同样是商贸业加快发展、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方式和连锁代理等渠道,建立国际市场贸易网络;以贸易网络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利用各种运输渠道和储运企业建立国际物流网络;以区域传统、特色的加工技术为基础,建立商贸流通服务网络。

(五)实施“文化商贸、旅游商贸、城市形象商贸”的商业发展战略

拓展商贸发展空间,搞好商业文化建设,提高商业文化品位,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商贸业要增强服务旅游业的观念,开发旅游商品,营造旅游购物景点,在全方位为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双赢;以已形成的一批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带动特色商贸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商贸业,从而带动商贸业的发展;要继续扮靓城区形象,凸现繁华与繁荣,为市区商业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孔山.临沂市国际商贸批发中心建设研究[J].商业研究,2006(5).

2、刘忠梅.临沂市传统批发产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研究[J].物流科技,2007(3).

3、临沂市史志办公室.临沂地区志[M].中华书局,2001(11).

*本文系临沂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临沂市旅游品牌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作者:石运礼

流通企业法制建设论文 篇2:

流通创新对产业效率提升的影响

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演变,流通产业链条的主导权逐步实现了向零售业的转移。流通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把流通产业链从国内延伸到国际。伴随着信息和金融等技术的发展,非面对面的市场交易行为避渐盛行起来,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流通创新。我国在现代流通产业形态上并不落后,但在产业效率上存在一定问题。流通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应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在产业政策上作出长远的规划,以保障流通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流通业创新;产业效率;市场组织

文献标志码:A

一、现代流通业创新

消费者的生活模式的变迁,是市场交易模式发生变化的源动力(消费者从注重货币成本逐渐演变到注重体力成本、时间成本等)。同时,银行体系的发达、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市场交易模式的变革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目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流通产业技术密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市场交易与流通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支持。流通的最终目标是消费者。而消费者对流通的需求,自然会导致流通产业的形成和变迁。

在传统自由贸易流通体系下,如果没有流通组织的介入,生产者就要自己把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消费者也同样会到市场寻找自己需求的产品,所以代表所有权转移的商流主要是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易完成的,物流也同时完成(图1)。

由图1可见,要完成所需的交易就需要企业组织和消费者双方经过多次买卖过程。如参与者增多,交易次数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介入流通机构——如商场等(图2),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但和没有流通机构时相比,交易次数大为减少。而且交易者的数量越多,减少的交易次数就越多,所节约的交易成本也就越大。整个社会经济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构,包括批发和零售等部门。其中,生产者又可以分为零部件厂商和组装厂商。这两者之间也自然会有商流和物流关系存在。所以,完整的流通产业体系应该为“零部件商一组装厂商一批发商(一级和多级)一零售商一消费者”。在短缺经济体系中,生产者会在流通产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批发和零售部门要依靠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获利。

(二)流通创新及其意义

流通的出现,既是产业分工的需要,也节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者购买效率乃至社会经济效率。从消费者角度看,为了获得相对高的交易利益,偏向到物美价廉的商店购物,这就为零售商业形态的变革提供了动力。如今,商业流通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看到主流零售业态经历了从传统杂货店演变为百货店、超市等形态的过程。当然,这种变迁与技术进步、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方式变化密不可分。

流通最大的创新性变革是流通产业链条的主导权向零售转移。伴随经济的发展、产品的丰富、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提高,零售企业在流通链上的主宰力越来越强。零售企业相对于生产企业和批发商的博弈能力日益增长,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了零售创新。大型超市这样的零售企业依靠强大的市场销售能力往往抛开批发商的中间环节,直接与生产企业进行交易,这样做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和终端价格,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同时依靠强大的市场销售能力,控制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格、主导市场销售价格;另外,还创立自有品牌使企业代为生产加工,从而进一步弱化了生产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新的消费力,在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消费者非常在意购物的时间成本。因此传统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社会生产流通体系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近十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发展的便利店就可代表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大量的便利店虽然店铺面积小,货品种类不多,价格还普遍高于邻近的超市,但因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百联集团快客便利店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经营十分活跃。便利店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另一方面也借助了传统超市企业既有的采购和资源配置渠道,也就是物流渠道资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便利店的便利(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最根本的要因。

(三)新时代的流通创新及其发展空间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使流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接近于零,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无论微观还是宏观经济运行效率在技术层面上都具备了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也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得益于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相应的平台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非面对面的市场交易行为逐渐盛行,如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直邮购物等形式方兴未艾。我们实际上可以把网络购物和电视购物等购物形态当作便利店的一种延伸。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流通创新,能够符合今天消费者在尽可能节约购物时间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观念。在这个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手机作为最便利的信息终端,手机购物必然成为大规模流行的消费模式。这意味着消费者能够将商店随身携带,即时交易。

流通创新所导致的商业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购物空间。第一,跨城市、跨省、甚至跨国的商品给予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而这些生产企业也减少了进入其他城市的铺货成本、营销宣传等各种费用,极大地拓展了商品销售的范围。第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消费者定制式生产。通过网络等平台,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不但可以让消费者充分发挥DIY的精神,并且免除了“大量生产一大量消费一大量浪费”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还精简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流通成本,提高了销售的效率。第三,可以对消费者实现精准营销。通过消费者数据库的管理,不仅能适时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动态,同时还能把最新的商品信息及时传递给有效的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获得目标消费者的有效信息,也能方便地维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中国的网购市场历经2003年的转折期,2007年的爆发式增长期后,继续延续高增长态势。其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2483.5亿元,同比2008年的1281.8亿元增长93.7%(图3)。

艾瑞咨询对未来网购市场的预测为,到2013年中国的网购市场会保持49.1%的复合增长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上升至4.83%,有可能达到10000亿元的销售规模。

二、物流发展对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

商流是由物流支撑的。传统的物流产业主要是制造和销售的附属工具,负责商品运输。其后,物流产业在实物配送的基础上,引入了物流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使实物配送与信息管理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当今的物流已发展为对整个流通产业链从零部件商一组装厂商一批发商(一级和多级)一零售商一消费者的物资空间移动和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运作管理,实现增值。当前与流通密切联系的物流业的基本状况为:

(一)物流产业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

在国际上,通常会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国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物流业这一指标偏高,与物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2004-200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比率基本上是在18%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以下。

(二)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繁多,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配送价格上。大批民营物流企业,以低廉的费用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购物网络商家为了拓展产业链,也建立了自有的物流渠道,以“零运费”的物流配送价格,争夺同类企业的市场份额。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者对市场认识的深入,物流企业在流通中的生存发展必将更多地依靠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服务设施的建设、服务理念的确立与服务内容的全方位与多样化。

三、顺应创新趋势。推动流通业发展

(一)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相匹配

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就是通过建立某种流通产业内部力量聚集机制来提高对流通产业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流通产业内部力量聚集机制的核心是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前提,建立流通产业行为约束边界;通过价值链管理来构建利益增长与协调机制;以流通产业行为约束边界、利益增长与协调机制为基础、构建流通产业内部力量聚集机制框架,通过有效的商业生态系统来强化、这种聚集机制的作用与功能.提高流通产业效率是流通产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大规模配送中心、运输设备的追加、高效准时的配送服务也是产业发展的一般标准。但绝对不能在单纯的快速和高效的基础上发展流通产业,必须考虑均衡健康的发展和社会效益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国外成熟的经验,也都是过去的经验,很有可能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低碳化、省能源、避免环境污染。所以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能违背这一基本要求,而是要制定和实施具有社会责任的发展目标。

(二)完善流通产业发展政策

政府有必要在流通产业准入制度、资源使用和环境标准、配送规模和服务等领域制定产业标准。要从整个流通业发展的角度,加快制定合理的流通产业政策,指导流通业合理发展,并引导市场有序竞争。要根据流通业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法规,强化立法监管,促其健康、持续发展。应加强无店铺销售的法制化管理,这应在两个层面努力。第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强调企业的产品责任,促使无店铺销售企业加强产品质量规范,改进技术系统及改善各种配套服务;第二,在市场监管的法制建设中,应更重视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保障流通安全;第三,要强化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责任,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在流通领域得到完整体现。

(三)消费者教育

现代科技和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更新换代快、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教育缺位等原因迫使我们必须教育消费者坚持“时尚而简约”的消费观念,“节约和可持续”消费方式,“和谐与责任”的消费行为。为了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业界有必要对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

作者:张 宏 刘林清

流通企业法制建设论文 篇3: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商贸流通产业链分析

摘 要:基于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链进入深入分析,通过计算商贸流通产业各个行业的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感应度系数及影响力系数探究商贸流通产业链上各行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同时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注重商贸流通产业的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兴业”的战略;加大力度扶持流通产业,增加投资,激活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潜力;响应“走出去”的号召,树立本土商贸流通产业的独特优势;实施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发展战略;规范商贸流通产业,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等,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关键词:投入产业;商贸流通;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

商贸流通产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媒介,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随着经济转型战略的提出,商贸流通产业愈来愈收到重视,日益成为我国理论界重点讨论的热点,普遍认为商贸流通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第二产业规模发展、丰富并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但由于我国“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 ,商贸流通产业并未引起我国足够的认识。当前,我国深受政策和规划、经济市场的约束,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滞后。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探究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并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以及感应度系数和关联度系数等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间不同行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从而分析出我国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批发零售等商贸流通产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流通产业逐渐成为我国GDP增长的巨大动力,尤其在我国采用的“三驾马车”之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针,将我国国内居民的需求与生产部门连接起来,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实现我国国内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创造的收入也愈来愈多,如下表,我国的GDP与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我国GDP逐年增长,我国零售产业的销售额也从2010年的156998.4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237809.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90%。

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经营主体逐渐丰富,在最初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一般由政府设立供销社等组织实现商品流通,而随着2004年试点城市的成功试点逐渐取消对商贸流通产业外资投资的限制,从而出现了大量私人资本或外资流入商贸流通企业,使得商贸流通市场化程度增加,实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是商贸流通产业为我国提供了较多的岗位,为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做出了较大贡献。据统计,北京在2010年有134311名的劳动者从事商贸流通产业,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运输等商贸流通产业,占北京总人数的34.07%;最后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促进和规范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规范法律,从而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约束商贸流通产业行为。

二、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1.理论基础

为了更好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链进行分析,本文运用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探求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一,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理论。中间需求率反映一个产业部门的产品对其他产业的贡献率,其公式可表示为某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与该部门总需求的比值,总需求是指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加和。中间需求率的数值较大则说明它对其他产业的贡献率较大,属于原料型产业,若中间需求率数值较小则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该部门提供的产品需求较小,则说明该产业部门属于最终产品提供者。而中间投入率,它是指某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值,反映其他产业部门对该产业的贡献率,若中间投入率的数值较大,则该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需求较大,依赖较强,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关系密切。

第二,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表示的是某一部门因其他部门扩大生产时而获得的需求也增加的敏感程度,反映了该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贡献度,衡量该产业部门前向关联的程度,感应度系数越大,表明该部门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贡献能力较大,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前向关联程度大;反之数值越小,说明该部门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贡献度较小,即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较小,前向关联度较小,即供给推动力较小。影响力系数则是其他产业部门因某一部门扩大生产时而产生的生产规模变化的程度,反映了该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需要其他产业部门产品为原料的情况,衡量了该产业部门后向关联的程度,也体现了该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的拉动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大小。若某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数值较大,表明该部门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需求较大,受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后向关联度大;反之数值越小,说明该部门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需求较小,即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较小,后向关联度程度较小,即需求拉力小。

若将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联合起来考虑,将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数值都小于1时,表明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小、供给推力小;第二种情况是感应度系数数值小于1而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大、供给推力小;第三种情况是感应度系数数值大于1而影响力系数小于1,则是说明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大、供给推力小;第四种情况是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数值都大于1,表示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小、供给推力小。

2.分析数据

根据夏明做出的研究,认为根据“两率·两系数”测算结果,可将产业部门归为四类:第一类是建筑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划分为最终需求型;第二类是化学工业为中间产品型产业;第三类是将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房地产业及其他服务业划分为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第四类是将运输邮电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划为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将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联合起来考虑,批发零售产业、金融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数值都小于1时,表明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小、供给推力小,批发零售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贡献度和需求度较小,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较小,前向关联度和后向关联度较小;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等其他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数值小于1而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大、供给推力小,说明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贡献度较小,但对其它部门的需求较大,前向关联度较小而后向关联度较大;运输邮电业感应度系数是1.370,数值大于1而影响力系数是0.881小于1,则是说明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大、供给推力小;化学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数值都大于1,表示该产业部门需求拉力大、供给推力大,即化学工业产业部门的扩展,会带来前向关联的产业和后相关联的产业的较大发展。

通过对商贸流通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的分析,看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居于基础部门的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实现其高附加值的价值。通过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的分析,得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中批发零售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辐射能力较小,而且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贡献率较小,产业链上相关企业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我们应当重视此类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摒除“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推竞经济体质改革,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产业对我国其他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和促进作用,协同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链上的所有相关的产业发展,并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

三、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建议

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流通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及影响力系数,对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下面五方面的建议,以促使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持续的发展。

第一,加大力度扶持流通产业,增加投资,激活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潜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因此要加大力度扶持商贸流通产业,逐步降低商贸流通产业的进入门槛,引导更多的私人资本流入商贸流通产业,从而激活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潜力,释放其活力,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保证商贸流通产业能有效发挥其“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充分挖掘商贸流通产业的高回报率,高效带动三大产业发展。

第二,注重商贸流通产业的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兴业”的战略。当代国家之间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有了人才,才有创新的基础,才有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因此发展商贸流通产业,要重点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必须要加大力度,积极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并对商贸流通产业中现有职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增加职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此外,政府部门应当对相关人才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人才向商贸流通产业流动,增加商贸流通产业创新的元素,实施人才兴业的战略。

第三,响应“走出去”的号召,树立本土商贸流通产业的独特优势。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不仅不断扩大国内产业和市场,更要树立“走出去”的目光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商贸流通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从而利用本土商贸流通产业的资源禀赋及其他优势条件占据部分国际市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国家化发展必须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独特优势,并结合国际化发展,在发展好国内市场的同时,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不断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第四,实施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发展战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以批发零售行业、物流行业、餐饮行业等形式存在,并且基于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的产业建立起了一条较长的产业链,应当统筹整条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从而使得商贸流通产业的供给和需求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不断的推动和拉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不断的丰富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如旅游、网上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并促使相关产业合并形成规模效应,也达到规范同一条产业链上企业的效果。

第五,规范商贸流通产业,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迅速发展,但缺乏对商贸流通体系完整的法律约束,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缺乏规范化,因此应当加强对商贸流通产业的管制及相关法律建设,加强对商贸流通产业的监管,为商贸流通产业的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铭.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流通产业特性、地位及发展态势[J].商业时代,2014(16):7-9.

[2]夏明.我国流通部门的投入产出分析[J].商业时代,2010(25):14,56.

[3]王进富,黄鹏飞.共同演化视角下创新驱动发展协同动力与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5(04):70-73.

作者:石嘉明

上一篇:国际法与依法治国论文下一篇: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