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设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建设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大课题和领域,两者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且其本身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企业在两者关系上处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在处理两者关系上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篇:企业建设论文范文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工程建设企业管理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引领着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工业发展的速度大大提高,质量控制更加准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支出。企业收入明显提高,资金保障更加充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管理

1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措施

1.1增强企业领导部门的信息管理意识

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当他们改变他们的认识,加强他们的学习,才能有更多的人继续向正确的目标前进。由此可见,管理者思想的转变是决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直接因素。最终发展目标确定后,将从人员、设备、资金等各方面加大对日常工作的支持,逐步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思想宣传教育。严格按照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动员企業内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使全体员工意识到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实现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

1.2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平台

为了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应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科技的进步,及时改变观念,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我们要敢于摒弃传统认知的弊端,与时俱进,与社会进步。从企业的利益出发,管理者应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密切关注最新的行业信息。深入市场,把握竞争机遇。对内,合理降低成本,为企业储备更多资金安全。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搭建新的多媒体平台,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各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获取宝贵资源,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成本更低,工作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有保障。随着模型应用技术的不断优化和4D时代的到来,它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提前预测项目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调整。结合现有的四维仿真技术,可以提前模拟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分布、内部材料选择和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对仿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尽快解决。对于工程建设信息化而言,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不断提高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目前很多建设项目存在重叠现象,在时间价值的利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对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平台来解决交叉工作的问题,充分利用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信息平台的有效功能来提高内部数据和设计图纸的传输,进而提高问题的处理速度。

1.3创建项目管理数据库

在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中,需要创建数据库。在建设项目的数据分析过程中,对各个模块的应用进行分类,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确保查询和管理的方便。在进行信息管理之前,有必要研究信息资料,充分分析建筑的施工过程和相关联系,确保信息系统管理设计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改善数据库管理的多样性,检查该站点并考虑其中的条件。

2 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措施

2.1完善管理力度,细化管理措施

就施工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而言,从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到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则,都必须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来完成。管理越全面,执行力越大,就越能推动企业内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根据以往施工企业的经验,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最新信息,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体系。此外,建设单位在具体实施阶段,除了运用制度外,还要打造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内部文化。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重要作用,带动整个行业把控工作细节,及时调整不合理现象,为企业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激发自身更大的发展潜力。在项目后期,应根据项目需要调整管理模式,加强现有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在整个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有必要澄清的主要位置项目部内部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监督整个实施和监督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项目进度等。要学习借鉴以往建设中优秀的管理经验,结合工作内容和目标,进一步优化管理制度和相关方案。以项目建设中核心管理部门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为例,需要制定项目建设中原材料、人员、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管理部门的工作上,要注意现场施工的安全控制,明确相关规定,绝不容忍任何违法操作。

2.2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机制

从现阶段的基本形态来看,大多数企业在项目资金控制方面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现场施工效率和资金收支也没有进一步的保障。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看,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控制能力。因此,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标准化控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风险评估体系也是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预算规划到管理控制,从企业全体员工的管理上到下,明确岗位职责,认真落实。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需要逐步推进评价体系,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体化服务。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随时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控制。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整个项目开发,形成标准的评价体系。2.3优化管理机制,整体提升人员素养

在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管理,在创新中求发展。要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综合实力,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一,企业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优化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调整工作模式。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影响生产的因素,提高我们的软实力。为了调节生产力,要及时引进行业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定期淘汰和更换旧设备,重视科技的作用,不断改进现有的施工技术,为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建筑企业更应该注重发展的效率。借助现代生产技术,推动内部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在科技的推动下取得更大的进步。本着节能环保的基本原则,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技术变革中,还应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力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本支出。对于现有人员的控制,施工单位应注重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更多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去。其二,施工单位在其内部管理和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要注重整个团队综合能力的培养。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员工,相对而言,员工也是该项工作的主要发动者。人员思想认知越到位,工作主动性越高,实施效果越显著。所以,施工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他们足够的晋升空间。对于人才的选任,也要适当提升考核标准,特殊工种要具备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员工上岗前要接受全方位的岗位安全培训。

结束语

总之,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信息工程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的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细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就需要相关研发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帆.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居舍,2020(22):183-184.

[2]徐浩伦.大数据时代工程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2):190-191.

[3]杜菊如,杨震.施企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19(9):83-85.

作者:成磊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的分析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大课题和领域,两者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且其本身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企业在两者关系上处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在处理两者关系上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品牌;问题;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内涵及辩证关系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精神、信仰、宗旨、价值观、企业道德与伦理等,企业文化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环境下,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综合实力的一个部分;企业品牌建设是在差异化营销战略指导下围绕品牌定位、品牌规划以及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内容而进行的一些列营销活动。两者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

企业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制度和机制是品牌建设的脉络、性格和动力,企业文化对于品牌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品牌溢价、品牌强度和品牌忠诚,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价值,有利于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里建立起长久持续的忠诚度;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无不解析和阐释着特定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品牌也对企业文化的构建起着重大的反作用。

二、企业在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关系处理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关关系的处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横向对比上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对于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处理上缺乏战略层面的关注和审视,以致在相关战术及业务层面上存在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倾向,使得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贡献率得到了很大的折扣。相关研究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只有35.6%的企业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的层面加以了考虑,而众多的企业则表现为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漠视、关注力度不足或者是感到力不从心而无从下手,结果自然造成了其贡献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其对于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的平均贡献率不足4.5%和7.3%。

第二,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缺乏持续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如何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在具体业务中实现无缝融合和对接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策略。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期间我国企业对于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年均增长率不到3.8%,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该项指标数值达到了11.4%,大大高于国内水平,而且欧美国家的相关业务和环节中对于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无缝融合程度达到了78.3%,而该项数值指标我国企业的平均值仅为15.3%。

第三,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日趋普及和推广的形势下,企业对于如何依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缺乏一套完备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平台对于文化品牌建设的低成本、高效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低廉高效的手段在国外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2009年欧美国家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中由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节约了46.8%的成本支出,同时带来了19.3%的效率增加幅度,而我国2010年的两个指标数值才仅仅实现了12.3%和3.2%。

三、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及其先进做法,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和提高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处理上的质量和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从战略的层面和视角来审视和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基于这种战略的高度来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调整,建立起相匹配的机制和配套措施。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和解决放到企业战略的层面去考虑,是由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意义所决定的,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上,而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起着企业文化的外在化和表现的作用。基于战略考虑,按照其要求和既定程序将之付诸实施到企业的各项业务之中实现整合和配套设施建设,是确保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二,在战略层面上审视和关注的同时,要加大对于文化品牌建设的持续投入和相应的资源配置,并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具体情况研究和制定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融合于日常经营业务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实施途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业务一样,是需要资源和成本的,由于其特定的投入产出比规律和特点,决定了其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和迫于求成。另外研究和制定将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和企业具体生产经营环节和流程实现融合共生,是其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和重要步骤,也是文化品牌建设中需要长期投入和重点关注、调整的领域和内容。

第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在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依托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长久持续地开展下去。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予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富于了企业在文化品牌建设上卓有成效的工具和方法。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节约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上的投入,并能很有效地改变其投入产出比水平和周期,其关键的问题是做好两者融合的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文联、石油文联

参考文献:

[1]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促进业务有效发展[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7,11.

作者:陈莉萍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关系

作者简介:李洁,(1991.08-),女,山西晋城,汉,本科,助理政工师,企业管理。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管理范畴,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思想政治建设范畴,二者存在着性质上的不同、特征上的不同,以及运作方式上的不同。但二者在建设的主体和客观上存在着高度的重合性,在内容上和目的上又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和依据。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基于二者的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关系,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可以通过二者的融合共建,来提升总体的建设效果。在融合共建中,可以通过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和企业的制度文化成果,作为融合共建的载体。

关键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物质文明;思想需求;企业形象

引言: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企业的发展并非仅仅是谋求经济利益,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管理。

1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1.1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同之处

1.1.1 性质不同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论,虽是管理学词汇,但却具有文化属性,注重对企业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美德的培养。企业通过宣传和教育使这种理论作用于员工的价值观,使员工形成价值认同并树立相应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企业的需要为导向,以职工的拥护理解为原则,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对职工的思想意识和企业生产行为进行管控。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的整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本质上来说,其属于一种经济管理,具有经济属性和管理属性[1]。

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思想政治建设范畴,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思想性和党性。在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以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党的规章制度为教育依据,更加具有思想教育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者在本质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虽然有重叠交叉部分,也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但是在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1.1.2 特征不同

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的个性化色彩,它是各个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求来设定的。对于经营哲学的选择、管理信条和企业目标的确定、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道德的建设以及企业形象的树立,都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立。不同的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会有不同的侧重,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可能会在企业文化上有不同的侧重,总之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铸就,呈现出个性化的色彩。

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则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范畴,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上具有共性特征,不同的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内容具有一致性。通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党员干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工匠精神、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广大职工群众和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树立政治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职工。通过党建工作来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政工工作来处理企业职工的思想困惑、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精神文明得以提升。从内容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内容需要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为依据和指引,在共性特征下来实现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个性特征。

1.1.3 运作方式不同

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形式来进行运作的,使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自觉的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熏陶渐染职工的思想观念。以建设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人文关怀为手段,使职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从而产生心理认同和企业文化认同。由于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而企业文化又具有个性化色彩,企业文化的建设只能通过企业的倡导来实现,使职工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自我体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从而逐步认同企业文化。也正因为这种运作更加强调职工的自发性,一旦职工认可了企业文化,就会使职工与企业的发展观、价值观趋同,从而也就提升了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而精神文明建设则是由党委统一领导的,通过正面灌输、系统教育的方式来运作的,二者在运作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通常由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人,定期定时的开展正面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全面的、系统的接受精神文明教育,更加具有组织性。

1.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通之处

1.2.1 主体和客体上的重合性

不论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职工都是主要的客体,而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是主要的实施主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职工进行的思想渗透、道德感染、价值熏陶和人文关怀,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则是企业领导者和党员干部对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引领。在主体和客体上都具有高度的重合性。

1.2.2 内容上具有统一性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列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的,以党的基本思想和规章制度为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发展中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则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覆盖下,选取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特色的内容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企业发展中的目标、精神、制度、物质来对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行不同侧重的熏陶。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内容上具有统一性。

1.2.3 終极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来感染企业的职工,使职工认同企业文化,实现对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从而实现企业职工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成效。并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对企业职工思想意识的渗透,来提升企业职工的个人素质,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则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强化企业的政治属性,提升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个人修养,最终也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二者在终极目的上都是要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2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共建的意义

基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有必要通过二者的融合共建,来提升彼此的建设效果。

2.1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感染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对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上。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和原则,来对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行约束和规范,通过积极向上的内部文化氛围,获取全体职工的心理认同。从而使职工自觉自愿的统一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提升职工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2]。也就是说整个建设过程中,更加强调企业职工的自主性和自愿性,更加注重职工思想建设的体验性,通过文化氛围的熏陶来影响和感染企业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融合共建,可以利用企业文化的感染力,来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感染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内容更加具体的诠释,也是与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相应的精神文明,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职工理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也使得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具有感染力。

2.2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更广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大而泛的,虽然企业在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时,可以更加完整全面的实施精神文明教育,但其更加倾向于理论性,缺乏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和迎合现代职工的教育形式。而企业文化则更加具有人文性和群众性,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与职工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结合,突显出职工个体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对职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可以说既是职工群众的意识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意识体现。相较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更加具体,更加贴合职工的思想需求,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和细腻。而不同企业不同侧重的企业文化,也使得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企业文化建设在实施中,通常会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来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义等,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载体来实现思想渗透,而这种多样化的渗透形式,也可以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加以借鉴,从而更好的提高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建出具有群众性和人文性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有更广的覆盖面。

2.3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有实效性

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就难以找到有力的落脚点,只停留在思想层面,其教育的实效性难以落实亦难以检测。而企业文化则不同,企业文化不仅仅涉及到精神文明的内容,也涉及到物质文明的内容,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企业内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与文化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行为上的管理和思想上的培养[3]。把企业的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和谐文化与企业的经营之道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实现对职工个人修养和行为模式的规范。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的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可以使精神文明建设也与物质文明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更加强大的文化氛围,创造出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也使得精神文明建设有更有力的抓手和更好的落脚点。

3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路径

3.1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才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否则企业职工难以认同企业的形象,亦不会在思想上形成认同。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外展示的名片,不论是社会公众也好,还是企业内部职工也好,都会对企业的形象有着自我的评价和认知,这种评价和认知会影响着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所秉持的态度,关系着企业产品是否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以及企业的发展是否会得到企业职工的支持。因此在融合共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时,企业需要树立鲜明的企业的形象,并明确的传达给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从而使企业形象获得社会和职工的认可,形成思想上的统一,凝聚职工的意志,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使企业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

3.2 强化企业价值观的宣传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保障,只有具备了科学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在进行价值观的确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需求、国家的发展需求、人民的需求、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发展以及职工的发展等内容,制定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主流价值观[4]。不能只强调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质,还要兼顾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的需求,用更加具有人文属性的价值观,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价值观,来获得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的认可。并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的宣传,来使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价值观,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在价值观中融合企业文化建设需求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并通过企业宣传视频、简报、文章、文娛活动等,来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宣传,使企业职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利用企业的价值观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不断的提升企业职工的个人修养,实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目的。

3.3 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不论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都需要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只有充分尊重职工的思想需求和发展需求,才可能得到职工的认可和拥护,任何牺牲员工利益获得企业发展的企业,都难以实现长远的发展,任何脱离职工群众的企业亦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展。在企业确定发展目标时,就需要关注到职工的思想需求与物质需求,强化企业职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到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在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时,充分尊重职工的权益,在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时,也尊重企业职工的思想需求,从而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职工这个共同的客体身上统一起来,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实现二者的融合共建。

3.4 巩固制度文化成果

企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企业的思想教育和员工的自觉,还需要刚性的制度来对企业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企业职工的思想进行约束[5]。因此企业制度既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对制度文化成果的巩固,使企业职工具有较高的执行力,从而约束规范职工的言行。在建设职工的思想时,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指导下,提高职工照章办事、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用刚性的制度来规范,并通过柔性的制度文化来获取职工的认可,从而使得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都通过作用于企业的制度文化,来实现融合共建。

4 结束语

企业要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价值观的认同,提升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提升职工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实现职工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价值。企业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宣传企业的价值观,来获取职工的认可,并在企业形象和企业价值观中融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融合共建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制度文化成果的巩固,从而更好的实现二者的融合共建。

参考文献

[1] 娜皮莎·那斯尔丁. 优秀企业文化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分析[J].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20, 000(002):17.

[2] 程展.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策略探析[J].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0(25):1.

[3] 任婷. 以优秀企业文化助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J]. 时代报告:学术版, 2020(2):2.

[4] 王佳. 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J]. 时代报告:学术版, 2020(4):2.

[5] 王若亚. 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策略[J]. IT经理世界, 2020, 23(6):1.

作者:李洁

上一篇:基金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